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动了娱乐圈 作者:于蕾-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意,只想好好完成工作。     
  我和王志文曾经住在一个宿舍楼里。     
  作为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的台词课教师,他住在“中戏”宿舍楼的四层。但是在我入学之后却并没有见过他几次,因为当时他已经开始红遍全国,从而忙于常年的拍戏和演出了。其实中央戏剧学院有一批这种明星职员,包括李保田、巩俐、姜文、赵奎娥等人都是这里的教职员工,但是他们只是把个人的工作关系落在学校,实际上是很少露面的。     
  我的同班同学金子是王志文的追星族,和他一样也是上海人。金子和我住同一个宿舍,入学的第一天她就曾经兴冲冲地独自跑上四楼,找到王志文的宿舍,但是很快就又下楼来了,“屋子里没有人,锁头上落了一层灰,”回到宿舍之后她闷闷不乐地这样说。     
  可是即使见不到他的人,我们却能感受到他的存在。大约是在1996年年底的一天,中午时分,学校大门口出现了一个带着男孩的的青年妇女,她和传达室的人说找王志文,被告之“不在”之后,她坐在校门口哭了起来,并且跟路过的人说自己是王志文的妻子,现在领着孩子来找他,没想到他却不露面。据说当时门口聚集了好多人,学生、老师、过路人都有,大家心理和表情各异。金子这时候在宿舍里,听到这个消息也赶了过去,大约半个小时之后,她回来了,对我们说:“那个女人长得还不错,而且小孩子瘦瘦弱弱、单眼皮,有点像王志文呢。”当时大家都在低头忙各自的事情,拿这当个笑话来听。我觉得好奇,马上跑出去想看看,但是这一对母子已经不见了,校门口风平浪静,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     
  在演艺圈里,王志文是以傲气出名的,因为这个经常会招惹一些是非。有人把他的脾气归结为“才高气傲”,也许是吧,据说在他还没出名之前,在学校里的朋友也不是很多,经常见他一个人独来独往。那么这样看来,他所谓的傲气就是性格使然了。     
  好象在1997年夏天,王志文终于回到学校了,和他的经纪人一起来的,他回来搬家。自从他的身影进入宿舍楼,我们就开始到处找金子,大家想让她尽快见到自己的偶像。在王志文的车子最后开出校园的同时,金子也满面笑容地回来了,原来她刚才一直在四楼,据说他们聊得满不错,而且金子还得到了他的电话号码。     
  这样看来王志文并不傲慢啊,当时我想。     
  1997年11月,我在北京东直门一家酒店见到了王志文,让我觉得不大舒服的是,在见面握手的时候他甚至都没有正眼看我,只是敷衍了事的打了个招呼。当时我做记者一年半,已经见识过了很多演艺界人士的真实嘴脸,所以并没有在意,只想好好完成工作。     
  那时候王志文已经沉寂了一段时间,好久没演戏了。言谈之中他似乎流露出了一些疲倦,说这么长时间以来一直都在想办法突破自己的以往形象,同时对社会上流传他沉溺于毒品的言论进行了轻蔑的驳斥。我记得他当时靠墙坐着,眼神带点虚无地看着窗外,当时大约是下午三、四点钟,一道深秋的阳光透过窗子照射进来,王志文显得有些慵懒,他的神情中的确透出了一种满不在乎的傲慢。     
  采访结束之后,他大笔一挥,在我的本子上签下了自己的大名,点头道谢然后匆匆离去。我们就此又成为两个互不相识的陌生人了。     
  看到他的车子绝尘而去,我想,如果我的同学金子这时候在这里,不知她会对她的偶像做何评价。     
   
5、骑自行车上班的濮存昕     
  濮存昕给我的感觉非常谦逊。那一年他42岁,记得当时他穿了一件灰色休闲外套,普通的牛仔裤和运动鞋,走起路来体态轻盈、朝气蓬勃的,身型完全是个小伙子的样子。他说自己一直坚持每天跑步,并且经常骑自行车上下班。     
  对于北京人艺,我有一种直觉上的亲切感。这里的戏好,演员也好,给人的感觉都是那么朴实、自然、活生生的。每次走进北京人艺的大剧场,心马上会安静下来,就预备看戏了      
'        
。     
  其实每一个和中央戏剧学院有关系的人都有“人艺”情结,原来的每一届“中戏”表演系毕业生都会有一些直接被分配到北京人艺做演员,所以说,中央戏剧学院一直以来都是北京人艺的人才摇篮。     
