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成 吉 思 汗-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成吉思汗是一个古今中外著名的历史人物,是世界上公认的千年伟人。他不仅统一了蒙古草原,缔造了蒙古民族,而且对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同时对欧亚许多国家和民族发生过巨大影响,对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政治变革,对推动世界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成吉思汗不仅是蒙古民族也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之一。通过历史小说、人物传记或电视剧的形式反映成吉思汗的一生是国内外人民的迫切要求。    
    我本是一名史学工作者,早在大学时代就非常崇拜成吉思汗。“文革”以后,我回北大进修,选修了著名史学家蔡美彪先生的“辽金元史专题课”,进一步引起了对成吉思汗的兴趣,从此开始了对成吉思汗的研究。到1991年初,在十二年时间内我先后写出了通俗历史人物传记《成吉思汗传》(现有辽宁师大出版社版)、学术专著《成吉思汗全传》(北京出版社版)和电视连续剧文学剧本《一代天骄》。后来经著名导演陈家林先生介绍,我认识了著名编剧俞智先老师,他花了几个月时间执笔写出了《成吉思汗》电视连续剧本第二稿。1997年上半年,我和俞老师受内蒙古仕奇集团委托,经过八易其稿,终于完成了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的写作任务。今年上半年,此剧经王文杰导演执导,已经摄制成功,并将在近期内与国内外观众见面。    
    为了满足广大观众和读者的要求,我们参考《成吉思汗全传》、《成吉思汗传》、电视文学剧本《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等,改写了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成吉思汗》。人们常说:“十年磨一戏。”从1988年我开始写作《一代天骄》算起,至今已经过了十二年;如果从1980年我写作通俗历史人物传记《成吉思汗传》算起,至今已经过了二十个春秋。二十年的写作过程使我深深体会到,将历史人物传记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再改编成长篇历史小说,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尝试,它将历史的学术研究与文艺娱乐及社会经济效益结合起来,为历史学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也不失为提高电视剧质量的一个有益的探索。有的同志则将这一现象称之为“影视史学”或“历史文学”。我认为,用历史剧或历史小说的形式正确地宣传历史人物,应该成为历史学者的一项任务。我们的历史学家们不应当将这一任务完全推给电视剧作家或小说家,电视剧作家与小说家也不应将历史学家拒之门外,二者应该主动地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历史剧或历史小说的科学性和可信性,而且可以推动历史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发展。    
    当然,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也很不容易,它不仅需要历史学者与电视剧作家或小说家的默契配合,而且需要努力处理好历史的真实与文学的真实之间的关系。作为一本学术专著,《成吉思汗全传》要求必须十分严谨,要求无一事无出处,无一事无来历。为此,我花费了十二个春秋,参阅了国内外大量的原始材料,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八易其稿,全面介绍了成吉思汗的一生。出版社和学术界认为,此书是我国第一部有关成吉思汗的大型传记,居于介绍“一代天骄”的群书之首,它填补了我国元史研究的一个空白,将成吉思汗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水平。此书不是根据主观臆断进行推论,而是严格根据历史材料进行写作的,努力做到了历史的真实。    
    但对于电视剧或历史小说来说,则不能完全局限于历史,而是要进行必要的文学加工。但我认为,历史剧或历史小说应该不同于戏说,不同于一般的戏曲或小说,这种加工,不应该是随心所欲地胡编乱造,不应该是“纯属虚构”,而应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将一些人物与事件典型化,要集中突出几个人物、几个事件,要创造典型的环境,创造故事情节、戏剧冲突,甚至还要创造戏剧语言。而所有这些创造,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在当时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但在历史上并不一定都是真有其人其事。我认为,这才叫做艺术的真实。几年来,我和俞智先老师密切合作,反复协商,反复修改,终于改编成了一个比较成功的电视连续剧文学剧本和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我们认为,这两个本子既做到了历史的真实,又做到了艺术的真实,比较好地处理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人民欢迎历史学家写作更多更好的历史人物传记,也欢迎历史学家与剧作家、小说家一起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电视剧或历史小说来。如何将历史的学术研究与文学艺术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向更广大的读者与观众正确地宣传历史,这是摆在广大史学家和文艺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我们的探索仅仅是初步的,由于水平所限、时间仓促,其中肯定有不少地方不能尽如人意,再加上“隔行如隔山”,其中也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失误或错误。我衷心希望行家里手对我们的作品给以诚挚的批评,也希望有更多的史学工作者与文艺工作者密切合作,使我们的史坛和文坛上不断开放出鲜艳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朱耀廷    
    2000年6月27日于北京


第一部 泪水多于乳汁的早年(一)序曲

    公元1146年秋季的一天,金国首都会宁府,鼓角长鸣,呜咽有声。旗幡如海,风扯旗开,猎猎作响。近卫武士们列成方阵,远远看去盔明甲亮,如林的长枪被太阳光一晃,发出夺目的光芒。    
    一辆木笼囚车里装着一个身材魁梧的鞑靼人。车声辚辚地穿过闹市,走向刑台——处死重要犯人的地方。它吸引了开铺子的、摆地摊的、买东西的、拉骆驼的、背包摞散的以及过路的各色人等的目光。    
    公元12世纪,女真人打败并消灭了盛极一时的大辽国,又攻下了宋朝的首都汴梁城,掳走了徽、钦二宗,建立起金国政权,与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相对峙,成为整个北部中国的统治者。那时,大漠南北广袤的草原上生活着许多各自独立的部落,其中较为强大的——如乃蛮、克烈、蔑儿乞、塔塔儿、蒙古——并称五大兀鲁思,即五个部落联盟或初步形成的五个国家。还有汪古、弘吉剌诸部落,它们因地处草原边缘,与金国关系比较密切,而其他部落之间则从未停止过相互掠夺、吞并与争霸的战争。金国的最高统治者从分而治之的策略出发,不仅不加以制止,反而纵容这种自相残杀,今天支持这个部落攻打另一个部落,明天又支持另一个部落进攻这一个部落。他们甚至还每隔三年就派兵到草原上来一次“减丁”——杀人、抢人、掠夺牛羊马匹。所以金国首都的人们对于处死或押解草原人的事本来是司空见惯、不足为怪的。但现在并不是“减丁”的年份,为什么又要杀人?    
