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盛唐+一代皇妃浮沉梦-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大年初一,与往常的新年宴贺不同,这次,大唐帝国的皇帝玄宗要在大明宫含元殿宴请群臣的时候接见日本使者。
    不敢有丝毫怠慢,早早起床梳妆打扮,高挽发髻,插上钗朵,又选了一件金叶银篦珠玉宝石花,涂上铅粉,细细的揉开胭脂,淡淡地晕在脸上,用黛石将眉毛描成又细又长的柳叶形,贴上五彩菱形花钿,轻点口脂,对镜端详,妆容精致、明丽又不艳俗,心中叹息,这一年一次的新年宫宴,懒散如我也要刻意装扮,郑而重之。
    五色彩绣织就的华服锦衣,上紧下宽,低低的开口,露出美好的锁骨,衬着耦合色的胸衣,对镜移步、顾影自怜,真是风姿绰约,风华绝代。
    转身看着早已装扮好的适儿,十岁的他已初显翩翩风度,一双犹如黑宝石般的眼睛欣喜的望着我。芸儿为他在腰间又别上一块玉佩,看到有些愣神的小人儿,打趣道“咱们娘娘装扮起来,连小殿下都看痴了”
    “是吗”我笑了,拉起适儿的手“适儿,你说娘是这样打扮起来漂亮,还是平时的青衣素面好看?”
    适儿认真想了想,一本正经的答道“娘怎么都好看,素净时如新荷出水,装扮起来又似牡丹含羞,都是美若天人,无人能及”
    “呵呵”我直笑的一阵气喘,髻上钗环轻脆作响,衣带流苏飘摇拂起。不觉伸出纤纤玉手掐着适儿的小脸“咱们的小殿下真是长大了,学会赏析赞美女人了”
    适儿脸上一红,拉着我就往外走。
    侍立一旁的紫藤连忙拿过一件紫色滚金边的狐狸毛领皮氅,我刚待披上,心中一动,随即说道“今儿不能穿这件,换下吧”
    紫藤不解,这时芸儿忙从里间拿出一件湖蓝色羽纱轻裘棉斗蓬,我笑着接了过来,还是芸儿最得我心。
    牵着适儿的手,走出碧云轩,府门前车马早已备好,还好,没有太晚,不能再像上次那样,王妃崔芙蓉先我一步到了,让迟来的我十分难堪。
    我想了想,决定还是拉着李适静静在站在马车边上,并未上车,我与崔芙蓉自从上次一役之后,一直相安无事,虽然她对我仍是十分戒备,我也没有刻意奉迎,但是该守的礼数,该在人前给她的尊敬,我一直坚守着。
    适儿是一个早熟的孩子,他什么都没说,一直在旁边静静的陪着我。还好等候的时间不长,远远的看见崔芙蓉和李豫以及簇拥着她们的侍女、太监一行人款款向这边走来。
    只是奇怪没有看到崔芙蓉的儿子素节。我微微颌首,向她施礼“王妃”
   “沈丽仪早到了”崔芙蓉一身紫衣大氅,走动时露出金丝翠羽编织的裙摆,珠光闪耀,煞是好看。
    李豫盯着我看了一眼,侧身对随侍的太监说到“扶王妃上车”
   “是”小太监和侍女将崔芙蓉扶进前一辆马车中。
    李豫走到我身边,握着我的手,语气很温和又有些隐隐的不悦“穿的这么单薄,还在外面等什么,不赶紧上车,回头再受了寒”,说着,不容分说便将我扶上车,又一把抱起适儿放上车,叮嘱了一句“好好陪着你娘”,这才放下了帘子。
    我们不得不一起出行的时候,李豫永远是中立的,他不会同我或是崔芙蓉共乘一车,通常是自己骑马。这个男人到真的是懂得平衡,我心中忽然涌起一丝苦涩,随即摇了摇头,“选择了这样的生活,你还痴心梦想一心一意的爱情吗?别太贪心了,这是唐朝,这是一千多年前的古代。庶民尚且一妻多妾,更何况皇族郡王呢?”
