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5574-笔底波澜-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语丝》的发刊辞和《现代评论》的启事,我们似乎读不出什么太大的差别,都带有“《新青年》时代”的流风余韵。但这确实是两个不同的知识分子群体,代表了“五四”浪潮之后两条不同的精神路向、不同的价值选择。曹聚仁认为《现代评论》比《语丝》“更富综合性,更富文学意味,更有绅士的气度,也更有自由主义的气氛。他们这两种周刊有时是互相敌对的,但在新文学运动的继承工作上,却又是十分协调的。”“《现代评论》所发表的政论,也是第一流的好文字,那是《语丝》社所不写的。”曹聚仁:《文坛五十年》,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页172—173。    
    这两个周刊不仅在当时、而且对未来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需要《语丝》,也需要《现代评论》。它们的同时出现(相距不过一个月),至少标志着当年言论界多元的声音。在军阀主导之下、只有枪杆子才有发言权的年头,在那个我们小时候就知道是暗无天日的时代,它们的存在足以温暖一个苦难民族的灵魂,足以照亮一个个星月无光的夜晚。    
    [记事]    
    2月14日,上海书业商会等四团体发表宣言,反对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的“印刷附律”。    
    4月16日,27岁的成舍我在北京创办《世界晚报》,新闻史上著名的“三个世界”浮出水面。10月18日的头条新闻中将直系军阀张福来的“福”误排成“祸”字,一字成祸,报馆立即被警察厅封闭。不料冯玉祥倒戈,发动北京政变,直系倒台,《世界晚报》因“祸”得福,声名鹊起,发行量从原来的二三千份一跃突破了万份。    
    6月19日,北京政府通令邮局禁止寄递《自治旬刊》、《劳动旬刊》、《劳工周刊》、《工人周刊》、《青年工人》月刊、《中国青年》、《新建设》、《陈独秀讲演录》、《上海工会报告》等书刊。    
    8月,公共租界非法逮捕市民叶乾亨,《时报》、《商报》、《新申报》等纷纷如实报道,并加以评论,租界工部局竟以“散布谣言,登载不确实消息”等罪名拘捕了《时报》总经理狄平子、主笔陈冷血,《商报》总经理李征五、主笔陈布雷,《新申报》总经理许建屏、主笔孙东吴等6人。会审公堂不听被告律师的申诉,分判罚款,强行结案。    
    9月1日,京师警察厅指控国闻通讯社刊载的张作霖致曹锟函有误,传讯编辑周某,5天后(9月6日)勒令停止发稿。    
    9月2日,世界通讯社编辑被传讯,总经理遭到监视,3天后(9月5日)停止发稿。    
    9月5日,京师警察厅传讯上海《申报》驻京记者秦墨哂及亚东新闻社记者,查封《民德报》。    
    12月9日,租界巡捕房搜查上海大学,几天后传讯了代理校长邵力子,指控该校出售共产党主办的《向导》报,含有“仇洋”词句。    
    


《笔底波澜》 第二部分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之后(1)

