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破冰之旅 作者:张胜友-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而,任何事物都包容着它的正面和负面,就像是你手中正掌握着的一把双刃
剑。我们经常会在林林总总目不暇接的报纸杂志上读到诸如此类的故事——
丽丽长到五岁了,聪明、活泼、可爱,晚上从幼儿园回到家中,白天阿姨教授
的歌舞记忆犹新,兴之所致,于是又在父母面前翩翩然跳起《天安门上太阳升》,
惹得父母乐呵呵不拢嘴。
一天晚上,爸爸中学时的同窗好友来家做客。他见了丽丽的俏丽模样赞不绝口,
又抚摩起丽丽芦笋般的纤纤十指,突然,他唱咏叹调般地感叹道:“老兄你好福气
啊,丽丽真是个学钢琴的好材料,我可以打保票,只要你现在就开始让她学钢琴,
她将来长大了不是傅聪,也一定是鲍惠荞!”
客人走了,那句话却整夜整夜地在丽丽爸爸的脑海里折腾。他是一个普普通通
的工人,普通到从芸芸人海里经过时,绝没有谁会多看他一眼。他甘于这种普通,
按他自己的话说,这是“命中注定”了的。现在,朋友的一席话在他的心中燃起了
五彩般霞光绚丽的希望。其实,五年前自从丽丽降生的那一天起,他就把“希望”
深深埋入了心之某一处隐秘角落——于是,他一个堂堂七尺须眉男子汉,才心甘情
愿地干起了洗尿布、哄睡、洗澡、熬奶糕……只是到了今天,他心中的“希望”才
变得如此明晰、鲜亮起来!
虽然,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各式家用电器如海浪般涌进千家万户的今天,丽丽的
家里还只有一台12吋的黑白电视机,没有冰箱,没有洗衣机,没有录音机。炎炎夏
日,他也只能用保温瓶从大街上给丽丽提冰激凌回来。但是,为着能给女儿丽丽制
造一个斑斓的梦,经济上的匮乏又算得了什么?他将拼命挤进这个梦里——
戒烟。戒酒。戒肉。又东挪西凑借来1500元的外债。三个月后,一台价值3500
元的光可鉴人的钢琴抬回家里来了。丽丽也不再送幼儿园,那个只会教孩子们“咿
咿呀呀”唱歌跳舞的地方能培养出钢琴家吗?!
拜师。上课。观摩。每次都是丽丽的爸爸亲自用自行车驮着她去,又自始至终
一直守在她的身旁。
从此,钢琴犹如一块硕大无朋的巨石压在了丽丽的童年上。每天长达八九个小
时的练琴,练得手臂都抬不起来了,三餐吃饭时,五指疼得抖抖索索,连筷子都握
不拢,像是得了鸡爪疯。趁爸爸不在家,悄悄溜下楼去,同小朋友玩一会儿,可爸
爸早已在邻居的孩子们中间安插了“克格勃”,发现举报一次,奖给五粒“大白兔”
奶糖,尔后,丽丽必然要遭受一顿粗暴的呵责;夜晚,困了,丽丽的小脑袋一头栽
下去,黑白分明的琴键上便洒下点点殷红,爸爸从里屋跑出来,看了看,往丽丽额
头涂上点紫药水,还不“大赦”,他居然想出了一个效仿古人的办法,从屋顶上垂
下两根绳子,用绳末拴住女儿的两根小辫……
丽丽呀,望着楼下在“跳房”的欢天喜地的小朋友,她的脖颈伸得像鸭子一般
老长老长;听着窗外绿叶枝头上小鸟宛如短笛的啁啾,她两腮上止不住扑簇籁滚满
了泪珠儿;只要一眼望见那似一尊大老虎般的钢琴,她就吃不下饭,睡不稳觉,条
件反射作用使得她经常在睡梦中也哭泣着喊:“我不要练琴,我不要练琴……”一
种愤然而生的心理,越来越强烈,愈来愈骚动,丽丽她几乎不能自持了……
一天,爸爸上班前又照例扳着脸给丽丽交代了作业。要弹会两首练习曲,否则
中午不许吃饭。望着爸爸背起工具袋推着自行车出门,“丁零零”汇入人流渐渐远
去的背影,丽丽狠劲地紧咬住自己的小嘴唇,很快,小嘴唇上就留下了一排清晰可
见的紫褐色的齿印……突然,丽丽“蹬蹬蹬”跑进厨房,拿来一把菜刀发疯似的向
钢琴砍去,五下,十下,二十下,三十下……她越砍越来劲,像同小伙伴们跳橡皮
筋一样来劲;她越砍越欢快,像过大年和爸爸妈妈去院子里放鞭炮一样欢快;渐渐
地,她的手臂乃至整个心都麻木了,一下一下成了机械运动,仿佛不是她在使着刀,
而是刀的魔力在扯动着她的胳膊一起一落砍下去……望着刀痕累累、面目全非的琴
键,丽丽开心地笑了,那笑容决不像一个五岁的孩子的,深邃、艳丽,而又透出一
股刀刃般的悲凉,颇似暴风雨前那熔金泼红的西天托起的壮丽……仅仅一会儿,笑
容跌入恐怖的黑暗之中,丽丽知道爸爸下班回来之后,家里将会出现的炸药爆炸一
般的浓烟密雾……
丽丽颓然地倒在地板上,天花板上的每一块方格图纹竟也印着爸爸狂怒的面容……
转个身,丽丽一眼瞄住了墙角边上的一只暗红色的玻璃瓶子,前些日子妈妈用瓶子
里面的药水熏过蚊子,还特别叮嘱她:“这药水能毒死人,你千万不能动!”她努
力地站起来,走过去,拿起了瓶子,像削铅笔一样轻巧地旋开盖,对着小嘴“咕咕
嘟嘟”就喝了起来,神情平静得似乎在夏日里舒心地喝一瓶冰镇过的橙汁……
喝完后,丽丽走回到钢琴旁,用纤纤小手最后一次细心地抚摩琴键,然后将锃
亮的琴盖轻轻盖上,然后又倒在地板上——静静地。窗外,响起一串稚嫩、甜美的
童音:“一二三四五六七,马兰花开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
我们终于看完了这幕由一个五岁女主角上演的大悲剧!
