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深宫实录-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箭垛。侍从一旁的文臣欧阳询才思奔涌,忍不住写了一首诗,嘲讽萧瑀:

急风吹缓箭,弱手驭强弓。

欲高翻覆下,应西复更东。

十回俱著地,两手并擎空。

借问谁为此?多应是宋公。

唐太宗骑术高超,箭术出众,经常自恃武艺冒险狩猎。中国汉代和唐代
都设有专养禽兽的皇家苑圃,苑圃狩猎自然动辄涉险。汉元帝曾在虎圈斗兽
时,突然有一只熊逸出,攀槛而上,元帝吓得魂飞魄散,惊恐万状,好在沉
着冷静的冯婕妤临危不乱,处变不惊,从容地将元帝挡在身后,众侍卫抢上
救驾,一场险事才变为一场虚惊。唐太宗在后苑中射猎,也经历了一场在生
死中徘徊的令人后怕的险境。

有一天,唐太宗游猎后苑,追杀一只猛兽。不意从斜刺的丛林里窜出一
群惊惶失措的野猪。野猪毛发直竖,双眼血红,拼死地向拦住去路的唐太宗
扑来。唐太宗镇定自若,张弓搭箭,四发四中,连续射杀了四只野猪,但毫
不畏惧、近于疯狂的一只雄性野猪却依旧如狂风一般地向唐太宗袭来。在这
千钧一发之际,随从狩猎的武士唐俭翻身下马,徒步和疯颠的野猪搏斗,唐
太宗也驰奔过来,挥起一剑,结果了这只胆大妄为的野猪。唐俭作为一位侍
从御驾的赳赳武夫,经历了这场险境,也惊出了一身冷汗,这场事故以后,
唐俭等侍臣对太宗的狩猎忧心忡忡,太宗看出了唐俭的心事,笑着对唐俭说:
天策长史,不见上将击贼耶?何惧之甚?唐俭回答说:汉祖以马上得之,不
以马上理之,陛下以神武定四方,岂复逞雄心于一兽!太宗听后觉得有道理,
便决定不再狩猎。

唐玄宗李隆基是位仪容俊伟的皇帝。他多才多艺,长于书法,熟谙音律,
尤其精通骑射。武则天极喜爱李隆基,但武氏危害唐室,李隆基心怀大志,
便阴结才勇之士,厚交万骑豪杰,秘密图谋匡复社稷。经过一番拼杀,李隆
基终于登临宝座,为唐玄宗。玄宗退朝后便与兄弟们饮宴博弈,斗鸡走狗,
击球骑射。玄宗好动多能,骑马能射杀走兔,虽经常骑射游乐,但没有一次
像他的曾祖父那样冒过生命危险。唐肃宗也是一位骑射高手,能三发三中。
唐宣宗更是一位了不起的骑手,他能在百步之外一箭穿竹。

宋太祖行武出身,日夜在鞍马上奔波,骑射技艺超群。登基以后,太祖
射艺不减,裁政之暇还偶尔在大臣面前一逞雄姿,往往七发连中,其射艺不
亚于一个神射手。宋太宗也是一个雅好骑射的皇帝,习射和观射是太宗日常
生活的一大喜好,后宫玉津园就是他常去习射的地方。宋代的后苑、琼林苑
经常由卫士表演射柳,尤其在景致宜人的琼林苑中,太宗常摆酒设宴,和进
士们共饮,酒宴旁由卫士身着劲装,表演射柳技艺,体现所谓文武并举、风
雅长存的古意。

宋代后宫中美目盼兮的宫女习射可能是一件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事,但


却是历史的事实,不过,这一“壮举”恐怕创自风流多情的宋徽宗。徽宗政
和五年,首辅大臣们有幸目睹了宫女射箭的风采,这些文采风华的大臣便将
这一盛景用华美生动的文字记载了下来。徽宗赵佶嬉游无度,终日耽于游乐。
政和五年,徽宗心血来潮,在宣政殿举行规模盛大的后宫宴会,在宴会上又
出人意料地召集宫女,排列殿下,一展她们精彩绝伦的射技:她们鸣鼓击柝,
跃马如飞,以矫健的身姿剪柳枝、射绣球、击丸弄剑,据鞍开神臂弓,令人
叹为观止,眼花缭乱,以至于侍立一旁的赳赳卫士也都面现愧色,喟叹弗如。
骑射打猎也是宋代宫女们一项重要的内容,她们打猎的迷人风姿更令大臣们
目瞪口呆。大臣王珪为此写了一首宫词,生动地赞叹着这群出类拔萃的女中
豪杰的飒爽英姿:

