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5940-吕景琳正说洪武大帝朱元璋-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徽州镇守邓愈还告诉元璋,休宁县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朱升,做过池州学正,现在隐居在乡间,问是否要召来。元璋表示要亲自造访。这天,朱升在家里接待了元璋,彼此谈得很投机。朱升提出三句话,叫做“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使元璋牢固根基、逐步推进的思路变得更清晰、更自觉,对他整个战略策略思想的形成影响很大。    
    至正十八年(1358)十二月十八日,大军抵达婺州城下。这时元江浙行枢密院同佥石抹宜孙开府于处州(今浙江丽水)。以他弟弟石抹厚孙守婺州。宜孙帐下有章溢、胡深为谋士。元璋大兵压境,使婺州人心汹汹。有一个避乱严州的和州儒士王宗显受到元璋接见,将刺探到的婺州城内将士各怀异志的情况作了汇报,元璋心里愈发洞彻。石抹宜孙造狮子战车数百辆,载兵万人由胡深统帅自处州北上,经缙云增援。车队走到松溪地方,与元璋部队相遇,胡深逡巡不敢前进。元璋观察了敌阵说道:“石抹宜孙自恃能战,所以坚城固守。可是此次以车载兵,则是不知兵法变化了。松溪山多路狭,车行不便。我若派出一支精兵,必能制胜。他的援兵一破,婺州城绝望,内部涣散,可以不劳而下。”第二天,果然兵出捷至,胡深逃回处州。当日婺州陷落。十二月二十日,元璋率大军浩浩荡荡开进婺州城。    
    婺州就是现在的金华,一向号称富庶,又是人文萃集的地方。它东临台州(今浙江临海),与方国珍接壤,北临绍兴,成了张士诚南方的邻居。婺州的夺取,使元璋已经或接近完成了对张士诚和方国珍的战略包围。婺州,再加上严州,是他南向夺取元朝控制的处州和衢州,北向围攻张士诚的绍兴和杭州,东向震慑方国珍的庆元、台州、温州的出发点和根据地。所以元璋必须亲自出征,尽快拿下,还要很好巩固,牢牢控制。他决定在这里建一个模范区,树一个榜样,以便耸动四方,扩大影响。


第三章 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二、三蛟不成龙(5)

    进城之初,他发布严厉军令,禁戢将士抢掠,有一个黄知印官自恃为帐前亲随,不听约束,夺取了民财,当即被砍了脑袋,传首示众。为稳定秩序,元璋命令在城内加强日夜巡逻。一天晚上,元璋带领贴身护卫小先锋张焕夜间巡视,被巡逻哨军阻拦盘问,张焕忙上前解释,说:“这是大人。”要他赶快放行。巡军说:“我不认识你们是什么大人。只知道犯夜的人一律捉拿。”张焕好说歹说,才算放行。元璋见晚间秩序良好,巡哨认真,很是高兴。第二天派人给这个巡军二石米的奖赏。在饱经战乱和洗劫之后,婺州士绅百姓能见到这样纪律严明的军队,自是庆幸。随后元璋又开仓赈济,下令禁酒,更是远近传颂。    
    能不能争得婺州文人的支持与合作对这块新辟根据地的巩固至关重要。元璋改婺州路为金华府,在这里设立中书分省,健全各种政权衙门。任命王宗显为金华知府,协助元璋积极地大规模地礼聘读书士人。儒生们多年来第一次感觉到如此受到当局的礼重,便也纷纷投效。像许元、叶瓒玉、胡翰、汪仲山、李公常、金信、徐孽、童冀、戴良、吴履、孙履、张起敬、吴沉等名流,都成了元璋的座土客。他们每天在中书分省会餐,由二人轮流为元璋讲解经书和历史。范祖干和叶仪二位大儒还主动捧了朱熹注释的《四书》前来,指着其中的《大学》篇说“治理天下之道不出此书”。元璋表示赞同,说:“武定祸乱,文致太平,都离不开里面所讲的道理。”不久,元璋又礼聘得三个大名士,一个叫许瑗,一个叫王冕,一个叫宋濂。许瑗是江西乐平人,在元朝末年两次考中第一名举人。他劝元璋“非广揽英雄,难以成功”,受到元璋器重,让他做了参军,后升任太平知府,死于太平保卫战。王冕是绍兴路诸暨人。幼年家境贫穷,父亲无力供他上学,让他去放牛。王冕一边放牛,一边读书,还学习画画。一天,他走到州学门口,实在是羡慕得不行,便拴了牛,偷偷走了进去。他听老师讲解,又同秀才们请教讨论,简直兴奋极了。别人都轮流着吃罢了饭,他却忘了日升日落太阳西。待到傍晚离去,牛却不见了。父亲狠狠地揍他,几天后,他又跑到州学里,父母只好任他而去。王冕便到佛寺栖身。他白天干活,夜间坐到佛爷腿上就着佛前长明灯读书。儒学大师绍兴人韩性被感动,收他为弟子,王冕便成为遐迩闻名的通儒,韩性死后,他的弟子便举王冕为老师。他曾北游大都,一路饥馑荒凉,盗贼纵横,使他断定天下大乱迫在眉睫,便携妻子儿女陷居于九里山。他善于画梅,屋前种梅树干株,自号梅花屋主,求他作画的人很多,他以画幅长短论价换米。又仿照《周礼》做了一本书,对人说:“我很快就要死了。你们拿着这卷书去见明主,伊尹相商汤、姜太公辅武王的事业不难成就。”元璋钦佩他的自强不息,又发现他确有独到见地,就任命他为咨议参军。王冕也想大展所学,不幸不久便病死了。    
