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国共和谈演义 (第二部)作者:马辂-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迫取消了进攻重庆的5号作战计划。
中国战区的战略地位无形中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随之上升。10月1日,美
国总统特使威尔基访问中国。接着,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应邀访美。
宋美龄11月2了日到达美国,第二天就会见了罗斯福夫人。她高雅的风度和适度
的谈吐,立即博得了罗斯福夫人的欢心。罗斯福夫人仿佛不是在听宋美龄说话,而
像在欣赏一件艺术品一样,最后竞欣喜地上前亲了一下宋美龄的脸颊。事后对人说:
“我很想帮她任何的忙,我要照顾她,就好像她是我的女儿一样。”
罗斯福夫人将宋美龄安排在白宫,孔家的儿子与女儿亦即宋美龄的外甥、外甥
女连同两个护士一道搬进了白宫。孔二小姐经常身着男服,总是被罗斯福总统误称
为“我的小男孩”。由于来时正患荨麻疹,宋美龄自备丝绸床单,每天一换,如果
午休,也要换上一回。
在一直持续到次年5月的漫长访问中,宋美龄始终以最优雅的姿态频频抛头于政
界和社交界,激起了不小的赞扬之声。2月18日,她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那天,她
身着典雅的黑色旗袍,仪态优美,神情自若,一口标准的英语十分动听。议员们全
场起立,热烈鼓掌达4分钟。她演讲的主题是:战胜日本比战胜德国更为重要,美国
应该让它的人民去中国战斗,而不应该在太平洋花费那么多的力量。当她说到经过
五年半的抗战,中国人民相信“与其忍辱接受失败,不如光荣地冒失败之险,去争
取胜利”时,欢呼的掌声达到了高潮。《生活》周刊一位曾在现场的记者不无夸张
地报道,议员们全都被夫人的风采、抚媚和才华“吸引了……惊愕了……绦乱了”。
宋美龄谈话的第二目的是使中国脐身于世界四大国之列。她详尽地叙述了自己
对和平进程和战后世界的看法,敦促美国立即采取行动,发起研究战后问题的四大
国会谈。
这几个月,宋美龄达到她一生事业辉煌的顶点。仅美国各大学授予她的名誉博
士学位就有16个之多。同时,美、英决定为中国抗战增加贷款。
宋美龄向罗斯福总统辞行时,双方作了最后会谈。事后,她立即将谈话结果电
达重庆,向她的丈夫报告:
一、罗斯福允派美军二师,赴缅作战,于9月准备完毕。
二、丘吉尔对于由缅甸发动总反攻之事未必履行。
三、关于大连、旅顺、台湾由中、美海空军共同使用事,罗斯福表示同意。并
谓候中国方面准备完妥后,美军即可退出。
四、罗斯福之意,朝鲜可暂由中、美、俄共管。
五、前国际联盟交由日本管理丰太平洋各岛,罗斯福意,战后可由联合国接收,
组织暂时共管。
宋美龄访美,为几个月以后的罗、丘、蒋开罗会议敷设了路轨。
作为国家元首,蒋介石眼见得要与世界大国平起平坐了,他的兴奋程度是不言
而喻的。一百年了,中国受尽屈辱,有谁取得了他这样的成就呢?回顾历史,瞻念
前途,他决定掀一掀舆论,进行一下思想灌输。
1943年3月10日,由陶希圣起草、由蒋介石署名的《中国之命运》一书在重庆出
版了。书中认为中国的民族耻辱和其他现代弊端大都是不平等条约所造成的,声称
“没有中国国民党,那就没有中国”,“中国的命运,完全寄托于国民党”。同时,
该书强调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把十年内战的责任加在共产党身上,称敌后根
据地和八路军、新四军为“变相的军阀和新式割据”;鼓吹“中国从前的命运在外
交,今后的命运则全在内政”,“大家如不肯彻底改变封建军阀的作风和根本没有
放弃武力割据的决心,那就无论怎样宽大,决不能发生什么效果,亦找不出合理的
方法了”,暗示将以武力解决共产党。
这本书无疑为国共两党关系埋下了一颗炸弹。只是它出版之时,周恩来和林彪
尚在重庆等待进一步谈判,才没有立即爆炸。毛泽东这时对延安的情况是颇为乐观
的,他2月9日致电周恩来、林彪:“边区财政难关已度过,现党政军积蓄资产值边
币五万万以上,今年决定大发展农、工、盐、畜生产,提出丰衣足食口号,如不遭
旱大有办法,人民经济亦大有发展,可达丰衣足食。边区高于会展开彻底的自我批
评,对过去历史,当前任务,整顿三风,精兵简政,统一领导诸问题,都获圆满解
决,气象一新,各事均好办了。”
这时,国共之间又发生了一次军事磨擦。磨擦的主角,还是两年多以前的那位
韩德勤。
3月中旬,日、伪动用10万兵力,扫荡淮东地区。在新四军对日伪的反扫荡作战
中,江苏省主席韩德勤率总部特务营和保安第三纵队王光夏部等,西渡运河,侵入
新四军淮北根据地的中心地区,经多次劝说、警告其退出,均无效,韩部捕杀根据
地的地方工作人员,收缴地方武装枪支,抢掠财物等,遂引发新四军与韩部的冲突,
在冲突中韩德勤被俘。
3月28日,周恩来、林彪打听到前往印度视察远征军的何应钦已回到重庆,忙去
会见,询问他对中共三个月前所提四项条件的态度。
何应钦说:“我的态度很明确,两中半以前的蜡电都讲清楚了。”
周恩来说:“蜡电的原则我们实际上业已接受,只是对开拔的时间与军队的数
量要求重新商谈。”
何应钦说:“接受什么?晤电规定的时间早已过去,新四军已成叛军,还有什
么好谈的?”