问题是,这带着血和泪的悲剧还在社会生活舞台上日复一日地排演着。替孩子
们精心设计前程,乃至将自己未及实现的梦,遗传基因般硬塞给下一代,不惜搀和
进一股强劲扭曲幼苗的野蛮——普天下厚爱孩子、望子成龙的父母们,难道不应该
深长思之吗!
下面,我们再来读一则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以《“抱大的一代”令人担忧》
为题的新闻速写——
连日来,天津东站出口处被一堆醒目的高校接新生标志牌围得水泄不通。一个
负责接新生人校的校车司机抱怨汽车超员时说:“接来的一多半是学生家长。”
今年天津高校新生绝大部分由亲属千里迢迢护送到校,“盛况”远远超过往年。
在天津大学,无数家长拿着登记表之类的东西,人前人后挤来挤去,而他们的“公
子”、“小姐”则在圈外若无其事地静候。一位家长竟然这样说:孩子从小就是由
老师。家长“抱大的”,希望大学的老师能接着“抱”下去。她还说,如果不亲自
送孩子来,她那“从没离开过家”的18岁的千金连衣服该放哪儿都不知道。一对从
江西南昌专程送子上学的夫妻正在忙着,儿子在一旁静坐,他父亲说:“他昨天才
第一次洗衣服。”一位从抚顺送女儿来的父亲,当年18岁参军时已经会自己做被子
了,可他19岁的女儿却从未干过任何家务活。许多父母为了全力保孩子上大学,竟
免了一切他们早该会做的事。这些家长可能从未认真想过他们的孩子在走上社会之
后,还会不会有人“抱”着?
何止一个天津?在北京,在上海,在广州,在哈尔滨,在拉萨,在海口……每
年每年的夏秋之交,全国各地数以千计的高等院校迎接新生入率时,这样的“喜剧”
都要上演得令观众目眩神迷。
1986年暮春,当青年女作家涵逸在大型文学刊物《中国作家》上发表她的长篇
报告文学《中国的小皇帝》时,中国的千千万万个家庭犹如共同经受了一次强烈地
震——父母们争相传阅、奔走相告,报纸杂志纷纷转载,影视圈则忙于筹划将它搬
上银幕,“小皇帝”这一形象的文学譬喻也毫无争议地成为我国独生子女的专有代
名词。
涵逸的写作显然受到了《新闻周刊》的提示。美国这家颇具影响力的周刊,在
1983年3月18日就刊载过一篇题为《一大群小皇帝》的文章:“拜倒在孩子脚下的父
母称孩子们是小皇帝,中国的报刊称他们是娇生惯养的孩子。中国实行‘一对夫妇
生一个孩子’的政策以来,已有3500万孩子出生。小皇帝们所指的就是这一代孩子。”
涵逸在她的报告文学中,对“这一代”有着更为确切的指代,他们是“由祖父
母、外祖父母及父母用全部精力供奉起来的、几乎无一例外地患了‘四二一’综合
症的孩子”。
多多的做衣服,多多的买巧克力,恨不得把百货商场里所有琳琅满目的玩具全
都搬回家来,只可惜不能再把天上的月亮给摘下来了,全家四个祖辈、两个父辈从
上到下、从里到外、从早到晚围着一个‘小皇帝’转,百般迎合,千种娇宠,万分
讨好,直转得乐乐然陶陶然皆大欢喜——独生子女患上“四二一”综合症的普遍性、
严重性乃至荒唐性,使之一位专门从事儿童心理学研究的专家,不得不向广大家长
们开列出这样一长串看似好笑实则悲凉的家庭问答试题——
1。您的孩子能自己洗手帕吗?
2。您的孩子会自己洗脸吗?
3。您的孩子能把自己的玩具、小人书等收拾好、整理好吗?