    “娘”适儿仰着脸,眼中闪烁着坚定“总有一天,不管是紫色还是绯色,即便是黄色,只要是娘想要的,适儿总会让你如愿”
    “适儿”我惊愕万分,连忙用手捂住了他的嘴。“这孩子可是疯了吗?”
    “这话岂是能随便说的”我又惊又气,语气也重了些“适儿,你怎会这么想?”
    “娘”适儿眼中没有半点退缩回避,仰着小脸,极其认真地说“你穿紫色好看”
    “你这孩子”我不由气极,平时虽然宠着他,但是并不骄纵,诗词典故、史实谋略,一直在刻意影响他,怎么如今还这么不知道轻重。
    在本朝,亲王及三品以上大员方可穿紫色,四品以上可穿绯,而且紫色是唐开国时皇帝的专用色,从武德年间才开始穿黄色,所以现在黄色和紫色都不是一般人能随意穿的,我如今虽然是四品丽仪,究竟不是李豫的正妃,所以在服色、用具规制上也是慎之又慎,不敢轻易逾越。
    我暗自回想,好像在适儿面前我从来没有流露过对颜色、对权力和身份的看法与芥蒂,适儿又怎么会如此挂怀呢?
    车子的速度不紧不慢,一直在向前走,但是我知道,很快就会到宫门口,我把适儿拉进怀里,小声说“适儿,不需要你为娘做什么,争什么。现在这样,娘很知足。”
   “娘”适儿从我的怀里抬起小脸,有些忧虑地看着我“我不想让你受一点点委屈”
    眼睛有些润湿,我深吸了一口气,这样的话如果是一个男人对我的真情告白,我一定会大为感动,怎能想到会是从我的幼子口中说出的,我笑了,心底开出一朵幸福之花,难怪人人都说这世上对你最好的除了生你的那个人就是你生的那个人。
    稍候,轻启朱唇“适儿,娘说过随遇而安,人不能有太多的欲望,那样就会变得不快乐了,所以娘不曾觉得委屈,适儿也不要觉得委屈”
    适儿看着我,第一次没有顺从的点头,有些倔将的表情,昴着头定定地说道“适儿知道,娘不用去争也不用有欲望,但是适儿一定会顺势而上,为娘争出一个真正无忧的境遇来!”
    我的老天,看着面前这个再熟悉不过的小男孩,我一阵眩晕,我没教过他弄权争宠吧,他怎么这么无师自通呀。


第五卷 孽海花 第四十三章 险象
    
    进了建福门,车子停在内宫夹城门口,这里离含元殿还有一段不远不近的距离。
    李豫和崔芙蓉走在前面,我和适儿则在后面不紧不慢的跟着。这样的场合很尴尬,无话可说固然不好可是又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所幸这种一起进宫的机会并不多,我默默数着步子,看着高大雄伟的含元殿一步一步近前。
    穿过宽阔的丹凤门广场。走在青花砖铺成的东西甬道上,终于渐渐地看到了一些熟悉的面孔。建宁王李倓和他的新王妃,一个温柔如水的江南女子,还有出身名门、一脸孤傲的侧妃张氏。
    如果单纯从性格上讲,我到十分欣赏李豫这个帅真、开朗的弟弟,个性十分的洒脱,虽然喜欢随性而为却又不狂妄。据说他是在街上偶然遇到这位来长安投奔亲属的江南美女,一见钟情之后,不顾一切阻拦,甚至是一再与内敛隐忍的父亲太子李亨为此争执,最后硬是去求了玄宗,才破例将这位平民女子纳为正妃。
    这份情义,这份执着真是难得可贵,真不知道他是如何说动那位高高在上的大唐帝国的第一掌门。
    走在后边,默默地看着他们携手前行的那种幸福,不禁暗暗揣测他是如何平衡府里的各方女眷。他可是同辈郡王中拥有妃妾最多的,尤其是当我看到侧妃张氏脸上的那份时刻保留的孤傲和怨气,我忽然很替这位温柔怯弱的建宁王妃担心。
