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深宫实录-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知道民间妇女是以入选内廷为荣耀的。一次,内廷招选医婆,一位十五、
六岁的女孩应选,考其医药知识,女孩对答如流,原来此女早就研习医术以
待朝廷选用。稳婆和医婆进入内廷前,也要宫妆打扮。
在产前几天,这三类妇女要在内廷直房候召,待分娩之际前去伺候。如
产出的是皇子,便用生女孩的奶口哺乳;产出的若是皇女,则用生男孩的奶
口哺乳。几位奶口先试着哺乳加以比较,一月以后留下一位最佳的奶口,其
余送回。医婆和稳婆在产妇月子满后也要出宫,唯独最后选中的奶口作为奶
妈长期留在宫中。有的医婆和产婆结识了皇后和嫔妃,日后也常出入宫禁,
并获得许多好处。如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母亲原是产媪,米芾在进士及第前,
因母亲的关系当过殿侍。西汉有位相当于医婆的女医淳于衍,为刚生完孩子
的皇后诊病,竟接受当朝权贵的收买,下毒害死了汉宣帝的许皇后。
皇帝对生子是十分重视的。任何一位皇帝三十岁过后未有皇子出生,便
会忧心如焚,因此无论是皇后还是嫔妃、宫女生育,皇帝往往亲临现场,守
在门外。如诞生的是男孩,朝廷便会一片欢腾,皇帝还要举行盛宴,接受大
臣们的称贺。或者吉庆之际,厚赐群臣。例如晋元帝时,皇子出生,皇帝赏
赐群臣,大臣殷洪乔接受赐品时谢恩说:皇子降生,举国欢庆,微臣没有什
么功劳,却得此厚赏!此番迂腐之言,引得晋元帝大笑,说:这事你哪能有
功?众臣忍俊不禁。
然而许多寿长的皇帝,在位期间,皇孙已经出生。如清乾隆皇帝晚年已
是五世同堂。许多中年还没能即位的太子,也已经有了子孙。
皇子(女)出生几天后,要用金盆或银盆洗澡,满月剪胎发,百日命名。
皇子的名字一般先由文臣拟出。交皇帝定夺,皇子的命名也有或早或迟的。
如明代万历皇帝五岁时,其父即位,才得以命名。古人对头发、指甲都相当
重视,头发梳理的形状标明一个人的年龄,各朝专设宦官为皇子女修发,明
代该机构叫做篦头房,每次剪下的头发,指甲都要保存起来。
大多数的皇帝一出生便被荣华富贵所包围,在一片赞贺声中长大。然而
历史上也有一些皇帝是在困境和颠沛中出生、并度过幼年时期的。汉宣帝刘
询,出生才数月便遭巫蛊之祸,随父母颠沛流离。刘询又体弱多病,为求其
身体结实,父母给他起名病已。不久,父亲史皇孙和母亲王夫人被害,小病
已被收入郡邸狱。幸亏负责治狱的丙吉不忍加害,悉心照顾,选用两位女犯
人喂养病已。这个幼小的孩子手臂上戴着一个八铢钱大小的宝镜,这是母亲
王夫人生前亲手用丝线系上为他祈福的。长大即位后,汉宣帝经常拿出当年
的小宝镜,感咽久之。。
明孝宗皇帝的身世也十分悲惨。母亲纪氏刚刚怀孕,当时骄宠横行的万
贵妃派人送去堕胎药,强令服下。幸亏药量不大,否则孝宗便会死于胎中。
孝宗出生在紫禁城外的一个安置病老宫女的地方,名为安乐堂。出生时,头
上有一寸左右的地方未长头发,乃是被药打中。母亲纪氏偷偷生下了这个小
皇子,但感到危机四伏,在她之前,已有其它宫女所生的数名皇子被万贵妃
害死。纪氏日夜惊恐,反复思量,不知如何是好。一天她突然决定让太监将
