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5940-吕景琳正说洪武大帝朱元璋-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举兵,则要扼其险要,绝其声援,使他们彼此隔绝。广东的要害在广州,广州既下,沿海州县可以传檄而定。海南海北,依次招降,要留足够兵力镇守,防其反复。然后派兵与杨璟合兵,共取广西。”二月二十一日,又令赣州卫指挥使陆仲亨率师南下会同廖永忠攻打广东,告谕他:“近命杨璟由湖南取广西,廖永忠由福建取广东,尔等则自韶州直捣德庆,三方进兵,互为犄角,必无不克。广东既下,合兵取广西,将成破竹之势。重要的是严肃军纪,安抚百姓,毋杀毋掠。”    
    这时候,盘踞广州等郡县的是地方割据势力何真。何真,字邦佐,广东东莞人。原为河源县小吏,元末兵乱,何真聚兵自保,协助元地方政府平叛,以功授惠州路同知,江西行省广东分省左丞,势力及于广东诸郡县,是与元朝有朝贡关系的地方军阀。廖永忠依据元璋的指示,对何真下书劝降,同时自福州航海至潮州。何真派都事刘克庄赶到潮州,奉上印章并所属郡县户口兵粮数目,奉表请降。永忠奏报朝廷,元璋十分高兴,对何真下诏褒奖,把他比作河西五部大将军窦融归附汉光武帝,瓦岗寨首领李■(徐懋公)归附唐高祖。谓:“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尔何真连数郡之众,乃不烦一兵,保境来归,虽汉唐名臣奚让焉。今特驿召来庭,赐尔名爵,以彰有德。”廖永忠师抵东莞,何真率官属迎接慰问。广东政权实现了和平过渡。何真奉诏入京,被升擢江西行省参政,后封东莞伯,得善终。    
    洪武元年(1368)正月,杨璟、周德兴南征军围宝庆、永州。二月,克宝庆、全州、宁远及桂阻路蓝山县。四月十七日,困疲不堪的永州城被攻陷。遂挥师围困静江路(桂林),以左丞周德兴扼守险要,阻断各路增援。此时征南将军廖永忠、副将军朱亮祖的部队已从广州沿江西上,克梧州、郁林、藤州,会师静江,屯扎象鼻山下。形成对静江路的四面包围。城中坚守两个多月被攻破。随后,廖永忠、朱亮祖定南宁、象州,杨璟定郴州等地。到洪武元年(1368)七月,广西全境平定。    
    吴元年(1367)十二月初北伐大军克济南,平济宁,稍作休整。元璋的主要精力也放在即位登基。开国大典的兴奋与忙碌一过,北伐再往前推进。    
    明洪武元年(1368)正月二十九日,元璋派一向经营荆襄待时而动的邓愈为征戍将军率部北上南阳,攻略河南。二月初,征虏副将军常遇春自济南西取东昌。随即元璋又派出康茂才率师抵达济南。大军北攻乐安。元璋遣人向徐达下达指令:“如乐安半月可下,则率师自黄河南下河南,取汴梁。否则,留精锐亲军作围困之计。都督同知康茂才、张兴祖,右丞薜显、参政傅友德所统诸将士由都督冯胜节制向济宁草桥集中,听候调发。”徐达于二月二十四日接到指令,第二天就攻克乐安,拔掉山东最后一个钉子,山东全境大体平定。三月十六日,大军汇集济宁,直取汴梁。军至陈桥,汴梁守将李克彝命自安丰来投的左君弼迎战,左君弼感戴朱元璋曾将他的母亲礼送汴梁,拒不出战,李克彝弃城逃窜,左君弼与元将竹昌以城降。徐达西出河南府(洛阳市)。元将脱因帖木儿等以五万之众迎战。战斗打得相当激烈,但元军毕竟士气消沉,人心惶惧,终至溃散退走。河南行省平章梁王阿鲁温率众投降。而后郑州、荥阳、嵩州、钧州、汝州相继而下,冯胜率师直抵陕州,逼进陕西。洪武元年四月二十四日元璋遣使告谕都督同知冯胜:“如果拿下潼关,且勿急于求胜西进。现在主攻在北方,宜选将留兵守关,遏其援兵东进。尔即率师回汴梁。朕将亲自去汴梁议事。”冯胜斩将夺关,李思齐、张思道弃关西走,冯胜追至华州而止。    
