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国共和谈演义 (第二部)作者:马辂-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蒋介石勃然变色,气恼地说:“你们既然拥护政府,拥护委员长,却又提新四
军,这等于不承认政府,新四军番号已经撤销了,你今后切匆再提新四军,再提我
是不听的。你是我的学生,我才说这个话,我对别人没有这样说过。”
张治中急忙打圆场,林彪也不好再说什么,谈话就此中止。
林彪回到八路军办事处,周恩来问:“谈得怎么样?”
林彪说:“校长大人不过讲了十来句话,能怎么样!”
周恩来一笑:“这么说,校长今天做学生,尽听你讲了。效果如何?”
林彪一摇手:“我看哪,白讲了。”遂把谈话过程讲了一遍。
周恩来叹了口气:“这扇门真不好开哟!”
10月16日,周恩来、林彪应约去见蒋介石指定的谈判代表、接替陈诚担任军委
会政治部部长的张治中。
林彪说明中共有几十万军队在敌后抗击日军,提出了“三停三发两编”的要求,
即:停止全国军事进攻,停止全国政治进攻,停止对《新华日报》的压迫;释放新
四军被俘人员,发饷,发弹;允许将中共领导下的军队编为两个集团军。
林彪刚一说完,张治中便截断话头:“共产党不要再提老一套,如果真想缓和
空气,最好多谈一般原则,不涉及具体问题为好。如果真要解决问题,则必须改变
态度,不可片面要求国民党方面让步。”
周恩来说:“文白先生,不解决具体问题,怎能进一步改善国共关系,增强团
结?”
张治中说:“谈得太细为时尚早。你们应先同各方面多谈谈,然后再同我来谈。”
于是,周恩来、林彪转身去找军令部次长刘斐。刘斐爽快地答道:“你们提出
的一切都可以谈,不过委座命张部长负责谈判的事,你们还是找他先谈为好。”
周恩来、林彪从国民党方面来回踢皮球判断:通过谈判解决两党间具体问题的
时机尚不成熟。然而毛泽东仍在作着乐观的估计,认为中共的条件合情合理,国民
党方面不难接受。10月25日,他致电周恩来转林彪:“第一次见蒋时,是否谈到了
我见蒋的问题,如未谈到,第二次见蒋请提出,征询他关于会面的时间、地点等。
李宗仁对李先念打得很凶,请找张治中一谈,要求停止进攻。”
周恩来不得不再次写长电劝阻毛泽东。周恩来分析道:蒋介石及其他国民党要
人都倾向于以政治解决代替全面军事破裂,但是,他们并不急于解决而在拖延时间,
他们政治解决的中心仍以能否服从调遣、变更防地为前提,他们不先开口,是要看
中共方面能作出什么让步。周恩来预测,蒋可能采取以下五种对策:一、如不解决
具体问题,则目前可在表面上缓和,而实际上绝不放松压迫;二、如愿解决具体问
题,必须我先让步(必须是军事上,而且是防地上让步),我不可能有具体收获;三、
如我们只作口头上让步(如表示愿听调遣,但有实际困难,一时尚难移动等),则他
们亦照常口惠而实不至(如中条山战役时答应发购弹,二届参政会时答应释放时挺);
四、如我们能做某些地区的让步(如东江游击队改编、湖北撤退等),他们也可实行
某些让步(如“三发”等),但不会实现我们的全部要求;五、如向蒋提出全部要求,
而不提愿听调遣事,“蒋必沉默不语,必使关系弄僵,不利于形势之缓和”。
据此,周恩来主张采取灵活的做法:在林彪第二次见蒋时,不提全部要求,或
只谈原则不提具体问题,或提到愿听调遣,但有困难;而对张治中,除要求停打外,
还谈防地问题,说明我们愿听调遣,但还有困难,或进一步提到某些防地未尝不可
移动,但必须解决许多困难,就此提出要求。
对采取这些做法的后果,周恩来作这样的预计:“如此,林此来可完成两个任
务,一是缓和两方表面关系,二是重开接洽之门。若要超过此种任务,则非在防地
上大让步不可,恐今日尚嫌其早。”
毛泽东完全打消了近期见蒋的念头,10月28日复电周恩来:“同意所提方针,
重在缓和关系,重开谈判之门,一切不宜在目前提的问题均不提;林在二次见蒋后
即回延。”
蒋介石当然不是想见就能见到的人。林彪在重庆又住了一个半月,才于12月14
日接到了二次觐见的通知。
这个通知来之不易。
11月中旬,国民政府行政院贩委会派遣粮食部参事郑延卓掳款30万元专赴陕甘
宁边区赈灾。
11月27日,国民党五届十中全会通过了特种委员会《关于今后对共产党政策之
研究结果案》,公开表示:“对共产党仍本宽大政策,只要今后不违反法令,不扰
乱社会秩序,不组织军队割据地方,不妨碍抗战,不破坏统一,并能履行民国二十
