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死亡联盟-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北京主持工作的刘少奇,按照毛泽东的布置,加紧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定》。
  起草工作进展很快,4天就拿了出来。12月29日,刘少奇主持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讨论通过了这个决定。刘少奇当天即致电毛泽东:“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定草案,业已写好,特派人送上,请审阅修改并批示,这个草案曾经书记处会议讨论修改。”
  1月7日,毛泽东审阅了刘少奇送来的《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定》(草案)。在他的主持下,他和带去起草宪法的秀才们一起,对决议草案做了大量修改。最初的修改稿未能保存下来,后来人们看到的修改稿,毛泽东有两处亲笔修改。一处是,毛泽东在“阶级是党领导着的,党又是由它的中央委员会领导着的”一句之后,加了“党的中央委员会和省(市)委员会还紧紧地依靠着一批忠实的有能力的高级干部”一句。另一处是,毛泽东在“党的团结的利益高于一切,因此应当把维护和巩固党的团结作为指导自己的言论和行动的标准”一句之后,加了“即有利于党的团结的话就说,不利于党的团结的话就不说,有利于党的团结的事就做,不利于党的团结的事就不做”一句。
  毛泽东盯着他修改过的《决定》,脑子里思考开来。他感到有必要召开一次中央全会,对《决定》予以确认,这样对全党的教育震动也会更大些。他同时又感到,高岗、饶漱石攻击刘少奇固然出于个人野心,但刘少奇确实有缺点错误,有和自己的思想观点不一致甚至抵触的地方,也应借此予以提醒和警示。他决定让刘少奇也在全会上做个自我批评。
  决心一下,他提笔给刘少奇写了这样两封信:
  第一封:
  少奇同志,并书记处各同志:
  信及决议草案收到。
  决议草案已做了修改,使之有根据些和更明确些。参加修改的,有在这里的几位同志,林彪同志亦表示同意。
  此决议似宜召开一次中央全会通过,以示慎重。
  中委大多数在京,不在京的是少数,召集甚易,加上若干负重要工作责任的同志参加会议。此议是否可行,请你们考虑。如召开全会,时间以在一月下旬为宜。议程可有三个:(一)批准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二)决定于本年内召开党的全国代表会议讨论第一个五年计划纲要;(三)通过关于加强党的团结的决议。报告请刘少奇同志做,事先写好,有四五千字就够了。报告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略叙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反,恢复经济,过渡时期总路线及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年的成绩等事;第二段,为了讨论和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纲要,有必要于本年内召开一次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并述代表已经选出,只待文件准备好,即可召开;第三段,将关于加强党的团结的决议草案的要点加以叙述,请求全会讨论和批准这个决议。此报告有三五天工夫即可写成,如时间许可,请用有线电发给我一看,如定于一月二十五日开会,则时间完全来得及。
  余请尚昆同志面报。
  毛泽东
  一九五四年一月七日
  全会应发一简单公报,将三项议程公布就可以了,其他都可不公布。又及。
  关于第三个议程,应尽可能做到只作正面说明,不对任何同志展开批评。
  第二封:
  少奇同志:
  如各同志同意开全会,于你的报告稿宣读完毕后,似宜接着宣读你已有准备的自我批评稿,两稿各有一小时左右即够。自我批评稿宜扼要,有三四千字即可,内容宜适当,不可承认并非错误者为错误。如可能,请一并电告我一阅。
