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猪业实录 作者:南方农村报-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猪场怎么变成违章建筑了呢?〃欧以生想不通,〃本来打算搬到博罗那边去养的,但是听说那边也开始拆迁了,(那边的养猪户)现在都不知道怎么办。〃除了属于〃违章建筑〃,欧以生们的猪场被指责的另一理由是:部分养猪场污水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严重污染水源和生态环境。尽管欧以生们不接受这种指责,但他们被迫搬迁的命运却很难改变。最近,《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提出〃各城市要在郊区县建立大型生猪养殖场,保持必要的养猪规模和猪肉自给率。任何地方不得以新农村建设或整治环境为由禁止和限制生猪饲养〃,这把〃尚方宝剑〃能否成为欧以生们的〃救命稻草〃?无意中,欧以生成为珠三角养猪产业第一次和第二次大规模转移的见证者和当事人,相比第一次转移就搬到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发展的养猪企业,他无疑是不幸的。
源丰的选择
其实,从2001年起,大规模的养殖场从珠三角地区出走的步伐从未停过,它们一般转移至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甚至外省。
作为国内首家通过ISO 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的民营养猪企业,东莞市广丰农业有限公司于2006年将养猪场从东莞塘厦搬到了阳东县,成立了阳东源丰农业有限公司。日前,阳东源丰农业有限公司的孙老板接受了本报的电话采访。
南方农村报:你们当初为什么从东莞搬走,选择在阳东建猪场?
孙老板:东莞政府不给养猪了,我们只好搬走。而阳东县距离珠三角近,交通便利,经济发展也不错,所以我们选择在那里投资建场。
南方农村报:搬到阳东后,土地租金有什么变化?当地政府有没有资金或其他方面的扶持?
孙老板:阳东猪场的租金是每年每亩200元,这个租金跟工业用地标准差不多,算是很高的了。当时政府说支持我们建场,但实际上没什么补贴,我们都是用自有资金发展。
南方农村报:近来惠阳以污染为由大规模拆迁养猪场,你们猪场的环保做得如何?
孙老板:我们是正规的养猪场,有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不存在污染的问题,而且我们现有配套的果园100多亩、鱼塘200多亩,形成生态综合的生产链,猪粪可以作为肥料充分利用。
南方农村报:猪场下一步有什么规划?
孙老板:计划扩大猪场规模和完善配套措施。我们有1000多亩土地,但只利用了其中的1/3,如果有充足的资金,1000多亩土地50%可以用来建猪场,50%用来发展果园和鱼塘。
转移路线图
综观全省养猪产业的转移,省养猪协会会长张国杭说,根据广东省畜牧业发展的规划,从2001年开始,养猪业逐渐从珠三角向粤西、粤北、粤东转移,如深圳、中山的大型养猪场大多搬到了河源、惠州、四会一带,而东莞的则向阳江、河源、海丰等地迁移。
张国杭解释,全省养猪产业迁移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珠三角用地越来越紧张,土地开始大幅度升值,养猪企业为了降低土地成本,纷纷搬到土地租金较低的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第二,广东原有的规模化养猪场都集中在珠三角城市周边,所造成的水污染已经远远超过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总和,迫于环境压力,深圳、东莞、中山等地区政府不得不强制拆迁严重污染的猪场。第三,有些山区为了招商引资,会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吸引大的养猪企业前去投资、落户,从而带动当地农民养猪的积极性,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对于全省养猪业的出路,张国杭说,目前,省里正在起草出台畜牧业发展规划,对各市畜牧业用地收费标准合理化,能不收费的尽量不收费。此外,针对养猪户贷款难的问题,省有关部门会出面和银行沟通,争取给予养猪户一定的贷款优惠。
山区也搬迁