    笔底波澜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之后    
    4月1日,京师警察厅发布新制定的12条《管理新闻营业规则》,条件非常苛刻,被称为《报纸条例》的借尸还魂。北京新闻界一致表示反对。4月中旬,胡适、陈西滢、钱玄同等18位知识分子联名致函司法总长章士钊,提出阁议撤销这一规则,以维护言论出版自由。此前4月4日,上海书报联合会、日报公会、书业商会、书业公所举行联席会议,鉴于《出版法》钳制言论出版自由,违背了共和国的性质,决议分别致电北京政府法制院、内务部、司法部要求废除。4月8日,连上海总商会也致电北京政府,提出废止《出版法》的要求。    
    也是在4月,上海租界工部局再次在纳税人年会提出《印刷附律》议案,因不到法定人数而流产。4月13日,上海书报联合会、日报公会、书业商会、书业公所等四团体发表抗议上海公共租界《印刷附律》的宣言。6月2日,上海租界再次召开纳税人特别会议力图通过,时值“五卅运动”,《印刷附律》成为众矢之的之一,上海32个团体联合发表抗议宣言大力抨击。不同政治倾向、背景的《向导》周报、《民国日报》、英文《密勒氏评论报》、《大陆报》都纷纷发表文章,严厉批评工部局。这次会议也因不足法定人数匆匆散会,从此没有再提出这一议案。    
    “五卅”惨案激发了汹涌澎湃的民族浪潮,身处租界的上海各大报纸保持了可耻的沉默,激怒了无数年轻的知识分子,多年后王芸生曾说:“五四运动给我打下了一个做人的基础;五卅运动又使我认识了自己的国家。民族的热血曾鼓舞着我的青年的心……”6月3日,在商务印书馆工作的郑振铎、茅盾、叶圣陶、胡愈之等以上海学术团体对外联合会名义创办了《公理日报》,日发行量曾达到2万份,至当月24日出版第22号后停刊。6月10日,杨杏佛独自创办了《民族日报》,共坚持了16天。6月4日,瞿秋白主编的《热血日报》面世,成为中共出版的第一份日报。6月11日创刊的《上海总工会日刊》,直到9月被军阀查封。从6月初起,邵飘萍在《京报》推出清华学子王造时主编的《京报副刊·上海惨剧特刊》,连出了12期。    
    7月初,向来稳健、谨慎的《东方杂志》出版了《五卅事件临时增刊》,发表王云五的《五卅事件之责任与善后》等文。9月11日,上海公共租界总巡捕房就《五卅事件临时增刊》向会审公廨起诉王云五等。9月20日,《京报》副刊发表《上海商务印书馆〈五卅增刊〉事件》的评论,向商务印书馆发行《五卅增刊》表示敬意,对商务被控告表示声援。10月24日,会审公廨在一不宣布罪状,二无审判理由的情况下,判令王云五等罚款200元,一年内不得再发行同样书籍。这是王云五和商务历史上一支令人难忘的插曲。    
    与此同时,《民国日报》主笔叶楚伧以违反《出版法》第三条、第十一条的罪名被判罚100元。租界巡捕房以同样理由查抄了《沪报》、《国耻画报》及光华书局等。    
    从7月11日起,老牌的《申报》、《新闻报》三次在广告版刊出租界工部局通过广告公司送登的《诚言》,租界当局的声音引发了众怒。在舆论的压力下,申、新二报被迫发表道歉启事,并刊出《辟〈诚言〉》,说明真相。“诚言”风波成为史量才主持《申报》时期的一个污点。    
    陈布雷所撰社论,曾让年轻的郭沫若倾慕不已    
    叶恭绰曾言“全国报界中,主持社论之人才,寥寥不可多得。其议论周匝,文字雅俊者,在北惟颜旨微,在南惟陈畏垒而已”。颜旨微自1923年以来出任北京《益世报》主笔,每日撰论,从不间断。这年4月,在著名的金佛郎案发生后,他连续写下十篇评论,立论公正,深得读者欢迎。陈畏垒就是陈布雷,从《天铎报》到《商报》,他的“如椽大笔,横扫千军”,让年轻的郭沫若倾慕不已。    
    陈布雷手迹    
    成舍我不是以言论而是以办报知名。2月10日,他创办《世界晚报》10个月后,又独立创办了《世界日报》。他在发刊词中提出“以国民意见为意见”、“以超党派立场争取全民福利”等主张,强调不党不偏,不受津贴,言论公正,不畏强暴,替老百姓说话,作民众喉舌。10月1日,他的《世界画报》问世。至此,三个“世界”全部浮出水面,形成了中国报业史上第一个稍有规模的“世界”报系。    
    4月8日,《世界晚报》在《晨报》登出特别启事:“京师地检厅,对于本报,一再以妨害公务,犯《出版法》第十一条第五款等罪,传讯本报经理成舍我。成君因应付讼事,所有经理职务由协理龚德柏兼任。”其实是对当局压制舆论的一种抗议。    
    当然,即使在重重压力下,成舍我也没有屈服。11月29日,《世界日报》刊出《昨日十万民众对段政府大示威》的新闻,和成舍我的署名社评《哀段君祺瑞》。由于《世界日报》独立的品质,发行量很快从初期的四五千份增加到二三万份。无党无派的成舍我,白手起家,一无资本,二无背景,却以其独特的个性和持续的努力创造了一个奇迹,书写出大时代一个报人的华彩乐章。


《笔底波澜》 第二部分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之后(2)

