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是蒋子龙-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像草一样成片地倒下,然后草草掩埋。……? 为了什么?
才不过几十年前的事情,就这样如烟如雾地飘散了吗?
而离此不远的1600 多年前的魏晋古墓却成了现代文明的热点,只发掘了10
余座,便震惊世界。以六号墓为例,在莽莽荒漠中同样也是一个毫不起眼的黄沙堆,
寸草不生。挖开来,墓内却极为排场,分“三室一道”,有卧室,书房,饮宴、娱
乐和待客的厅房。每一室都是多层楼阁,少则三层,多者五层,雕梁画栋,砖砌门
楼。门楼上绘有彩色的青龙、白虎、朱雀、蜚蠊、麒麟。前室下部还有三个带拱券
门的耳室,分别为库房、厨房和牛马厩。通道宽2 米,长20 米,彩砖铺就。墓室
内有100 多幅彩绘砖画。多力一砖一画,还有半砖一画和数砖一画,绝妙地反映了
当时的社会生活,有农桑、畜牧、狩猎、出巡、奏乐、博奕、舞蹈、服饰等等。用
现代人的价值观度量,墓中的每一块砖都价值连城。它有无可估量的历史价值和艺
术价值。今人可通过它研究魏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阶级关系和民族关系。
这些古墓是国家的宝贝,更是当地人的骄傲。保护它,宣传它,贩卖有关它的
书籍和画册。它使国内外一切知道它的价值的人眼睛放光也使国内外并不懂得它的
价值的小偷们同样垂涎欲滴,他们知道若能得到墓里的一块砖就可卖大价钱。
现代社会就是这样成了历史的大市场。现代人都有嗜古癖。
人们是多么喜欢厚古薄今啊!魏晋古墓的富丽堂皇和今天的火爆热烈,同旁边
的红军坟的惨烈草率和今天的凄冷荒芜相对照让人不能不情绪翻动……
懂得历史才懂得中国。“厚古”是因为“古”有值得厚的地方,本无可厚非。
魏晋古墓群也建于战乱年代,先闹蝗虫,然后瘟疫流行,战祸连年,饿殍蔽野,尸
骨塞河。为什么坟墓还修得那样从容、豪华?
中国人是非常重视坟墓的。不仅要选一块风水宝地,有条件的话还要把坟场修
得和死者的身份、地位相称。更重要的内容不在表面,而在黄土下面。
要把自己喜欢的东西,金银财宝,吃的用的,娇妻美妾,连同许多秘密统统带
进坟墓。中国的一半历史和文化都藏在坟墓里!
一座祖宗坟就是一座宝库。所以挖坟盗墓屡禁不止,发财者有之,丧命者有之,
坐牢者有之。
想来红军坟以后也不会被盗的。它们既没有中国古墓里那种丰富的蕴藏,也没
有西方人墓地的那种庄严肃穆。西方人信仰死后去见上帝,而见上帝只要有一颗虔
诚洁净的灵魂就足够了。他们希望自己的坟墓离教堂近一点,墓碑要刻得有特色,
有个性。坟墓里面则没有什么大文章,可以说千篇一律。而中国人认为到阴间还要
生活,还要转世,能够带的都要带走。从外表看都是上堆,里面却五花八门,异彩
纷呈。当今一些发了财的人又开始在坟地上做文章了。我在南方曾采访过一个“农
民企业家”,那天他正跟家里人怄气,便提着录放机,拎着酒菜,到自己的坟墓里
一边听着乐曲一边大吃大喝。那墓室用钢筋水泥建造,坚固而宽大。他坐在自己的
坟墓里有一种安全感,这里是他永久的归宿——人活一世如同草活一秋,而有个坟
墓,占一块地方,他就能永久的存在。那个农民的坟建在一个草木茂盛的青山坡,
毁了一大片绿油油的植被,代之以刺眼的灰白,远看好像是青山上的一块疮疤。
红军坟的存在却是为了消失,为了遗忘。
再过许多年,这一片荒塚肯定会被黄沙彻底掩埋。一如魏晋时期蔽野的饿殍,
塞河的尸骨一样化为灰土。留下来的是当时有钱有势的人精心修造的墓室。不论过
多少年这些墓室被发掘出来,墓主人都将因他的保藏下来的奇珍异宝而名扬于世,
载入史册,不会再消失。坟墓中的历史和文化属于有钱人。有钱可买来历史,买来
文化,也可买得不朽,买个永恒。
战死的西路军将士什么也没有。他们在死的时候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被一种错误
路线出卖了。正因为不知道才有为信仰献身的勇迈和自豪。他们活得单纯,死得迅
捷,因知道的少而没有失望。
现在他们静卧古道两侧,已经有资格也完全能够彻底拒绝任何声音了。
但是他们在看着,河西走廊又变得热闹起来,人声渲沸,车流匆匆,商旅云集。
原本比他们幸运的现代人们却被劝告玷污了,被扶风般的巧言令色迷惑了,知道的
东西越多越不想再知道什么了,活得太久也很腻味。倒是无知显得强大,充满生存
的欲望和繁衍的能力,却又不会太爱惜生命。无知虽然能葬送才华,也衬托、成全
才华。没有大批无知的机械般服从天才指令的人,人类社会又怎能发展?如果西路
军不败,又怎知张国焘是错的?有了张国焘的错误,就越发显得正确路线来之不易,
无比珍贵。
红军坟并不孤单,在昆明市郊的一个山坡上,有一大片红卫兵坟。那是一次大