数骑红妆晓猎还,销金罗袜镂金镮。

佯佯走马穿花过,拂试雕弓对御弯。

宋代宫女们骑马游猎当然不是真正的奔突射杀,而是游戏性的。她们身
穿猎装,手挽雕弓,在从容悠闲中更注重的是骑马游猎的迷人风姿和新鲜感
受,而不在于是否收获猎物。宋代宫女们游猎的范围仅限于宫禁,不会超出
后苑。宋代宫廷御苑中依山傍水,树木丛生中蓄养着无数的珍禽异兽。宫女
们踏着晨雾,在苑囿中飞马拉弓,自有一番惬意和情趣。

北方少数民族的君主无一不是在赫赫武功中建立自己强大的国家,他们
弓马娴熟,无一不是以武艺卓越、骑技超群而赢得下属的拥戴。匈奴人刘曜
武艺过人,曾以强悍的兵力扫荡西晋,成为前赵的君主。刘曜膂力出众,能
将一寸厚的硬铁一箭洞穿,被称为射神。北魏孝文帝聪敏好学,一心向往汉
族文化。孝文帝少年时就长于骑射,且膂力不凡,年仅十余岁便能以手指弹
碎羊髆骨。胡太后以母后的身分临朝听政,还居然能在群臣面前表演射针孔、
象牙簪。

北部辽、金君臣都善骑射。辽兴宗耶律宗是一位骑射高手,有一次在黄
花山游猎,射熊达三十六只之多。回宫以后,兴宗临御元和殿,出试题:日
射三十六熊赋,考试进士。清代的帝王们来自白山黑水之间,他们的祖先就
是以游猎为生。他们入主北京以后,除在紫禁城和后宫苑囿骑马习射,还在
热河围猎,兴致不减当年。


三、水上秋千

水嬉指水上活动,是古代越深水渡江河的技能,也就是游泳。游泳源于
远古时期的渔猎生活。中国最古的诗歌总集《诗经》即有关于游泳的诗句: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中国古时的思想家庄子说:夫
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列子也记载说:孔子观于吕梁,悬水三十仞,
流沫三十里,鼋鼍鱼鳖之所不能游也,见一丈夫游之。管子也称:齐民之游
水,不避吴越。《晏子春秋》记述白公曾问孔子:若以石投水,何如?孔子
说:吴之善囚者能取之。从这些中国古书的记载上看,游泳在中国不仅地域
广泛,而且源远流长。

现藏故宫博物院的一只战国铜壶,壶上有纹饰宴乐渔猎攻战图。图上有
人、鱼共游,人的游姿很秀美,相当于自由泳。古代有所谓以足蹶,以手播
的说法,说的是游泳的动用,是手、脚划水。史称晋代的周处泳技过人,进
入水下三日三夜,最后杀死蛟龙才出。唐著名诗人李益写有一首著名的五言
诗:嫁与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如潮有汛,嫁与弄潮儿。《武林旧事》记
述说,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
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之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可见在中国民间,
游泳十分普及。

水上活动在中国历代宫廷中主要的形式是游湖。中国几乎每一代皇宫都
有苑囿,每一代皇宫苑囿中几乎又都有湖泊,其最常用的湖泊名字便是太液
池。中国自汉代到清代,宫中都有太液池,水嬉也一直在宫中流传着。中国
的历代帝王后妃们大多喜欢在湖上泛舟,这是他们闲适生活的一项重要内
容。帝王们泛舟湖上,划桨一般由侍臣或宦官负责。汉代的皇帝游湖时,为
之划桨的小吏称为黄头郎。有的时候,皇帝心血来潮,会亲自操揖划桨,但
不过是尝试一下而已,而且舟中自会有辅臣相助。绝大多数情况是,皇帝不
敢独自划桨湖上游玩,这比骑马、奔跑都有生命危险。

