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5355-祖上光荣-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八路军”,而江南的红军余部就变成了“新四军”,也因此,国民政府给“八路军”和“新四军”发放了统一制式的军装,区别仅仅是帽徽换成了八孔的两个纽扣,袖子上多了“八路军”或“新四军”的袖章。抗日联军的军装也是在八路军军装的基础上仿制的,只不过帽子上没了纽扣,袖子上没了袖章而已。
那时候在东北,杨靖宇和周保中等领导的抗联部队,起初并没有统一的军服,队伍原本就是由杂牌的抗日势力拼凑而成,他们有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派别,是抗日使他们走到了一起。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后,为适应全国抗日统一战线新形式的需要,也为了更进一步表明,在沦为殖民统治的东北,还有共产党领导的比较正规的军事力量在抵抗,所有抗联部队才统一着了装。抗联军的军服和八路军的军服一样,看上去官和兵没有多大区别,就是军官的上衣兜比士兵的多了两个,所以太爷爷的上衣就多了两个兜儿。
那时抗联军境况还很艰难,南方国统区和抗日根据地的物资根本运不过来,尽管就近能等到苏联的接济,但毕竟处在日本人的监视和围堵之下,运输渠道也并不通畅,缺吃少穿,无弹没药的事常有发生,所以更换起军装来,也着实让一些将领头疼。尽管杨靖宇在黑龙江的依兰县等较大的宿营地,建立了兵工厂和军装厂等基地,此外像刘少奇曾开展过工作的奉天纺织厂等,也暗地为抗联队伍服务,但原材料毕竟还是紧缺,那一次统一大规模地更换军服,可能也是东北抗日史上惟一的一次。
真像老百姓传言的那样,太爷爷归顺了杨靖宇?是,也不是。说是,他和潘大姑娘的举动,表面上看跟归顺没什么区别,说不是,他认为不存在归不归顺的问题,他和杨靖宇是在联手,何况他心中还不服气,对杨靖宇及其所属党派,还存有怀疑。这也是很自然的,朝代更迭,军阀混战,几十年来的中国百姓,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他们眼里,那些动不动就喊口号的党派和形形色色的军队,是不可信任的,是值得怀疑的,若想让他们中的一个改变对一个党一个军的认识,并接受这个党这个军,那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太爷爷去打劫井上垣的军火库失败后,就带着队伍回到了七星峰,那十几个受伤的弟兄虽已经过潘大姑娘包扎换了药,但毕竟一路奔波也没休息好,再加上天气又热,伤口不愿愈合,有了溃烂的迹象,伤势有的就越来越重了,甚至有一个已经昏迷了。潘大姑娘手头的药已不多,就派了两个弟兄赶紧下山去薛家镇购买,那时云南白药还很稀贵,不好买,潘大姑娘又不懂西药,只能配一些常用的方子来救急,多年的绿林生涯经验,使她对救治伤患方面很自信,但实际上她的经验还比较原始,只不过她还意识不到罢了。
那个战乱的年代,山匪的生存状况确也很残酷,用“刀尖舔血”来形容一点都不过,被子弹打在浅部位还可以,他们可以用刀尖淬火,把子弹剜出来,然后再敷上药,可子弹若射进了胸腔等深部位,那他们就没办法了,只能任子弹藏留在体内,而伤者能不能活下去,就看他的命大不大了。对于像白求恩那样开膛破肚地做手术,潘大姑娘听都没听过,更想也不敢想,那个已昏迷的弟兄就是被子弹打进了右肋,潘大姑娘看着他也只能叹息,听天由命了。
《祖上光荣》 第三部分第六章 委任状(3)
两个买药的弟兄下山后,过了晌午,太阳已偏西,一个人就摸上了七星峰来,太爷爷、潘大姑娘还有王老疙瘩,正在地窝棚里商量筹集弹药的事,经过那么一番折腾,弹药已所剩无多了,这时就有个弟兄跑进来报告:“大哥,有人正往咱这山上来!”“多少人?”太爷爷忙问。“就一个人!”那个兄弟回答。“先不管他,等上来再说!”太爷爷又说,那个弟兄应了一声转身就走了,既然是一个人,三个人也没放在心里,就继续商议。不大一会儿,那个弟兄又跑进来:“大哥,他要见你,说他叫彭亮,跟……跟嫂子认识!”太爷爷和王老疙瘩一听,就看向了潘大姑娘,潘大姑娘愣了一下,似乎想了起来:“哦,带他进来吧!”
一个身穿长衫、戴着礼帽的男人走了进来,看上去文质彬彬的,一见潘大姑娘就笑着摘下了礼帽:“潘当家的,咱们又见面了!”
这时已起身的潘大姑娘也笑着抱了抱拳:“彭先生真是灵通,俺潘大姑娘到哪儿你都能找来!”
彭亮却笑着看向了太爷爷:“这位想必就是杨当家吧?”
