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心理学-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重要的信息仍可以得到高级的加工,反映到意识中。例如,带耳机的被试,可以根据规定只注意一只耳朵而不注意另一只耳朵,成功地掩蔽另一只耳朵的信息。但是又要当另一只耳朵中出现重要信息(如被试的名字)时,被试就能听到。特瑞斯曼和格芬(Geffen)的双耳听音实验表明:被试能觉察出追随耳中的87%的词;而只能觉察出非追随耳中的8%的词。这些实验表明:被试並没有完全根据实验者的规定只注意追随耳的刺激,而是在实验过程中也注意另一只耳朵追踪有意义的信息,但只有在允许两个通道都接通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就是说人可以同时注意两个通道的刺激,这样就对布鲁德本特的单通道模型提出了质疑。1971年,布鲁德本特接受特瑞斯曼的修正。因此现在一般把布鲁德本特的过滤器模型和特瑞斯曼的衰减模型合称布鲁德本特——特瑞斯曼过滤衰减模型。

  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

  注意从其发生来说是有机体的一种定向反射。每当新异刺激出现时,人便产生一种相应的运动,将感受器朝向新异刺激的方向,以便更好地感知这一刺激,这种反射巴甫洛夫称为“定向反射”。定向反射活动时,除了朝着刺激的方向转动眼睛和头部以外,还有植物性反应和脑电波反应。

  无意注意在儿童出生后很早就能观察到,根据波利卡尼娜(Р.И.Поликанина)和福纳立夫(А.М.Фонарев)的研究:幼儿最初表现为觉醒反应,然后是注视外部刺激物,最后是主动探索刺激物。

  人在注意某些事物时,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即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它是大脑皮层对当前刺激进行分析和综合的核心,这里具有适度的兴奋性,旧的暂时神经联系容易恢复,新的暂时神经联系容易形成和分化,因而能够充分揭露出注意对象的意义和作用,对客观事物产生清晰而完善的反映。

  根据高级神经活动的相互诱导规律,当大脑皮层一定区域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时,由于负诱导,大脑皮层的邻近区域处于不同程度的抑制状态,使落在这些抑制区域的刺激,不能引起应有的兴奋,因而得不到清晰的反映。负诱导愈强,注意就愈集中。因此,当人的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时,对于其它事物就会“视而不见”或“听而不闻”。

  优势兴奋中心是一种动力过程,可以从这一部位转移到另一部位。优势兴奋中心的转移是注意转移的生理机制。

  在大脑皮层上(特别在脑的边缘部位和额叶)有一种特殊类型的神经元,它并不是特定的感觉神经元,而是注意神经元(新异物探测器)和定势细胞(期待细胞)。注意神经元仿佛把各种刺激物的作用加以比较,并且只对其变化、新异性发生反应,定势细胞只是在发生作用的刺激物与期待的事物不相一致时发生反应。

  额叶在调节有意注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鲁利亚和霍姆斯卡娅(Е.Д.Хомская)研究表明:额叶大部分受伤的人,对言语指示,定向反射几乎不能恢复,皮层觉醒水平不能提高;额叶严重受伤的人不能根据预定的任务来集中注意,而是高度分心,不能抑制对附加刺激的反应。健康的人在注意集中的情况下,额叶的生物电发生变化。

  脑干网状结构在注意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使大脑皮层和整个机体保持觉醒状态,使注意成为可能。丘脑等部位的活动控制着注意的转移以及注意对象的选择,如果脑干和丘脑等部位受损则造成注意的破坏,严重时,对周围的一切完全丧失注意。

  人由于有了第二信号系统,所以能按照自己的或别人的提醒,坚持注意或转移注意的方向,使注意带有意识的特点。

  由此可见,注意既与大脑皮层的活动有关,也与皮层下结构的活动有关,但是它们各自起着不同的作用。注意是中枢神经系统多种水平的整合活动。

  人在集中注意于某个对象时,常常伴随有特定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注意时最显著的外部表现,有下列几种:

  适应性运动。人在注意时,有关的感觉器官朝向刺激物,例如,听一个声音时,把耳朵转向声音的方向,即所胃“侧耳倾听”;人在注意看一个物体时,把视线集中在该物体上,盯着眼睛看,即所谓“举目凝视”;当沉浸于思考或想象时,眼睛常常是“呆视着”,好象看着远方一样,周围的对象就被感知得模糊起来而不分散注意了。

  无关运动的停止。当人集中注意时,常常表现为静止状态。当教师能抓住学生的注意时,教室出现一片寂静。

  呼吸运动的变化。人在注意时,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呼与吸的时间比例也改变了,一般吸得更短促,呼得愈加延长了。在紧张注意时,甚至会出现呼吸暂时停止的情况,即所谓“屏息”现象。

  在紧张注意时,还会出现心脏跳动加速,牙关紧闭,握紧拳头等现象。

  但注意的外部表现,有时可和内部状态不相一致,如貌似注意一件事而实际上心理活动却指向和集中于另一件事上。

第二节注意的种类

   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不同,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三种。

一、无意注意

  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叫无意注意。无意注意往往是在周围环境变化时产生的,在某些刺激物的直接作用下,人就不由自主地巴自己的感觉器官朝向刺激物,并且试图认识这些事物。例如,我们在街上散步,突然听到救火车的尖锐声音,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转过头去听这个声音,这种注意就叫无意注意。

  在心理学的文献中有时把无意注意称为消极注意,有时把无意注意称为情绪注意。所以把无意注意称为消极注意,是因为集中无意注意时缺乏个人的努力和积极性。把无意注意称为情绪注意是突出无意注意同情绪、兴趣、需要之间的联系。

  在实际生活中,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是综合在一起的,彼此紧密联系着,只是为了叙述的方便,才把它们分开来介绍。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刺激物的特点;二是人本身的状态。

(一)刺激物的特点

1.刺激物的强度

  刺激物的强度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原因。强烈的刺激物,如巨大的声响、强烈的光线、浓郁的气味都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除了刺激物的绝对强度外,刺激物的相对强度在引起无意注意上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喧嚣的地方,甚至很大的声音也不会引起人的注意,而在寂静的夜晚,轻微的耳语声,也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2.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刺激物在强度、形状、大小、颜色、持续时间等方面与其它刺激物存在显著差别,构成鲜明对比时,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例如,绿草中的红花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但绿草中的青蛙就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教师讲课,声音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都显著突出,容易引起注意。

3.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

  活动的刺激物、变化的刺激物比不活动、无变化的刺激物,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例如,霓红灯一亮一暗,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教师在讲课时,声调抑扬顿挫,并配以必要的手势,也有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

4.刺激物的新奇性

  新奇的东西很容易成为注意的对象,而千篇一律的、刻板的、多次重复的东西,就很难吸引人们的注意。因此教师在讲每堂课必须有新的内容,教学方法也尽可能要多样化。

  研究表明:新异性可分为绝对新异性(在这情况下该刺激物在我们经验中从来未出现过的)和相对新异性(各种已熟知的刺激物的不寻常结合)。引起注意更多的是刺激物的相对新异性。动物实验表明,大鼠在实验中产生强烈得多的反应不是新的刺激物,而是已熟悉的刺激物的不寻常的结合。

一般讲的好奇心就是指对新异刺激物的注意。

(二)人本身的状态

  无意注意虽然能够由刺激物的特点所引起,也决定于人本身的状态。同样一些事物,由于感知它们的人的本身状态不同,就可能引起一些人的注意而不引起另一些人的注意。研究表明:个性倾向性在人的无意注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一个人无意注意的方向。

  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观原因主要表现为:

1.人对事物的需要、兴趣和态度

  凡是能满足人的需要(不论是机体的、物质的需要或者是精神的、文化的需要)的事物,就容易成为无意注意的对象。

  直接兴趣是无意注意的重要原因。直接兴趣通常又分两种:

  (1)专业的兴趣:热爱自己工作的人,他对有关工作的一切事物都觉得有兴趣,都能引起注意。

  (2)一般的兴趣:凡与一个人已有知识有联系的事物以及能增进一个人新知识的事物,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注意。人的需要和兴趣,影响着人对事物的态度。对事物抱有漠不关心的态度,不容易引起无意注意;对事物抱有积极的、特别富有感情的态度,则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2.人当时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人当时的情绪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无意注意,如果一个人当时心胸开朗,心情愉快,平时不大容易引起注意的事物,这时也很容易引起他的注意。如果一个人心胸抑郁,心情不愉快,平常容易引起注意的事物,这时也不易引起他的注意。

  人当时的精神状态也对无意注意有重大影响,人在过度疲劳情况下,常常不能觉察到那些在精神饱满时很容易引起注意的事物,人在精神饱满时,最容易对新鲜事物发生注意,同时注意也容易集中和持久。

二、有意注意

  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还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叫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一种主动地服从于一定的活动任务的注意,它受人的意识的自觉调节和支配。例如,当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课时,虽然在学习上会遇到不少困难和不感兴趣的内容,但由于明确了学习这门课的目的性,在学习时仍能聚精会神地听课,专心致志地阅读教材和参考书,这种注意就叫有意注意。

  在心理学文献中把有意注意称为积极注意或意志注意,因为有意注意有时需要个人的意志努力。

  有意注意是在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劳动本身是一种复杂持久的工作,不管人怎样爱好它,其中总有一些使人不感兴趣而又非做不可的作业,必然有困难和单调的因素,这就要求人们把自己的注意有意识地集中并保持在作业上,就在这种实践活动中发展了有意注意的能力。马克思说:“除了从事劳动的那些器官紧张之外,在整个劳动时间内还需要有作为注意力表现出来的有目的的意志,而且,劳动的内容及其方式和方法越是不能吸引劳动者,……就越需要这种意志。”①有意注意又是人们完成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有意注意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在词成为心理活动的组成因素的时候产生的,人能够通过词来按照一定的任务确定自己的活动,注意于一定的对象,这时人的心理活动的指向和集中,即使在当前没有具体事物存在的情况下,也能借助于词而实现。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主要条件如下:

(一)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培养间接兴趣

  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的注意,所以对于目的任务的重大意

  义理解得越清楚、越深刻,完成任务的愿望愈强烈,那么,与完成任务有关的一切事物就越能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

  间接兴趣对于保持有意注意具有很大作用。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本身和活动的最近结果可能没有兴趣,但对活动的最后结果却有很大兴趣。这种与活动的最后结果相联系的兴趣叫做间接兴趣。间接兴趣,几乎存在于人们自觉进行的每一种工作中。间接兴趣越稳定,就越能对活动的对象产生有意注意。例如,开始学习外语时,对记单词、学语法感到单调和枯燥,但想到学好外语有助于学习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加速实现现代化,就能克服困难,专心致志地学习外语。

(二)合理地组织活动

  在明确目的的前提下,合理地组织活动,也有助于集中有意注意。

  1.提出一定的自我要求,常常会加强有意注意,特别是在要求加强注意的“紧要”关头,向自己提出“必须注意”的要求,这种及时提醒,可以起集中注意的作用。

  2.提出问题有利于加强有意注意,为了回答问题,人们就必须注意有关事物。在教学中向学生提问,不仅可以检查学生的成绩,发展思维,而且对保持注意也有重大意义。

  教师向学生提问,要向全班提(先出题,后指名),并且告诉学生,回答后要其他学生进行补充,这样就会引起全班同学自始至终的注意。

  3.把智力活动与实际行动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的活动多些,这样比让学生被动地听课容易集中注意。有时可进行朗读,或让学生用笔尖指着地图移动,或三、四个人议论,或开展竞赛,或做些实验等都有助于引起和保持学生的注意。

(三)用坚强的意志与干扰作斗争

  有意注意不仅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是可能的,即使在有干扰情况下也是可能的,这些干扰可能是外界的刺激物,也可能是机体的某些状态(如疾病、疲倦等),也可能是一些无关的思想和情绪。为了保持注意除了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排除干扰外,还要以坚强的意志和干扰作斗争,这样既能锻炼意志又能培养有意注意。李政道小时候常常到茶馆里去读书,养成习惯后,即使在喧嚣的环境里也能读书。

  人一般是在安静的环境里容易集中有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