针对惠阳、博罗、增城纷纷拆迁养猪场的行动,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养猪产业的转移过程实际上也是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过程。工业的利润率和对当地财政税收的贡献远非养猪之类的农业所能比拟,于是在农业和工业争地的格局下,工业进到哪里,农业就退出哪里,〃再过几年,珠三角会容不下一头猪〃。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养猪业转移的真实原因就是对政府税费贡献不足,而不是不够环保,不信可以去调查一下珠三角原来的养猪场,现在都变成什么地方了?〃
最近发生在粤北新丰县的一起案例,恰好佐证了上述业内人士的说法。
由于东莞市清理猪场,该市某公司在2006年将养猪场搬到了新丰,这次搬迁是两地政府协商的结果。猪场成为东莞市〃菜篮子工程〃和生猪绿色生产基地,对东莞市1200万人口吃上〃放心肉〃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东莞市政府在该公司搬迁后一直对其进行补贴,新丰也希望该公司带动附近农民养猪。
但在最近,新丰县发出通知要求这个猪场搬走,因为有工业企业要用猪场这块地。该公司希望尽量不要搬猪场,东莞方面也已出面帮助协调。
〃我们可是办了国有土地使用证的,50年的使用期啊。但如果真的要搬(猪场)也没办法,我们还没来得及考虑搬迁选址的问题,也不知道可以搬到哪里去。〃该公司负责人无奈地说。
(实习生:王达 黎志影 记者:毛志勇《南方农村报》 2007年8月7日)
■〃惠阳强铲猪场事件〃追踪
钩机继续舞大爪
惠阳大批猪棚沦为垃圾堆
尽管国务院三令五申,尽管舆论广泛关注,尽管猪农群情激愤,但他们还是来了。
他们是强拆猪场的队伍,由惠州市惠阳区环保局、农业局、国土局、城建局等多个部门抽调组成。官方的说法则更为正式、体面执法人员、干部、职工。
〃他们也许30人,也许50人,但肯定不止20人,开着钩机(挖掘机)冲过来。二话不说,动手就拆。〃8月14日上午,忆起6天前的一幕,猪农凌东不禁打了一个哆嗦。
钩机来了
猪场的两条黑狗首先嗅出气味不对,狂吠不已。
8月8日早上9点,镇隆镇甘陂村。35岁的凌东与28岁的女工唐宝香坐在门口,听到动静,立刻站起身,四下张望。一辆庞大的钩机出现了,前面3台大车,上面呼啦下来几十个人。
其实拆的消息早就知道。通知书已经说过,一个骑摩托的人还传过口信。从8月1日开始,猪场被断电。但凌东还是抱有一线希望。7月25日,温家宝总理强调,要取消各种不合理的生猪禁养限养规定。7月30日,国务院发出《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指出〃任何地方不得以新农村建设或整治环境为由禁止和限制生猪饲养〃。此后,媒体报道了〃惠阳强铲猪场事件〃。
没想到的是,强拆者来得这么快,中央政策在这里被忽视了。
来人不打招呼,径直推倒围墙,锯断三根支柱,钩机配合跟进,第一间猪棚瞬间倒塌。所幸的是,猪已提前转移,并无伤亡。凌东爱惜母猪栏,提出〃还是我自己拆吧〃。来人笑了:〃不用,我们拆得比你快!〃接着,他们又熟练地推倒另外几座猪棚。
凌东是镇隆镇的首批被强拆户。猪棚的整个强拆过程历时约40分钟,毫无阻力与波折。无奈的凌东,只能用自己的手机把现场偷录下来。后来他递给记者看,只见屏幕上的钩机,伸出黄色大臂,如同长颈龙般四下挥舞,剧烈的砰砰声中,猪棚成片倒下。下一步怎么办?站在〃种猪场,闲人勿进〃的破碎告示前,凌东神情麻木、答非所问:〃不用换鞋了,直接进去看吧。〃
8日上午,同村的花积猪场被拆。下午,同村的龙彬如、徐荣碧、柳建云猪场也被拆。徐荣碧人称〃四川婆〃,提起强拆,差点哭出来:〃完了。那么多人,怎么搞得过他们?把煤气罐一搬,钩机就动手。〃而她的肉猪,在搬运过程中,〃一淋一晒,大多数感冒了,死了两头〃。
每一个强拆猪棚,都变成一个大垃圾堆,甚为骇人。
震慑强效
按照既定方案,惠阳的猪场整治正有条不紊地推进。线路很明晰,钩机从县城淡水出发,沿途开向秋长、新圩、镇隆、平潭,步步为营,平均每10公里一个据点。
8月8日、9日、10日,连续三天的镇隆镇整治,普遍被猪农视为第二记重炮。在国务院政策出台之后,它仍然按时打响,意义非同寻常,震慑效果显而易见。
〃拆的时候,我没有哭,现在也没有哭,麻木了。反正农民会一辈子穷下去。〃40岁的猪农花积向记者努力地微笑着。她来自福建省南安市柳城镇杏莲村。背后,是她足足建了半年的水泥猪栏,现在被强拆队的铁锤全部打烂。
