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才情人生-乔冠华-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很不熟悉。我们要老老实实地学习,尽快熟悉联合国有关事务,作出 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之一应有的贡献。
《书摘》1995年第12期。
在整个答对过程中,乔冠华始终不卑不亢,谈笑风生,还不时插上一两句英语,对中国成语 作些幽默 的解释,使这些咄咄逼人的西方“无冕之王”不时发出笑声,甚至还报以阵阵的掌 声。乔冠华尚未登 上联大讲台,就先声夺人,初露峥嵘。这仿佛是一场演练,对乔冠华来说 是小试“牛刀”。
当日中午12时30分,代表团的专机抵达纽约肯尼迪机场。在机场上,代表团受到联合国官员 以及力主 驱蒋和恢复我国席位的23个联合提案国常驻联合国的代表的热烈欢迎。来自纽约 、华盛顿、波士顿、 费城甚至远自亚特兰大等地的数百名美国友好人士也赶到机场迎候中国 代表团。数百名美国以及各国 常驻联合国记者也早早来到机场,等候采访这一重大国际新闻 。到机场欢迎的还有纽约市公共事务专 员,以及众多的华侨代表。
对久居美国的爱国华侨、华人说来,中国代表团的到来更是一件大喜事。数百名华侨、华人 代表在机 场上喜气洋洋,有的年轻人还打着红布横幅,上边写道:“热烈欢迎祖国驻联大代 表团!”“中华人 民共和国万岁!”“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有的还高举毛主席画 像。两位侨胞女青年向代表 团正副团长献上了鲜花,不少侨胞眼含热泪,向他们频频点头招 手,有的讲着英语,有的讲着广东、 潮州话热情地致意。有的侨胞子女的小脸冻得红彤彤的 ,不断挥小手向代表团打招呼。据说,他们为 等候代表团到来,在机场呆了三个小时。这种 场面令人终 生难忘。乔冠华团长显得格外激动,连声说 ,谢谢同胞们,谢谢大家来欢迎我们。人群中响 起了异常热烈的掌声,久久没有平息。
乔冠华团长在机场发表了书面谈话,其中说,“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一向是友好的” ,并特别向 美国人民致意说:“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美两国人民有着深厚的友谊。我 们愿借此机会,向纽 约市各界人民和美国人民表示良好的祝愿”。
当中国代表团车队驶入纽约市区时,沿途不时有人兴奋地指着车队喊:“中国!中国!”不 少人招手 说:“欢迎!欢迎!”
这种场面在11月15日乔冠华在联大讲坛上发表讲话时再次出现,甚至更加令人激动。此 后侨胞们的贺 信像雪片似地飞向代表团的临时驻地罗斯福旅馆,他们不但出席每次招待会、 观看电影,而且一有心 事或重要事务都来代表团找负责领事工作的人员倾心交谈或征求他们 的意见。
美联社报道说:“国务院官员对乔到达时的讲话感到高兴,白宫不因乔没有提到美国总统和 美国政府 而不快,因为他是出席联合国会议,不是访问美国。”乔冠华团长出席26届联合国大会前,首先拜访了当时还在任的秘书长吴丹,呈交政府委 任书。乔团长 由联合国土耳其籍礼宾司长引道,乘电梯来到38层秘书长办公室 。乔团长来到秘书长办公室,只见房 间 宽敞明亮,向外俯瞰,东河两旁摩天大楼尽收眼帘。吴丹当即朝前同乔团长热烈握手,表示 祝贺。 吴丹个儿不高,鼻上架着一副金丝边眼镜,身着深蓝色西服,雪白的衬衫 上佩着红色领带,讲话慢条 斯理,颇有一副儒雅外交家的风度,乔团长递上委任书,然后坐 下 寒喧几句,仪式也就宣告结束。这 时,两旁响起热烈掌声 ,乔团长脸上泛起会心的微笑,随后以沉稳坚定的步子离开了秘书长办公室。
随后,乔团长拜会第26届联大主席马利克,会见 了一直支持中国的发展中国家的大使,如阿尔巴尼亚 、阿尔及利亚常驻联合国的代表。会见 时,双方拥抱握手,气氛热烈。
第六部分第19节 重返联合国(3)
五星红旗在占地18英亩的联合国总部迎风飘扬,它在当时的132面成员国国旗中显得格外 醒目。11月15 日上午10时15分,中国代表团扬眉吐气地来到联大会场,开始正式参 加第26届联大会议。团长乔冠华 、副团长黄华、代表符浩、熊向晖、陈楚以及翻译唐闻 生鱼贯而入,在中国席位上就座。各国摄影记 者立即围拢上来,闪光灯此起彼伏。那天,乔冠华身着灰黑色中山装, 脸上架着一副秀克朗眼镜,他身材颀长,风度翩翩,脸上充满自信 的微笑,给人以良好的印 象。