小皇子溺死。太监张敏不同意这样做,而是决定和纪氏一起秘密哺养这个孩
子。六个寒暑过去了,皇帝终于知道了这件事情。当时宪宗三十已过,还未
得到一个成活的孩子。听说自己已经有了一个六岁的孩子了,十分激动,派
内使把孝宗接来。当小皇子向父皇跑去时,背后拖着长了六年的胎发。宪宗
把儿子抱在膝上,悲喜交集。
在乳母的怀胞中
皇子(女)出生后,无论生母奶汁如何,都一律由奶妈专门哺乳。皇子
(女)一旦离开母体,便不得再接受生母提供的营养。这种截然的中断,恐
怕是皇子(女)身体素质差的一个原因。皇家子女比起民间的孩子,体质要
虚弱得多,很多皇子(女)在婴幼儿时期便夭折了。例如汉和帝前后十几个
皇子,一一夭折;明宪宗长子不满周岁而死;明世宗长子出生两月夭折。中
国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皇帝——汉殇帝,出生百余日继位,两岁时夭折。
乳母担负着哺育皇子(女)的任务,责任重大。唐玄宗在位时,代宗出
生,作为皇孙的代宗单薄瘦弱。玄宗要乳母把皇孙抱来,乳母惶惑不安,不
敢将这个瘦小得可怜的孩子抱过来,惟恐玄宗将孩子的瘦弱怪罪于她。没想
到玄宗对这个小孙儿喜爱备至,乳母这才松了一口气。
皇子在婴幼儿时期,离不开奶妈和宦官的养育和陪伴。因此古人说皇帝
长于妇人和阉寺之手。皇子(女)与父母相处的时间,远远不如与乳母、宦
官相处的时间长。皇子在奶妈与宦官的扶持下学会走路,学会说话。宦官教
皇子最基本的礼节,平时,陪小皇子玩耍、游戏。在皇帝们幼年天真的岁月
里,宦官成为他们最好的朋友。而乳母对于小皇子来说更加重要,哺育、爱
抚之中,母子间的依恋情感油然而生。当皇子稍稍长大,不再需要乳母的照
顾时,在感情上仍然离不开她。幼年失母的皇子,更是把乳母看作自己的亲
生母亲。
皇帝与乳母之间的感情联系是难以割断的。有一个流传千古的故事,生
动地说明了这个问题:汉武帝是一代雄主,晚年因巫蛊之祸害死了太子、孙
子、女儿,皇后也被迫自杀,这场祸乱固然出于他的误解,然而也足见其心
肠之狠。但他对乳母却不忍伤害。一次,乳母犯了罪,武帝一时气愤,准备
严惩。乳母求救于武帝的近臣、智者东方朔,东方朔为她出了一计。乳母按
计,在辞别武帝时,几步一回首,作依依不舍状。这时东方朔在旁大声说:
你真痴心啊!皇上哪里还记得你的哺乳之恩?武帝见此景,想起与乳母一起
生活的日子,望着苍老了许多的乳母,悲悯之情涌上心头。于是当下赦免了
乳母的罪。
由于乳母在皇帝幼年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即位后的皇帝对乳母的礼遇也
是很厚重的。如东汉安帝封乳母王圣为野王君;北魏太武帝生母早死,尊乳
母窦氏为保太后,继之文成帝也尊乳母常氏为保太后,次年又尊为皇太后;
元文宗封乳母的丈夫为营都王;明永乐帝封乳母冯氏为保圣贞顺夫人;明宣
宗封乳母李氏为奉尚夫人;仁宗封乳母为翊圣恭惠夫人;天启帝封乳母客氏
为奉圣夫人。乳母们本是民间普通妇人,由于她们哺乳的该童后来当上了皇
帝,她们也随之越居万人之上,其家人亦荣华富贵。于是有些乳母以皇帝为
靠山,在朝廷内外横行不法,其家人称霸乡里。最甚者是汉安帝乳母王圣与
宦官勾结,竟为侈虐,出入宫禁,传通奸赂。其女伯荣被封为中使,气焰逼