    不过转念一想,同为侍妾,我到是应该同情侧妃才是。身处后宫,真的想不八卦都不行。
    “娘”适儿指着前边不远处一个红衫少女“小姑姑”
    “哦”我笑了“去吧”
    适儿急匆匆跑了过去,追上红衫少女,两人乐嘻嘻地相挽着走进殿内。李豫回身向我招招手,我加紧了步子,跟在他后面。
    “可是琛妹”李豫轻声问到。
    “是”我知他所指。
    李琛是李豫的幼妹,也是前太子妃韦氏唯一的亲生女儿。对于她,我和李豫一向很疼惜,小小年纪就经历了离别之苦和世态炎凉,从东宫备受宠爱的太子妃嫡女,一下子变成了无人关爱的遗孤。偏偏又是如花般娇艳,出落的十分可人,特别是那性子,像极了太子妃,开朗、大方,坚强又独立。
    适儿与她年龄相仿,所以经常在一起念诗、嬉戏,有一次我拿她俩打趣,只说了一句青梅竹马,就被李豫阴着脸呵斥。是呀,乱伦,开放如大唐也是最为忌讳的,就像贵妃玉环永远是李氏皇族心中之疮,不能触及。
    跟着李豫进入殿中,在殿内宫人的引领下落座,环顾殿内,三品以上大臣、圣宠正隆的皇亲以及各方使节分区而坐,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在皇亲最显赫的位置中,是三国夫人和她们的女儿。我以为我会在那儿看到素节,但是没有,我仔细搜寻,竟然在太子李亨身旁,确切的说太子的张良娣的身边。张良娣就像是一个慈爱的母亲,宠溺着搂着素节,那个瘦弱的小男孩,半歪在张良娣的怀里,正在说着什么。
    我倒吸了一口冷气,素节是代表贵妃一族的崔芙蓉和太子长子李豫的嫡子,在目前微妙的朝堂局势中居然还会有人把他当为筹码。
    我心中默默祈祷,太平些吧,让宫内这些聪慧又渴望权力的女人都太平些吧。这种所谓的算计和阳谋停止吧。
    在我心猿意马、胡思乱想之时,李豫差人把适儿和郡主李琛叫了过来,安置在我身旁,挨着适儿,听着他和李琛的笑语,我的心才稍稍平静。
    教坊乐工们奏起百鸟朝凤,随后是高力士特有的苍老又尖锐的声音“万岁升座”
    一身龙袍的玄宗与盛妆华服的贵妃在乐声之中坐在殿中的龙椅凤座之上,百官皇亲和殿内所有众人三呼万岁,行叩拜之礼。
    “免”玄宗的声音雄浑而高昴,我悄悄举目望去,虽然声音和气度犹在,但是这位开创大唐盛世的天子分明已经开始有了衰老的迹象,而坐在他身旁边的贵妃王环,则仍然像正值花期的牡丹,娇艳而夺目。
    她的美丽和丰腴衬出了他的消瘦和嶙峋,她的年轻和绝代风华更显出他的垂暮与孤寂。
    我忽然觉得高高在上的玄宗是孤独的,他的心是封闭的,所谓高处不胜寒吧,也许正是因为人人都向往那个权力之巅,所以身处其间的帝王才会是永远警惕而不得片刻放松的吧。
    “今日是新年的第一天,各方使节来我大唐朝贺,朕心甚悦,特备了柏叶酒,众卿同饮吧”玄宗今天兴致很高。
    宫女为我们斟满柏叶酒,我与李豫相视一笑,又冲着崔芙蓉一举杯,做了个敬酒的示意,然后浅尝了一口。
    忽然对面传来一阵喧哗,众人目光扫去原来是使节所坐之处,第一次来唐的日本使节正在与一位身穿大唐官服的老者说着什么。很奇怪那个官员好像是在用日语和他们交谈。
    这自然没有逃过天子的眼睛。玄宗问到“晁爱卿,你与使节在谈些什么?”