汉武帝是位雄才大略,好大喜功的皇帝。元狩三年,武帝二十岁,发流
放犯人建造昆明池,以习水战。史称建成后的昆明池中,有戈船楼船各数百
艘。楼船上建有楼橹,戈船上建有戈矛。四角悉垂幡牦施葆麾盖,照灼涯涘。
《西京杂记》说:武帝作昆明池,欲伐昆吾夷,教习水战,因而于上游戏;
养鱼,鱼给诸陵庙祭祀,余付长安市卖之;池周回四十余里。

汉太液池位于未央宫西南,建章宫北。池中用石头雕刻成鲸鱼的形状,
长约三丈,游于水中,池里精巧别致的造起了三座石山,烟雾缥渺,如同仙
境,正是传说中仙人所居的三神山:蓬莱、瀛洲、方

汉昭帝时,建造淋池。昭帝是武帝有幼子,八岁时即帝位。昭帝天资聪
颖,但未及建功立业,便在二十一岁溘然长逝。淋池则留下了昭帝聪慧过人
的青春身影。淋池水质清盈,池水中生长着一种奇特的荷花。荷花一茎四叶,
形如骈盖,日光照射时,叶片低首,宫人称之为低光荷。荷花的果实如同佛
珠,可以佩带。花叶入嘴咀之,清香氤氲,沁人心脾,宫女们十分喜爱。

汉昭帝终日在淋池中携美人嬉游。宫女们侍游时,口含花叶,有的折枝
硕大的荷叶蔽日,有的则折芰荷为绿衣。昭帝以文梓为舟,木兰为桨,船首
雕绘翔鸾飞鸟,在阳光照耀下,五彩缤纷。昭帝和宫人在池中游玩,昼尽继
液,通宵达旦,醉生梦死。月夜清风,昭帝兴致盎然,轻悠地摇着兰浆,听
宫人们嗓音甜润的欢歌:


离秋素景泛洪波,谁云好手折芰荷?

凉风凄凄揭棹歌,云光开曙月低河,

万岁为乐岂为多?

东汉定都洛阳。洛阳城外散布着众多的供皇帝游乐的苑囿,包括西苑、
显阳苑、显明苑、灵昆苑,以西苑最大,游乐设备也最齐全。耽于淫乐的汉
灵帝在西苑中起造裸游馆十间,馆前台阶上以绿苔为被,馆的四周引渠水环
绕。汉灵帝挑选十四岁以上、十八岁以下的美女在裸游馆作彻夜宴饮。白天,
汉灵帝乘着小舟,在绕馆的渠水中漫游,选肤色如玉、美丽无比的宫女侍从
左右,并挑其中轻体者为之划桨。时值盛夏,烈日炎炎。灵帝故意将小舟弄
翻,宫女赤身裸体,纷纷落水。灵帝在一旁嬉笑,观赏着美人们在水中的肌
肤玉色。汉灵帝嬉游无度,还兴致勃勃地写了一首《招商歌》:

凉风起兮日照渠,

青荷昼偃叶夜舒。

惟日不足乐有余,

清丝流管歌玉凫,

千年万岁嘉难逾。

汉唐时期的水战愈演愈烈,水上训练也如火如茶。三国时江东刘表就有
千条斗舰。赤壁之战也是先以水师拉开战幕。晋武帝曾命王浚用水师伐吴。
唐代在洞庭湖衅,大规模地训练水师。金在北部黄汉地带,也建造巨舰,用
于运输和水战。

北宋初年,为了统一南方,朝廷大力提倡水上练兵。宋代后宫中的水嬉
活动也热闹非凡。当时,皇宫御苑的金明池是训练水军的主要场所。宋太宗
在淳化三年三月,在金明池中,曾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游泳活动,并特地投
掷金瓯于水中,令人泅渡取赏。