  但是“人艺”也的确有很多优秀演员并不是“中戏”直接培养出来的,比如濮存昕。大家叫他“小濮”,是“人艺”老导演苏民的儿子。他的经历是有些曲折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只有高小文化的工人出身”。濮存昕是属于大器晚成的演员,在80年代末被谢晋导演看中和潘虹演出电影《最后的贵族》之前,他一直寂寂无名。而且那时侯国内一度流行浓眉大眼的帅哥男星,像他这种秀气文雅型的男演员并不吃香。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偶像。后来的“小濮”之所以能够成为风靡全国的“少妇杀手”,还是因为90年代之后开始流行儒雅型男人的原因。虽然一直都说“时世造英雄”,事实上英雄早就存在,只是有的人正逢其时,有的人生不逢时罢了。     
  “小濮”开始大红大紫的时候是90年代中期,之后一发不可收拾,作为北京人艺的演员、一个有深厚生活基础的人,在他身上我曾经看到过令人印象深刻的质朴和亲切。     
  1997年十月的一天,深秋的北京天气很好,我和另外一家报社的同行到北京人艺采访濮存昕。提前到了五分钟,“人艺”门口静悄悄的,传达室的大爷听说我们采访小濮,很随意地说他一会就到,因为在那段时间,每天这时候他都会来剧院排练。     
  我们在大门口等了一会,就见到不远处有一个身材高挑的男人骑着自行车过来了,经过门房,还很有礼貌地和里面的人打声招呼。“濮存昕来了!”一起来的同行对我小声说,然后迎了上去。     
  “小濮”笑呵呵地推着自行车和我们来到了人艺的主楼,然后锁好了车,把我们领进排练厅边上的休息室里。路上遇到几个年轻演职员,大家会微笑着招呼一声,他们亲热地叫濮存昕“濮哥”。北京人艺修建于1950年代,整个建筑内外已经很陈旧了,但是打扫得干干净净,当时正是上午阳光最好的时候,休息室亮堂堂的,随后我们开始了谈话。     
  濮存昕给我的感觉非常谦逊。那一年他42岁,记得当时他穿了一件灰色休闲外套,普通的牛仔裤和运动鞋,走起路来体态轻盈、朝气蓬勃的,身型完全是个小伙子的样子。他说自己一直坚持每天跑步,并且经常骑自行车上下班。“我家就在灯市东口的‘海政’大院里,骑自行车最方便了,一拐弯就到,还锻炼了身体。”他气定神闲地说。     
  我非常喜欢北京人艺的演员性格中的这种质朴,这也是老“人艺”一贯秉承的精神。记得我还在“中戏”念书的时候,一次坐108路公车去东单。路过“人艺”前面一站,上来了两个人,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人艺”的老演员吕齐,旁边一个文静的老太太应该是他的老伴,两个人一声不响地在座位上坐下了,原来他们是要去同仁医院,也就是几站地的事。当时吕齐在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里出演过杂志社主编,也在电影《霸王别姬》里演过张国荣和张丰毅的师傅、“富连成”戏班掌柜,算很有知名度了,但他还是像所有的老百姓一样很自然地坐着公车。他们当然可以坐出租车,但是我知道,就像走红之后的濮存昕仍就骑着自行车一样,真正难得的是他们心态上的淳朴和自然。     
  那次和小濮的谈话主要围绕他当时的演艺生活,大约聊了一个小时左右,他就该去排练了。告别之前听说我是“中戏”的,他不无感慨地说:“很遗憾我的文化不够,其实我曾经是很想读‘中戏’的。”之后笑着给我签了个名,他的字很不错。     
  时间飞逝。2002年8月,北京人艺推出了很多经典剧目的演出,我和一个朋友看了其中两场——《蔡文姬》和《茶馆》,里面都有濮存昕出演的角色。     
  距离上次采访,已经是5年时间过去了,濮存昕已经当上了北京人艺的副院长,戏还是不错,表演风格也没变,但是观众对他的演出反应得并不热烈。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散戏之后,很多观众在剧场外面没有走,大概想等着看演员。过了十来分钟,几辆颜色不一、品牌各异的轿车从人艺主楼后面的停车场陆续开出,有人认得这些车,“冯远征开的是POLO,濮存昕开的是本田。”我听到身边的人小声说。     
  很快,一辆黑色的本田车从我们身边开过去,驾驶座的车窗玻璃下了一半,隐约看到开车的人似乎是濮存昕。“濮存昕,濮存昕!”这时有人叫他的名字,我想他一定听得见,但是车子却丝毫没有停顿的意思,很快就闪着尾灯消失在夜色里了。     
  从1997年到2002年,除了名气越来越响、广告越接越多之外,濮存昕在把原来的自行车换成了汽车的时候,似乎还有一些东西在发生变化。     
  只采访过濮存昕一次,印象很好。我很喜欢当时那个骑自行车的“小濮”。     
   
6、台湾“侃爷”吴大维     
  每次看Channel'V'的时候就会看到他,站在镜头前嬉皮笑脸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他总会把自己的想法和生活中有趣的事情揉进一首歌曲和另一首歌曲之间的串联词当中去,毫不做作一笔带过,嘻嘻哈哈敷衍了事,竟然也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主持风格。     
