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摩萨德秘史-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英国托管时期,这支部队在巴勒斯坦进行地下活动。后来他参加了1948年的独立战
争。以色列建国初期,霍菲指挥的一支专门对付阿拉伯人的特工部队并入了以色列
军队,霍菲便在以军中步步高升:开始是个营长,接着担任某军校教官,后又晋升
为一个战功卓著的伞兵旅的副旅长,参与了以色列在西奈和加沙地带的几次冒险行
动。当时的空降旅旅长是后来当上了以色列国防部长的阿里尔·沙龙将军。1964年,
霍菲去美国陆军指挥和参谋学院参加了一个为期6 个月的培训。
1965年,霍菲在西奈半岛当过空降部队副司令,之后,作为一名制定计划的高
级军官,参加了第三次中东战争(“六天战争”)的准备工作。1968年,霍菲晋升
为准将,随后又晋升为中将。在第四次中东战争(即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中,
霍菲更有上乘表现。
1974年7 月,脸国体胖的霍菲离开了部队,只有少数人知道他是到摩萨德当局
长去了。由于摩萨德局长的任命及行踪从不见诸报端,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从
此便销声匿迹了。直到若干年后,人们才知道这位从前的伞兵在特拉维夫的摩萨德
总部经历了一段传奇。
严格地讲,霍菲并不是搞情报工作的天才,但他手下的工作人员却对他非常尊
敬,这主要是出于对他在工作中表现出的异乎寻常的勤勉和认真态度的敬佩。伊扎
克·霍菲在任摩萨德局长期间,最重要的成绩之一就是协助政府成功地开展了秘密
外交活动。
阿米特为摩萨德开创的“第二外交部”的传统,一直很好地保存了下来。第四
次中东战争之后,拉宾就赋予了摩萨德一项新的任务:协调他同约旦国王侯赛因的
秘密会晤及其他官方接触。这些都是以色列外交政策中最敏感、最机密的一面。
1975年3 月,摩萨德安排侯赛因国王和拉宾总理,在两国边境线上尘土飞扬的
阿拉瓦平原进行了会晤。双方会谈的情景都被摩萨德用隐藏的摄像机和窃听器录了
下来。有关这次秘密会晤的录像带、录音带及文字材料,到现在都被紧锁在以色列
政府的档案馆内。
随后,摩萨德又受领了安排拉宾总理秘密出访摩洛哥的使命。1976年,以色列
总理乔装打扮,头戴假发,取道巴黎飞抵拉巴特。拉宾总理请求哈桑二世国王设法
说服埃及总统萨达特坐到谈判桌边来。
虽然这次出访没有立即产生效果,但是以色列和摩洛哥之间的秘密合作却得到
了发展。摩萨德取得了与中央情报局同等的权力:他们的特工可以在国王的领土上
自由行动,其中包括与可能有用的阿拉伯人来往、建立无线电通讯侦收站以对北非
各国的行动进行电子侦察。而摩萨德所作的回报是,就摩洛哥国内安全事务,向国
王及其高级官员提出建议。
霍菲还继续执行着以色列传统的“外围战略”,但有一点已变得更加清楚:以
色列需要与阿拉伯国家本身发展关系。不久,摩萨德与约旦秘密警察达成了一项重
要协议:双方交换有关共同敌人巴勒斯坦恐怖组织的绝密情报。为此,摩萨德曾多
次传递了巴解组织企图刺杀侯赛因及其内阁部长的计划。
1977年5 月,梅纳赫姆·贝京出任以色列总理后,工党中的政客们都把“利库
德集团”(当然也包括贝京本人)看作是一个“会把阿拉伯人吞掉”的恶魔,一个
会挑起以色列与其邻邦之间可怕冲突的战争贩子。但贝京却想让人们相信,他会成
为一位伟大的和平使者。就在他上台几个星期后,一项试图与以色列最大敌人埃及
和解的计划开始实施。贝京一心想实现其前任一年前访问摩洛哥时未能实现的目标。
作为该计划的第一个步骤,摩萨德局长霍菲、副局长戴维·金奇被作为和平使
者派往摩洛哥。在伊弗兰宫中,霍菲见到了与世隔绝的哈桑二世,并使国王同意作
为东道主,促成一次埃及与以色列人之间的罕见的会晤。
就在当天,埃及副总理哈桑·托哈米和情报局局长卡迈勒·哈桑·阿里将军,
应哈桑国王之邀来到了摩洛哥。在伊弗兰王宫,摩萨德首脑与埃及副总统进行了秘
密会晤。由于此次行动是极为秘密的,就连身为埃及情报局长的阿里将军也被拒之
门外。阿里当时差点给气疯了。回到埃及后,阿里向萨达特大肆抱怨托哈米故弄玄
虚,没想到埃及总统却大笑起来。据阿里后来回忆说,他从来没见过总统这样大笑