    噢,皇帝的銮驾过来了。穿得十分光鲜的金国皇上(熙宗),志得意满地坐在三十二人抬着的龙辇上,在御林军组成的长长銮仪的卫护下,前呼后拥地走来了。在龙辇后边骑在高头大马上的却是塔塔儿部的首领铁木真兀格。文武群臣也来了。看来这个犯人一定非同小可!    
    金帝走上刑台,居中高坐。文武群臣分列两边,铁木真兀格受到特殊的礼遇,就站在金帝身旁。掌刑官大声命令:“带死囚——”    
    “带死囚——带死囚——”随着这一递一声往下传的命令,四名武士从囚车里架出了那个囚徒。那囚徒虽然遍体鳞伤,却倨傲不驯,挣扎着,吼叫着,形同一只凶猛的困兽。那人被扭到宝座下面,武士想按他跪下,他却跳着脚对金帝身旁的铁木真兀格怒斥道:“铁木真兀格,你们塔塔儿人是四条腿走路的狗吗?你不是说要把你妹妹嫁给我,好让塔塔儿人和蒙古人永远修好吗?你为什么把我出卖给金狗?!”    
    铁木真兀格冷笑道:“俺巴孩,我让你死个明白。那是我奉大金皇帝的密旨,要处死你这个朝廷的叛逆!你这个笨骆驼,怪你自己好做美梦,还要娶我的妹妹?”一阵得意的大笑。他的笑声引起了金主和群臣的一阵大笑。    
    原来,蒙古部的俺巴孩汗,只带了几个随从到塔塔儿部去求亲。塔塔儿首领铁木真兀格明着答应了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俺巴孩汗,暗地里却趁机将他灌醉捕获,捆送到金国,献给金国的熙宗皇帝。    
    “金狗!”俺巴孩朝着金帝大喝一声,笑声戛然而止。俺巴孩咬牙切齿地说:“你把刀举起来吧!我俺巴孩要是皱一皱眉头,就不是蒙古人的子孙!”    
    “你!”金帝站起来,用手指点着俺巴孩说,“好你个俺巴孩,你想速死吗?不,我要让你好好尝一尝生不如死是什么滋味。来呀,把木驴抬上来!”    
    刑台下的掌刑官高声喊道:“抬木驴——”八名士兵高高抬着一个木驴走上刑台,木驴上面还残留着斑斑的血渍,使人看一眼就心里发怵。根据金国的《惩治叛部法》,那些胆敢与金人作对的叛部首领,统统要被钉在木驴上处死。    
    掌刑官高喊一声:“把叛逆俺巴孩钉上木驴——”    
    八名士兵举起俺巴孩走向木驴。俺巴孩大声地喊道:“金狗,塔塔儿人,我的子孙会记住今天,记住这笔血债,即使将五个指甲磨尽,将十个指头握断,他们也要报仇!”    
    士兵们把俺巴孩放在木驴上,捆好。一个光着膀子、心口窝长着长长的一撮胸毛的刽子手,嘴里叼着钉子,手持木槌,走到木驴前,“砰砰砰……”俺巴孩的一只手被钉在木驴上,“砰砰砰……”他的另一只手也被钉在木驴上。俺巴孩强忍疼痛咬紧牙关,不使自己叫出声音来。刽子手又开始往俺巴孩的脚上钉钉子,“砰砰砰……”    
    俺巴孩紧咬的嘴唇上流出了殷红的鲜血,头一歪昏死过去。    
    铁木真兀格走到俺巴孩身旁,从木桶里舀出一瓢凉水,浇在俺巴孩的头上,俺巴孩醒了过来。铁木真兀格笑着问:“怎么样啊?我的妹夫?你还想娶我的妹妹吗?”    