  他给我的本子上留下了一副笑着的鬼脸,像他平时的样子似的古灵精怪。     
  我一直觉得吴大维是个典型的“香蕉人”,空长了一个中国人的皮囊,心理和处世方式却是外国的。大概从10年前开始,每次看Channel'V'的时候就会看到他,站在镜头前嬉皮笑脸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他总会把自己的想法和生活中有趣的事情揉进一首歌曲和另一首歌曲之间的串联词当中去,毫不做作一笔带过,嘻嘻哈哈敷衍了事,竟然也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主持风格。流行音乐就为了突出一个轻松,吴大维用自己一贯的行动证明了这一点,然后他也就成为了年轻人的偶像。从那之后一直到现在,只要打开电视,你会发现里面每个年轻的小姑娘小小子儿都是和他当年一个模样——这说明他成功了。     
  1997年春天,吴大维加入了一个电视剧组,出演男二号。在凯宾斯基酒店宽敞明亮的大宴会厅召开的开机仪式上,他像一条鱼一样地出现了,先是步履轻快地随着人群鱼贯而入,进入了会场,然后就熟练地游走到一架摄像机跟前,对着镜头晃动他一张满是笑的脸。     
  和吴大维聊天是一件很过瘾的事,就好像智力问答,因为他始终都会左右躲闪不知疲倦地和你玩语言的游戏。这个我完全不怕,只管照实写出来,因为这就是他自己的风格。     
  见过吴大维很多次,也采访过两次,他表现一直如此。2002年的春天我又见到他,他还在主持一个珠宝的发布会,也许是年龄大了一些,他在感觉上成熟多了,言语之间也多了一些有模有样的沉稳。     
  其实比较起来我还是喜欢当初那个欢蹦乱跳的年轻VJ吴大维,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活泼可爱”,看到之后会让人眼睛发亮,同时不知不觉地露出笑容——像看到一面鲜明的旗帜。     
  以下是我跟他曾经的对话记录,一字不差完全现场的,现在重读,感觉依然真切。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有活力的主持风格和你在美国的生活经历有关系吗?有人说你的主持风格很美国化。     
  吴大维(以下简称“吴”):哦?唔……不能说没有关系。我的主持风格?我认为还好,这是全在个人。我不喜欢、也不适应台湾式的主持风格,比较慢又有点古板,我觉得自己这样满好……我从小长在台湾的,在美国念的高中跟大学。     
  记:你的篮球是不是在美国学会的?你知道现在内地有很多男孩子模仿你吗?     
  吴:模仿我?模仿我什么?     
  记:打篮球、你的“活泼可爱”、说话和打扮等等。     
  吴:那样还好,我打篮球只是玩玩而已,他们可以学习打篮球和去快乐地生活,千万别学我说话,我的国语不标准,跟我学这个简直是在学坏!哈哈哈!     
  记:有人说你主持节目的时候始终都特别松弛,甚至是“松懈”,你同意吗?     
  吴:我没有发觉,我可以说是在自行其乐。我觉得面对camera(摄像机)时就像和朋友聊天一样,你不要把它当成机器,如果你把它当成朋友一样聊天,聊完天就可以马上回家了,这何乐而不为?     
  记:你觉得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对生活有什么要求?平时睡眠几小时?     
  吴:我是一个开朗的好人,随和、看得开,哈哈!对生活的要求?我要求快乐、不要有压力,不管是什么方面的,心理上的工作上的,如果有要尽快逃避。我平时睡眠……应该需要8个小时,实际上只有7个小时……哈哈。     
  记:属于自己的私人时间多不多?     
  吴:不是没有,但不能说很多。     
  记:大约占百分之多少?     
  吴:唔……差不多上上下下。     
  记:“上上下下”是什么意思?到底是“上上”还是“下下”?     
  吴:有多有少,不一定,嘿嘿!     
  记:(我被他指东打西得快晕了)……最近在忙什么?     
  吴:刚拍了一条手表的广告,人家找两个看上去年轻有活力的人一起拍,就找了我和范晓萱。我有活力吗?当然有啦,哈哈!     
  ……     
   
7、耿乐给我画张像     
  耿乐掏出笔来就开始画,还挺快,不到一分钟,一幅速写画好了。我拿过来看,就觉得不像,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