六年九月二十二日共赴国难之宣言,服从政府命令,忠实实现三民主义,自可与全
国军民一视同仁。”
11月29日,毛泽东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国民党十中全会问题的指示》,指出:
“十中全会这一决议,对于1939年到现在四个年头的国共不良关系,做了一个总结,
是对我们今年《七七宣言》的回答,开辟了今后国共两党继续合作及具体地谈判与
解决过去存在着的两党争论问题的途径……它是严厉的,但却是表示时局好转的开
始。”并要求:“各地对于国民党人员应继续采取诚恳协商、实事求是、有理有节
的态度,力戒骄傲夸大有害无益的态度,借以争取更进一步的好转。”
在此期间,林彪先后拜访和会见了何应钦、陈诚、张治中、刘斐、孔祥熙、宋
子文、孙科、冯玉祥、李宗仁、白祟禧、邵力子等国民党要人,向他们宣传了共产
党的主张和合作的诚意,赢得了广泛的同情。
与此同时,国民党代表郑延卓在延安受到了热情接待。11月30日,毛泽东会见
郑延卓,坦率地对他谈了政治、军事等问题。毛泽东说:“蒋先生是全面人才,国
民党是大有希望的。中国现阶段应实行七分资本、三分封建的民生主义,以及实行
议会制的民权主义。中国将来要实行社会主义,但现在无条件。将来三民主义可以
发展为社会主义。”
郑延卓道:“毛先生所见极是,我等茅塞顿开。我即要回重庆复命,先生何不
写封信给委座呢?”
毛泽东点点头:“也好。”
当即提笔疾书:
介公委员长政席:
前承宠召,适感微恙,故派林彪同志晋谒。嗣后如有垂询,敬乞随时
示知,自当趋辕聆教。郑委员延卓来延,宣布中央德意,惠及灾黎,军民
同感。此间近情,已具告郑兄,托其转陈,以备采择。郑兄返渝之便,特
肃寸褚,借致悃忱。
毛泽东
古文基础良好的蒋介石,当然明白“宠召”、“晋谒”、“垂询”、“乞示”、
“趋辕聆教”这些词的含义。这些谦恭的词语出现在一向卓尔不群、极富叛逆精神
的中共一号人物笔下,蒋介石看了,岂能无动于衷?于是,发通知,召见林彪。
正是:
该妥协处柔似柳,
到强硬时坚如钢。
未知此番师生相见会是什么情景,且看下文分解。
(第二部) 第三十 一 回
雾都茫茫周林唱和 延水潺潺毛刘联手
却说12月16日,林彪在张治中的陪同下,第二次前去见蒋。行前,周恩来向其
嘱咐了谈话的要点。
林彪表示拥护国民党十中全会宣言和决议的新精神,并说:“民国二十六年九
月二十二日我党共赴国难宣言中所列四条,与十中全会对我党的各项要求完全一致,
没有什么分歧,我们不但过去遵守自己的诺言,而且准备将来也遵守这一诺言。”
蒋介石微笑着说:“这就好,这就好。我早就说过,只要服从命令,大家在统
一的政令下为国为民工作,问题都不难解决,各党派、政治团体也是可以集中起来
的嘛。”
林彪连忙提出了实行“三停三发两编”的要求。
蒋介石顾左右而言他,绕开具体问题,端着校长的架子,许着空诺:“这个这
个,你们要相信我,只要我活着,解决问题总要公道,不让你们吃亏的。具体事情
么,你们同张文白多谈谈。你也不必太匆忙,出来一次不易,可以在重庆多住一段
嘛。”
然后,就闲聊起重庆的名胜、掌故来了。
当天晚上,周恩来、林彪致电中共中央,主张主动找张治中谈下列问题:一、
中共合法化,同意国民党到边区和敌后组党办报;二、军队扩编至一定数目;三、
边区改行政区;四、作战区域战后重新划分。
12月18日,毛泽东回电原则同意这么做,强调新四军也在扩编之列,部队调动
目前只能做准备。
12月24日,周恩来和林彪一起走进张治中的公馆,双方举行预备谈判。
张治中听周恩来讲中共已拟了个初步谈判条件,忙问:“你们带来了吗?快拿
给我看看。”
周恩来说:“我和林师长反复磋商了几天,早背得烂熟了,背给你听也是一样
的。”
张治中道:“先别急,待我拿纸笔记下来。”
林彪笑道:“那就有劳张部长了。”
于是,周恩来口述,张治中记下了这样四项条件:一、党的问题。共产党在抗
战建国纲领下取得合法地位,国民党可到中共区域办党办报,共同实行三民主义。
二、军队问题。中共军队扩编为四军十二个师,按中央军队待遇。三、边区问题。
依现有区域改为行政区,直属中央,改组华北地方政权,实行中央法令。四、作战
区域。原则上接受开往黄河以北之规定,但目前只能做准备工作,保证战后完全做
到。情况许可时(如反攻)可磋商部队移动事宜。
张治中读了一遍,问道:“恩来兄,林师长,抄文是否有误?”