武斗留下的杰作,也可以说是另一种错误路线的产物——无知的巨碑。它是风景秀
丽的春城的一个无法回避的景观,然而人们都想忘记它,从它旁边经过的时候也不
看它。这样的红卫兵坟在全国不知还有多少处?当年每个坟头上都插着一块木牌子,
上写:“捍卫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烈士某某”,“毛泽东思想的忠诚卫士某某”,
“文化大革命的战斗英雄某某”……不知什么时候这些牌子都没有了。
后人习惯于用某种模式来套历史,或者赋予历史以人为的光环,或者对历史文
过饰非。
看过红军坟继续西行,荒漠上多了两种景致:一是旋风,二是海市蜃楼。
非常奇怪,别处为什么没有这样的旋风?无遮无掩的暴日把远处的山石烤黑了,
把空气和沙砾溶化在一起,风丝不透,一切都是静止的,大戈壁被晒死了。突然在
我们的车前车后,车左车右,无端刮起一股股旋风。风流先是在原地旋转,卷起沙
尘,然后笔直地升高,直冲云霄。最后形成一个巨大的黄色烟柱,笔直地挺立着在
沙原上移动。像是在引导我们,拘留我们,想诉说什么,警示什么……令人心惊目
骇。
“大漠孤烟直”——不能不感佩古人组织文字的才华。形容这奇怪的旋风再也
找不到比这五个字更生动更简炼的句子了。同时又生出许多疑问,为什么此处的大
漠烟孤?且是直的?
莫非这里杀气太重,孤魂太多?
古代有许多旋风告状的故事。不能简单地把一时无法解释的现象说成是迷信和
愚昧。科学能够解释的就都变得简单了,世间有许多现象是科学解释不了的。以前
有许多事情被认为是先人的愚昧,以后的事实却证明是一种大智慧。
在大漠上残杀西路军的头号刽子手马步芳,1975 年病死在沙特阿拉伯的大沙
漠上,也成了异国他乡的孤魂野鬼,且不能卷起笔直的孤烟。
频频出现的海市蜃楼,不过是一个美丽的骗局,是对游魂的慰藉。楼阁幢幢,
碧云团团,山水浮突,飘忽幽谲,心里向往什么,眼里就会看见什么。
望蜃楼而神驰乡井——是大沙漠在戏弄人,还是人在表达对大沙漠的蔑视?
它也是一种“鬼打墙”。
深入河西走廊这样一条神秘的古道,不碰到一些“活见鬼”的事情也是一种遗
憾。我继续前行,前面是莫高窟——那是个更神秘的去处。
但我先要记下来的却是这一片片红军坟。
5。走在赛里木湖畔
森森戈壁,仿佛只有这条公路是有生气的东西。它像一条灵蟒,蜿蜒、跃动,
在太阳下闪着黑色光泽。
爬行的汽车则是这浩瀚大滩上唯一的活物了。它像一条船,颠簸摇荡。
它毕竟不是无顶的船,我的头忽而撞上车顶,忽而摔在车帮上。我并没有睡觉,
眼睛始终盯着窗外。
车窗外是一望无际的灰黑色沙石,沉伏着等待着,赤裸而又神秘,令人触目惊
心。这无边无沿的粗沙碎石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生成的呢?
它们这样等待了亿万年,在等什么呢?
当它被风激怒的时候,飞沙走石,铺天盖地,摧毁一切,吞没一切。包括人类
赖以骄傲的导弹、飞机、坦克、大炮,不过是它口中的一碟小菜。在它平静的时候,
也让人感到一种潜在的威势,冷峻地随了多少朝代的更迭,多少民族的兴亡。历史
并没有在它身上留下什么痕迹。
进入戈壁,人立刻变得脆弱和微不足道了。一切生命都变得渺小和谨慎了,似
乎纤细之物注定要灭绝。强大的是莽莽原野,是坚韧和粗砺。
望着干燥的荒滩大漠,你老有一种干渴的感觉。体内的水分正顺着每一个毛孔,
被焦热的戈壁滩吸走,蒸发。跑了几个小时以后,我们停车吃瓜——汽车的后背箱
里总是带着好几个大西瓜和哈密瓜。
新疆的西瓜本来就好,甜而脆,水又多。干渴的我们站在如我们一样干渴的戈
壁滩上敞开肚皮吃,真是一种难得享受到的野趣。荒野默默,野风徐徐,尽管骄日
烈如火,但身上是干爽的,无汗水,无尘土。
我顿起童心,甩开胳膊向远处投扔了几个戈壁子。还想将啃过的西瓜皮也潇洒
地飞抛出去,被司机拦住了。他将大家丢弃的西瓜皮都捡到一起,反扣着摆好。他
说这是戈壁滩的规矩,前边的人吃完西瓜,要将瓜皮倒扣,以防被太阳晒千。后边
的人如果没有水,凭这些瓜皮就能活命——这算我们进入大戈壁后上的第一堂课。
水上足了精神就足,登车继续前行。
天山在我们的左侧一直紧紧跟随,或者说我们始终跑不出天山的护围。
像地球的围墙,矗立在天涯尽头。我们见到的只是它的北坡,绵延千里没有一
根树木,裸露着连成一体的褐色岩石,有时青棱棱,有时泛一点紫色,似铜浇铁铸。
沟沟壑壑,森然惊目,像历史的抑或是大自然的一道道伤口。山顶堆积着白雪,由
于山形和山岸无一处是雷同的,积雪分布得千奇百怪,更增添了天山的神奇。
公路在拔高。在我们的右侧又出现了一道山脉。我们变成在大峡谷里行进,视
野受到局限,戈壁滩不再是一望无垠了。
这条大峡谷一头通向内地,另一头仿佛直达天上。公路对天山越贴越近,我们
的车在沿着山脚跑。不论是翻越这座天边之山,还是登临这座天上之山,不都是到
了天上吗?
