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2007[1].4-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文学抱负的起源在他那里的答案就是“反抗精神”!一份好的原创刊就是反抗精神的摇篮,是她们勇敢地给反抗精神提供土壤、空气、水和阳光,是她们在悉心护佑着反抗精神的生长。 
  记得作家东西曾经跟笔者聊天时随口说出:哪怕不给稿费,小说我也是要写的。的确,稿酬只是额外的奖赏,让一生沉浸在文学那轻盈的迷惑中、不断探询文学世界的奥妙本身已经给了写作者至高无上的奖赏;同样,发现美、感受美、理解美、分享美也给了编辑无法言传的奖赏。 
  早在80年代初,《花城》杂志就勇敢地刊发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高行健的处女作《寒夜的星辰》,这篇实验小说的标题有如《花城》的神韵:做寒夜的星辰给夜行人带来温暖带来光,纵使微薄也给人希望。 
   
  花城杂志 
  逢单月五日出版 
  主管:广东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花城出版社 
  编辑:《花城》杂志社 
  地址:中国广东省广州市水荫路11号 
  邮政编码:510075 
  电话:(020)37592311 
  代号:46…92 
  定价:12。00 



 
  。
  。29:44
  

拉美不炒作“少年作家” 等



  拉美不炒作“少年作家” 
   
  在拉美许多国家,上至总统,下至平民百姓,都喜欢过把写作瘾,但这种群众性的文学创作活动是正常有序的,甚至由地方政府出面组织的青少年文学比赛活动或诗歌节也都是年年按部就班进行的。至于谁获了奖,当然也会报道一番,赞美之词也是有的,但不会被一窝蜂地热炒。 
  曾担任国际笔会主席的秘鲁裔西班牙作家巴尔加斯·略萨,2003年5月,已经67岁了,才出版了长篇小说新作《天堂在另外的街角》。从20世纪60年代的《城市与狗》到这部最新作品,读者可以发现:尽管每部作品的故事情节不同、艺术形式各异,但是不满社会现状、不满传统思想的束缚、不满帝国主义的侵略……同时渴望民主自由、精神独立、国富民强的情绪构成了他文学创作的原动力。略萨不满的第一个对象是他的父亲,这位严厉的爸爸认为“文学不能当饭吃”,他不喜欢儿子阅读文学书籍。略萨不满的第二个对象是学校,因为学校不仅整天进行刻板的“应试教育”,而且大搞军国主义教育,尤其是老师们伪善和欺骗的嘴脸让他感到厌恶。第三个不满对象是社会,从小学到中学,略萨发现书本上说的那一套与他在家中听见父母的争吵、街头巷尾的议论、市场的欺诈行为等丑恶现象大相径庭。敏感的略萨于是动手写自己的生活:《首领们》写中学生罢课;《星期天》写少男少女的交往;《崽儿们》写男孩搞“小圈子”打架……总之都是一个少年情绪的流露或者宣泄。略萨那时才17岁,其中有部作品还获得了《法兰西杂志》文学奖,他因此免费去巴黎旅行15天,套用中国当下时髦的话,也可以称作是“少年作家”了。但新闻媒体和出版界都没有对他进行“热炒”。略萨更没有把文学当作进入“名利场”的敲门砖。 
  在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文学道路上,也有类似“少年作家”的经历,但是也没有出版社去“炒作”他。1947年9月13日,年仅19岁的马尔克斯在《观察家报》文化副刊上第一次发表了短篇小说《第三次无奈》;同年10月25日,又在同一副刊上发表了又一短篇小说《夏娃钻进猫肚里》,反响很好。哥伦比亚的文学评论家撒拉美亚·博尔达说:“一位优秀的作家诞生了。”但这位优秀作家真正优秀的作品《百年孤独》要等到20年之后的1967年方才问世。其实早在1947年之前,也就是他的中学时代,他就已经写了许多诗歌和小说了。1990年他来北京访问时,对于中国出版社将他早期的作品列入《加西亚·马尔克斯中短篇小说集》中的意见是:“那是我的文学习作,有许多模仿的痕迹,不能反映我的创作特点。哪个作家没有这样一个做学徒的经历呢?” 
  1906年,博尔赫斯7岁时,就用英语写了一篇关于古希腊神话的短文,又用西班牙语写出文学故事《致命的护眼罩》,是根据《堂·吉诃德》的一个片段发挥而成的。8岁时,写下他的第一个剧本《贝尔纳多·德尔·卡尔比奥》,这是他模仿古希腊的悲剧写成的。从7岁到19岁,博尔赫斯写下大量诗歌、戏剧、散文、小说,但是还没有发现哪个拉丁美洲文学史家或者文学评论家给他戴上“少年作家”或者“神童作家”的桂冠。真正使得博尔赫斯名声大振的事件是在20年以后:1941年,他的短篇小说集《小径分岔的花园》出版,该书申请参加阿根廷全国文学奖评奖活动,5位评委中有4位委员否定了这部作品。《南方》杂志闻讯立刻发表文章,题目是《向博尔赫斯赔礼道歉》,指责评委会“不识真货”。但是,一系列荣誉称号和奖励陆续落到博尔赫斯头上的时间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 
  摘编自《环球时报》赵德明《拉美不炒作“少年作家”》 
   