10时30分大会开始,联大主席马利克致词,对中国代表团出席大会表示欢迎。他说:“今 天上午,中 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第一次在联合国大会就座。作为大会主席,我很高兴地欢迎 这个代表团。这是一 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开始参加世界这个主要的 政府间组织的工作。毫无疑问 ,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工作,联合国的工作成效将得到加 强。”
马利克致词后,许多国家的代表相继走上讲台致词欢迎中国代表团。发言过程中, 要求发言的代表不 断增加,原定上午结束的会议在中午稍事休息后,下午继续开会,一直开 到下午6时40分,历时约6个 小时,共有57个国家的代表(包括美国、日本、苏联)在 会上致了欢迎词(匈牙利的代表用中文发言)。 有的代表已准备了发言稿,由于时间不够而 未能发言。大多数代表的欢迎词热情洋溢,表达了对中国 人民的信任、鼓励和兄弟般的 情谊。不少代表在发言中赞扬毛泽东对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 。当日上午原本 要 讨论有关召开世界裁军大会问题,可是要求致欢迎词的代表越来越多,大会事实上 成了专门 欢迎中国代表团的会议。
美国代表乔治?布什此时也不得不致词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联合 国的历史时刻来到了!”不过, 他当然不会解释为什么这一“历史时刻”竟被推迟了22年之 久!他也不会料到自己后来出任美国首任 驻华联络处主任,还当上了美国总统。紧接着大会主席正式宣布请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先生讲话,会场顿时响起长时间的掌声和 欢 呼声, 许多代表的眼光转向中国席位。乔团长迈着沉稳的脚步健步登上讲坛,容光焕发,豪 迈自信,颇有风 度地向大会主席微微点头致意,然后展开讲稿,开始了近40分钟的讲演。
在这历史性的瞬间,全场肃 静,然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掌声长达半分钟,乔冠华两次高 举右手,微笑着向大会表示谢意。在 演讲中,乔冠华一会儿引用中国谚语,一会儿入情入理 地分析国际形势,一会儿表示对发展中国家的 敬意,一会儿批评霸权主义的行径,可谓发挥 得淋漓尽致,许多代表或顿足表示同意,或鼓掌热烈欢 迎,或发出衷心的笑声。等乔团长 以“谢谢大家”作为演讲结尾时,大厅里爆发出了比前几次更为热 烈的掌声。乔冠华的讲话,体现了毛主席在代表团出发前接见代表团时的指示精神,不卑不亢,旗帜 鲜明,中肯 说理,挥洒自如。他全面阐述了中国政府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原则立场, 义正词严地抨击了美 苏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行径,谴责了前美、日政府制造“两个中国”的 图谋,在裁军等问题上维护了 第三世界人民的利益。
乔冠华讲话后,几十个国家的代表在走廊里排起长队,纷纷向他表示祝贺。 这种祝 贺仪式整整持续了好几个钟头,加上各国代表上台祝贺,前后共整整两天。乔团长事后 伸出手 给代表团团员看,由于握手次数多,他的手也显得有些肿了。
值得指出的是,乔冠华在联合国的活动是他一生外交活动的辉煌时刻,也是他的才华 、文采和风度得 到充分体现的时刻。乔冠华的讲话,受到与会者的普遍欢迎,同时,也得到世界舆论的好评。
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乔 冠华讲话的全文。路透社报道说:“这篇讲话使许多外交官感到 震动。第三世界的代表们热烈鼓掌。 美国代表和苏联代表脸色阴沉。”法新社评论称:“乔 的严厉的讲话使人毫不怀疑,无论是人民中国 进入这个世界组织,还是尼克松总统即将对中 国的访问,都不会使北京改变它在重大问题上的政策。 ”德新社评论称:“在国际讲坛上非 常少有的这种坦率和平实的发言,表明了北京对联合国的政策以 及对外政策意图的轮廓,表 明了人民中国将使自己成为中小国家喉舌和支持者。”共同社评论称:“ 这一展示基本方针 的演说,是不折不扣的在联合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演说之一,它的意义和反应将迅速 波及地球 上的一切地区。这篇演说阐明了以毛泽东思想为基础的中国国际政策,坦率地表明了中国的原则性立场,明确地表示了中国作为中小国家的代表对超级大国垄断联合国的局面进行挑战 的姿态。 ”值得一提的是,金庸曾在《明报》发表社评《乔冠华演辞有才气》:“……乔冠华演辞的主 要内容不 脱中共一般文告声明的范围,但有一些说法却具有个人风格,表现了独特的才华。 他是文人出身,以 写国际问题分析文章知名,这篇演辞中偶尔也显露了若干他昔年文字中的 光芒。”