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死亡联盟-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944年3月初,陈毅带着满腹委屈到达延安,见到阔别十年之久的老战友毛泽东,心情十分激动,感到有一肚子话要倾诉。但是,毕竟分别十年了,又有饶漱石告状在先,他不知道毛泽东对他是什么态度,心中不免惴惴不安。因此,他第一次见毛泽东时,毕恭毕敬,没有推心置腹。毛泽东对他这种公事公办的谈话态度很不满意,生气地说:“你这个陈毅,我们十年不见面了,老战友,老朋友,你怎么这个样子!有人说了什么,大家交交心嘛,你这样子我还能跟你说话吗?”陈毅听了毛泽东这话,顿时无比感动。
可是,当陈毅想把“黄花塘事件”的满腹委屈向毛泽东倾诉时,毛泽东却给他浇了冷水:
“如果你谈三年游击战争的经验,那很好,我可以召集一个会议,请你谈三天三夜。至于与小姚的问题,我看还是不要提,一句话也不要提。关于这件事,华中曾经有个电报发到中央来。这电报在,如果你要看,我可以给你看,但是我看还是暂时不要看为好。”
陈毅说:“那我就不看,华中的事也不提。”
毛泽东露出笑容:“我欢迎你这个态度。”
一周之后,毛泽东找陈毅谈话:“老陈呀,经过一个多礼拜的考虑,我以为你的基本态度是好的。你现在可以给华中发一个电报,向他们做一个自我批评。我也同时发一个电报去讲一讲,这个问题就打个结,你看如何?”
陈毅欣然同意:“这样好,我照办。”
陈毅向饶漱石和华中局、军分会各同志发了电报,其中说:
我自己对于如何团结前进的问题上,我的某些认识上和处理方式上常有不正确的地方。由于自己有遇事揣测,自己又常重感情,重细节,不正面解决问题,对人对事不够严正等等陈腐作风,这样于彼此协和工作以大的妨碍……我自愧最近一年来在华中的工作尚未能尽我最大的努力。这就是我到中央后所获得的教训。
电报结尾,他表示“七大后再回华中工作”。
毛泽东审阅了陈毅的电报,也起草了一份电报,一同发往华中。毛泽东的电报说:
关于陈、饶二同志间的争论问题,仅属于工作关系性质。在陈动身前,两同志已当面谈清,现已不成问题。中央完全相信,在陈、饶二同志及华中局、军分会各同志的领导下,必能协和一致,执行中央路线争取战争胜利。关于内战时期在闽西区域的争论,属于若干个别问题的性质,并非总路线的争沦,而且早已正确地解决了。关于抗战时期皖南、苏南的工作,陈毅同志是执行中央路线的,不能与项英同志一概而论。无论在内战时期与抗战时期,陈毅同志都是有功劳的,未犯路线错误的。如有同志对以上两点不明了时,请漱石同志加以解释。
饶漱石收到电报后,第二天即以个人名义给毛泽东回电,表示了一个“顶”的态度。电文主要的一段是:
陈和我的争论,既非属于重大路线,也非简单属于工作关系性质,而是由于陈同志在思想意识、组织观念仍有个别毛病。他对统一战线,对文化干部,对某些组织原则,仍存有个别右的观点。对过去历史问题,存有若干成见,且有时运用很坏的旧作风,这些陈同志来电有隐约说到,所以我去电欢迎。但似乎尚欠清明,故详告于你,以便你给他帮助。
饶漱石给毛泽东的电报尚且如此“顶”,给陈毅的回电就更不客气了。正在患感冒的陈毅看了饶回复他的电文,顿时怒气冲冲,提笔给毛泽东写了封信,让人马上送去。毛泽东对他采取了降温态度,回信开导说:
……来信已阅,并抄送少奇同志阅看。凡事忍耐,多想自己缺点,增益其所不能,照顾大局,只要不妨大的原则,多多原谅人家。忍耐最难,但作为一个政治家,必须锻炼忍耐。这点意见,请你考虑。
过了几天,毛泽东又找陈毅去面谈。陈毅如实汇报了自己这两天的病情和心绪,毛泽东劝他说:“你现在在延安,你又不能回去,横直搞不清楚。这个事情容易解决,将来你回去是可以解决的,主要是人家对你有误会,你有什么办法?越解释,误会越大。”
陈毅想了想,觉得毛泽东说的有道理,于是表示:“本来我的气很大,你这样一讲,我也没有什么意见了。”
陈毅参加了整风和七大后,思想上的疙瘩解开了。毛泽东对陈毅是信任和满意的。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央审慎地研究了陈毅的工作。当时迅速从日伪军手中收复东北是全党的一项突出重要的任务,主持东北军事工作有两个人选:陈毅和林彪。中央考虑华中更需要陈毅,便由毛泽东找陈毅谈话。
陈毅考虑到与饶漱石的关系,不太情愿:“回华中去恐怕没有事做,不起作用。”
毛泽东宽慰他说:“怎么不起作用?只要你坐在那里就起作用!”
