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收获-2006年第5期-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我奶奶死了,那时我们搬来这大院还不足三个月,离春节也很近了。其实奶奶的死,我和母亲早有防备,只是处在那种疯狂境地,我们实在也顾不上她了。等到一切尘埃落定,父亲也进去了,家也没了,回头再看奶奶,她差不多已经奄奄一息了。自从儿子出事那天起,老人家就卧床不起,也没什么大病,就是咳嗽得厉害,上气不接下气。有一次我要领她去医院,她冷漠地看我一眼,吧嗒了一下眼睛,意思是拒绝了。我不理她,径自把她从床上架起来,她把手臂陡地一缩,于我是绵软,于她是攒了一身力气的;我站在一旁呆了呆,知道老人家是在等死。 
  我去药店买来一些药,她从前一直是吃药的,自从儿子出事,她就拒绝吃药;我亦知道,老人家现在只求一死。 
  在我们搬来寒舍的那天晚上,她破例没有躺到床上去,而是坐在椅子上,双手扶着膝盖,那样的端庄肃穆,仿佛有个照相机镜头对准她一样。我趴在她的膝盖上淌眼泪;她是小脚,穿旧式的绒衣绒裤,她把手搭在我脸上,一双很老的手,麻皮挲挲的,然而有温度。我不由得浑身一凛,抬头看了她一眼,也未看出什么异常来,却有一种奇怪的人之将亡、大祸临头之感。 
  在我们的身后,母亲站在椅子上,往墙上砸钉子,挂挂钟。母亲跳下椅子,端详了一下挂钟,便双臂一抱,低下头只管自己踱步了。 
  有那么一瞬间,我们祖孙三代都往墙上看,我一生中恐怕再也不会经历那样清晰明净的时刻,这世界是冷静的,墙上的挂钟“滴滴答答”地走着,它是没有生命的。屋子里的三个女人,虽然身处绝境,那一刻她们也是平静的,也不疼也不痒,她们是平静的。 
  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我奶奶始终保持着这份庄重平静;在我和母亲呼天抢地之时,她只是静静地看着我们,她甚至不和我们说话,因为儿媳孙女根本不在她眼里,她心心念念的只是儿子,可是她也很少提及儿子,她只是把他放在心里,脸上呈现出一股决绝的表情……我想她是恨的,她也认命,她一生信佛,可是佛最后却不帮她的儿子,这真是讽刺。 
  什么叫“哀莫大于心死”,我是从奶奶身上得到了验证。一个真正悲哀的人,就应该像奶奶这样子的,相比之下,我和母亲应感到羞愧,因为我们还晓得啼哭,悲哀就这样被哭没了,只有奶奶在承受,当有一天她承受不起了,她就死了。 
  很多年后我还在想,母子可能是世界上最奇怪的一种男女关系,那是一种可以致命的关系,深究起来,这关系的幽远深重是能叫人窒息的;相比之下,父女之间远不及这等情谊,夫妻就更别提了。 
  我奶奶死在那天中午,母亲一阵慌乱,后来便抚尸大哭。看样子,这一次她是真哭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自从父亲出事,母亲的情绪便极端不稳,哭哭笑笑那是常有的事,我不是说她疯了,以她的承受能力,她还不至于此,她只是需要排遣。我举个例子,父亲的案子刚判下来的时候,她也假模假式地哭过一次,说是判重了;可是我想,她私下里没准感激涕零,因为父亲没死。那时我们一家的底线已迅速越过人界,滑向畜类:那就是不求富贵,只要活着。 
  婆婆之死,能让一个媳妇哭成这样,起先我觉得不可思议;老实说,我们许家这对婆媳处得也就那么回事,可是那天晌午,母亲跪在奶奶身边,哭一回就抬头看看屋脊,偶尔也会狗抖毛似地浑身一凛;我也抬头看屋脊,慢慢的便也觉得周遭确有一股肃杀之气,令我想到“灭顶之灾”这一类的词。我后来想,母亲哭的不是奶奶,她是在哭我们的处境,哭我们一家的灾难。 
  我之所以不惜浓墨重彩来描述奶奶之死,实在因为它是我们衰落过程中唯一有点“悲剧意味”的事:清寒的屋子里,一具尸体;冬天的阳光突然跳进门洞里来了,风一吹,像个小狗一样在那里调皮翻滚;一个蓬头垢面的中年女人;一个少女静静地睁着眼睛;邻居们跑进屋子里来了,影子像风浪一涌一涌的……“悲剧”到我这里,突然变得非常安静了,几乎很少触及感情;悲剧也还是“正大”的,但看奶奶的面容,那样的平静,堪称“正大仙容”。 
  后来我索性屈膝抱腿,坐到地上来了。我一生中所能体会到的“不幸”全在这里了:死亡,贫困,居无定所,牢狱之灾……我把这些放在脑子里过滤了一下,心里出奇的镇定。我无需再怕什么了,我们已经降到底了,我们不会再失去什么了。此时,幸福这个概念在我心中再次隐隐出现,我不是说,一个人遭遇不幸,他就是幸福的;我只是说,此时我非常的安心。 
