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死亡联盟-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邓小平沉思片刻:“在其位,谋其政,是分内之事。不在其位,而谋其政,怕是有个人图谋了。”
  毛泽东听到邓小平出语如此尖锐,不由得盯着邓小平多看了几眼。
  邓小平补充说:“我看他是想当总书记或第一副主席,他还想当总理。他的胃口大得很。”
  毛泽东“噢”了一声。
  邓小平最后说:“党的团结、中央的团结重于一切。对于高岗同志这些不利于团结的言行,请主席考虑看如何处理。”
  毛泽东握住邓小平的手说:“你反映的情况很重要。看来对于高岗同志的问题,是需要中央认真对待了。”
  其实,毛泽东的耳目是灵通的。在陈云、邓小平来反映情况之前,他已经陆陆续续听到一些关于高岗、饶漱石的问题了,只不过没有引起他足够的重视罢了。陈云、邓小平谈的情况,一下子使他警觉起来。他认为邓小平和高岗素无恩怨,陈云和高岗还共过事,关系不错,他们俩反映的情况,应当是客观的、公正的。
  毛泽东对陈云、邓小平所谈问题的严重性,认识更为深刻。党内不允许搞这种秘密串联式的非组织活动,也不允许在背后议论中央领导同志,那将危及党的团结,损害党的战斗力。尤其是刘少奇是党的二号人物,如果让高岗、饶漱石这样采取非组织手段,瞒着他毛泽东就能把刘少奇拱倒,这还了得!此风一开,今后,越过党的主席搞人事变动,党的主席不就架空了吗?会不会搞到自己头上,也还难说呢。
  在以往的党内斗争中,有两个最危险,对党危害最大,也最令自己头痛和痛恨的人物,一个是王明,另一个是张国焘。王明打着共产国际的旗号争夺领导权,严重破坏了党的团结;张国焘凭借手中的实力搞阴谋活动,几乎危害了党中央。教训惨痛啊!
  想到这里,毛泽东恼怒起来。
  他疾步走到书架前,取下《鲁迅全集》,翻到《南腔北调集·捣鬼心传》一篇,他要找其中的一段话。他对《鲁迅全集》十分喜爱,也十分熟悉。《捣鬼心传》一篇他以前读过,记得读过之后很痛快。果然,再读过后,文末“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一段,使他大为解颐。
  他书兴大发,起身走到办公桌前,从笔筒里取出一管毛笔,摊开宣纸,龙飞凤舞地一气写下了鲁迅这句名言。
  卫士再次进来,催他休息。他把毛笔一丢,反而吩咐:“告诉叶子龙,让他通知少奇、恩来,请他们马上到我这里来开会。”












  “主席,工作了个通宵,还不休息呀?”知道毛泽东习惯于夜间工作,白天睡觉的周恩来,进门就关切地问。
  “军情如火,顾不上啊。”毛泽东回答。
  说话间,刘少奇走了进来。
  毛泽东做了个手势,三人一起落座。
  毛泽东神情严肃:“请你们二位来,是想通个气,关于高岗、饶漱石的问题。”
  刘少奇和周恩来一听,略显惊异,相互交换个眼色。
  毛泽东接着说:“陈云、邓小平同志先后向我反映,近来高岗、饶漱石活动得厉害。他俩主要是针对你俩,反对你俩,要把你俩拉下来。”
  刘少奇闷声闷气地说:“不怕。”
  毛泽东说:“你不怕,我怕。我胆子小,怕天塌下来,怕党内出现分裂。”
  周恩来说:“我也怕。”
  毛泽东说:“没有不透风的墙。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高岗、饶漱石在背后散布你俩的议论,不知传到你们耳朵里没有?”
  刘少奇说:“多多少少听到那么一点。像安子文私拟的那个名单,高岗说是我授意的,其实我根本不知道。说我不赞成陈正人担任建委副主任或中组部副部长,不支持陶铸在广西的工作,这都是挑拨,没有的事。还说我有个‘摊摊’。”
  周恩来插话:“说我有个‘圈圈’。”
  刘少奇接着说:“财经会议抓住薄一波不放,矛头是对着我的。组织会议大整安子文,矛头更明显,甚至点了我的名。”
  毛泽东不失幽默:“高无高风,饶不饶人。”
  刘少奇心情有些矛盾:“高岗攻我的那些问题,有的我确有缺点错误。尽管我已经认识到了,改正了,但他拿来到处散布,我也不好反驳,不好说什么,怕人说讳疾忌医,批评不得。不过我已经看出,他根本不是在搞正常的党内批评,而是在搞人身攻击,要打倒我了。”
  毛泽东指点说:“树大招风哟!你越是有顾虑,他越是放肆。你越是忍让,他越是进逼。”
  周恩来说:“攻击我的东西也不少,抓住新税制大做文章。高岗是反对我当总理的,他主张林彪。”
  毛泽东纠正:“他名义上主张林彪,实际上主张他自己。打倒了你们,到时候林彪也没有了,我也没有了。”
  毛泽东的分析相当犀利。高岗虽然对别人表示他推崇林彪,但那是个策略。一方面是为了换取林彪对他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是拿林彪做缓冲——他明明知道林彪身体不行,如果打掉了周恩来,最终中央极有可能选择他。即使林彪当总理,实权也会掌在他的手里。他在杭州休假时,就对陈正人说:“毛主席说过‘林不如高’,按地位排列,过去是‘林高’,现在应该是‘高林’了。”如果他真的从内心里推崇林彪,还会散布这类有损林彪声望的议论吗?