    另一位名士宋濂,后来做了明朝开国文臣之首,这时也从隐居的龙门山请了出来,作了金华府学的《五经》师。原来元璋为了创造一个安定和穆隆兴文治的气氛,命知府王宗显恢复了停顿多年的府学。王宗显便聘请宋濂和叶仪做《五经》师,又命戴良做学正,吴沉、徐源做训导,迅速集合了一批生员。在一片厮杀一派残破中,重新听到这琅琅读书声,使远近许多读书人奔走相告。    
    在眼下就要进行的周围州县的征讨中,能否继续保持严格的军纪,是重要的考验,是收揽民心稳定浙西的关键。至正十九年(1359)正月十二日,元璋召集专门军事会议,发出训示,对各级将领告诫道:“仁义足以得天下,而威武不足以服人心。克敌虽要靠武力,安民则必用仁义。当初我进应天,秋毫无犯,所以能一举成功。今天新克婺城,百姓久经离乱,正应该加意抚恤,使他们乐于归附。这样,那些没有攻下的郡县才会望风归顺。我每每听到将领们下一城得一郡不妄杀一人,便喜不自胜。为将的能够以不杀为心,不但利国利民,而且个人蒙福,子孙昌盛。”于是各将领各回防地,整饬纪律,等待命令出击。    
    为了显示仁德之治,至正十九年(1359)三月初二,元璋发布宥囚之令,布告金华所属州县,除大逆无道及敌人之侦探照旧拘系外,其余罪无大小,一律释放。    
    赦免不等于宽纵。对于颁布的军令政令绝不敷衍苟且,绝不允许官玩将嬉。为节省粮食,元璋在平定金华后就颁布禁酿酒令,很多地方没有认真执行,特别是一些官员,更视若具文,而带头违犯的,正是枢密同佥元璋身旁第一员大将胡大海的儿子。元璋便命令将他逮捕,要军法从事。分省都事王恺提醒元璋,现在胡大海正在绍兴前线同张士诚拼杀,请赦免他的儿子,以安抚大海之心。元璋说:“我宁可使大海叛我,不可使我的法令不行。”遂亲自执剑将他儿子刺死。这个消息传出,全境震慑。所颁布的一切法令,便从之如流水,不敢有人玩忽。“执法必自贵近始”,这是中国法家所提出的一条重要法制原则,元璋认真执行了这一原则,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经过几个月的整顿建设,金华治理渐趋条理,元璋和他的队伍在浙西的声望和影响越来越高涨。    
    元璋在巩固建设金华根据地的同时,对周边的策略是:对东部的方国珍安抚拉拢;对南部处州、衢州引而不发;对北部的张士诚则是先打他个下马威,攻中求守。    
    至正十八(1358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攻陷婺州不久,元璋便趁大军压境之威,派主簿蔡元刚和中书分省典签刘辰出使庆元(今宁波),面见方国珍,告以结好之意。方国珍与谋士商议:朱元璋勃兴江左,号令严明,所向奏捷。现在东下婺州,气势正盛,恐怕不敢与他抗衡。在自己方面说,北有张士诚为敌,南面陈友谅的部队已经到了福建汀州。不如表面顺从,以元璋势力为声援,也好作为对抗张士诚的凭借。于是在正月初二派使者带着黄金五十斤,白银一百斤,织金文绮一百端,并国珍致元璋书返聘金华,表示愿意奔走效劳,缔结盟好,共灭张士诚。对方国珍安抚外交的成功,为向张士诚重锤敲击准备好了外部条件。    
    至正十九年(1359)正月二十七日,派行枢密院判耿再成率兵屯驻处州路北部门户缙云,作伏虎踞关之态,亦进亦守。同日行枢密院同佥胡大海统兵北进,攻取张士诚南部门户诸暨城。张士诚守将华元帅兵败宵遁,万户沈胜投降,大海连战皆捷,兵进诸暨(改名诸全州)。接着向绍兴挺进。张士诚改变战法,以围魏救赵之术,二月初一兵发江阴,在元璋后院放火。守将吴良、吴桢兄弟以数千兵力面对士诚蔽江战舰,沉着应战。他们采取分围合击,歼其一部,乘机追杀的主动灵活战术,将士诚的部队打得溃不成军。不久,张士诚又几次向李文忠镇守的严州发动攻击,也没能得手。但胡大海绍兴围兵也困顿于坚城之下。这中间,西部战场也发生激战。先是陈友谅大将赵普胜乘朱张之战自池州、枞阳南下略地,而后徐达、俞通海等组织反攻,竟至一举收复池州。元璋在金华听到这个捷报十分高兴,随即升徐达为奉国上将军,同知枢密院事,升俞通海佥枢密院事。