    创办“世界”报系的著名报人成舍我    
    北京《晨报》于这年11月19日披露惊人的内幕,北洋政府参政院、军事善后委员会等6个部门联合以“宣传费”名义给全国125家报馆、通讯社发津贴,分“超等者”、“最要者”、“次要者”、“普通者”四等。林白水的《社会日报》和邵飘萍的《京报》都属于“超等者”六家中,每月可得津贴至少200元,成舍我的《世界日报》、《世界晚报》分别名列“最要者”39家中,每月各得200元。在长夜如磐的岁月里,民间报纸要真正保持经济独立、不接受任何津贴谈何容易,邵飘萍、林白水、成舍我这些光耀新闻史的报人都未能逃出这一名单之外,真是百年言论史上莫大的悲哀。好在他们并没有拿了津贴就放弃独立批判的责任,这是不幸中的万幸。    
    十天以后(11月29日),“认定改造人心——思想革命,是急务中的急务”的《晨报》在迎来7周年前夕被暴徒纵火,部分房屋、纸张化为灰烬。《晨报》被焚事件几乎成为一件扑朔迷离的疑案。几天后,视自由为第一生命的胡适写信给昔日的《新青年》同伴陈独秀:    
    《晨报》近年的主张,无论在你我眼里为是为非,决没有“该”被自命为争自由的民众烧毁的罪状;因为争自由的唯一原理是:“异乎我者未必即非,而同乎我者未必即是;今日众人之所是未必即是,而众人所非未必真非。”争自由的唯一理由,换句话说,就是期望大家能容忍异己的意见与信仰。凡不承认异己者的自由的人,就不配争自由,就不配谈自由。    
    我怕的是这种不容忍的风气造成之后,这个社会要变成一个更残忍更惨酷的社会,我们爱自由争自由的人怕没有容身之地了。耿云志、欧阳哲生主编:《胡适书信集》上册,页366—367。    
    也许他的担心不是多余的。    
    [记事]    
    3月5日,北京《民国日报》由于在“民意”栏发表《丧权辱国的安福系》一文,3月17日以“侮辱国家元首临时执政段祺瑞”的罪名被查封,编辑邹德高被捕,仅出版了13天。    
    3月,上海《商报》主笔陈布雷、《民国日报》主笔邵力子、《中华新报》主笔张达吾因为报道、评论上海纱厂工人罢工事件,被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以“鼓动工潮”、“扰乱治安”的罪名拘捕。陈、张各罚款90元,邵除了罚款90元,还判交保1000元,不准再“宣传过激主义”,同时逐出租界。    
    4月1日,胡政之在上海创办《国闻周报》,发刊词中指出:“今之新闻记者其职能即古之史官,而尽职之难则远愈古昔。”“吾人苟欲建舆论之权威,第一当先求判断资料之事实问题。首当求真确之发现,与忠实之报道。”    
    4月5日,蔡和森在《向导》周报109期发表的《安福政府对于舆论的摧残》一文,说年初以来,段政府通令查禁《向导》等20种刊物,有百多位读者来信,表示愤怒抗议,并呼吁言论自由。    
    4月26日,创刊于1922年8月的哈尔滨俄文《论坛报》,再度遭查封。    
    《世界日报》附送的画报(1925年6月1日)    
    5月中旬,重庆军阀王陵基以“败坏风俗,煽惑青年”的罪名查封张闻天等创办的《南鸿》周刊、萧楚女任主笔的《爝光》周刊,同时勒令萧楚女、张闻天、廖划平两周内离开重庆。《南鸿》出了7期,《爝光》只出了3期。8月20日,广州《民国日报》总编辑陈秋霖与廖仲恺一同被暗杀。    
    5月29日,山东军阀张宗昌以煽动纱厂罢工风潮的罪名杀害青岛《公民报》主笔、共产党人胡信之。9月25日《向导》发表的《山东通信》披露,张宗昌曾对济南的报社通讯社记者作了这样的训话:“今天我请大家来,没有别的话说,就是你们的报上登载的消息,只许说我好,不许说我坏。如有那个说我坏,我就以军法从事。”不久,济南半数以上的报纸都被迫关门。    
    5月,湖北拟订取缔白话报、小报及通讯社的规则。    
    “五卅”惨案以后,段祺瑞曾一次下令查封了北京19种报刊。    
    12月底,由中共地下组织创办的哈尔滨《东北早报》两个编辑陈晦生、任国桢被捕,后在吉林监狱遇难,两人都是共产党员。    
    天津《益世报》总经理刘浚卿曾被北洋军阀逮捕入狱7个月。


《笔底波澜》 第二部分1926年:“四不”开创“《大公报》时代”

    笔底波澜    
    1926年:“四不”开创“《大公报》时代”    
    1月20日,北京新闻界争自由大同盟举行大会,决议22日派代表向北洋政府递交呈文,要求废止袁世凯时代出台的《出版法》及现行的新闻营业管理条例,21日《晨报》发表了这一呈文。同月,上海各公团联合会致电北洋政府内务部、司法部,呼吁“尊重人民自由”,立即废止《出版法》。之前,上海日报公会、书业商会、书报联合会、书业公所等团体曾两次公开发表声明,要求废止《出版法》。    
    创办《京报》的邵飘萍    
    经过舆论界长达十年的斗争,1月27日,北洋政府终于在国务会议上通过了废止《出版法》的决议。    
    3月18日,北京阴云低垂,段祺瑞政府悍然杀害了47个和平请愿的学生和民众,伤200多人。“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邵飘萍、成舍我等主办的《京报》、《世界日报》、《世界晚报》纷纷报道事实真相,发表评论,严厉谴责这场杀戮。《晨报》也公布了死难者名单及部分照片。有国民党背景的《国民新报》连续发表《段祺瑞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