路越升越高。戈壁滩却渐渐有了绿色。沙石少了,土多了,起伏不平的荒野长
着稀疏低矮的青草。
左面的天山越来越高,峡谷却越来越宽阔,右面的山脉变为一片皇陵。
草更密,颜色也更绿一些。突然,在我们的头顶上端出现了一汪绿水。汽车像
饥渴的马,冲着绿水飞扑过去。水域越来越宽阔。天上的湖——赛里木湖的全貌,
奇迹般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谁料想得到在大戈壁的尽头会有这般奇境,美景!这里海拔2000 多米,赛里
木湖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山湖泊。
近500 平方公里的湖面一碧如染,晶莹澈底,微风轻掠,绿波涟涟。赛里木湖
的北面西面依偎在天山的怀抱里,此处的天山难见秃石,下部郁郁葱葱,松柏参天,
上部雪峰层叠,映日成彩。湖的东面和南面是广阔的草场,万绿丛中有一片片游动
的白色和黑色,那是羊群牛阵,却不见有放牧人。青山、绿树、雪峰、蓝天、草地、
中羊,全部映照在椭圆形的湖面上,越是靠近赛里木湖,越觉得它成了一片魔湖,
变颜变色,忽而湛蓝,忽而深绿,半边清翠,半边青碧。雪峰与草原辉映,湖光与
山包竞翠,仿佛把我们的灵魂吸引进去了。
我们钻出汽车,饱餐一切色彩,大口吸吮赛里木湖畔的色泽和芳馥,如同在吸
吮一种生命的气息。心里体验到一种不可言传的感情,超然有世外感……
静谧,清畅。一下子找到了大自然同人的连带感,找到了与灵魂相慰贴的东西。
原来并未觉察的灵魂本性的深刻渴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我突然悟到,人们为什么喜欢旅行?是出于一种心灵的渴求,眼睛吞吃美好的
风光,重新投进生命之中。这是心灵的拯救。人人都是地球上的匆匆过客,生而不
知从何处来,死后不知到何处去,生存就是旅游。
我们要在这儿翻越天山去伊犁。但时间尚早,我的心里盛满绿色和阳光,实在
不愿离开赛里木湖。博州的副州长达·刚布,领我们来到一个蒙古包前。
迎接我们的是一位身着藏青色蒙古袍的中年妇女,袍子是旧的但非常洁净,束
腰紧身,体态苗条轻捷,脸上却有着过多的与身材不相称的折纹。这折纹生硬地破
坏了她的美貌,她的青春。但遮不住她的风韵,她的气质:善良、质朴、柔韧。她
身上有种东西震动了我。她说着蒙语,露出意想不到的真挚和热情,弯腰打礼。我
们也还礼不迭。
陪同我们的博州文联主席陶德民同志,精通维、蒙、哈等多种民族语言,向我
介绍说,她叫格森,是这座蒙古包的主人。我心里生出疑问,莫非她的丈夫不在家?
但不敢多问。
一个穿着孔雀蓝的袍子包着漂亮的黄边的小伙子,牵着一只骆驼,骆驼上驼着
两只大水桶,也来到蒙古包前。格森向他说了几句什么,他放开骆驼向我们问好,
然后钻进蒙古包拿出一瓶酒和碗。由女主人向我们每人敬上一碗酒,说是下马酒。
对我们来说是下车酒。
小伙子名叫嘉甫,身材高大,阔面重眉,仪表堂堂。神情却极为憨厚实交,甚
至有几分羞怯。他从骆驼背上卸下水桶,问我想不想骑上骆驼转一圈儿?正中我下
怀,我还没有骑过骆驼,且生性好奇,喜欢刺激,在嘉甫的帮助下爬上了驼背。高
高在上,前面一团肉驼抵胸,后面一座毛峰靠背,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