第三章 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二、三蛟不成龙(6)

    元璋树立了浙东西的根基。五月底,打算回到应天去。经过伤子之痛的考验,他看出胡大海的忠诚。胡大海这个人虽然读书不多,但是善于用兵,而且不烧、不杀,不掠妇女,正可以委以重任,便决定留他镇守金华。临行,他将胡大海从绍兴前线召回;告诉他:“金华为浙东重地,我将要回应天,以你的才干,故而把这个驻守重任委托给你,同时把衢州、处州、绍兴的攻取机宜之权都交给你。宋伯颜不花守衢州,此人多智多谋,石抹宜孙守处州,此人善于笼络士人;绍兴为张士诚大将吕珍所据守。这三个人都是强劲之敌,非同等闲之辈,你万不可轻忽。你要与上将军、同佥常遇春同心协力,看准机会,设法攻取。”胡大海恭谨受命。    
    元璋在六月初八回到应天,已是日烤云蒸的季节。离开应天半年来,南面的推进和东面的据守都使他满意,池州的收复更是锦上添花。但是,谋士们汇报和谈论更多的,还是西部战场的压力越来越大。近来,俞通海攻击赵普胜受阻,使赵普胜在许多将领的心目中留下阴影,元璋不得不把思路引向陈友谅和赵普胜。根据他对赵普胜的了解,知道这个人勇而寡谋,而陈友谅则是以势挟主,上下之间互相猜忌,矛盾重重。他决定使用离间之计。赵普胜有个门客,通天文地理兵法谋略,很受尊重。元璋派人私下与他交结,然后写一封离间信给他,而有意转到赵普胜手中。赵普胜果然对门客产生怀疑。门客疑惧不安,便投奔了元璋。元璋的热情相待使门客大为感动,就把赵普胜的情况、与陈友谅的矛盾一五一十和盘托出,元璋赏了他大批金银,让他到友谅的亲信那里去离间友谅与普胜。普胜不知底里,还像往常一样,在友谅的亲信与使者面前表白自己的功劳,大有旁若无人的自得之色。这话可就添油加醋地传回到友谅的耳朵里,不由友谅不去忌恨普胜。八月和九月,赵普胜的将领连失无为、潜山二州县,并且传出赵普胜将要叛变的消息,友谅再也不能容忍。便传出命令,九月初五要到安庆视察。普胜亲迎于雁汉,待登舟拜见,被友谅拿下斩首,随即并吞了他的部队。元璋不费一兵一卒,杀他一员猛将,消除了自己一个心头之患。    
    浙东地区也不断传来胜利消息。    
    七月十四日,枢密院同佥常遇春率部攻打衢州。木栅鹿寨围其六门,造吕公车、仙人桥、长木梯、懒龙爪等攻城器具,一齐拥至城下,高与城齐。又在大西门、大南门城下挖地道通向城里。准备天上、地下一起进攻。元守将廉访使宋伯颜不花确实非同等闲,他束芦苇灌上油烧吕公车,架千斤称钩懒龙爪,用长斧砍木梯,使遇春登城将士难以推进。又筑夹城防地穴,阻塞了遇春的地下通道。就这样,双方每天攻防战斗,相持了两个月之久。到九月十七日,元枢密院判张斌遣人约降,主动打开城门,才将此城攻陷。    
    处州的平定要顺利得多。耿再成进驻缙云之后,石抹宜孙也完成布防。他令元帅叶琛屯缙云县桃花岭,参谋林彬祖屯葛渡,镇抚陈仲真屯樊岭,自东往西扼守处州与婺州交界处的三个要塞。另派元帅胡深驻守处州西部的龙泉,防止自衢州南下之敌抄它的后路。两方相持既久,石抹宜孙的兵士全无斗志,防守逐渐懈怠。元帅胡深首先投降。胡大海遂与耿再成联手南击,处州便于十一月十三日被攻陷。叶琛、石抹宜孙逃走,处州路所属七县先后陷落。    
    处州的攻陷,引出叶琛、章溢、刘基的出山辅佐朱元璋,引出刘基、宋濂、叶琛、章溢四先生的一大段故事。这就需要略费些笔墨。    
    说起刘基,在当时可真是鼎鼎大名。他是处州青田县人,字伯温,人们习惯称他的字。在当时和后世,人们把刘伯温看做是张良、诸葛亮一流的人物。    
    刘基生于元至大四年(1311),比元璋大十七岁。他是北宋扬国公刘光世的后人,世代书香门第。所以自幼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在乡间有“神童”之称。他十四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十七岁到石门书院刻苦攻读。在这里他不仅更深入地钻研了经史诗赋,而且几乎广泛涉猎了医卜星历等中国所有的学问,尤其潜心于兵书的研究和思索。有一个故事说,由于他对兵书的苦思和虔诚,竟至感动神灵,面前石壁忽然洞开,刘基随即闯入,越过崎岖,走过黑暗,光亮处蓦地闪出方丈石屋,屋壁大书“此石为刘基所开”,刘基奋力一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