  大学校训选 
   
  养青松正气,法竹梅风骨。 
  (北京林业大学) 
  海纳百川,取则行远。 
  (中国海洋大学) 
  文舞相融,德艺双馨。 
  (北京舞蹈学院) 
  明德尚行,学贯中西。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四川大学) 
  明德至诚,博学远志。(福州大学) 
  公诚勤朴。(西北大学) 
  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南京大学) 
  诚真勤仁。(金陵大学) 
  公诚勇毅。(西北工业大学) 
  诚信博学,知行统一。 
  (安徽财经大学) 
  诚以待人,毅以处事。 
  (厦门集美大学) 
  气有浩然,学无止境。(山东大学)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台湾东吴大学)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大学) 
  会泽百家,至公天下。(云南大学) 
  止于至善。(东南大学)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复旦大学)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南开大学) 
  忠信笃敬。(暨南大学) 
  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中国政法大学) 
  博学济世。(东北财经大学) 
  知行统一,博厚悠远。 
  (哈尔滨理工大学) 
  自由、博爱、民主。(燕京大学) 
  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 
  (兰州商学院) 
  真理、和平、仁爱。 
  (延边科技大学) 
  博学笃志,明德求真,守正出奇。 
  (青岛大学) 
  严格规格,功夫到家。(哈工大)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北京师大) 
  身正为师,学高为范。 
  (温州师范) 
  学高为师,德正为范。 
  (漳州师院) 
  追求真理。(牛津大学) 
  光明与真理。(耶鲁大学) 
  与柏拉图为友,与真理为友。 
  (哈佛大学) 
  真理使你成为自由人。 
  (霍普金斯大学) 
  勇敢与智慧。(印度军事学院) 
  责任、荣誉、国家。 
  (美国西点军校) 
  让这里光芒闪耀。 
  (加利福尼亚大学) 
  自由之风永远吹。(斯坦福大学) 
  摘编自《资料卡片》2007年第3期 
   
  民国时清华北大门槛有多高 
   
  对于现今的全国统一语文高考标准化试题,近年来人们的质疑已经够多了。那么,20世纪上半叶,五四以后的大学生招生国文考试又是怎样的呢? 
  请看1932年国立北京大学入学试验国文题: 
  国立北京大学入学试验国文题民国二十一年七月(文法学院用) 
  一、把这首诗译成散文白话(自加新式标点符号)。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二、下列各书是谁作的或编的? 
  文史通义后汉书论衡 
  说文解字日知录说苑 
  红楼梦方言文选三国志 
  三、什么是“四书五经”?什么叫做“四部”?什么是“三通”?“唐宋八大家”是谁? 
  四、试举五部秦以前的书。 
  五、试举出下列各句中“之”字在文法上的区别: 
  1.学而时习之2.先生将何之3.之二虫又何知4.南宫绦之妻之姑之丧 
  六、作文试题(选做一题)。 
  1.艺术与人生2.科学与人生 
  这份试题,要让今天的考生见了,真不知作何感想。 
  其余年份的情形也差不多,如1936年的试题: 
  国立北京大学新生入学试验国文试题民国二十五年八月 
  (一)作文 
  (1)叙述你平日作文所感到的困难,并推寻其困难的由来。 
  (2)你从读书以来,对于学问的兴趣经过几次转变?试说明其经过及原因。 
    注意:两题选作一题;作白话文,不限字数;自己分段,每段第一行低两格写:自己加标点符号。 
  甚至还有比这更简单的。如民国十一年度(1922年)的试题: 
  (1)饶危蹊悬度许 
  以上四词,试解其意义 
  (2)作文题 
  试述五四运动以来青年所得之教训 
  而“国立北大清华南开三十五年(1946年)度联合招生试题”则更是简单得“不像样”!请看: 
  国立北大清华南开三十五年度联合招生试题(国文) 
  (一)作文(文言语体不拘,但须分段,并须加标点) 
  题目:学校与社会 
  (二)解释下列成语的意义 
  (1)指日可待(2)变本加厉 
  (3)隔岸观火(4)息息相关 
  …… 
  摘编自《文学故事报》2006年第30期《民国时清华北大门槛有多高》 
   