宋代水嬉中的主要项目是赛船和水上杂戏。宋真宗咸平三年,真宗赵恒
曾到金明池观赏水嬉。当时,施旗猎猎,鼓乐齐鸣。赛船分两队比赛,每队
出一艘船,在鼓乐声中角逐,谁先到达系着彩绸的终点,谁就获胜。《东京
梦华录》记述了用赛船划桨来训练水军,认为效果极好。宋代宫禁中的武土
也严格训练,禁军中就有水军。

三月三日是中国传统的水节。唐宋时对于水节极为重视,所谓“三月三
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描绘的正是水节的盛景。水节这一天,男女
老少,都要到水边洗濯,象征着洗去一年的尘垢和疾病。水节据说始自晋武
帝。唐宋以后,赐宴曲江,三月三日便是君臣曲水流觞的佳会。水节这天,
宋宫开金明池、琼林苑、金水河。

宋金明池在顺天门外街北,周围约九里,入池门内南岸一百余步,池西
直径达七里。池边北部有一座临水殿。皇上车驾临幸时,看池中争标,都在
临水殿赐宴。往西再走数百步,是一座精巧别致的仙桥,桥南北向,长约数
百步,桥面三虹飞架,朱漆栏杆,下面一排雁柱,中间隆起,称为骆驼虹。
仙桥尽头,有五座大殿,伸入池水正中。桥南是棂星门,门里对立着彩楼。
每次争标作乐,总要立妓女于彩楼上。门对街南面有砖石砌成的高台,台上
有楼观,名宝津楼。楼前接池门,下瞰仙桥水殿。皇上驾临时,在这里观看
骑射和百戏。池岸正北,对应五座大殿,起造大屋,用以贮藏龙船,称为奥
屋。皇上临幸金明池,前后二十日,热闹非凡。

宝津楼在金明池内,邻近池门。楼南有宴殿。皇上驾幸时,嫔御的车马


停息在这里。所有闲散人员不得入内。殿西是射殿,殿南一条横街,牙道柳
径,是闲适时击球的所在。皇上驾临时,苑门高搭彩棚,张置黄盖。皇上临
池观赏,鞭声裂空,龙船竞出,百戏在楼前纷呈。皇帝登宝津楼看竞船和百
戏。百戏在楼下献艺,先列鼓手十余人,一人摇双鼓子,近前跪拜。随后执
旗的武士跳跃旋舞,然后是登竿、筋斗、踏球、蹴球、踏桥、藏挟、杂旋、
弄枪、龊剑、踏索、拗腰、透剑门、飞弹丸、女伎等。

跳水称为水秋千。秋千架在船头,军士们先在秋千上悠荡,借着荡起的
高度飞离秋千,跃入水中。技艺高超的表演者还能在跃离秋千的瞬间连翻筋
斗,然后入水。水上比赛极能激发水嬉的热情,展示超绝的技艺,事实上,
水上竞赛在中国宫苑中也经常进行。宫女们难得观赏到这样精彩的场面,观
看时自然心情兴奋,于是有这样一着诗:

内人稀见水秋千,争擘珠帘帐殿前。

第一锦标谁夺得?右军输却小龙船。

宋人《金明池夺标图》生动地描述了当时水秋千比赛的盛况。

明代宫中的水嬉活动主要是在玉熙宫。玉熙宫在西安门北、金鳌玉桥

西。明宫水嬉还真是水中之戏,而不是游水和泅渡。明宫水嬉戏是用轻木雕
成海外诸国和先贤文武男子像,像高约二尺,彩画修饰,栩栩如生,有臂无
足,底部平整,下又安卯榫,以竹板承接。这显然是傀儡戏的道具人物。明
崇祯时,汗梁失守,亲藩被害,从此罢废水傀儡戏。

清代宫中的水嬉活动也十分可观。每年端午节,宫中就有龙舟竞渡之戏。
清宫的龙舟竞渡大多在圆明园福海举行。清高宗乾隆皇帝极爱看龙舟竞渡。
乾隆十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