  我这一生经历过“富贵”(我母亲的词汇),也遭遇过真正的贫寒,我在这里将以自己的亲历作证:世上最可怕的不是贫穷,而是富裕,以及对富裕的牵挂担忧。贫穷这东西没什么好说的,外人看着总归觉得撕心裂肺,其实当真身处其中,也照样安之若素,因为包容它的是阔朗的人的心灵,那就好比一粒石子砸向水中,哪怕掀起冲天巨浪,可是石子最终会沉入水底,湖面照样恢复平静。 
  我要说的正是人心,有了这个在,“悲剧”这东西其实是不存在的,因为人心把什么都化解了。我原担心母亲,她心气旺盛,在经历了一番安富尊荣之后,是否还能回头过安贫乐道的日子?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在贫富的转换过程中,她比我快多了。 
  我还记得为父亲奔波游走的那些日子;那天晚上,我和母亲从潘伯伯家走出来,走了一阵子,不知为什么又都回过头去看。潘家的宅子位于市中心,是一幢仿古的两层小楼,外带一个庭院;说老实话,这房子未必就比当时我们还住着的房子更气派,然而我和母亲都看出点别的来了。我看到的是我的卑微寒酸,我的敬畏艳羡,一户“官邸”对一个即将被贬为“庶民”的人的压迫;即便近隔一条马路,这房子的堂皇巍峨仍使我觉得像是身处梦中……我母亲看到的东西非常简单,那就是仇恨。 
  那天我们娘儿俩扶着一棵老梧桐站下了,当时夜色已深,路上行人稀少,风吹得梧桐叶满地乱跑。我母亲伸手裹了裹衣衫,看着潘宅说,这帮狗娘养的,拉出来个个都得杀头。 
  我说,他这是祖宅。 
  母亲朝我凶道,祖宅?翻新装修要不要钱?呃?他一个监察局长哪来的钱?你倒是跟我说啊! 
  我看了她一眼,心里堵着一口气:在我们还没沦为穷人之前,我们已经有了穷人的心态!我母亲尤盛,自从父亲出事以后,对这世上的富人她就怀有一种斩尽杀绝的革命心态;及至我们搬到穷街陋巷,开始生活在穷人之间,我们的身边都是贩夫走卒,一群地道的赤贫者,我才知道,真正的穷人根本不及我们这样疯狂下流,他们实在要高贵平静得多。 
  呵,我终于可以说说他们了,这拨穷人,我的邻居们,我们朝夕相处的时间也不过半年,可就是在这半年里,我们一家受过他们的恩泽:我奶奶的后事,是他们跑前跑后,帮着火化安葬;我母亲病了,是他们端茶送水,轮流服侍;我们母女俩偷偷地抹眼泪,他们看见了,也一旁抹眼泪。他们说,这就是命啊,好好的一个人家,怎么说散就散了呢? 
  他们叹道:世道啊! 
  我们是落难人家,他们从不把我们看作贪官的妻女,他们心中没有官禄的概念。我们穷了,他们不嫌弃;我们富了,他们也不巴结奉迎;他们是把我们当作人待的。他们从来不以道德的眼光看我们,——他们是把我们当作人看了。说到他们,我即忍不住热泪盈眶;说到他们,我甚至敢动用“人民”这个字眼! 
   
  五 
   
  在那段困难的日子里,我成了母亲唯一的希望。奶奶死后,我们也慢慢恢复了平静,在陋巷里过起了日常生活。我们与邻居们和睦相处,白天替他们照看一下孩子,晚上他们收工了,我们倚着自家的门框,与他们一递一声说些闲话。 
  我们也常常串门的,站在不拘谁家的屋子里,我母亲东看看,西看看;或是坐在小矮凳上,她把双手朝袖子里一放,整个身子就窝在膝盖上了。这时她已经很不修边幅了,阳光的反光里,她的蓬蓬的头发是挓着的,远远看上去,那样子也就是一个淳朴的农妇。那段时间,也不知为何她嗓门就大了,步子也快了,身上不知什么地方总有股结实的劲头;说到家长里短,她也能笑得嘎嘎的。 
  你明白我意思了吗?时间是件太奇妙的东西,不到半年,我们母女就认领了穷人的身份,身心舒泰的以穷人自居了。过往的繁华,我们差不多就忘了哩……嗯,我是说有时候。 
  有时候,我和母亲竟生出一种奇怪的错觉,就好像我们生来就住在这院子里,从来就是穷人;逢着这时候,我们的心就平静了,也不再怨恨了,对这世界也怀有慈悲和善良。 
  更不堪的是,我们甚至把父亲也忘了,说真的,我们已经顾不上他了;毕竟,生计是重要的,“吃”成了那段时间我们最犯愁的一件事,吃什么,如何吃,这全是问题。常见母亲歪在床上,手撑着脑袋,把一双眼睛“骨碌骨碌”转个不停;或是深更半夜,她突然就从床上坐起来,那感觉就像打了一个激灵。其实按照大杂院的标准,我们本不该这么愁苦,又不缺胳膊不缺腿的,哪儿就能把人饿死?但是你要知道,活着那时已不是我们的底线了,欲念这东西在我们身上已经醒了。 
  母亲常肿着一双眼泡跟我说,你要争气啊,回到学校一定得好好学习,要头悬梁、锥刺股,我们许家能不能翻身就全靠你了。 
  其实母亲应该知道,许家的翻身并不在于我成绩的好坏,而在于能否钓到一个“金龟婿”,这是她手里能打出的最后一张牌了;有一次,她拿这个问题试探过我,她说,学校里有没有男孩子追? 