4。当您的孩子提出要求遭到拒绝时会怎样?
5。您的孩子白天敢独自在房间里呆着吗?
6。您的孩子晚上敢独自去里屋拿东西吗?
7。您的孩子跌了一跤时会怎样?
8。您的孩子在游戏中遇到失败时(例如搭不成积木或玩具坏了)会怎样?
9。您觉得您的孩子对人有礼貌吗?
10。您的孩子合群吗?
11。您的孩子与小伙伴们玩时能谦让别人、同别人好好玩吗?
12。您的孩子在家里听大人的话吗?
13。您的孩子在大人不让他(她)做什么时,他(她)偏要做吗?
14。您的孩子有常性能坚持到把一件事做完为止吗?
15。您觉得您的孩子无论做什么事都很有信心吗?
16。您的孩子做一件事时喜欢同别人一起做吗?
17。您的孩子平时做事时有主意吗?
18。您的孩子与别的孩子一起玩时爱领头吗?
19。您觉得您的孩子胆大吗?
20。您的孩子常与别人打架吗?
21。您的孩子在家时常毁坏玩具、小人书等东西吗?
22。您的孩子常与别的孩子吵架吗?
23。您的孩子在遇到自已不懂或不知道的事时,爱向别人打听吗?
24。您的孩子爱把自已知道的或懂得的事告诉别人吗?
25。您的孩子常常要求别人帮助吗?
26。您的孩子常常帮助别人吗?
27。您觉得您的孩子娇气吗?
28。您的孩子喜欢别人夸奖吗?
29。您的孩子在遇到伤心事时,常常需要别人安慰吗?
30。您的孩子会安慰别人吗?
在我国的近、现代史上,曾有“八旗子弟”一说,它系指清代封建王朝的官宦
贵族家庭,养育出一些不学无术、饱食终日、提笼玩鸟、打架斗殴、无所事事的纨
绔子弟,最终往往在这些声色犬马之徒手上断送了先辈基业。
现在我们论述的问题是,当我国因十年改革开放物质生活水平刚刚从贫困型步
入温饱型,众多的普通工人、普通农民。普通干部、普通知识分子,却以超乎寻常
的热情和超出实际生活水准的慷慨,去娇宠、溺爱自己的孩子。而且,此风日炽,
演化成全民行动,父母们一齐去抢购钢琴,父母们一齐送孩子上大学,父母们一齐
来“抱”大孩子……这是一种集体无意识,它无异于全社会正在进行这样的工作:
非贵族家庭培育出贵族子弟!
我们不想说美国社会什么都好。但美国青年一般长到18岁,他们就尽可能地离
开家庭,离开父母,走向社会,自己去打工,自己去挣钱,去磨砺独立生存的能力,
不论他们的父母当总统或是百万富翁,也照样去餐馆端盘子、洗碗碟,去大街上打
扫卫生,没有贵贱荣辱之分,只有自食其力之乐。人人争取自立自强,遂造成全社
会自立自强的意识,进而形成一种宝贵的国家性格、民族性格。这样的国家、民族
就具有一种强烈的创造意识、竞争意识,就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们也不想把问题说得耸人听闻。但20年之后,30年之后,抑或更久的将来,
这一代“小皇帝”必定成为共和国的主人,他们将主宰国家的方方面面,把五千年
华夏民族的历史延续下去。试想,如果我们现在培养出来的是众多的“贵族子弟”,
共和国的明天将会是多么的暗淡无光。
请记住:父母们、家长们,你们正在建造共和国明天的大厦,正在续写一部中
华民族的未来史!
六 一支未曾走入社会的大军:不准出生的人
当今,历史已演绎到以“第三次浪潮”为标志的高科技时代。
试管婴儿的出现,无可怀疑地宣告:人类了解自身生命延续的奥秘,已同庄稼
人了解春播秋收一样明白无误。然而,问题却在于,人类要想阻隔那一瞬间生命的
吻合就千难万难了。全世界数以十万计的科学家们为彻底解决避孕问题而伤透了脑
筋,就像为攻克医学上的大敌——癌症一样伤透了脑筋。迄今为止,人类尚无法掌
握一种能够确保百分之百效果的避孕药物或避孕手段。
于是,只能求助于人工流产(堕胎)。
人工流产显然是人类自行调节生育机制的一种亡羊补牢式的莫可奈何的办法。
在我国,自古崇尚广土众民,人口多多益善。儒家文化的祖师爷孔子就说过
“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一类的话,他的所谓“庶民”思想,也就是指的人
口越多越好。稍孔丘之后的墨子也主张人口众多,为此他还极力提倡早婚早育:男
子20岁娶妻,女子15岁嫁夫,禁止畜养妾腾。这样同历朝历代统治阶级钦定的各种
制度、相关利益搀杂在一起,再经过世代的社会化过程,遂成为一种不可逆忤的道
德行为规范准则:堕胎被视为罪恶之举。《阅微草堂笔记》卷九中就记载了这样一
则故事:有一女子高价向某医生求购堕胎药,医生坚决拒绝,结果女子因私生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