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经历的战争-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六十公里郊外的沙漠中与希腊的3个坦克师遭遇,中国军队当时“表现出惊人的战斗力”,仅用二天就完全消灭这三个师,但随即就遭到巴比伦八个步兵师的包围攻击,双方展开激战。战斗历时10天,最后由于弹药和汽油耗尽和兵力上的严重不足,除第八主战坦克师有两个团冲破重围进入圣雷吉斯以外,另两个师全军覆没,伤亡人数达到26000多人,巴比伦也伤亡了将近30000人左右。当时的战况已完全无法知晓,从战后缴获的巴比伦国防部档案来看,“在约2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展开激烈的战斗”,“中国军队极尽顽强,使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武器和方法,对我军造成严重损失”,“中国军队的补给严重不足,但其士兵所表现的战斗精神和战斗素养令人钦佩”,“中国军队以10~12人为小组,在支离破碎的战线上坚持抵抗,我军伤亡惨重”……(这三个师在罗马战争时曾参加过一系列重要战役,战功赫赫,士兵军官都身经百战,最后结局却在巴比伦沙漠里血沃黄沙。我在第十二主战坦克师里有很多熟人,当听到他们的不幸消息时,怅然了很久。)    
  1873年6月底,巴比伦军队5个步兵师、1个枪骑兵师和希腊的3个坦克师、1个步兵师包围了维鲁拉纽,并发起攻击。我军在7月到8月一直在激烈地抵抗,到8月底远征军司令部下令突围时,部队伤亡已经超过1/3,补给情况更是十分严峻。于是钱隆指挥了这次突击,本意是要打开向西的突围通道,到油泉堡一线防守。钱隆下令集中了所有的弹药和油料,“向南做了一次大的徉动后突然向西进攻,希腊军队刚刚到那里换防,被远征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虽然希腊军队最后还是被击溃,不过由于他们作战十分顽强,争取到了四天的时间,使巴比伦的三个步兵师得以赶到增援并堵住了我军的通道,终于迫使我军由于后继无力而后退。这一次突击向西推进了55公里,造成了敌人的巨大伤亡,局部改变了中国军队的不利态势,但是这次突击“从战略角度上来说是失败的,因为中国军队未能完成突围计划”。钱隆退回维鲁拉纽后即被擢升为大将,并由一架专机接往托那汪达,在那里搭一班伤兵船到达东丹岛比萨港。据说这是参谋本部的意思,因为“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我见到他的那天,他正在大发脾气,因为国防部不肯向东大陆空运增援部队。当时的国防部高官认为“东大陆已经完了,现在应该做的是怎样从东大陆体面地撤退,而不是添油式的增加兵力,那只会造成更大的伤亡和更糟的局势。”钱隆因此高声喝骂:“你们他妈的在想些什么?”他描述前方部队怎样心焦地盼望援军和补给,部队又是在怎样艰难的情况下作战:    
  “每人每天只有一个馒头的食品配额,伤兵却宁愿饿着肚子也要把自己的份让给前线的部队……每人只有10发子弹,前线的部队常常把冲锋的敌人放到30米才打,为的是可以夺取敌人的枪支和弹药……坦克没有汽油,坦克兵把坦克用沙子埋起来,只露一个炮塔用来做掩体,自己全部出来做步兵……有一个连打剩下8个人,没一个人不带伤,弹药全部耗尽,他们还是用刺刀和铁锹和冲进阵地的敌人搏斗,其中6个拉响敌人身上的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敌人是被他们吓退的!……一个前哨阵地被敌人包围,上面只有1个排啊!主阵地看着他们被围,敌人四面八方的向他们进攻,他们坚守了三天!没有水!没有粮食!三天!可是我们的部队无法援救他们,因为我们没有炮弹!敌人花了三天才攻下那个阵地!上面的战士全部都战死了……而你们居然说要放弃他们!你们到底是不是人?有没有人心?是你们把他们送到那个死地去,我说过多少次没有补给不要贸然进攻,你们不听。现在打了败仗你们却只要说一句‘放弃’就可以了!可是这样的战士却要为你们的错误付出生命来做代价!为什么?为什么?”    