人,朝廷大臣每见到伯荣的车驾驶来,都要屈身行礼。
在一朝又一朝基本相似的格局中,一代一代的皇子们在深深的宫院中出
生、成长。一般情况下,他们不得出宫城的大门一步。他们看不到日出海面、
日落西山,看不到遥远的地平线,抬头看到的是高大的、只有飞鸟才能越过
的城墙,雄伟肃穆的宫殿。白天和深夜的大部分时间都是静悄悄的,只有黎
明和傍晚从宫门传来钟、鼓声,更衬托出内廷的寂寞。这种寂寞,皇子和宫
女们、受冷落的嫔妃们是一同体验的。皇子们很少见到父亲,也不能天天生
活在母亲身边。皇子们的心灵极为孤寂、脆弱,虚弱的身体也难以经得住疾
病和惊吓的打击。宋高宗唯一的儿子赵旉,三岁时卧病在床,服侍他的宫女
进屋时不小心踢倒了一只金炉,金炉发出响声,赵旉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所
惊吓,病情加剧,不久便重病而死。在那种违逆天性,隔绝人与自然的生存
环境中,宫女、嫔妃们难享天年,皇子们夭折也是常有的事。宋真宗六个皇
子,最后只剩下仁宗一个;宋神宗十四个皇子,有八个夭折。如果开有一份
中国历代皇子死亡率的表格来,比例数定会十分惊人。皇子们成活下来是幸
运的,被选立为太子,更是他们唯一的希望。诸皇子当中只有一个最后成为
皇帝,其它的皇子便有可能成为新皇帝猜忌的对象,至此他们只希望平安地
度过此生。
二、东宫生涯
太子册立
除清代以外(不包括清前期),我国古代各朝都有预立太子的制度。每
一个在位的皇帝都要确立一名自己的继承人。预立太子,对于政局的稳定有
密切关系。古人甚至认为,太子是天下的根本,根本一定,方可言他事。气
势磅礴的秦王朝,就是在太子问题上没有早定根本,最后铸成大错。秦始皇
过于相信长生不老术,没有想到自己会死在巡游的路上。临死前,秦始皇才
想到皇位继承人还没有定下来,遂用最后一丝气力,叫丞相李斯、中书令宦
官赵高拟定并发下诏书,命扶苏继承皇位。秦始皇一死,赵高便与始皇幼子
胡亥共谋篡改诏书,由胡亥即位。结果,秦王朝的江山便落在奸佞赵高及其
所控制的冥玩无知的胡亥手中,只三、四年时间,王朝的命脉便被异姓枭雄
斩断了。
鉴于秦的失误,各个朝代都十分重视预立太子。帝王们大多广置嫔妃,
因此子嗣众多,不少皇帝生育皇子多至数十个。在大量的子嗣中,如何选择
一名将来继承皇位的太子,是帝王们最头痛的一件事。根据周代以来的礼法,
立太子应该遵照“立嫡立长”的原则。“立嫡”就是要辨明嫡庶之分,嫡是
指皇子的生母具有正宫的地位,即皇后;相对来说,庶子便是身份较低的女
人所生的皇子。庶子中,宫女所生的皇子比嫔妃所生的皇子,地位更低。“立
长”就是要辨明长幼之分,在众多的皇子中,长兄的地位高于诸弟。嫡与长
的身份兼具的嫡长子应该是理所当然的太子人选。但事实上,要选中一位嫡
长子很难,历史上大部分皇太子都不具有嫡长子的身份。除了其它原因外,
主要是由于皇帝喜好的偏颇。皇帝对他所生的数名乃至数十名皇子并不是个
个宠爱的,皇子们有得宠的,也有失宠的。皇帝周围的人,特别是他的至亲,
得宠与否是其荣辱兴衰的决定因素。即使身为嫡长子,也往往得不到父皇的
宠爱,而立谁为太子又是由皇帝最后独断的。
一般来说,开国皇帝在立储的问题上比较谨慎并恪守章法。汉高祖刘邦
