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女人上路--车轮印制的日记 作者: 李彦-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把香港MM送到她希望的旅馆,我们也找到了自己的住处,放下行李就迫不及待地上街去了。县城雪峰环绕,从县城的主要街道上就能看到慕士塔格山雄伟的雪峰。城里人很少,主要是汉族和塔吉克族,街道清净而且安静,满街都是古兰丹姆般打扮的女人,她们穿着红色,金色带蕾丝的衣裙,戴着贝壳项链和玛瑙项链,以及绣花的直筒帽,帽子上系着漂亮的头巾。男人们的见面礼节非常令人激动,两个男人远远迎着对方走来,他们用力地握对方的手并快速亲吻手背两次,真是充满激情和阳刚之气的见面,而女人们见面则要亲吻对方的双颊,更亲近的还要亲吻嘴唇,这个民族的连见面礼都充满了热烈的温情和特色。
这里的烤肉好吃极了,抓饭里有枣等果料,小孩子的眼睛通常是蓝色的,他们的鼻子都又高又直,眼睛明亮有神,很多女人和男人象白杨树一般身材颀长,真不愧是鹰的后裔啊。很多人都很高大,果然是与我们不同的种族,事实上,塔吉克人是我国境内唯一的亚利安人种。
我告诉风,这里满街都是古兰丹姆,他说那正是他的下一个目标。
在城里溜达到7点后,又去城边不远的石头城,看门的大叔并未如攻略上所写的已经下班,他跑着去追已经进去参观的香港mm收门票了,风声略有高原反应,我也因为一天的劳顿不想和看门人玩游击战,就只在围墙上静静坐着,没有接近石头城中的中央土城,眺望着远处的雪山和石头城。距离往往能产生真正的美,走入其中也许并不能够感受全貌,遗迹的荒凉已经感受得足够了,此刻,我想享受黄昏的宁静,不用动任何思想,不用拍照,只是这样享受着。
我想生活在这样的地方,抬头能看见雪山的地方,这里是我所能够知道的,唯一的真正的世外桃源,没有游客的打扰和商业行为的入侵,当我想要独处的时候,这里能够给我最纯净的安宁,我甚至和风声谈到,在这里造一座房子,以当地的方式取暖,在风雪肆虐的时候,蜷缩在温暖火炉边,只是看书,写信,思念,画画,聊天,就这样过冬,只有这样,才能有机会领略到这里的渐渐涂抹的春色,这里的春天一定也是很美丽的。或许以这样远离的方式,才能真正体会到与朋友和爱人那种玫瑰花一般“纯洁的友谊和爱情”。
平静的边城,和其他地方完全不同,脑海中总是忘不了《冰山上的来客》中的一切,耳边总是回响着“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旋律。那部电影给了我关于帕米尔高原最初的印象,若干年后身临其境的今天,世界已经如此不同。儿时的一切也如同这电影一般,已经变成了过去。
晚上失眠了很久,喀拉昆仑的美景让我暂时放松了一些,我在担心什么呢,这些天来,每天夜里总是要做关于开车的梦,或者是开快车,或者是总是开不到终点,或者是高速行驶时突然有行人或牲畜窜出,直到惊醒过来,心头无形的压力,化成了夜晚的梦境。现在已经很了解撒旦的秘书在西藏时夜不能寐的举动了,那时的他比我的压力还要大啊。我好像总是在担心,担心自己还是担心别的,自己也难以说清,似乎只有当我完成了旅途后才能消除这种这种担心。
虽然不能到达红其拉甫,却也让我有了继续向往喀拉昆仑之路的理由,壮丽险峻的雪山,多彩的巴基斯坦,在未来等着我。
清晨的塔县非常宁静,有边防军起床号响起时,路上行人很少,看见一个又一个士兵在自己跑步,嘴里哈出了白气。
开车来到东边的草原上看石头城,这是昨天傍晚我推想的看石头城全景的最佳位置,果然是摄影的好角度,可惜没有力气早起,长途驾车使得我已经没有了非要照出特别出色的片片来的念头,也可能是长途开车的副作用吧,总是感受而不去行动了。愿我的脑海能如录像机,我的心灵能如录音机,留下所有所见所闻所思。
这里聚居着很朴素的塔吉克人,晨光中,妈妈抱着孩子去担水了,牛羊随意地溜达,阳光洒满草原和石头城,古老的废墟并不苍凉和寂寞,这一路上,苍凉的景色太多,在这个清晨,石头城的脚下充满了温馨。
塔县真的是一个美丽的绿洲,到处都能看到慕士塔格峰,清淡的边城,是我未来隐居的地方吗?这丰美的水草滩,是真主赐给他的子民的膏腴之地。
路真难走啊,颠得烦死了,可是帕米尔高原的风景多美丽啊,雪山,我最爱的雪山,慕士塔格峰变换着角度陪伴着我们,让我们忘记了路的艰辛,再次来到黑湖边,风声对着雪山和草场兴奋地大喊:我们来啦!黑湖真美,雪山真美,一群骏马在雪山下的草原奔跑,白色的狗儿在湖边沉思,面朝雪山,放马劈柴,就在这个地方吧。
不过在卡拉库里湖边终于扎了胎,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扎胎并自己换胎,记得老黑出发前问我:就一个问题:自己换过胎吗?我说:没有,但是看人换过,风声自己换过。老黑说:那就没什么担心的了。哈哈!