  我在办公室外面,听着听着忍不住热泪盈眶,而办公室里的“老王八”们却一声不响,他们习惯了胜利再胜利,在这样严重的局势面前完全不知所措,已经傻了。      
第五章    
  2天以后,圣雷吉斯陷落。    
  当天的报纸上没有登这个消息,确切的消息一直到一个月以后才在各家报纸不引人注目的版面上悄悄出现。我们是从希腊的对华广播里听到这个消息的,一开始还认为是希腊人的宣传,但是希腊说圣雷吉斯是由巴比伦军队攻陷的,而且还对这个盟友一直被引为笑谈的战斗力大加吹捧,说他们在“反抗中国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中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成为真正的坚定的维护世界和平的正义战士”之类云云。听着希腊播音员用蹩脚的怪腔怪调的中国话胡吹着类似的牛皮,我们却没有一点想笑的冲动,因为希腊人报出了中国军队的番号和伤亡数,联系这几天从司令部影影绰绰传出来的坏消息,我们这些老兵都猜出了消息的真实性:圣雷吉斯是真的陷落了。    
  我和蒋宾达默默的坐在训练营营长办公室的黑暗里,收音机噼里啪啦的静电声使希腊人的话听起来断断续续的,但是我们还是听清了:死亡38000多人、伤约11000人,被俘约5000人,远征军圣雷吉斯司令部成员几乎全部战死或者自杀,没有相关人员被俘或者投降的报道。    
  陆宾呢?他也死了吗?还有小晴……她不是怀孕了?在那样的战争中一个孕妇会怎样我不难推断,但是我实在不想那是事实。    
  我只是呆呆的坐着,心乱如麻。    
  蒋宾达拍了拍我的肩,打开门走了出去。我望着他的背影,什么也没有说。    
  第二天的东丹岛陆军司令部几乎如同炸了锅一般,相关的头头脑脑都在那里互相推卸责任,无非是“这计划并非我制定的”、“后勤问题不在计划考虑范围内”、“部队的士气不足是失败的主要原因”……以及之类的种种废话,总而言之一句话:圣雷吉斯的失败完全是:1、别人的愚蠢计划;2、糟糕的后勤部门;3、凶恶的敌人;4、懦弱的士兵;5、糟糕的前线指挥造成的,反正和他们这些坐在办公室里的人没有任何关系。    
  我走在走廊上,就听见里面高级军官办公室里传来的一阵阵喧闹声,哭泣、求情、拍桌子、发呆、扮无辜、装傻、装失忆……各种各样超乎想象的丑态都在这时暴露出来。看着那么多平时神气俨然的高级军官都在那里对自己的丑恶面做彻底暴露,我不由得感到一阵厌恶,皱起了眉头。    
  “够了!够了!你们这些小人!”忽然听到一个粗豪的大嗓门在旁边的司令办公室里喊着,接下来一个人影冲了出来,他的动作太快,以至于几乎撞到我。我吃了一惊,下意识的往后退了一步,这才仔细地打量眼前这个人。    
  这人三十五、六年纪,身材高大雄壮,浓眉短发,黑红的脸膛上一双大眼格外醒目,左脸颊上有道月白色的伤疤。发现差点撞到我,他低声说了声:“不好意思。”然后转过头对着办公室里叫道:“你知道的除了自己的官职以外还有什么?现在的你除了推卸责任以外还会什么?如果没有你这种愚蠢贪婪的家伙,我们还不一定会输呢!”    
  我这才注意到他肩膀上的阶级章:大将。加上左脸上那道伤疤,原来他就是那天在办公室里大声喝骂,让整个司令部为之胆寒的人啊!    
  “钱将军……”我只说了三个字,就被钱隆拽到了一边。    
  “上校,请你帮我去弄一辆车和一个驾驶员,我今晚要去培西。”    
  “我带你去。”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要这么说,但是他的命令给人一种自发的想去完成的冲动。“跟我来。”我掏出了车钥匙,“要在明天天亮前赶到培西,现在就得马上走。”    
  后面发生的的事只在一些野史上有记载,正式的历史书上全部都对它闭口不谈。我曾经见到一本叫《1873年9月:钱隆在行动》的书,上面对整件事有非常详细的叙述:钱隆如何在午夜赶到培西,怎样找到自己的一个老部下,怎样摆脱东丹岛司令部意图掩盖真相的军官展开的追踪,怎样绑架了东丹岛空军纵队的司令,怎样用假命令骗到一架运输机直飞北京,又怎样在18个小时后就回到培西,身上带着远征军司令的委任状和国防部全权调拨东丹岛军事物资、兵力的许可。整件事仿佛是一部惊险电影,又好象一个奇幻的梦境,但最后还是被完美的办成了,完美的让所有人都为之惊叹。    
  不过那本书上还是有一个写错的地方,那个连夜把钱隆从比萨送到培西,又全程陪同他前往北京和回来的上校并不是东丹岛陆军司令部的参谋,而是东丹岛特种兵训练营的校长,也就是我。      
第六章    
  钱隆一接掌远征军,立刻开始大刀阔斧的干了起来。    
  第一步就是立刻调集东丹岛的全部驻军,24小时不停的向东大陆进行空运,每支部队都要自带维持作战一星期所需的物资。东丹岛各基地的战略物资很快就被搬空,他又到本土去调集各地的库存,源源不断的向东丹岛运送。    