作为亲身经历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代表团成员,章含之的回忆弥足珍贵,她说:“我一生中 所经历的 最为激动人心的时刻我想就是1971年11月15日乔冠华在联合国中国席位上 就座的时刻,以及他在联大 代表中国作第一次发言后长龙般排队向他祝贺的场面。那一天, 当乔冠华到达联合国大会时,大门外 已云集了许多记者。冠华由联合国礼宾司长迎接前往大 会会场。记者蜂拥而至,在他座位前抢占最佳 位置。那一时刻,冠华成为整个联合国大厅的 中心。所有人都驻足观看,‘红色中国’像一股巨大的 旋风,席卷着这个经历了二十年风霜 的最大国际组织。中国终于昂首阔步地走进了这个大厅,打破了 美国对她的封锁,参与到世 界大事的重大决策中来,成为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一员,和美国一样 ,拥有否决权。我 常常奇怪,冠华的性格极易激动,但是此时此刻,当我们很多随行人员激动得要流 泪时, 他却十分从容,似乎是去开一个平常的会议。他保持了十分冷静、镇定的神态,坐进了礼宾 司 长亲自为他拉开的中国名牌后的那张椅子。此时,有记者问他:‘乔先生,你现在坐在这 张椅子里有 何感想?’冠华的回答造就了那张著名的后来获新闻摄影普利策奖的仰头大笑的 照片。他笑得那样自 然,那样淋漓尽致,一时间感染了周围所有的人。他仅有的回答是:‘ 我现在的心情不是已经回答了 你的问题了吗?’那是胜利的笑,是自豪的笑,这联合国大 厅内响起的乔冠华的笑声呼应着毛泽东 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声明:‘中 国人民站起来了!’有谁能挡得住这乔冠华的笑声?后来 ,《纽约时报》曾发表一篇关于乔 冠华的评论,题目就是‘乔的笑’。乔冠华就是用这豪迈的笑声代 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回到了 联合国!”《书摘》1995年第284页。
这里还发生一件“趣事”:由于美国政府那年还坚持反对中国进入联合国,当时的美国驻联 合国大使 老布什的任务是说服昔日支持美国投反对票的国家继续投反对票。但由于基辛格的 访华以及尼克松宣 布将要访华,美国在中国问题上的联盟开始动摇。布什勉为其难,也不能 挽回局面。此后乔冠华率领 中国代表团到达联合国,此时的布什大使有点尴尬。但是他与乔冠华总是要见面的。于是布什大使设计了一次“巧遇”。在中国代表团出席大会 的前一天 晚上,联合国礼宾司司长科尔莱向中国代表团透露,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乔治?布 什很愿同乔冠华团长 在会前先见一面。科尔莱同时具体安排了中国代表团第二天早晨进入大 会会议厅的路线。中国代表团 很快发觉了其中有文章。当11月15日上午中国代表乔冠 华一行在科尔莱陪同下,按既定路线乘滚梯从 底层到达联大会场那一层,即将跨出滚梯时, 布什大使“刚巧”从右边咖啡厅那边走过滚梯,果然也 在会议厅门外的走廊上与人“随意聊 天”。于是两人“不期而遇”,科尔莱随即将布什介绍给乔冠华 ,两国代表友好地握手打招 呼,解决了这第一次会面的问题。
对此乔治?布什在回忆录中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身穿单调的灰色老式服 装于11月11日到达纽 约,这是我第一次直接接触中国共产党人,我将遇到一些地缘政治学预 料不到的事情。中华人民共和 国副外长乔冠华在联合国大会的第一次正式讲话中谴责美国, 这并不使我感到惊奇。我虽然知道两个 共产党大国有着严重的分歧,但直到他用同样的篇幅 谴责苏联时,我才体会到中国人对俄国人的敌对 情绪。第二天报纸上出现了一张漫画,画的 是马利克与我坐在各自的办公桌前正皱着眉头,而乔却提 着一桶米倾倒在我们俩的头上。然 而,乔的讲话只是我了解中苏关系真实状况的第一课。真正使我惊 奇的事即他们对我们 只 是不喜欢,而对俄国人则是蔑视发生在中国驻联合国大使黄华第一次出席 安理会五个常 任理事国非正式会议时。这次会议在法国大使雅克?科斯久什科…莫里泽的寓所举行。黄 华 和 我早就在一次由国务院礼宾专家精心设计的场合见过面了。因为美国还没有正式承认北京政 府 ,我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的会见应该显得是偶然巧合的,而不是预先安排好的。我坐在 联合国的代 表休息厅里,取了一个乔冠华和黄华进入会场的必经之地。当他们经过的时候, 我站起来,热诚地而 不是过分热情地伸出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