  当然,这是后来揭发出的事实,属于后话了。
  周恩来忧心忡忡:“主席呀,我们党刚刚胜利,刚刚建国,目前最需要的是党内团结,带领人民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如果这个时候内部纷争,对我们的事业很不利呀。”
  毛泽东和刘少奇沉默起来。
  稍顷,毛泽东说:
  “恩来说得对。但党内矛盾是客观存在,党内斗争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解决高岗的问题,正是为了维护党的团结。高岗是在搞非组织活动,是在搞分裂活动。他的手法,是打着拥护我的幌子,拉大旗,做虎皮,包着自己,吓唬别人。他编造我的讲话,说我不满意你们,不信任你们。少奇,恩来呀,我对你们有批评,但我是信任你们的。你们是左膀右臂呀。”
  毛泽东说着,晃动了一下自己的肩膀。
  刘少奇和周恩来感动地默默点头。
  毛泽东转向刘少奇:“高岗对我谈过对你的意见,我让他直接找你谈清问题,他找你谈过没有?”
  刘少奇气愤地回答:“他从没主动找过我,倒是我两次主动找过他。我对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做了检讨,他不但不谅解,还对人说我不肯进行自我批评。这一点,他就不如彭德怀同志。彭总对我有意见,就主动找我谈。谈开来,疙瘩就解开了嘛,至少知道疙瘩在哪里嘛。”












  周恩来插话:“彭总是个爽快人。”
  毛泽东没有吭气,他对彭德怀有点保留。
  毛泽东又问周恩来:“高岗找你谈过吗?”
  周恩来回答:“没有。”
  毛泽东想了想:
  “对高、饶的问题,要解决。办法是先搞点调查研究。我搞,你们也搞。看看他究竟搞了哪些活动,究竟意欲何为。然后再处理。处理的办法,不外乎这么几种。一种,个别谈,认识到了,做个自我批评,写个检讨,重打锣鼓另开张。这样最好。一种,开会批,整风,让他威风扫地,羞于见人,失去市场,促使他痛改前非。再不行,对你不起,老子就只好采取断然措施了。”
  毛泽东没有说明“断然措施”指什么,但刘少奇和周恩来已经领会,那就是断送高岗、饶漱石的政治前途了。
  毛泽东仿佛自言自语:“高岗、饶漱石,两个人,是两个人重要,还是中央的团结重要?是两个人重要,还是国家的长治久安重要?”
  刘少奇和周恩来会意地交换了一下眼神,但谁都没有吭声。
  卫士轻轻走了进来。毛泽东冲卫士摆摆手:“你不要催,我这就休息。”












  1953年12月7日夜,来京参加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干会议的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被毛泽东召到西郊玉泉山新建的别墅去谈话。
  毛泽东找陈毅谈话,是毛泽东对饶漱石搞调查研究的一个重大举措。
  在新四军时,陈毅和饶漱石是对老搭档,也有过恩恩怨怨。
  饶漱石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从苏联回国的。回国前任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回国后分到皖南任中共东南局副书记,负责地方工作,在中央政治局委员、东南局书记兼新四军副军长项英领导之下。那时的饶漱石,默默无闻,连新四军军部的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身份。
  相比之下,陈毅的资历和名气当然大得多。新四军一组建,编为四个支队,陈毅是第一支队司令员。后来,为适应斗争需要,统一指挥华中地区的八路军、新四军,中央决定成立华中总指挥部,任命叶挺为总指挥,陈毅为副总指挥。在叶挺未到达前,陈毅代理总指挥之职,政委是刘少奇。
  饶漱石的发迹,始于“皖南事变”。“皖南事变”发生时,饶漱石和军长叶挺一起指挥突围。由于饶漱石平时对刘少奇很尊重,反对项英的机会主义错误,受到刘少奇的赏识。突围中,毛泽东接受了正在华中指挥战事的刘少奇的建议,当即电令饶漱石负责新四军军部的一切政治行动。当时中央的电报发给“姚”、“小姚”,人们都不知此为何人。