立嫡长子刘盈为太子。刘邦在个人偏好与正统原则之间徘徊多年,内心充满
痛苦。刘邦钟情于戚夫人并十分喜爱戚夫人所生的如意,打算废掉刘盈,改
立如意。但终于拗不过吕后和大臣们的坚决反对,未能遂愿。当然最后做主
的还是他自己,刘邦深感江山得之不易,不能在立接班人的问题上失足。嫡
长子在古代家族意识中,确实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唐代的开国皇帝李渊,也恪守立嫡长子的原则,立李建成为太子。李渊
将这一原则高擎于具体现实之外,没料到酿成一场惨祸。二儿子李世民发动
夺嫡兵变,结果不仅太子被杀,李渊也被迫退居太上皇。
最可怜的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他即帝位的同时,立嫡长子朱标为太
子。二十五年后太子病故。本来皇长子死,使可依次立二儿子,但朱元璋却
执意地立皇长孙为皇太孙,把江山传给了这个头骨发育畸形的少年。年幼的
皇孙如何控制得了拥兵自重的皇叔们,朱元璋生前始终没有找到这个问题的
答案。
大多数皇帝在立储上除了分辨长幼以外,都要考虑德与才。小皇子聪颖
与否是皇帝们十分注意的,而皇子的聪颖也常常能得到显露的机会。皇帝经
常用各种方式试验皇子哪个机智、哪个愚钝。例如晋元帝司马绍年方数岁时,
父皇将他抱在膝上,问他太阳与长安哪个远?司马绍回答说:太阳远。没听
说有人从太阳那边来,由此可知。元帝对他的机智很惊异,第二天召集群臣
宴会,告诉大家这件事,并当着群臣,再问一遍。晋元帝如是提问,而司马
绍却冷不防回答说:太阳近。晋元帝顿时脸色就不自然了,他怕儿子在群臣
面前出丑,忙问:你怎么和昨天说的不一样?司马绍镇静地说:抬头能见太
阳却看不见长安。晋元帝和群臣大为叹服。司马绍十八岁时被立为太子。
又如梁元帝萧绎五岁时,梁武帝问他:你读什么书?萧绎说:能背诵《曲
礼》。武帝说:试试看。萧绎随即背诵了上篇。梁武帝左右的侍从发出惊叹
声,武帝亦十分欣喜。
唐玄宗童年时,也有不同寻常的表现。唐玄宗李隆基是武则天的孙子。
一次,武则天召诸皇孙坐于殿上,将西国的贡品玉、环、剑、盘列于皇孙们
的前后,让他们随意拿取,以观其志。只见众皇孙争相抢夺,纷纷将宝物抓
到自己手里,唯独李隆基端坐,丝毫不为所动。武则天见李隆基如此奇异,
拍着他的背说:“此儿当为太平天子。”
仁、孝也是确定皇太子人选的条件。宋高宗时,由于皇子夭折,高宗决
定选立一名太祖的后裔(宋太宗以弟承兄位,北宋皇帝皆是太宗子孙)。宋
高宗从太祖一千六百多名传孙中,选七岁以下的儿童,又经淘汰,最后剩两
名,其中一名较为瘦小的,名叫伯琮,便是后来的宋孝宗。高宗开始打算把
瘦小的伯琮淘汰掉,留下另一位稍壮实的儿童。这个想法刚一产生便收回了,
高宗想仔细观察这两个孩子,他让两人垂手站着,这时一只猫偶然从两个孩
子身旁走过,伯琮一动不动,而另一个孩子则伸脚踢了一下猫。高宗见状,
看出两人中一个稳重、一个轻狂,遂留下瘦弱的伯琮,把另一个打发走了。
伯琮留在宫中养育,但没有马上册封。
几年后,伯琮又遇见一位也作为太子候选人的伯玖,二人都封了王,高
宗在立谁为太子的问题上又拿不定主意了。苦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