    那官员立即出列,跪在殿中“启奏万岁,遣唐使藤原径一问下官,这陛下所赐的是什么酒,有些什么典故,他们要一一记录”
    “哦”玄宗若有所思,笑而不语。
    “对呀,适儿,柏叶酒可有什么典故?”李琛也歪着脸凑过来问。
    “小姑姑,这柏叶可以驱邪益寿。以柏叶浸酒,新年饮用,取其长寿之意。”适儿答到。
    我还未及夸赞,只听殿中龙座之上的玄宗说道“晁爱卿,让朕的玄孙李适代你回答可好?”
    原来,那老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晁衡,我不由把目光再次投向他。一个貌不出众的瘦弱老者,只见他揖手答道“请皇玄孙赐教”
    适儿看了我一眼,我则给了他一个笑脸,那是信任和鼓励,我知道适儿定不会让我失望。
    只见适儿起身走到殿中,先向玄宗行礼叩拜,又向晁衡深施一揖“适儿鲁莽,如有答的不妥之处还望老先生指正”
    晁衡有些意外,连称“哪里,皇玄孙过谦了”
    适儿走近日本使节座席,朗声说道“柏树凌霜傲雪,坚毅挺拔,人有此精神,则延年益寿。陛下赐饮柏叶酒,是赐福增寿之意,在我大唐,对百官而言能饮此酒是莫大的荣宠。”
    日本使节都是精通汉语之人,所以听闻之后,纷纷举起酒杯,一饮而尽,并叩谢皇恩。
    玄宗十分高兴,又问到“适儿,许久未考你诗词文章了,不知有没有惰怠,现就以柏叶为题,赋诗一首,以娱众卿吧”
     晕,我心中大急,这老皇帝怎么不知道见好就收,适儿要是做不出来,这台怎么下?心中着急,长长的指甲掐在自己的手心里,紧张的不知道如何是好。旁边伸来一只温润的手,轻轻掰开我的紧纂的拳头,抚着我满是指甲痕迹的手,轻声说道“莫急”。
    我抬起头,白了他一眼,很不以为然,怎么不急,不只是我,我看到太子李亨也似乎在抹汗,正在心焦之时。
    只听到,稚子声已起“绿叶迎春绿,寒枝历岁寒。愿持柏叶寿,长奉万年欢。”
    “哈哈”玄宗大喜,只笑而不做评定,我心中更是七上八下,惴惴不安。
    “陛下有如此玄孙,真是可喜”一阵娇俏的声音,此时在殿上不做第二人想,定是贵妃。
    我举目望去,正是她。
    “陛下赐柏叶希望臣子长寿,而皇玄孙的这首诗则表达了所有臣民意愿延长寿命,好更为长久地为陛下效劳、承欢左右。皇玄孙年纪虽小,但才气过人,这孝心更是溢于言表!真令人羡煞”
    起身出列,说出此段奉迎话语的居然是他,当朝宰相杨钊,现已更名为杨国忠的贵妃之兄。
    这朝中的风向真让我嗔目。
    “哈哈”玄宗连连点头“诸子百孙中,适儿最得朕心。”玄宗召了召手“适儿快十岁了吧”
    适儿恭敬如初“回皇祖,适儿生在二月,就快十岁了”
   “嗯”玄宗微一思忖,笑容一收“本想等你大些在册封,今日正逢新正,索性就封适儿为雍郡王吧”
   众人皆是一愣,我与李豫都很是惶恐。
    只见适儿小小的人,不慌不忙跪在殿中“适儿叩谢皇祖恩典,只是典制规范,适儿不敢逾越”
    我手抚胸口“小祖宗,说的好,说的妙,你真是临危不惧,急智多思呀”
    玄宗脸上的表情缓了又缓,目光深远,透过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