太爷爷就也客气地点了点头,却没说什么,潘大姑娘就说:“彭先生,无事不登三宝殿,你不会又是来做说客的吧?”潘大姑娘说着,伸手示意他在一个空凳子上坐下来,然后让王老疙瘩给倒碗水,自己就先坐了下来,彭亮笑着坐了过去,他没否认。他的确是个说客,而且还是杨靖宇委派来的。
这个彭亮,早在三年前,他就上山找过潘大姑娘,劝她带着弟兄们加入抗联的队伍,潘大姑娘知道杨靖宇的大名,也知道他打鬼子,但她对这个党那个派的不感兴趣,何况她野惯了,喜单打独斗,就没答应,以礼相待了一番,就送下了山。一年半前,彭亮再次找到了潘大姑娘,苦心相劝,可还是被她回绝了。没想到那以后就发生了二道沟一役,就不知道了潘大姑娘踪影,彭亮受命多方联系查找,潘大姑娘和太爷爷一起露脸,刚和井上垣打了一仗,他就找上了七星峰来。
彭亮也没少与江湖打交道,知道他们的脾气秉性,不喜转弯抹角,既然已知道了来意,他就开门见山了,所以他喝了一口王老疙瘩端过来的水,就开劝起来。有些大道理潘大姑娘都听过两遍了,但彭亮却不得不重复,因为他还要说给太爷爷和王老疙瘩听,什么要团结起来抗日,五根指头攥成拳头才有力,而抗日力量的联合,打起仗来不但能协调部署,相互呼应,而在情报渠道上还能有效地共享,很好地进行资源的整合。彭亮来之前显然做了充分准备,说完道理之后,他又举了两个事实来论证,那两个事实,让太爷爷、潘大姑娘还有王老疙瘩三人,心中都不觉一动。
彭亮举的事实分别是潘大姑娘的二道沟一役,和太爷爷的及时从奶头山转移,说在日伪军赶到二道沟围剿之前,他们就已得知了去围剿的消息,但就是没探明日伪军要去哪儿围剿,等他们知道了,日伪军已经出发了,他们离得又远,就来不及通知潘大姑娘,只能眼睁睁看着它发生,这也让他们一直引以为憾;而翠花表叔之所以能及时上奶头山通知太爷爷他们转移,是他们的地下工作者及时将纸条扔进了翠花表叔家院子的功劳。据此,彭亮就下了结论:潘大姑娘如果能相信他们的能力,早加入他们的队伍,那就不会有二道沟的惨剧发生了。
太爷爷三人惊讶之余,也不禁打心眼里佩服彭亮他们的手段了得,但太爷爷也很迷惑,于是他就问了彭亮:“你们咋知道翠花表叔的?”彭亮便说出了让他很吃惊的“韩大个子”的绰号。而更让太爷爷难以相信的,还是彭亮说出了韩大个子的真实身份。
他竟是国民党的人。
韩大个子是国民党的人不假,但他不是国民党的党员,只不过是军统的一个特务。那时在沦陷区内,国民党官兵的身影已看不到了,可军统的特务却遍布四处。韩大个子起初确是在做皮货生意,后来就被戴笠的手下看中了,发展成了特务,便利用皮货商的身份,刺探日本人在伪满洲的情况。可既然是一个特务,他怎么又拉帮结伙了呢?
问起这个,就牵涉到了蒋介石和戴笠之间的一个秘密,或者说连秘密也算不上,顶天是个隐私,幸好潘大姑娘,也就是我的太奶奶,当时亲耳从彭亮嘴里听到了,是见证人之一,要不这样一个不见经传,又不会有人记录在案的插曲,就会湮没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了。据说,有一次蒋介石请戴笠吃西餐,无意中说了个想法:共产党在东北有抗日联军,我们在东北是不是也搞个什么军?作为一个军事领袖,蒋介石当然明白:在沦陷区内,大规模的正规部队难以存活,而相对较少的人马靠游击战等方式,或许还可以维持。但他对在敌后“小打小闹”的举动向来不屑一顾,何以突然说起也想在东北招呼招呼呢?