周恩来说:“国民党方面一再强调中央提示案,现在我们已作大的让步,同意
以中央提示案为谈判的基础,所提四项与此案并无原则分歧,为什么不能进一步商
谈呢?”
何应钦一声冷笑:“先不要扯那么远吧!目前最要紧的是精诚团结一致对外,尤
其在沦陷区内,双方部队应协同合作,不能再有磨擦发生。最近我接到前方几个电
报:敌伪猛犯淮东韩德勤部后,各部向敌包围困外转进,我一一二团至涟水北六塘
附近,即受前新四军残部之围攻,不得已向西转进,沿途复遭该军之截击,损失惨
重。韩主席发完此电后竟再无消息。前新四军三、四师乘韩部顾军西开,倾全力向
韩主席驻地袭击,独立第六旅和王光夏部毫无防备,致全部溃散,王、李两旅长均
殉职。现在新四军主力由陈毅率领继续向西侵袭中。据报,韩主席被新四军劫往洋
河镇。周先生、林师长怎么解释此事?”
周恩来说:“据我所知,敌伪扫荡时,韩主席曾派人与陈毅商讨共同抗敌办法,
陈亦认为必要,故结果极为圆满。陈毅与韩主席年来相处得不错,韩主席已划定地
区为新四军防地。当顾部突围转进,一部人新四军驻地范围,因此双方发生冲突。
后来陈毅赶到,经协商,已将人械全部归还。至于韩主席被劫,王、李旅长殉职等
事,我尚不知情。想来不会有这等事发生,若有也必有缘故,待我查一查再向你报
告。”
看来,毛泽东似乎未将后一段的情况告诉周、林。其实,早在3月19日,毛泽东
即复电陈毅、饶漱石,同意新四军释放韩德勤。23日,书记处会议决定:“如韩德
勤同意向西去,则发还一部分人枪就地解决问题;如韩不同意西去,则暂留一时期,
在国民党表示态度后解决。”
3月25日,陈毅由新四军军部到达第四师师部,主持与韩德勤的谈判。两天后,
他建议在蒋介石对韩德勤问题下决心以前,主动送韩出境。29日,中央同意陈毅的
意见,但要求陈与韩订立一合作抗日密约。4月1日,陈、韩签了一份会谈备忘录,
礼送韩德勤出境,并发还人枪。
由于国民党方面对中共所提四项要求的态度十分暖昧,对中共提出以“中央提
示案”为谈判基础的建议反应冷淡,加之近一段国共磨擦骤然增多,毛泽东于4月3
日作出判断:“种种迹象使我们怀疑国民党欲改变十中全会政策,寻找借口停止谈
判,并向我们作进攻行动。”
对于何应钦关于国共磨擦向中共提出的一些问题,中央书记处指定由叶剑英起
草一份电报予以答复,但暂不发表,意在先取守势,待国民党方面有进一步的反共
表示时再行反驳。
5月初,因国际形势好转,毛泽东指示各方面暂时不要刺激国民党。
在这段时间里,毛泽东已经在党内完成了组织上的所有准备工作。
毛泽东发动整风本身,不可避免地包含着从政治、思想、组织上实现一元化领
导的重要意图。实现最高领导层的调整配备,正是题中应有之义。
于是,刘少奇的地位引人注目地急速上升了。
刘少奇本是中共最早的成员之一,1921年5月前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归国后
一直从事工运领导工作,六届四中全会上补选为中央委员,五中全会人选政治局候
补委员,但屡屡被批评为“右倾”。遵义会议后,刘成为政治局正式委员,到陕北
后即被派往天津领导华北地下党的秘密工作。抗战开始后,刘力倡独立自主和开展
华北游击战争,与毛遥相呼应。刘主持华中局工作后,新四军工作亦开展得有声有
色,因而备受毛泽东的欣赏。
到1941年9月会议时,刘已被党内众多领导干部视为毛泽东以外另一位正确路线
的代表。陈云称赞“刘是代表了过去10年来的白区工作的正确路线的”。王稼祥说:
“过去中国党毛主席代表了唯物辩证法,在白区刘少奇同志是代表了唯物辩证法。”
任粥时、康生也都将刘与毛相提并论,认为当年如果临时中央由刘少奇负责,白区
的情况将会完全不同。因此,当时的会议已经认为,“刘少奇同志将来的地位要提
高”。会议结束不久,毛泽东在起草“决议草案”时,也特别点了刘的名字,称赞
其在白区工作时的贡献。10月,毛泽东更两度电召刘少奇来延安工作。只是因为刘
一行通过日军封锁线颇费周折,再加上山东根据地领导人之间出现矛盾,毛泽东令