林彪说:“一字不差。”
周恩来说:“如认为这些条件可以谈,就请委座指示林师长留在这里继续谈,
如认为相差太远,请蒋先生提出具体方针,交林师长带回延安商量。”
张治中说:“我一定报告委座,请委座定夺。”
林彪问:“不知张部长对这四条有何高见?”
张治中说:“我本人觉得中共确有让步,也确实具有合作的诚意,所以心里很
高兴。”转而又说,“其他各条都可以,唯第四条似太困难,为什么军队不可以实
行中央化呢?”
周恩来说:“中共方面已经尽最大可能作了大的让步,国民党方面也应当作些
让步,一些具体问题应该是不难解决的。”
接下来的情形,张治中20余年后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这四项,我当时认为是可以接受的条款……亲笔誊写一份送给蒋看。蒋随即召
开一次临时的军事会议。会议中蒋先不置一词,只问大家有什么意见。当时发言的
大都表示不能接受,甚至有以傲慢态度嗤之以鼻者。他们对第一条,根本就不愿意
给共党以合法地位;对第二条,认为一下扩充为四军十二师,办不到!对第三条,
倒少表示意见,只说应由政府决定;对第四条,认为措词含混,应该先遵照皓电规
定,把军队撤到黄河以北。总之,充满了偏见与近视。在会议上我虽然一再解说,
还是撤不过他们。蒋始终既不表示反对,也不说赞同,最后说:“好吧,再说吧!”
这样就搁下来了。其实,本来应该而且可以接受的条款而不接受,只有使林彪将军
徒然虚此一行了。
转眼到了1943年。1月9日,周恩来、林彪再次同张治中晤谈。张治中说:“你
们所提四项与中央希望相距太远,与何、白皓电相距也远。党与政府两项倒还问题
不大,但军队必须限期北移,再说中央正准备将600万军队裁减至400万,你们反要
求扩军,而且要编十二个师,这是说不过去的。”
周恩来忙解释:“所提四项与皓电精神并无不合,距离只在军队的数目和移动
的时间,分歧并不大嘛。”
张治中有点无奈地说:“我已尽力了。以后你们还是要找何、白。”
林彪追问:“校长是什么意见?”
张治中答:“委座说好吧,再说吧。”
林彪再问:“这是什么意思?”
周恩来苦笑道:“委座的意思是等一等再说,你就在重庆等吧。”
1月10日,毛泽东收到了周、林二人的报告。次日,中共中央专门为国共谈判问
题召开政治局会议,会后电台周、林:“将情况进一步询问清楚后,中央再讨论决
定。”
周、林又几次会见张治中,仍未谈出什么结果。
1月16日,毛泽东开始怀疑蒋介石的本意。他电告周、林:“被方提出以前年提
示案为谈判基础以及何、白为主持人,除面子问题外,是否还有借以拖延之目的?
我向陈宏漠、郑延卓几次表示部队目前绝对无法移动,不是不愿移,而是无地方,
无路走。具体解决问题时机目前是否已经成熟?是否等苏联更胜利、国民党抗敌更
需要我们时较为有利?”
于是,谈判进入搁浅状态。
话分两头。再说1942年6月初,日军进攻中途岛美海军基地惨遭大败,损失大型
航空母舰4艘,重量级巡洋舰1艘,各种飞机400余架。8至10月,美军进行所罗门群
岛南部的瓜岛登陆作战,日军从此处于战略守势。在苏联战场,苏军在斯大林格勒
战役中由防御转入进攻。北非战场上的英军也开始进入反攻。在此形势下,日军被
迫取消了进攻重庆的5号作战计划。
中国战区的战略地位无形中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随之上升。10月1日,美
国总统特使威尔基访问中国。接着,蒋介石夫人宋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