我们按部就班地打眼,做标记,并学路上看到的别的车的样子,用石头做了不少提示标记并远远地放置了警示牌——走前特别新买的“大叹号”。换胎工具和千斤顶都在后座位下面,取备胎则需要把后备箱里的半箱行李卸下来,车子停在下坡路上,千斤顶的高程不够,只好加了石头,重新再支。支千斤顶也很有讲究,风声开始就支在了无效部位。看来光有理论是不够的啊。多亏了风声,不然我的体重都不够把固定轮胎的螺丝松动。好在走之前记住了漫漫的帖子,关于大灰狼和236搞折三个轮胎扳子的教训,松切诺基轮胎螺丝要逆时针!
路开始变好的地方,风景也开始不同,壮阔的山谷,肌理丰富鲜明色彩丰富的山,云彩缠身的雪山,逼近而壮阔,不亚于魔戒中的场景,灰色的雪水河湍急地流。山大得超过了我的视野,想要目眦尽裂来把美景尽收眼底。
奥依塔克附近又都是红色的山岩,好象库车大峡谷一样,这五彩浓厚的峡谷,是盖孜河谷。
在喀什的吐曼河边洗净了征尘,真累啊,车车也累了吧,可是真高兴啊。尽管没能去到红旗拉甫,却也给穿越喀喇昆仑找了一个很好的理由。
傍晚的色满酒店,院子里的树中都是归巢的鸟,叫个不停,能看见有上千只。很多维族男人喜欢风声,说她象维族女人,哈哈,的确象。
喀什已经被我们转个遍了,其实并不大,不过一个大十字一个大转盘,一个环城路。哈!
喀什,喀什,薄皮包子和烤包子一样好吃,清炖鸽子也很好吃,馕坑烤串也很好吃,这里的烤肉根本不放辣子和孜然,只有盐就鲜美无比,酸奶子也好吃,就是不能喝酒,最腐败的一餐只要40元。
只好在漂亮的维族建筑风格的长廊里喝自己买的酒,改片子,吹着晚风,很惬意,喜欢。
喀什—塔什库尔干沿途风景简介:
从喀什出发,288公里到塔什库尔干县城,途经。沿途风景以喀拉昆仑山脉中的山谷,湖泊和雪山为主,非常精彩,喀拉昆仑山脉是我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分界线,著名的世界第二高峰K2就是主峰,也叫乔格里峰,是世界上攀登难度最高的山峰之一,其攀登难度远远超过珠穆朗玛峰,虽然沿途不能看到K2的雄姿,但是喀拉昆仑山脉本身中无名的雪山,就足以唤起心中沸腾激荡的热情。
奥依塔克国家公园:
位于阿克陶县,集冰山,雪峰,森林,草地,河流,瀑布为一体,拥有我国海拔最高的瀑布群和海拔最低的现代冰川,20公里的河谷,地貌奇特。
喀拉库里湖及周围的雪山:
经过一个很大的充满水草的浅水湖,恰克拉克湖,这里的风非常大,黑湖在一个山梁后面等待着你。喀拉库里湖又叫黑湖,据说在阴雨的天气时,湖水黑如墨汁,可惜没能领略到黑湖的真颜。黑湖边可以住宿,克尔克孜人的毡房很热情。
慕士塔格雪峰是被斯文赫定喻为“冰山神父”,完全是因为他沉稳刚健的外貌吧,这里是登山滑雪者的天堂,7000多米高的雪峰,却有着长长的雪坡,很多老外会在登顶之后一滑而下,而中国人中,也有了象江鱼儿杨波这样的豪杰完成了这样豪迈的举动。
公格尔峰和公格尔九别峰在黑湖的对岸,与慕士塔格峰遥相呼应,据说是冰山神父的两个漂亮的女儿。
塔什库尔干石头城:分为外城和内城两部分,内城看上去相当完好,这里据说是
古代去揭盘陀国的都城,唐代玄奘取经回国曾经到过这里。在石头城南面的草原是拍摄晨景的绝佳位置,可惜这一点是我在临走时才发现的。
第五章 喀什…英吉沙莎车…叶城和田
2004年9月20日21日
继续在南疆的旅程,在英吉沙买了几十把上千元的小刀还不过瘾,和田的民间手工艺和美食叫人永远无法忘记。
行驶近万公里后车子终于抛锚,却也因此好好享受了南疆的美食,吃得直到无法动弹。
9月20日
喀什叶城
全程274公里
心情指数:狂高兴
11:30 喀什