过,而且直到这时候,萨达特才对情报局长讲出了他们此行的真正目的。霍菲的摩
洛哥之行,为埃以两国领导人其后的会谈开辟了道路。但摩萨德还将为融化坚冰再
添一把火。
5 月底的一天,摩萨德的一份秘密报告出现在贝京总理的办公桌上,贝京阅后
吓了一跳。报告指出,1977年4 月,卡扎菲同驻在利比亚首都的苏联克格勃特工达
成了一项协议:利比亚将向苏联提供舰船靠岸权和飞机着陆权,以便他们能向安哥
拉和埃塞俄比亚运送武器;苏联方面则负责向利比亚派遣一支克格勃特工部队,并
负责训练巴勒斯坦、德国和日本的恐怖分子。而这些恐怖分子的刺杀目标,就是被
卡扎菲称之为“阿拉伯事业的叛徒”的埃及总统萨达特。
以色列方面很快将这一情报通知了埃及情报部门。埃及人起初不大相信,于是
向利比亚边境地区派出侦察机,他们在一块绿洲中果然发现了摩萨德所说的恐怖分
子训练基地。1977年7 月25日,埃及特种部队推毁了那个克格勃基地。萨达特随后
向耶路撒冷转达了谢意。
摩萨德送出的这把火,终于融化掉了以埃两国间的最后一块坚冰。
8 月27日,埃及外长赛义德·马雷访问罗马尼亚,而贝京总理在摩萨德的巧妙
安排下,“恰巧”也在同一天访问该国。这对中东天敌在布加勒斯特的秘密会晤,
将两国的和解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1977年9 月,摩萨德又为以色列外交部长摩酉·达扬的最后冲刺进行了周密的
安排。
9 月中旬,埃及副总理托哈米乘飞机来到了摩洛哥。此时,达扬也正准备前往
美国,进行他出任外长后的第一次国事访问。
9 月16日,达扬乘坐的飞机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作短暂停留,与北约总司令、
美国的亚历山大将军举行了会谈。下午4 点30分,一支摩托车队护送他来到机场。
比利时航空公司的一辆贵宾专用轿车已经恭候多时,准备把达扬及其夫人直接送到
即将飞往纽约的D 。S 型客机下。然而,达扬却拒绝享受这一特殊优待,决定步行
登机。
就在飞机起飞前的最后一刻,一辆黑色雪铁龙DS型轿车突然疾驰而来,又嘎然
停在了专机旁。此刻,达扬正站在舷梯旁尚未登机。在机场卫生间化妆后的达扬,
此时戴着一副特大的太阳镜和假胡子,帽沿压得极低,几乎遮住了半张脸。两名身
着便衣的摩萨德特工将他拥进了轿车,随即驾车拐上了另一条跑道,一同登上了摩
洛哥空军的一架飞机。当从飞抵纽约的飞机上只走下达扬夫人一个人时,美国中央
情报局开始拼命地寻找达扬的踪迹。而此时他早已在摩洛哥,开始同埃及副总理托
哈米会谈了。托哈米转达了萨达特总统的问候,并通告了总统同贝京会面的惟一条
件是:以色列政府必须声明,同意把已占领的西奈半岛还给埃及。
翌日,达扬出人意料地出现在巴黎,但没有发表任何声明。数小时后,他飞往
特拉维夫,晋见了贝京总理。9 月18日,达扬乘坐一架飞往纽约的班机,准备去美
国同夫人会合。当班机在苏黎世的机场中途着陆时,达扬利用短暂的停留时间会晤
了来自开罗的一名代表,向他转达了贝京的承诺:以色列愿意归还西奈半岛。这一
信息的传递,为两个月后萨达特总统对耶路撒冷的历史性访问铺平了道路。
1977年11月19日,埃及总统萨达特主动访问了以色列,标志着埃以两国走上了
和解的道路。
尽管摩萨德从一开始就参与了同埃及和解的全过程,但对于这些内幕却一直秘
而不宣。1980年,萨达特第M 次访问以色列,副总理托哈米陪同前往。在欢迎宴会
开始前,霍菲与托哈米见面时都好像互不认识,只是象征性地握了握手,甚至连头
都没点一下。
霍菲领导摩萨德进行秘密和平外交的同时,也在进行着反恐怖主义斗争,而后
者则在非洲的纵深地区达到了成功的顶点。
1976年6 月27日,两名巴勒斯坦人民阵线的成员和两名西德“都市游击队员”
劫持了一架法航客机。恐怖分子最后将飞机降落在乌干达的恩德培机场。飞机上共
有250 余名乘客,但全副武装的恐怖分子却从中挑出了以色列人和犹太人作为人质,
而将其余的乘客释放了。
为营救人质,摩萨德策划了史无前例的“霹雳行动”。1976年7 月3 日夜晚,
空军的3 架“大力神”运输机载着几十名“塞雷特”突击队员,在飞行2000公里后
毫无声息地降落在该机场。几分钟后,突击队员即冲进了旅客候机室,干掉了全部
恐怖分子,救出了人质。
这是一次令人惊愕的成功。尽管它与1972年特拉维夫卢德机场的营救行动极为