其暂留山东帮助解决,所以才耽搁下采。
1942年的最后一天,刘少奇辗转回到延安。两个月后,仍担“总负责”之名的
张闻天也被召回延安。政治局很快进行了三次讨论,由任粥时拟定机构精简调整方
案,刘少奇提议毛为主席,大家一致拥护,遂于1943年3月20日正式通过了《中央机
构调整及精简决定》。
决定指出:“在两次中央全会之间,中央政治局担负领导整个党工作的责任,
有权决定一切重大问题。政治局推定毛泽东为主席……凡重大的思想、政治、军事、
政策和组织问题,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讨论通过。”“书记处是根据政治局所决定
的方针处理日常工作的办事机关,它在组织上服从政治局,但在政治局方针下有权
处理和决定一切日常性质的问题……书记处重新决定由毛泽东、刘少奇、任粥时三
同志组成之,泽东同志为主席。会期不固定,随时由主席召集之,会议中所讨论的
问题,主席有最后决定之权。”
与此同时,政治局决定设立宣传委员会和组织委员会,作为书记处的助理机关,
归口管理各类党的部门。前者由毛泽东、王稼祥、博古、凯丰四人组成,毛为书记;
后者由刘少奇、王稼祥、康生、陈云、张闻天、邓发、杨尚昆、任粥时8人组成,刘
为书记。
从这一天开始,毛泽东完全确立了自己在中共党内的一元化领导权威,不管是
名义上还是实际上都成了至高无上的第一把手。而刘少奇作为得力副手,毛泽东产
生了如虎添翼之感。所谓“气象一新,各事均好办了”,正是指此。
引人注目的是,张闻天、王明均正式失去了原来的位置。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
周恩来也离开了书记处。当然,也可以用周自己说的“我这三年在外,做的事实在
太少了”来解释,但理由总不是那么充分。
在中共中央刚刚形成新的领导核心之时,一场飓风随即刮来了。
5月20日,毛泽东收到了共产国际负责人季米特洛夫发来的电报:“共产国际执
委会主席团将于5月22日公布关于解散共产国际的提议,请中共中央急速讨论这一提
议,并将意见告知。”
毛泽东迅速召集政治局会议讨论此事,决定先由毛泽东复电表示同意此提议,
待提议公开后,中央再作决定。
据当时莫斯科派驻延安的联络员报告说,毛泽东在会上明确指出共产国际的存
在太久了,它不能理解中国革命的条件和需要,因此是该解散了。还说,毛泽东特
别批评了党内那些不听中央的话、只听共产国际执委会的话的人们。据说王明告诉
俄国人说:“毛和他的拥护者大大地松了一口气。他的双手被解放了,道德上的责
任感也不会有了。尤其能够说明这一点的,是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上说过的话:现
在可以举行党的代表大会了。”
5月24日,毛泽东电告周恩来:“共产国际解散,中央即将召开会议讨论中国的
政策,请你即回延安。”
5月26日,收到《关于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后,中共中央政治局立即讨论
通过了一份这样的决定:“自即日起,中国共产党解除对于共产国际的章程和历次
大会决议所规定的各种义务。共产国际在它存在的时期中,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任命,
包括对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尽一切可能给予的援助。在现在的各种条件下,各国共
产党更加需要根据自己民族的特殊情况和历史条件,独立地解决一切问题,因此,
共产国际的解散,是比较其继续存在,更加有利的。共产国际的解散,将使中国共
产党的自信心与创造性更加坚强,将使党与中国人民的联系更加巩固,将使党的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