  第二步是利用他的人望,在议会发表演说,要求扩大战争预算,将国家纳入动员体制,虽然后来投票没有通过,但是战争预算是确实的增加了好几倍。这些增加的钱立刻被投入军队建设和装备购买,1874财政年度的军费比1873年增加了5倍,军队装备的质与量都有了巨大的飞跃,不能说不是钱隆的功劳。    
  第三步就是通过扩军议案。钱隆提出了一揽子计划,包括扩军、现有部队装备升级、扩编现有部队、扩编东大陆远征军编制、改变全国军事力量分布等等。他在议会提出该议案的时候,下面的议员鸦雀无声,大概是被他的气魄吓呆了。因为他居然提出将军队扩编300%,在东大陆投入100万以上的精锐部队,并保持这一数额直到“把巴比伦希腊和美国这三个邪恶轴心彻底地埋葬在他们自己的血泊中”,“同时增强海军和空军力量,填补目前的大东洋空白,将大西洋舰队加强150%,扩建2个航母编队”,“加大空运力度,开发新型巨型运输机,从本土直接调运部队和物资至东大陆”,然后“在2~3年内获得完全优势,5~8年内结束战争”。他一边说一边用手势加强情绪,最后用力的拍击面前的讲台,“我们将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所有的外患,给我们的子孙一个和平的没有战争的20世纪!”在他说这句后来被广泛传诵的话时,他面前的话筒正由于他的大力拍击而摇晃。    
  钱隆的议案没有被完全通过,但是其实质部分都被保留下来并加以执行,民主中国自1874年开始走上军事路线,和他在1873年10月11日在北京人民会堂发表的这篇宏论关系非常大。当时我坐在后面的旁听席上,和身边的数百名记者一起听得目瞪口呆,我旁边的一个矮个胖子放下他手里的相机,小声咕哝了一句:“简直是疯狂的战争叫嚣。”    
  我狠狠瞪了他一眼,如果他再多说一个字,也许会立刻被我拖出会堂的,但是他没有再说什么。    
  两年以后我才知道这矮个胖子的名字,他就是著名的反战记者赵云明。    
  钱隆的确是个军事天才,他对日后的计划非常庞大,但是仅仅是眼前,他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调配以后,表现出来的巨大军事潜力也令人不得不对他心悦诚服。    
  他在9月底就空运了所有的东丹岛驻军前往东大陆,一共是7个师9万人。他们被空运到托那汪达机场后,除了一个师被留在托那汪达加强守备以外,另6个师立刻出发打通通往维鲁拉纽的通道。钱隆当时给部队下的命令是“不计伤亡,不计损失,完成目标就是胜利”。    
  这六个师忠实的执行了任务,在10月12日打通了通道,维鲁拉纽早已筋疲力尽的驻军得到了望眼欲穿的补给,战场态势立刻好转,但是执行这一任务的6个师付出的牺牲也是极为惊人的。其中有我以前服役的113装甲步兵师,他们在那次战役中损失了一半以上的人员,师长廖杰阵亡。其他5个师中有一个师甚至全军覆没,全部6个师伤亡了约5万人,军官伤亡率达到70%,有几个部队基本已经不成编制,甚至可以说是被打散了。我在参谋本部看到伤亡报告时只觉得一阵触目惊心,以前在罗马战争时也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残酷的战斗,占优势的攻方的伤亡竟然也会有这么大。而且这6 个师全部都参加过罗马战争,有两个甚至在西大陆转战各地,是有名的“常胜军”,其战斗力绝非一般的部队可比。    
  我拿着报告去给钱隆看,钱隆拧紧了眉头,狠狠的看着手里的报告,我说:“部队的伤亡很大,这样打虽然完成了目标任务,但是对士气还是有影响,恐怕……”    
  “你不要只看到我们的伤亡,也要看到敌人的伤亡。我们伤亡大,敌人伤亡更大,而且我们守住了维鲁拉纽,对敌人来说,他们的战略目标无法完成,其士气受到的打击比我们只有更加严重。”钱隆说着,我看到他脸上的伤疤在跳动,“……不过敌人比我想的要顽强,这六个师要马上轮换补充,88、113、和121装甲步兵师要晋升为近卫师,请你立刻打电报通知他们。”    
  战后缴获的档案显示,当时巴比伦损失近8万人,希腊有一个师被击溃,两个师后撤重编。美国没有参加这一战役,但是其军事观察员的报告称“中国军队的战斗力非同一般,显示其在得到充分补给后的潜力惊人”,“联军前线司令部笼罩在一片忧郁的气氛中,参谋长达拉达少将亲口跟我说:‘我们打输了这场战斗,我们接着也许会打输这场战争。’”    
  11月,我正式调任为东大陆远征军司令部参谋本部副参谋长,原来的职务撤消。其实9月底钱隆被任命为远征军司令以后我就已经在事实上执行这一任命了,而原来的训练营也因为扩编而被另编为特种任务团,作为司令部的机动直属部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