    五月二十一日,元璋的车驾到达汴梁,考察地势民情,慰问将士。而后同徐达讨论北征方略,并首先征求徐达的意见。徐达说:“臣自从平齐鲁,下河洛,王保保便在太原拥兵自守,犹豫观望。现在潼关又为我有,张思道、李思齐失势西窜。则是元朝的声援已绝,陛下第一步战略构想已经实现。臣等乘势捣其孤城,必能顺利克复。”元璋大体同意徐达的想法,但提醒他两件事:一、北方地势平旷,利于骑战,要选好精锐骑兵。二、北方遍地荒凉,粮饷供应加意筹备。徐达请示:“如果大都克复,元主向北逃窜,是否穷追?”元璋告诉他:“元运已衰,行将自灭,不必穷追。你但固守封疆,防止它的侵扰就可以了。”元璋知道,要防止元朝骑兵逃逸是不可能的,而眼下也还不是塞外逐剿的时机。    
    粮饷准备已足,运船齐集济宁,扬帆北上。河南的各路部队已在汴梁陈桥集结待命,七月十一日,元璋又命徐州、济宁、益都驻军会师东昌。同时派康茂才自陕州渡黄河,入山西,牵制王保保(扩廓帖木儿)。七月二十三日,元璋离开汴梁回应天,临行,告诫徐达:“中原之民,久为群雄所苦,死亡流离遍于道路。前代革命之际,兵革相加,肆行屠戮,违天虐民,朕实不忍,尔诸将帅当以为戒。克城之日,毋掳掠,毋焚荡,毋妄杀人。要做到市不易肆,民安其业。凡元朝的宗戚,都要妥善对待,加以保护,以成朕伐罪救民之志。有不听命者,罚无赦。”    
    闰七月初二,徐达率军自汴梁北上。根据元璋授予的进军图,一路经卫辉、彰德、邯郸,几乎是一帆风顺。然后折而东向,抵达临清。遂传檄东昌部队、乐安驻军在临清会师。七月十五日,自临清数路推进,沿德州、沧州、清州一线北上,七月二十三日,攻克直沽,元丞相也速等望风逃遁,大都惶恐。在河西务和通州经过激烈战斗,闰七月二十八日占领通州,逼近大都城下。元顺帝召集后妃、皇太子布置弃京北行。诏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与中书左丞相庆童同守京城。二十八日夜,元顺帝率后妃皇太子等卉建德门出居庸关北遁。蒙元王朝,发祥在大漠以北,入主中原以后,比较顽强地保持了蒙古固有文化,因而很难建立中原地区长久而稳固的统治,但是大漠南北的广阔天地却成为它退避斡旋之地。元顺帝率宫妃仓皇宵遁,直奔上都而去,也就不像历代亡国之君,被逼向绝路。然而,一路风声鹤唳,一路黄沙飞尘,几十年的大都繁华已成梦境,眼下如受伤的野兔,落荒而逃,元顺帝不禁潸然泪下。    
    明洪武元年,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八月初二,攻克大都。徐达登上齐化门,宣布监国淮王帖木儿不花、中书左丞相庆童数人的罪状,斩首。其余未妄杀一人。他派人查封府库宝物、图籍档案,封锁元宫殿各门,令指挥张焕率千人把守,宫人、嫔妃、公主则着令宦官看护,严禁将士接近。街肆百姓秩序井然,充分显示了元璋军令的森严和徐达治军的严格。至此,宣告元朝灭亡。    