  我说没有。 
  她抿嘴一笑,拿眼梢瞥了瞥我,也没再说什么。那阵子,母亲的脸上常挂着这么一种意意思思的微笑来,不管她在干什么:在削土豆、在吃饭、在去公厕的路上……她随时都有可能停下来,把眼睛斜向虚空的某个地方,微笑从脸上绽放出来。总之你也看到了,我母亲并没有被生活压垮,经过短暂的痛苦,有一件事情让她对未来再次充满了希望。 
  母亲说,我们和他们没法比。——她朝窗外努努嘴,意即那些穷邻居们。 
  当时正值年关,家家户户都在忙吃的,有腌肉的、风鸡的,也有一车车大白菜往家里推的……破落的院子欢乐吵嚷,然而于其中,我也确实感到一种穷奢极侈的气息:单看他们酒足饭饱后涨得发紫的脸膛,他们的眼神是呆的,身子是飘的,突然膝盖一软,弯腰泄出一大堆的酒后物……我母亲呆呆地看了一会,叹气道,这种生活我是没法过的。真可怜,一年忙到头,就为了一张嘴,这跟动物有什么两样? 
  我把母亲的话放在心里过了一遍,隐隐觉得她的话好像也没法反对。她说,过这样的日子我宁愿死!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要是不往高处走,那还叫人吗? 
  我不满道:人跟人不一样。 
  她说,当然不一样,我们的成本要高得多。——别忘了我母亲以前的职业,她对一切都要计算成本的,就连人生也不例外。 
  有一点不得不承认,我母亲之所以能度过那段艰难的日子,并不是因为她坚强,而是因为她无穷尽的欲望,她对生活的贪婪,以及由欲望和贪婪派生出来的想象力。我母亲的想象力实在太丰富了,好像一本书里写过:人类丧失幻想,就好比鸟儿失去翅膀;总之,重新长出“翅膀”的母亲又活了过来,母亲一旦活过来,她就不再是大杂院里那个邋遢的落魄妇人了,她的言行重新变得精雅起来,她甚至很少出去串门了,成天躲在屋子里想入非非。 
  我们母女俩度过了一生中最清冷的一个春节,连一顿像样的年夜饭都没吃——母亲不饿,因为她顿顿吃的都是精神食粮;同时,母亲度过的又是她一生中最丰盛的一个春节:对过往繁华深情的追忆,对未来繁华狂热的想象,使她对眼前的窘境完全视而不见,单只是把眼睛意味深长地落在我身上。 
  我嫌烦,嗔怪道,干什么啊? 
  母亲笑了笑,然后严肃的说,你可要好好的,妈可只有你这么一个宝了。 
  那阵子,她最怕别人来打扰;当然除了穷邻居们,还有舅舅一家,也没人愿意再来打扰我们了。从前过春节,来家里拜年的人络绎不绝;今年过春节,这些人全如寒蝉一般消失了。母亲虽言称不在乎,可是有一次,她也忍不住感慨了一番世态炎凉,她抹着眼泪哽咽道:叫我说,这世上最可怕的还是人啊! 
  很多年后,母亲的话犹在我耳边回响,那真是声声泣血,字字带泪!这是母亲积她一生经验,对人世得出的一个最有力的总结。很多年后,我还记得那年春节,我坐在寒伧的房舍里,侧耳听窗外的风声,即便平静如我,亦生悲愤之心;家里连遭噩运,我都能平安度过;可是人的势利却轻易打击了我!大概就是从那一刻起,我下定决心要力求上进;富贵这件事,为什么母亲总挂在嘴边,因为它的背后藏着人的尊严。 
  我前边已经说过,我从来没有责怪过这些人;设身处地,我自己难保就不是这等势利之人,那就是对富贵的趋近,对贫寒的逃避,这才是人世啊。 
  这就是我和母亲在离家之前的一段生活。春节后不久我就返校了,大约隔了一个月,母亲连个招呼也不打,就跑到南京找我来了。南京这个城市,我母亲是太熟了,父亲在位的时候,她一年里不知要来多少趟,从来都是专车接送,住豪华宾馆,品淮扬佳肴;有时候是来购物,有时仅仅是为去梅花山看一眼早春的梅花。 
  那年也是早春时节,中午我放学回来,看见母亲站在我宿舍门前的一棵樱花树底下,脚边放着一个大皮箱子,正在东张西望。我跑上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