13:00 英吉沙 72KM
16:30 莎车 195KM
18:10 离开莎车
18:40 泽普 234KM
19:15 叶城 274KM
早上要出发时,发现轮胎又瘪了一个,后悔昨天没按直觉把轮胎全部检查一遍。不过这次省了力气,两个想去西藏的以色列年轻绅士主动帮我们换了轮胎。有时候觉得身为女性真的很好,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总会有男士来帮忙,两个老外看我们摆出了换胎工具就停下来,高个子问:“Do you need any help?”他指指矮个子说:“ here; he is a man。”
那小个儿二话不说,很责无旁贷地就开始干活儿了,高个儿在一旁不停地调侃,还问我:”Where is your husband?” 我告诉他:“He is at home。”
他不太相信地耸了耸肩,不过,他还是帮了些手的,卸螺丝的时候,他站到扳子上去帮助松螺丝,也亏了他的体重帮忙,不然让小个子弄还真难。到底是男人,比我们干活儿利索多了,我们抱着都很吃力的235胎,他们很轻松地就给安上了。末了他们问关于去阿里的车,我们告诉他们要到叶城去找,这边很难找到的。
喀什城里在停电,去头天补胎的地方,修车的无计可施,于是决定先上路,到前面再说。
行驶在白杨树的林荫道上,一路上有很多人和很多驴车,新疆的白杨树林很密,一棵挨一棵的,下段又直又白,就象一排栅栏,上面是密密的树冠,有时还会合拢。这一带人口比较稠密,是南疆的农业区。
很快到了英吉沙,找了个补胎的,和老板连比画带说地告诉他要热补,从里面补,他表示放心吧,一定补好,把胎一放就去旁边的小店里吃缸子肉,就好象吃泡馍一样,泡一个窝窝馕在里面,我们看着对面的当地人吃,自己也学样,唯一有点遗憾的是没办法和他们交流。结帐两个人才9块5,大概是两个缸子肉8块,一个窝窝囊1块5。
吃过就去找芒辛乡十村,英吉沙小刀的发源地,据说全村家家都是作坊,在老乡的指点下胡乱在乡村里走了半天,又在水渠边遇到一些看上去是公务员的当地人,果然他们的汉语稍微好些,给我们指了路,又沿着水渠走了半天,尽是和越野路差不多的土路和大沟,在村里又转了半天,都是坑洼的路,最后找到十村,再经指点后,找到了卖小刀的地方,是个前店后厂的格局,原来就在国道边,早知道这样,沿着国道走一段也就到了,省去问路的麻烦和越野的苦恼,阿娜尔古丽小刀厂门口有一把三米来高的刀的模型,旁边写着:“小刀”。
并不是想象中家庭作坊的样子,而是在木雕的小楼里,有一些青年男子借助各种机械,砂轮,烙铁,电钻等简单工具在进行小刀制作的各个工序,大概是把全村的工匠都集中起来搞经济了,他们见我进屋就吹起了口哨,一些人对着相机挤眉弄眼,另外一些人埋头做活儿,偶尔羞涩地抬头对我微笑一下。这里的刀大都是不锈钢的,阿娜尔古丽牌,还有专利号,看来现在正规了不少。其实,城里还有其他小刀厂,但这里是小刀制作的发源地,相对来说更加正宗的,连法院的客人也来这里购买。
前面卖刀的商店装潢漂亮,全是杨木的木雕装饰,非常精巧,还有不少黄色和绿色的彩釉土陶。这里竟然有用鹿角做柄的刀,而且刀是轴承钢的,还有鹿角柄的鞭子,于是买了很多把大大小小的刀和鞭子,准备回去送朋友,一把银柄的小刀自用,一把鹿角的收藏,并且想好送给风一把鹿角的。
和经理讲了半天的价钱,维族人可真难对付,到最后我们也没能砍下太多,抱着装满小刀的纸箱离开了小刀厂。
过了英吉沙有个水库,相当不小,长了不少水草,又过了一段不算太长的戈壁路,之后仍是乡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