  1941年1月20日,“皖南事变”发生后半个月,中央军委发布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军长,刘少奇为政委,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那时饶漱石在军部还没有职务。直到7月份邓子恢调任四师政委,饶漱石才被任命为政治部主任。
  但饶漱石也有陈毅不及之处,这就是党内职务。1941年3月,党中央批准刘少奇的建议,决定刘少奇、陈毅、邓子恢、赖传珠、饶漱石组成军委新四军军分会。5月,党中央决定将东南局和中原局合并,由刘少奇、饶漱石、陈毅、曾山组成中共中央华中局,刘少奇任书记,饶漱石任副书记。这样,饶漱石在党内又高于陈毅了。
  1942年1月,中央决定刘少奇回延安参加七大。在刘少奇的建议下,饶漱石就代理了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这样,陈毅和饶漱石就正式开始了搭班子。
  1942年5月,华中局和新四军军分会决定,由饶漱石带领工作组到淮南去检查工作,华中局书记兼新四军政委由陈毅代理。这样,华中的党、政、军领导工作便集中在陈毅一个人身上。不久,饶漱石回来后,华中局书记和新四军政委还是由饶漱石代理。
  陈毅和饶漱石的才能、资历、工作方式及为人处世大不相同。加上刘少奇走后接班人不是陈毅而是饶漱石,许多干部本来就有议论,于是对这两位代理书记的比较、议论就在华中开始了。干部们称赞陈毅的多,话传到饶漱石的耳朵里,心胸狭窄的饶漱石既嫉妒,又有压力。尤其是中央在9月份发来一个通知,提出抗日根据地要实行党政军民一元化领导,今后究竟谁担任华中局书记,饶漱石就忐忑不安了。
  为了打击、挤走陈毅,饶漱石利用当时党内整风正在深入的机会,一手制造了“黄花塘事件”。
  黄花塘是新四军军部所在地。饶漱石抓住陈毅历史上曾将毛泽东的红四军前委书记职务选掉,平时心直口快、说话随便的毛病,将与陈毅工作中的一些分歧无限上纲,在新四军军分会会议上,趁陈毅作整风自我批评的机会,抛出了陈毅“十大错误”的材料,欺骗和煽动干部斗争陈毅。材料说:第一,在历史上,陈毅一贯反对毛泽东;第二,陈毅一贯对抗中央;第三,反对政治委员制度,不尊重政治委员……对于饶漱石的这种打击陷害,陈毅理直气壮地逐一批驳。他气愤地警告饶漱石:“你这次向我发难是你权力欲、名利欲、迫害欲的大爆发。常言道,小黠大痴,小隙沉舟。你若一意孤行,必有翻船之日。”












  会后,饶漱石以个人名义给毛泽东、刘少奇发去一份长达一千五百字的电报,首先挑拨陈毅和毛泽东、刘少奇的关系,接着歪曲和捏造一系列事实,对陈毅进行肆意诬蔑、攻击。饶漱石在电报中信誓旦旦,说自己在德的方面“可保证无愧”。电报的结尾是:“但望中央速决定物色才德健全的军事政治负责干部来帮助我们。”这还不算,为了加强火力,饶漱石又蒙蔽和鼓动一些干部联名给中央发电报批评陈毅。
  陈毅也向中央发去电报,报告了事情的经过。他着重检讨了自己说话随便等错误和缺点,并要求去延安学习。但心胸宽阔的陈毅,在电报的结尾,还是力求团结的。他说:“漱石、汉年和我三人之间,思想业已打通,可保证继续顺畅地为党努力工作。”
  毛泽东很快回复了这样一份电报:
  陈毅同志,并告饶:
  (一)来电已悉。此次事件是不好的,但可以讲通,可以改正的。
  (二)我们希望陈来延安参加七大。前次你们来电要求以一人来延,那时我们不知你们间不和情形,现既有此种情形,而其基本原因,因为许多党内问题没有讲通。如陈来延安参加七大,并在此留住半年左右,明了党的新作风及应做重新估计的许多党内历史上重大问题,例如四中全会是错误的,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期间王明宗派的新立三主义,一九三八年武汉长江中央局时期王明宗派的新陈独秀主义以及其他问题等,如对此问题充分明了,则一切不和均将冰释,并对党有极大利益。……陈来延期间内职务由云逸暂行代理,七大后仍回华中,并传达七大方针。
  以上提议请考虑见复。
  毛泽东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八日
  1944年3月初,陈毅带着满腹委屈到达延安,见到阔别十年之久的老战友毛泽东,心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