    八月十五日,命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右副将军冯胜、偏将军汤和、平章杨璟统率大军西取山西。    
    徐达派副将常遇春率军南下取保定、真定,自娘子关西进,而另派冯胜、汤和自河南路(洛阳)渡黄河取怀庆,自南向北攻取泽州、潞州。十一月中旬,扩廓帖木儿奉元主自开平发出的指令,从太原出雁门经居庸关进攻北平(明朝改元大都为北平府)。徐达对将领们说:“王保保大军远出,太原必然空虚。孙兴祖都督以六卫之师镇守北平,足以抵御。我军当乘其不备,直捣太原,此兵法所谓‘批亢■虚’者也。彼若西还自救,亦必自投罗网。”乃引兵直趋太原。扩廓师至怀来,得到太原告急的消息,果然掉头自救,回防太原。喘息未定,他的部将豁鼻马早已与明军暗通声气。十二月初一日夜,城内突然燃起大火,四门大开,常遇春率部鼓噪而进。这时扩廓正在灯下书写防城手令,见部众自相惊溃,慌乱间拖了一只鞋,乘一匹弱马,率十八个亲卫骑兵夺路逃走。豁鼻马以四万余众归降。常遇春率轻骑追击到忻州,扩廓西走甘肃,山西一举平定。


第五章 皇帝轮流做,今儿到我家放牛娃衮冕正大位,元顺帝车驾没黄沙(3)

    洪武二年(1369)三月,大军渡黄河,入陕西,克西安,进凤翔。李思齐远奔临洮,张思道据守庆阳。徐达因庆阳城险兵精,攻拔比较困难,而且溃败西走,易与临洮呼应会合,便稳而不打,而远途西征临洮。越陇州、秦州、巩昌,四月十三日,冯胜师至临洮,李思齐被迫投降。于是,徐达回师取平凉、泾州,又遣别将攻下延安,包围了庆阳。张思道听到临洮失守就弃城逃往宁夏,投奔扩廓,而把庆阳防务交给了他的弟弟张良臣。扩廓不释前嫌,逮捕了张思道,张良臣已感到势孤,眼下大军压境,更为恐慌,五月初八日便向前来劝降的指挥张焕投降。此时,徐达收到元璋自南京发来的指令:“思齐既降,宜进攻庆阳、宁夏。但张思道兄弟多诈,若来降,当审处之,慎勿堕其计中也。”只是右丞薛显已率五千骑兵前往受降,徐达便静观变化。五月十五日晚,薛显果然负伤奔还,向徐达报告了张良臣劫营叛变及张焕被执的消息。徐达对诸将说:“陛下明见万里之外,今天的事情陛下早已料到。然良臣之叛,自取灭亡,当与诸公协力消灭他。”于是调集各路兵马四面包抄。扩廓帖木儿见庆阳烽火陡起,也遣将率兵增援,庆阳一时大振。徐达先打增援,而后围困。到八月二十一日,城中粮绝,至于吞咽和泥的人肉汁,良臣的将领才开门投降。良臣父子投井,被捞出,腰斩。至此,陕西平定。    
    洪武二年(1369)四月西征大军攻下凤翔之后,元璋调副将军常遇春回师与偏将军李文忠率部出塞北伐,攻打故元巢穴上都开平,以解除北平的威胁,并与西征相配合。六月初三日攻克开平,元顺帝北奔,遇春追袭数百里,大获全胜。七月初七日,常遇春自开平班师,到达柳河川,猝然得病而死,年仅四十岁。常遇春是仅次于徐达的开国元勋。一向勇敢善战,深得元璋倚重。他自己曾说,能率十万之众横行天下,故军中称他为“常十万”。原封鄂国公,死后追封为开平王。    
    山陕平定,扩廓帖木儿拥据西北,依然忠于故元皇帝,二者互为声援,威胁北方安全。洪武三年(1370)正月,以徐达为征北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为右副将军,邓愈为左副副将军,汤和为右副副将军,再次征讨。按照元璋布置,兵分两路:令徐达出潼关,自西安捣定西以取王保保;令李文忠出居庸关北追元主。使彼此自救,不暇应援。    