  毛泽东
  一月七日
  第二天,毛泽东指派杨尚昆带着他修改后的决定草案和他给刘少奇的信,从杭州赶回北京,向刘少奇当面传达他的指示。杨尚昆行前,毛泽东又给刘少奇一信让他带上。












  刘少奇同志:
  杨尚昆同志于七日下午十时由此返京,九日可到,带有修改了的决议草案及我的一封信。我在信中建议召开一次中央全会通过这个决议以示慎重,目前大多数中委在京,召开全会甚为容易,请待尚昆到后会商酌定。
  毛泽东
  一月八日上午三时
  刘少奇接到杨尚昆从杭州送回北京的决定修改稿和毛泽东的三封信,立即着手全会的各项准备,并把重点放在准备自己的报告和检讨上。开会时间初步确定于本月30日。他把这个打算报告毛泽东后,毛泽东又致电刘少奇,要求在全会召开前先征求对《决定》的意见。电文如下:
  少奇同志并书记处各同志:
  中央全会既定本月三十日开会,还有十几天时间,为使在各地的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及参加会议的同志事先有所准备起见,建议将关于加强党的团结的决议草案即日用电报发给他们阅看,如有因病因事不能到会的,请他用电报表示意见。同时可征求各中央局分局省市委的意见,以供全会参考。又张闻天同志宜通知他到会。以上请酌定。
  毛泽东
  一月十八日
  毛泽东关于征求对《决定》意见的这一手很是厉害。它等于在广造舆论,一方面给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和党内重要负责干部敲警钟,不要再跟着高岗、饶漱石跑;另一方面也是要他们人人表态,拥护《决定》,拥护党内团结,实际上也就是拥护刘少奇、周恩来。
  面临党内这个形势,高岗有点坐不住了。毛泽东离京前的那次政治局扩大会议,既给了他很大希望,又给了他很大刺激。一开始,他听说毛泽东要大家讨论他外出后谁来主持中央日常事务,不觉为之一振:“这是毛泽东不信任刘少奇呀,要不,过去按惯例是毛外出由刘主持,怎么这次要重新讨论呢?这不说明刘的第二把手的地位并不是板上钉钉的事吗?”他看到刘少奇情绪低沉,数次推辞,也认为是刘心虚,大概意识到了自己不孚众望。但到后来,他看到大家都不同意他的书记处轮流主持的意见,要求还是由刘少奇主持,而毛泽东也最后拍板由刘少奇主持,他便大失所望了。尤其是会议上,他想不到彭德怀居然也主张由刘少奇主持,就更是失望,甚至还有些恼火。他一直认为,彭德怀是反对刘少奇,支持他高岗的。第二天,他曾到彭德怀处,质问彭德怀为什么不同意轮流主持,彭德怀竟然呛了他一句:“这是我的认识,难道不能说吗?”气得他扭头就走了。
  高岗对形势的判断完全错了。他还不了解毛泽东,也不了解刘少奇。毛泽东的要大家讨论谁来主持,实际是观察大家尤其是高岗对刘少奇的态度。刘少奇的推辞,也不完全是出于谦逊,也是在试探大家,尤其是毛泽东对他的看法。倒是彭德怀是个爽快人,有啥说啥,直来直去,却惹得高岗对他大为不满。
  毛泽东离京后,刘少奇主持中央日常事务,除抓紧起草《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定》外,还和周恩来分头频繁地找干部谈话做工作。随着决定草案的广泛征求意见,并几次传达毛泽东对加强团结的指示,风向转了,舆论变了,高岗感到自己已经陷于被动了。
  为了扭转被动局面,高岗决定暂时退却一下。他想,大丈夫能屈能伸,不能硬顶,硬顶下去对自己不利。他托来京送文件、传达毛泽东指示的杨尚昆带给毛泽东一封信,信中表示自己拥护加强党内团结的决定,也承认自己说了不利于团结的话,办了不利于团结的事,表示要做自我批评。他请求到杭州找毛泽东谈话,和毛泽东商量在七届四中全会上做自我批评的事。他的目的,是求得毛泽东的谅解和同情,只要毛泽东肯见他,他就可以渡过这一关。
  他这时充满信心地等待毛泽东召他到杭州。他一直认为,毛泽东对他是欣赏和信任的。他在东北工作时,常常受到毛泽东的表扬。调京后,中央给他安排的地位显赫,毛泽东也高看他一眼。去年初,毛泽东两次找他个别谈话,两人轻松随便地放开来谈,谈得相当投机,曾使他兴奋不已。这一次,自己请求和毛泽东谈话,而且又是谈响应毛泽东号召,做自我批评,加强党内团结的事,有什么不行的呢?