相似,但行动却更大胆,奔袭距离更远,并且是在敌国作战。以色列特工突袭乌干
达的成功,恰恰发生在美国国庆节(7 月4 日)的前一天晚上。全世界都在为这次
辉煌的成就而轰动,以至于美国建国200 周年的纪念活动也显得黯然失色。
在这一时期,摩萨德还密切关注着伊拉克人的核工程计划。
1978年,摩萨德利用美人计成功地获取了伊拉克核机密,随后先是派特工去法
国炸毁了为伊拉克生产的核反应堆,又为以色列空军提供准确情报,使之一举将伊
拉克建设中的大型核反应堆“塔穆兹1 号”夷为平地。这一行动的成功,使以色列
继续成为中东惟一的核国家,并终于可以高枕无忧了。
霍菲在摩萨德局长任期内所做的最后一件大事,是与黎巴嫩长枪党民兵建立起
密切的合作关系。黎巴嫩是以色列北面的邻国,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黎巴嫩南部建
立起了军事基地,用以色列人的话说,是“一个恐怖主义的国中之国”。巴解组织
对以军的炮击和对以境的骚扰令以色列极为恼火,于是,以色列采取了“以夷制夷”
的方略。
黎巴嫩是中东阿拉伯各国中惟一不将伊斯兰教作为国教的国家,因为该国只有
51%的人信仰伊斯兰教,而49%的人则信仰基督教。黎巴嫩的穆斯林及境内的巴勒
斯坦人,与基督教派之间长期处于对峙状态。于是,为共同对付巴勒斯坦人,以色
列情报机构(摩萨德、阿穆恩)自1974年起,就与黎巴嫩最大的基督教民兵组织—
—长枪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1981年贝京再次当选后,命令霍菲扩大并加强同长枪党的联系,而作为以色列
最好战的国防部长沙龙则走得更运,一直策划着与长枪党联手,试图将聚集在黎巴
嫩的巴解组织一举歼灭。以色列陆军和空军也摩拳擦掌,期待着采取报复行动。
摩萨德最初反对采取军事冒险行动,认为这将导致以色列军队直接面对驻扎在
黎巴嫩的叙利亚军队。但沙龙却坚持认为,这一行动将会改变历史的进程。令人感
到奇怪的是,一直同沙龙唱对台戏的霍菲局长,最后竟然同意了沙龙的观点。
1982年6 月3 日,以色列驻伦敦大使在出席一次外交宴会后,遭到巴勒斯坦人
的伏击,成了终身残废。这一事件为沙龙的入侵提供了借口。6 月6 日,以色列军
队越过边境,大规模入侵黎巴嫩。这完全是一次战争行动,但以色列军方却为之起
了个极为动听的名字——“加加利和平行动”。
战争并没有像沙龙事先保证的那样,以闪电战一举解决问题,而是遭到了巴解
组织战士和黎巴嫩穆斯林的顽强抵抗,闪电战的梦想化为了长达数月的消耗战。尽
管在以色列军队和美国人的扶持下,贝希尔·杰马耶勒登上了黎巴嫩总统的宝座,
但三个星期后,新总统就被一枚高爆炸弹炸死了。杰马耶勒之死,宣告了“加加利
和平行动”的彻底破产。
霍菲在1974年至1982年间连任两届摩萨德局长,成为在这个重要位置上的时间
仅次于哈雷尔的人。他本可以凭借着成功的和平外交及“霹雳行动”等骄人成绩而
体面退休,但最后却因赞同“加加利和平行动”而破坏了自己的完美形象。
6 .了无个性的尴尬局长内厄姆·艾德莫尼。
1982年夏季,内厄姆·艾德莫尼成为摩萨德的第六任局长,他也是从摩萨德内
部产生出来的第一位局长。摩萨德内部人员似乎更了解他,认为他是一个“没有个
性的人”,一位“普通人”,一个“当官的”。尽管艾德莫尼可能属于那种没有活
力的官僚,但其优点是办事谨慎,且有恒心,53岁的艾德莫尼完全是通过自己的努
力,从最低层一级级升上来的。
1929年,内厄姆·艾德莫尼出生在耶路撒冷。几年前,他的父母刚从波兰来到
巴勒斯坦,并将“罗特鲍姆”这个姓改成了“艾德莫尼”。他父亲是耶路撒冷公园
的设计师,因此艾德莫尼一家得以住在离豪华的戴维国王旅馆不远的雷哈维亚高级
住宅区。
实际上,以色列政府中的不少官员,以及一些大学教授和军官,都来自雷哈维
亚。少年时代,内厄姆·艾德莫尼就在哈加纳及其情报机构沙伊中工作。1948年的
独立战争结束后不久,艾德莫尼就考人美国伯克利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专攻国际关
系专业。他在那里半工半读,曾在一家犹太主日学校工作过,并为一家犹太教堂当
过看管人,还在一家为美国军队生产军装的工厂干过活。
在加利福尼亚,艾德莫尼遇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