    俺巴孩喘息着,瞪大了眼睛,猛地将一口鲜血吐在铁木真兀格的脸上:“铁木真兀格,你和你的主子都听着!喝斡难河水长大的蒙古人是不会屈服的!总有一天,会有一个草原巴特儿(英雄),把我们蒙古人所受的耻辱,和你们这些刽子手,一起钉在木驴上!”说罢,俺巴孩用力一咬,竟咬掉了自己的舌头和嘴唇……    
    一个八面威风的英雄就这样死去了,而他最后的呐喊,震响了金国首都的上空,随着天上的白云飘到了草原,飘到了斡难河源头,飘到了蒙古人世代居住的营地,激荡着俺巴孩的子子孙孙。正是这种几代冤仇导致了草原内外的长期征战,孕育了以征战为主要生活内容的一代天骄。


第一部 泪水多于乳汁的早年(一)在战乱中降生(1)

    一    
    时光荏苒,十五个年头过去了。又是一个金秋季节——“金秋结籽”,这是草原人谈婚论嫁的时刻。    
    十二骑蔑儿乞人簇拥着一辆骆驼拉着的崭新的篷车涉过斡难河——了解草原风俗的人一看便知这是一小支迎亲的队伍。他们来自贝尔湖边,那里居住着富庶的弘吉剌部,那是个美女成群的部落。草原人都以能够娶到一个弘吉剌的美女为荣。蔑儿乞部落首领脱黑脱阿的族弟赤列都今年得到了这个幸运——他娶到了一个弘吉剌美女诃额仑!按照草原人的习惯,他们在诃额仑的娘家完了婚。现在,他用驼车载着新婚的妻子和值得夸耀的无限幸福奔回自己的部落。可是,令他们担心的是,他们的迎亲队伍要经过蒙古人的驻地——斡难河畔,而蒙古人知道蔑儿乞人与塔塔儿人都是听命于金国朝廷的,他们会不会让这支小小的队伍顺利地通过呢?赤列都不禁用出汗的手攥紧了刀把。    
    突然,一个蒙面骑手出现了,傲然地站在前面的沙丘之上。赤列都一行人惊愕地驻步,逡巡,等待。随后坡顶上又出现了四个骑手,五个人排成一列,高高地横在沙丘上。双方紧张地对峙着。一会儿,山坡上有一个骑手跑了下来,一边围着迎亲队伍转着,一边说:“我是蒙古乞颜部首领也速该的‘那可儿’脱朵,我的主人让我告诉你们,我们只是想按草原上世代相传的规矩抢走新娘,不想杀人。你们把新娘留下,像斡难河水那样流走吧!”    
    “那可儿”在蒙古语里相当于汉人官佐身边的护卫、亲兵和贴身侍从。既然来人说他是也速该的那可儿,那么山坡上的四个人里边一定有一个就是也速该本人了!    
    坐在驼车里的诃额仑当然一字不落地听见了那可儿的话,她掀起车帘,抬眼向沙丘望去,看见那人催马跑向山坡,同另外四个蒙面人站到了一起。    
    清秀的新郎赤列都惊慌失措,勒不住躁动的马。他身旁同样清秀的弟弟赤勒格儿捏紧刀把问道:“哥哥,怎么办?”    
    代赤列都回答的是迎亲队伍中的一个壮汉:“怕什么?我们有十二把马刀,他们才五个人!”    
    “不!”赤列都的眼里充满了恐怖,摇头道,“这里既然是人家的驻地,还怕没有五十、五百人吗?我们完了!”他热泪滚滚地跳下马,走到车边,抓住妻子的手,“诃额仑,想不到你我只做了十天恩爱夫妻,你,你就要被狼群叼去了!”    
    诃额仑对新婚丈夫的表现十分意外,她抽回手说:“赤列都,难道你腰间挂的不是马刀而是马草吗?你血管里流的不是鲜红的血而是河水吗?”    
    “哥哥!”赤勒格儿听后,脸都涨红了。    
    那个主战的壮汉刷地抽出刀来:“新郎官儿,上马!用钢刀证明你是个勇敢的蔑儿乞人!”    
    “不,我不要你们为了我去送死!”赤列都抱住了头,哽咽有声地诉说道,“啊……为什么长生天会让我赤列都遇上这样的灾难!诃额仑,你我的缘分竟会这样的短暂吗?”泪水顺着他好看的脸颊流下来。    
    诃额仑看了一眼丈夫,放下帘子,少顷,又掀开帘子,送出一件内衣,含着悲愤的眼泪说:“赤列都,我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