〃以后再也不想养猪了,搬来搬去。我们还以为养猪是个正当职业呢,不偷不抢,谁知道哪里都不让养。棚子被拆了,损失十万多。一个农民,什么时候能赚到十万块啊?〃她说。强拆的头一晚,她与丈夫还在连夜运猪,顾不上睡觉。其他待拆户度日如年。何伯田农场的王华平看了几个被拆猪棚,每回都觉得心惊肉跳,而政府传出的消息更让他坐立不安:〃镇隆镇范围几乎全是禁养区。〃
整治风暴中,惠阳本地的养猪户则显得心安一些。本地人有人脉,强拆队也会酌情考虑面子,只用钩机做点表示,便可过关。猪场内的非法建筑,如果是本地人所盖,一般可保安然无恙。不过,本地猪农毕竟只占少数。
截至7月26日,惠阳关闭猪场620多家。至今,这一数目据传已突破1000家。〃禁养区内的猪场一定要拆除,国务院政策也没说要保护非法猪场。所以,我们要坚决按原计划进行。〃这是官方理直气壮的解释。
惠阳肉贱
郑师傅每天在平潭菜市场内摆案卖肉,谈起一个月来的猪肉价,不觉好笑:〃电视里讲,其他地方都在涨。这里却比一个月前更便宜。瘦肉、排骨每斤13元,上肉12元,五花肉11元,猪蹄10元,每样便宜了5毛。市场内的11张肉案,每张每天能卖出一头猪,150斤肉。〃
其实,不仅平潭菜场,惠阳境内,淡水、新圩、秋长的菜市场,猪肉价近期普遍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事实很明显。本地猪场清理太多,猪肉一下子增多,肉价自然下跌。然而,这一本该让消费者欣喜的事实,却没有带来多大安全感。有人反而担心:〃过一段时间,本地猪少了,肉价说不定涨得更厉害。〃
有关〃一刀切〃整治与肉价关系的讨论甚热。不少人认为,〃现在猪肉价上涨,反而把猪场一棍子打死,太偏激了。'一刀切'打击的不是污染户,而是正规户。污染户成本低,伤不了元气〃。〃政府口口声声说引进外地猪源,但是数量有限,成本更高。本地猪源其实更为稳定可靠。假设外地出现疫情,还敢不敢进外地猪?市场万一缺肉,怎么办?〃
惠阳肉贱的消息开始吸引四面八方的业内人士。
作为〃惠阳强铲猪场事件〃的前期报道者,记者连续接到几个外地电话,皆转弯抹角地问起:〃惠阳那边可有小猪、母猪、猪栏出售?有没有联系电话?〃而化州一位赖姓猪农,则干脆发短信至记者手机:〃我想购买几十张母猪产床,能否提供被清理猪场的电话?〃在惠阳,记者巧遇40岁的张先生。他是增城白水寨的猪农,此行准备买些中小猪回去饲养。
张先生有个深圳的猪贩朋友,姓危,长期从张的猪场收猪。可前段时间,危给张打来电话,暂时不去增城,因为惠阳有更多更便宜的猪。张受到危的启发,也前来一探究竟。
〃对于单个养猪户来说,这是个好消息,因为少了竞争对手。可是,对于整个养猪行业来说,不太乐观。我们更心虚了,以后搞到自己身上来怎么办?唇亡齿寒,兔死狐悲。〃高中毕业的张先生一口气说出两个成语。
还有一件让猪农哭笑不得的事:政府正进行母猪登记,以申请补贴。平潭镇政府宣传栏中,端端正正贴着〃平潭能繁殖母猪饲养场(户)公示表〃,猪农柯昌军摇了摇头:〃已经认为我非法,却又搞母猪补贴,真是自打嘴巴,太滑稽!〃
连锁反应
遭遇整治的猪农面对失业后的难题,而相关产业链也在发生变化。30岁的黄海龙对要不要改行还缺少心理准备。他是本地人,在平潭镇开了一家怡隆兽药店,经营范围包括:兽药、水产药、原料粉、饲料添加剂等,〃80%的营业额是猪药〃。
但现在清理猪场。〃猪场一拆,光做水产能不能维持,很难说。猪场一般配套鱼塘,猪场拆了,鱼塘也会受影响,专门养鱼的到底又有多少?如果一点粪水都没有,怎么养鱼?〃
据了解,在平潭,类似的兽药店多达六七家;而周边,比如惠城区的小金口镇、马安镇,则是兽药店聚集之地,多达100多家。可以预见,猪场整治给兽药店带来的影响肯定不止惠阳境内。猪饲料业也面临着危机。这类门市部几乎每个镇都有十来家,但现在也惶惶不安。新圩已有先例。廖老板是镇上的饲料店主,如今生意萧条,赊给人家的饲料连本钱都难收回。
还有相关的运输业。据惠泽冶丰实业发展公司介绍,他们一年需要3000吨饲料。每年运300次,一次10吨,每吨运费60元。如果把整个惠阳的猪饲料运输全算进去,这将是一个庞大的数目。
围绕着养猪业,中间环节的从业人员多达上万人。猪场一旦被强制〃一刀切〃,产业链将出现极大的生态失衡。
(记者:胡亚柱《南方农村报》2007年8月21日)
■〃惠阳强铲猪场事件〃追踪
养猪的没肉吃
〃一刀切〃断了惠阳猪农前程
38岁的王华平、43岁的柯昌军、55岁的胡运策,都是湖北人,都举家在惠阳养猪。
他们迁来的年份不一样,王、柯、胡,分别为1998年、2002年、2005年。如果把这三个时间段串起来,足以概括惠阳养猪业发展最快的历史。那是黄金的十年。独到的自然条件,珠三角的地理位置,深圳、东莞清理猪场的大气候,让惠阳的养猪业一时繁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