  “同志”“先生”“小姐”“师傅”含义的演变 
   
  同志 
  “同志”一词,即志趣相同、志同道合的意思。作为称谓,它有多种含义。一、指志趣相同、志同道合的人。二、近代以来,“同志”成了为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人,特别是一个政党成员之间的称谓。如著名的孙中山遗嘱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再如,孙中山在致前苏联遗书的抬头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大联合中央执行委员会亲爱的同志”;鲁迅说:“那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着现代中国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我得引为同志,是自以为光荣的”。后一种含义,是近现代被应用得最为广泛的。此外,据《汉语大词典》载,“同志”称谓的含义还有:同心人,指夫妻;指结为夫妻;犹同性,性质相同等。不过,这几种含义在现代书面语言和日常生活中都很少使用。 
  从过去革命战争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后,直至20世纪50~70年代,“同志”这个称谓曾经是那么神圣和亲切,一度成了不分尊卑、老幼、男女的称谓。彼此不必志同道合,也无须是同一党派。 
  “文革”期间,“同志”称谓的使用对某些人来说显得格外重要。在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中,从中央到地方的大批党政领导干部纷纷被打倒,成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时他们都不是“同志”了。只有当他们被“解放”时,才有资格回到“同志”的队伍中来。 
  20世纪80年代后,这个曾经在半个多世纪来是那么神圣、亲切、普及的称谓,却不很时兴了,被“先生”“女士”“小姐”等所代替。当“先生”“小姐”之类的旧称谓重新时髦之初,许多中老年朋友去商店购物,一时不习惯称售货员为小姐,依旧叫“同志”,结果常常遭到白眼,人家认为你太土,跟不上形势。几年前,我去台湾做学术访问,同一位教授聊天,谈到当前使用称谓的尴尬与困惑时说:“20世纪50年代以来,大陆人们日常交往时,往往不分性别、年龄,统称同志,不必过于斟酌,十分方便。”这位教授笑着回答说:“在台湾不行,现在的‘同志’是同性恋者之间的称呼。”回来后,我在网上查了一查,果然如此,真是孤陋寡闻。 
   
  先生 
  “先生”也是个历史久远的称谓,《论语·为政》中说:“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这里的“先生”指父兄。《汉语大词典》载,“先生”作为称谓,还指年长有学问的人,老师,先祖,致仕者,文人学者,道士,妓女,以相面、卜卦、卖唱、行医、看风水为业的人及一般人之间的通称,等等。不过,在现代的书面语言和口语中,多指老师、年长有学问的人,旧时民间较流行称以相面、卜卦、卖唱、行医、看风水为业的人为“先生”。近一二十年时兴的妻子称丈夫为“先生”,其实古已有之——汉刘向《列女传·楚於陵妻》:“乱世多害,妾恐先生之不保命也。”这里的“先生”即指她的丈夫。 
  长期以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先生”是被用作尊敬的称谓。不过,20世纪50~70年代,也作为对被打击、讽刺、调侃对象的称谓。毛泽东在《事情正在起变化》中说:“右派有两条出路。一条,夹紧尾巴,改邪归正。一条,继续胡闹,自取灭亡。右派先生们,何去何从,主动权(一个短时期内)在你们手里。”又说:“是不是要‘大整’?要看右派先生们今后行为作决定。”大约从这时起,“先生”称谓除了固有的含义外,多了一层贬义。改革开放以来,在许多场合下,“先生”“女土”之类又逐渐成为最普通的称谓。 
   
  小姐 
  “小姐”称谓,与同志、先生相比较,出现晚而变化大。“小姐”或“小姐姐”最早见于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