陈毅爽快地说:“既然你这么说,我这就回华中,请中央放心。”
就在陈毅飞往太行的第二天,中央致电华中局:“陈毅同志昨日飞抵太行,转赴华中。陈态度很好,一切问题均谈通。分工:饶为书记及政委,陈为军长及副书记,其余不变。”
这样,离别华中一年半之后,陈毅又回到了新四军,继续和饶漱石共事。直到全国解放,坐镇华东。
毛泽东比谁都清楚,要说了解饶漱石,莫过于陈毅了。所以,他在陈毅到京的第四天,就把他接来谈话了。
在轻松的气氛中,毛泽东先询问了华东执行总路线的情况,谈了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和国家领导体制以后,毛泽东忽然问:“饶漱石这个人怎么样?”
陈毅一怔,他搞不清主席提这个问题的用意。此时的陈毅,已经吸取了过去说话轻率随便、口不设防的教训。他考虑到饶漱石此时已调来中央任组织部部长,搞不清饶漱石和中央领导同志的关系,而延安时毛泽东制止他谈饶漱石的情景如在眼前,因而,尽管近年来陈毅发现了饶漱石不少问题,也觉得不便捅出来。于是,便敷衍了事地说:“饶漱石这个同志嘛,过去对敌斗争是勇敢的,贯彻中央指示是积极的,对华东的工作贡献很大。他工作中有干劲,比较注意学习,也能团结人,和我的关系有很大改进……”
毛泽东表情淡漠,后来干脆打断了陈毅:“那么好吧,今天就先谈到这里吧。”
陈毅心中又是一怔,他搞不清毛泽东为什么又问他,又对他讲的不感兴趣。
陈毅告辞出来,遇到杨尚昆,便对杨尚昆说起心中的疑问。杨尚昆点拨了一句:“主席问你,是为了听你说真实情况!”
陈毅“啊”了一声,似乎悟出了什么,即刻转身折回毛泽东的房间。
“主席,我有话说。”陈毅显得有些激动。
“哦,我就知道你会回来。”毛泽东微微一笑。
陈毅先说明了自己的思想过程,然后把自己所怀疑的饶漱石的言行谈了出来。他说:
“饶这个人,阴一套,阳一套,善于耍手腕,善于政治投机。我最反感的是他近年来常在我耳边议论少奇同志。尤其是今年以来,他在背后散布了不少针对少奇同志的流言蜚语。以我之见,他大概是觉着少奇不行了,就想表明自己不是少奇培养的,和少奇划清界线。他要另寻政治靠山了。做共产党,要讲党性;做人,要讲良心。离开少奇,他能有今天吗?现在他竟把矛头对准少奇,真叫人寒心哪!这样的人,不可交啊!”
听着陈毅吐出的真言,毛泽东面露欣赏之情。
陈毅谈完,毛泽东告诉陈毅,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和第二次组织工作会议上,高岗和饶漱石联手发难,攻击刘少奇、周恩来,分裂中央,甚至通过私下活动要由高岗任中央总书记或副主席,并图谋改换总理人选。
陈毅闻言大吃一惊,愤怒之情,溢于言表。
6天之后,毛泽东又把陈毅请到玉泉山。这次专谈高、饶问题,主要是对证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的任命问题。
毛泽东问:“1949年10月,各大区都由大军区的司令员担任大区军政委员会主席,我两次说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由你担任,怎么成了饶漱石?”
陈毅回答:“我觉得自己是大军区司令员,又是上海市长,够忙的了,就推辞让饶漱石当。”
毛泽东又问:“我吩咐让华东局同志们讨论,你们讨论了吗?”
陈毅回答:“没有。饶漱石对我说,你不担任我担任。他就这么定了。”
毛泽东生气地一拍桌子:“他骗了我!他到京来,我当面问他,他说华东局几个同志都不同意你担任,只好由他来担任。饶是个大骗子,撒谎可耻!”