戴笠明白蒋介石的意思,他想在东北也组建抗日的队伍,真正目的是想发挥它的政治作用。其实蒋介石也就那么一说,戴笠就当回事儿了。饭后回去就马上开始布置,经过层层的筛选,终于有了一个人选——韩大个子。韩大个子是东北人,家又在山区,地利与人和都占了,至于天时,他干了这么长时间特务工作,对伪满洲的情况应该有所把握。最大的不足就是,韩大个子从来没带兵打过仗,可领导共产党游击队的,有几个以前带兵打过仗呢?这方面不妨向共产党的游击队学习学习,也算是赶鸭子上架吧。
在“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的土地上原本还有一支抗日队伍,也算得上国民党的军事力量,那就是抗日英雄马占山领导的民国抗日联军,大部分是张学良遗留在黑龙江的部队,但这支部队只坚持到了1933年,马占山就退到了苏联境内,后又转道回国到延安养伤,还受到了毛泽东的亲自接见。后来马占山还三次进谏蒋介石要求抗日,期间还帮助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直到七七事变后,蒋介石才委任他为东北挺进军总司令,但他率部一直在晋绥一带活动,并没有真正挺进东北。
《祖上光荣》 第三部分第六章 委任状(4)
戴笠明白,在敌人后方拉一支队伍,绝非易事,但他还是满怀希望,所以他在亲自发给韩大个子的电文中,就百般叮嘱,先是鼓励诱惑,说什么“为党国的抗日大业而战很光荣,功成之日就是君加官晋爵之时”;接着也实言相告,深入敌后,环境险恶,家里有意援助也鞭长莫及,一切均要靠自己,“非有必死之心不能成事”;再就指点了一二:招集对象应重在当地的土匪和有过兵史的人士,现有的东北情报网络也可以很好地利用;最后仍没忘打气:“队伍拉起来后,先以游击之战巩固实力,等规模壮大时,再打出国民革命军东北抗日之大旗,军长非君莫属。”
韩大个子受命之后热血沸腾,没想到自己一个小小的情报员,竟能得到军统大头目的垂青,危难之际,担此大任,而且看样子,蒋委员长也很重视,他就暗下了决心,刀山火海,在所不惜。客观地讲,韩大个子也确是一条汉子,他骨子里也极恨日本人。韩大个子首选的拉拢对象,就是有同村之谊的王老疙瘩,他知道王老疙瘩曾给牟敬堂当过排长,于是便回了趟阔别了几年的老家,他当然没透露确切的实情,只是说自己恨日本人,想拉支队伍上山打鬼子,并保证资金不成问题。王老疙瘩空怀一腔抗日的热情,一经撺掇就很爽快地答应了,可他不知道的是,就在韩大个子拉拢了他,并让他帮忙发展弟兄的同时,韩大个子又去联络了一伙“土匪”。
正是那伙“土匪”使韩大个子暴露了踪迹,幸好没暴露给日本人,而是暴露给了杨靖宇他们。韩大个子到死都不知道,他去联络的那伙“土匪”,早被杨靖宇发展成抗日游击队了,只不过对外没公开身份罢了,他们当时就对韩大个子起了疑心,不但拒绝了他,还派人跟踪了他,并及时将情况向杨靖宇作了汇报。所以韩大个子那以后的行踪,就全在杨靖宇的掌控之下了,而在他活动的过程中,杨靖宇也逐渐摸清了他的真实身份和目的。而韩大个子从日本人张贴的布告上,得知了太爷爷的大名,又通过他们的渠道查访到太爷爷的藏身处,当他带着王老疙瘩到翠花表叔家找太爷爷时,杨靖宇也就掌握了太爷爷的一些情况。
世事难料,韩大个子的计划不是不可行,行动也不是不诡秘,可就连杨靖宇他们也没想到,那天韩大个子出城后会碰到意外——从身上搜出了枪,被带进县城后,死在了乱枪之下,而随后太爷爷和王老疙瘩带着几个人就上了奶头山。因此追溯起来,还是蒋介石的随口一说,戴笠的过于用心,才成就了太爷爷,真不知道太爷爷是该感激他们,还是该埋汰他们。韩大个子死后一个月,戴笠才得到他的死亡报告,当然很沮丧,事情还八字没一撇呢,人却先没了,但自打那顿西餐后,蒋介石就再也没提过在东北拉队伍的事,戴笠也明白了他不过是顺嘴说说,既然已失败了,就没必要显摆了,事情就那样不了了之。
彭亮的讲述当然没我这么周全,这么添油加醋,可太爷爷、潘大姑娘和王老疙瘩三人心里,还是被他说得复杂起来,正所谓身在江湖,却不知江湖残酷,太爷爷万没想到,就在他的身边,还发生过那么多他浑然不觉的事,他不得不重视面前这个陌生男人,和他背后的那个杨靖宇,而这个男人给他带来的无疑是一次机遇,他是否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呢?而潘大姑娘此时已动了心,按她的个性,原本不会参加抗联队伍,但二道沟一役使她有了改变,人一旦遇到挫折后,都会重新考虑问题,她已认识到了彭亮观点的正确性。可改旗易帜毕竟是一件大事,不能太草率地答应,怎么也得详细合计合计,潘大姑娘就笑着对彭亮说:
“彭先生,你已是第三次来找俺了,再驳了你的面子,那就不近人情了,再说你这次来也是不弃俺们于危难,你看这样好不好,你今晚就在山上住吧,容俺们想一想。”
“好吧,几年我们都等了,也不差这两天,你和杨当家,还有弟兄们,也好好商议商议,我们共产党不会强人所难,但为了共同打日本鬼子,我们还是欢迎你们加入!”
彭亮看上去很兴奋,潘大姑娘终于松了口,他觉得这次可能不会白来了。彭亮说完就看向太爷爷,他还想听听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