  然而他又一次错误地估计了形势。
  毛泽东委婉地拒绝了他。
  这天,刘少奇派人送给他一封电报。电报是毛泽东发给刘少奇的,毛泽东嘱交高岗一阅。
  刘少奇同志:
  杨尚昆同志到此,收到所需文件,并收到高岗同志一信。高岗同志在信里说完全拥护和赞成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草案,并说他犯了错误,拟在四中全会上作自我批评,想于会前来这里和我商量这件事。我认为全会开会在即,高岗同志不宜来此,他所要商量的问题,请你和恩来同志或再加小平同志和他商量就可以了。关于四中全会开会的方针,除文件表示者外,对任何同志的自我批评均表欢迎,但应尽可能避免对任何同志展开批评,以便等候犯错误同志的觉悟。这后一点我在一月七日致你和书记处各同志的信中已说到了。如你们同意这个方针,就请你们据此和到会同志事先商谈,并和高岗同志商谈他所要商谈的问题。尚昆留此几天即回北京。此电请送高岗同志一阅,我就不另复信了。
  毛泽东
  一月二十二日
  高岗看到这份电报,心里像是打翻了五味瓶。他接连看了好几遍,不知是因为毛泽东委婉地拒绝了他,还是因为电报中关于尽可能避免对任何同志不展开批评的话,他的眼圈红了,眼泪几乎掉出来。他心里想的更多的是,看来他在毛泽东那里已经失宠,毛泽东所信任和倚重的,仍然是刘少奇、周恩来。不过,他还心存幻想,毛泽东不至于将他完全抛弃。因为毛泽东在电报中说得也很明白,不对任何人展开批评。












  高岗阴沉着脸走进中南海西楼的一间会议室里,发现刘少奇、周恩来和邓小平已经坐好了。刘少奇和邓小平各自默默地吸着烟,周恩来在埋头看一份文件。
  高岗冲他们三个点了一下头,算是打过招呼,就势在他们对面坐了下来。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坐在一边,高岗坐在对面,中间隔着会议桌,有点像审讯的样子。
  高岗坐下后才发现这一点,感到浑身很不自在。
  这是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一起和高岗谈话。在此之前,高岗已经分别找过刘少奇、周恩来、李富春谈过话,检讨过自己的错误了。
  高岗掏出香烟,点燃一支。
  刘少奇等高岗吸了几口,首先说话:“高岗同志,你给主席写信,说你犯了错误,拟在四中全会上做自我批评,要去杭州同主席商量这件事。主席那个答复的电报你也看了,你有什么话,我们四个一起谈谈吧。”
  高岗闷着头吸烟,半天没有吭声。
  刘少奇催促说:“高岗同志,有什么话,尽管说嘛。”
  高岗回了一句:“等我考虑一下嘛。”
  周恩来有点不满意了:“你若到杭州主席那里商量问题,也要这么久的考虑吗?”
  周恩来的话触到了高岗的痛处。高岗是用沉默来表示对刘少奇、周恩来和邓小平三个找他谈话的不满。尤其是对邓小平,他感到邓既不是政治局委员,又不是书记处成员,只不过是个副总理,位在自己之下,有什么资格来找自己谈话呢?但他也知道这是毛泽东在电报中安排的,他也没有办法。
  又僵了一会儿,高岗明白总不能这样开哑巴会,老不说话,于是把手中的烟头掐灭,开了口:“主席这一段时间强调加强党的团结,提议起草《增强党的团结的决定》在全会通过,我对此表示完全的同意。在团结问题上,我是犯了错误的,说了一些不利于团结的话,犯了自由主义。我准备在全会上做自我批评。”
  刘少奇问:“你所说的错误,你认为主要在哪些方面呢?是个什么性质的问题呢?”
  高岗不软不硬地顶了一句:“我的错误,前两天不是找你谈过,向你做过检讨了吗?”
  刘少奇严肃而又耐心地说:“你的检讨,对错误有一定认识,是值得欢迎的。但我的感觉,你对错误的认识还很表面,避重就轻,轻描淡写,不敢脱了裤子割尾巴,怕羞,怕痛。”
  高岗不服气:“有什么好怕的嘛。”
  刘少奇说:“是呀,的确没有什么好怕的。错了,检讨了,改了就是。但首先要检讨得深刻,认识得深刻,否则,是不会改彻底的。你只承认说话随便,嘴上没有把门的,说话容易走火,是自由主义,这就远远不够嘛。”
  周恩来接上去说:
  “仅仅是自由主义吗?仅仅是说话随便吗?你在背后散布少奇同志的流言蜚语,也讲我的坏话,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你拿着安子文的名单到处散布,这也是说话随便吗?你还说毛主席说某某是恶霸,说毛主席怎么怎么信任你,这也是一般的自由主义吗?高岗同志,你应当把自己思想深处、灵魂深处不健康的、肮脏的东西抖搂出来,像鲁迅先生说的,严于解剖自己,无情面地解剖自己,这样才是有价值的自我批评。”
  高岗有些勉强地补充检讨:“我有骄傲自满情绪,自以为是,居功自傲。另外,我的脾气不好,简单粗暴,也不容易听得进别人的批评。”
  刘少奇、周恩来和邓小平交换了一下眼色,意思是说,高岗对错误的认识根本没上去,他是言不由衷地批评自己几句,企图蒙混过关。
  邓小平一直坐在那里仔细倾听,一边听,一边思考。他感到该点一点高岗的实质性问题了,于是,便一字一句地开了口:“高岗同志,毛主席说有人在组织自己的司令部,刮阴风,烧阴火,一股地下水。你对此怎么看?是不是指你的问题?”












  高岗一听,浑身一颤,心想:邓小平出语好辣呀!由于他事先找过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