    洪武三年(1370)四月初八日,徐达大破扩廓帖木儿于甘肃定西县北乏沉儿峪,擒获其王、公、平章等官员一千八百余人,士卒八万,马五千余匹。扩廓帖木儿仅携其妻子数人北遁和林。于是,自河州以西吐蕃、朵甘、乌斯藏等部全部归附。    
    本月二十八日,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死于开平以北的应昌。年五十一岁,在位三十六年。皇太子爱猷识礼达腊嗣位为皇帝。    
    五月十六日,左副将军李文忠自开平趋应昌,获元顺帝孙买的里八刺及后妃、诸王、官属数百人,兵民五六万人,元嗣主北遁。六月二十日,以平定沙漠诏告天下。元朝残余势力受到沉重打击。    
    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初七,征虏大将军徐达、左副将军李文忠班师回京,元璋亲自到龙江关迎接慰劳。十一月十一日,在奉天殿大封功臣。元璋说道:“自起兵以来,诸将从朕披坚执锐以征讨四方,战胜攻取,其功何可忘哉!今天下既定,是用报以爵赏。凡今爵赏次第,皆朕所自定,至公而无私。如御史大夫汤和,与朕同里闸,结发相从,屡建功劳,然嗜酒妄杀,不由法度;赵庸从平章李文忠取应昌,其功不细,而乃私其奴婢,废坏国法;廖永忠战鄱阳时奋勇忘躯,与敌舟相拒,朕亲见之,可谓奇男子,然而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向,以邀封爵;佥都督郭兴不奉主将之命,不守纪律,虽有功劳,未足掩过。此四人只封为侯。平章李文忠,总兵应昌,逐前元太子远遁漠北,获其皇孙、妃嫔、重宝,悉归朝廷,此功最大,御史大夫邓愈,自幼相从,屡更任使,虽经摧挫,口无怨言。此二人者,宜列公爵。左丞相李善长,虽无汗马之劳,然事朕最久,供给军食未尝缺乏;右丞相徐达,与朕同乡里,朕起兵时即从,征讨四方,摧强抚顺,劳勋居多,此二人者已列公爵,宜进封大国,以示褒嘉。余悉据功定封。今日所定,如爵不称德,赏不酬劳,卿等宜廷论之,无有后言。”这次班爵行赏,封公者六人:进宣国公李善长为韩国公,进信国公徐达为魏国公,封常遇春之子常茂为郑国公,李文忠为曹国公,邓愈为卫国公,冯胜为宋国公。封侯者二十八人:汤和中山侯,唐胜宗延安侯,陆仲亨吉安侯,周德兴江夏侯,华云龙淮安侯,顾时济宁侯,耿炳文长兴侯,陈德临江侯,郭兴巩昌侯,王志六安侯,郑遇春荥阳侯,费聚平涼侯,吴良江阴侯,吴桢靖海侯,赵席南雄侯,廖永忠德庆侯,俞通源安南侯,华高广德侯,杨璟营阳侯,康茂才之子康铎蕲春侯(康茂才于洪武三年随徐达西征定西,死于还师途中),朱亮祖永嘉侯,傅友德颍川侯,胡美豫章侯,韩政东平侯,黄彬宜春侯,曹良臣宣宁侯,梅思祖汝南侯,陆聚河南侯。各给铁券,子孙世袭。元璋所说的汤和嗜酒妄杀,就是十几年以前在常州酒后怨言:“坐屋脊,左右顾。”而廖永忠之窥意向,邀封爵,则暗指居瓜步沉江之功。这些旧账重提,当时这些功臣们大约并未悟出什么深意。    
    十一月十三日,大宴诸功臣。酒酣饭罢,元璋对这些沙场骁将淮西旧人发表了意味深长的讲话,说:“创业之际,朕与卿等劳心苦力,艰难多矣。今天下已定,朕日理万机,不敢有丝毫安逸。卿等现在都安享爵位,优游富贵,也不可忘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