陈毅撇撇嘴:“这是他一贯作风。”
毛泽东严肃地告诫:“你推让,是不对的。谦逊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好的,野心家就不让,让给他就使党受损失。北京城里味不对,老陈呀,不要伤风,不要失去灵敏的嗅觉,要警惕非法活动。”
一周之后,即12月20日,陈毅第三次应召到毛泽东处,听毛泽东再谈高饶问题。同去的还有彭德怀、刘伯承、贺龙、叶剑英等。毛泽东反复强调党内团结,说了一句定性的话:“高饶案真相已大白。”
毛泽东在两周之内三次找陈毅谈话,是把陈毅当做制约饶漱石的主要力量来看的。他最后看到陈毅态度鲜明,义愤填膺,甚为宽慰。他想:“一个陈毅,就足以对付饶漱石了。”
就在党内斗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候,毛泽东突然决定,请假外出,休息一段时间。
而在他休假期间,他又交代刘少奇、周恩来召开七届四中全会,解决高岗、饶漱石的问题。
毛泽东的决定是意味深长的。他想表明自己控制局面的能力,不消他亲自出马,只需他运筹帷幄之中,即可决胜千里之外。他还想看一看刘少奇、周恩来的应变能力,能否对付得了高岗、饶漱石,能否按照自己交代的意图办事。至于休假,不过是他离开北京的轻松的说法,他要外出主持《宪法》草案的起草。他是国家《宪法》起草委员会的主席。
毛泽东外出的地点,选中了杭州。
这天,毛泽东把罗瑞卿找来,交代外出事宜。罗瑞卿是公安部部长,负责毛泽东的安全保卫,每次外出,他必跟随。
毛泽东仰在一张藤椅上,笑眯眯地说:“瑞卿,过两天我们到天堂去。”
罗瑞卿没反应过来,一怔。
毛泽东接着解释:“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嘛。”
罗瑞卿一听,马上明白毛泽东是要去杭州,便说:“我这就布置浙江公安厅做好准备。”说罢转身要走。
毛泽东挥挥手:“不忙。你坐嘛,坐下说话。”
罗瑞卿顺从地坐在旁边一张藤椅上。
毛泽东问:“我退到二线怎么办?一线谁来主持?”
罗瑞卿略一思考:“主席退居二线,当然是少奇同志来主持一线。不过……”
“不过什么?”毛泽东询问。
“现在对少奇有些说法,少奇的威信受到影响,恐怕……”
没等罗瑞卿把话说完,毛泽东就批评开来:“你这个罗长子,你鼻子不灵,嗅觉不灵。世界上人睡觉,有些人睡在床上,有些人睡在鼓里。我看你就睡在鼓里。你知道有人在搞阴谋,在北京组织地下司令部吗?”
“不知道。”罗瑞卿连连摇头。
“告诉你,”毛泽东严肃地说,“搞阴谋的,组织地下司令部的,就是高岗!他要在我退居二线时当党的总书记或副主席。他对陈云说,党的副主席,你一个,我一个。他放风说他拥护林彪。你认为他真拥护林彪吗?到时候林彪就没有了,他就把林彪给撇开了。他不只要打倒刘少奇,是要打倒我,也会打倒林彪。”
罗瑞卿惊得目瞪口呆。
毛泽东接着说:“这个人还欺骗了一些干部,要把这些干部夺回来。”
罗瑞卿连连点头。
毛泽东又嘱咐罗瑞卿:“我说的这些,暂时保密,你心里有数就行了。咱们临走前,政治局还要开会,到时候你参加。”
罗瑞卿有点迟疑:“我不是政治局委员。”
毛泽东不以为然地说:“扩大嘛。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扩大你。”
12月24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毛泽东开宗明义,简洁明了:“我要去杭州休假,带帮秀才去,到那里起草宪法草案。宪法的事,不能再拖了。我外出后,谁来主持中央日常事务,大家讨论一下。”
其实,这是一个不必讨论的问题。因为过去,毛泽东外出期间,都是由刘少奇来主持中央日常事务。重庆谈判时,为防不测,刘少奇还一度明确地代理了毛泽东的中央主席职务。这次,为什么毛泽东要政治局讨论这个问题呢?
沉默片刻,刘少奇首先发言:“主席外出后,我的意见由书记处轮流主持,或者由恩来同志主持。”
周恩来马上推辞:“不行,不行。还是由少奇同志主持吧,少奇主持好。”
高岗偷偷扫了毛泽东一眼,见毛泽东面无表情地等着听大家的意见,就亮出自己的看法:“我赞成少奇同志的意见,由书记处轮流主持。轮流好,轮流可以加强集体领导,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
高岗发表这个意见,是想贬一贬刘少奇,让刘少奇降格。他想,反正我高岗又不是书记处成员,这么说既不会招惹是非,让人以为我高岗想主持露一手,又可以讨好书记处其他成员。
高岗话音刚落,彭德怀就接上了:“我不赞成轮流主持。因为日常工作事情很多,如果没有一个同志认真来研究,是不行的。我的意见,日常工作仍应由少奇同志来主持。”
陈云和彭真交换了一下眼色,几乎是同时发言:“还是由少奇同志主持。”
毛泽东见大家都表了态,需要拍板定下来了,便点了点头,环顾全场:“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