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太阳的女儿-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后,我越发地努力,除了睡觉和吃饭外,将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整理了所有考试中出过错误的试题,拿来一遍又一遍地做;每天,天刚蒙蒙发亮,我便起床,开始读英语,背诵语文,寂寥的声音在校园里回荡,像池子里激起的波纹,我的希望也在这波纹里慢慢地扩展。我终于进了班级的前十五名,我兴奋地打电话告诉妈妈,妈妈在电话的那头哭了!
高三了,我们开始分科。老师让我们回家与父母商量,这毕竟是一件大事,关系着我们今后的前程和命运。同学们议论纷纷地回家了,我却留在学校,没有回家。父母一向很尊重我自己的意见,而且迷信地认为我所有的选择都是对的。我选择了理科,但我的化学成绩并不好,其他的科目也不是很理想。刚开始,我的成绩在班里靠后,就如寒冬看不到春天的希望。我有些迷茫了,我的路在何方?我的希望在哪儿呢?我的命运我能做主么?我该如何扼住命运的喉咙呢?
班主任老师察觉了我的情绪,将我与班上化学成绩最好的同学安排在一起。在同桌的热情帮助和老师的不断鼓励和关怀下,我的成绩开始上升了,在第一次模拟考试中迈进了前三十名,也就是有希望考入大学了!
那天,天上下着大雨,妈妈和爸爸从山村赶到学校,特意地向班主任老师道谢!我没有想到父亲就是这样来到了我们学校,父亲是第一次来我们学校,也是惟一的一次来学校看我。他身上的军装早已褪色和破旧,只有那宽大的军裤还依稀记录着曾经的日子。就是这一身衣服,父亲也只有在隆重的场合才舍得穿,平时都是放在箱子里,如他的宝贝一般。母亲更不用说了,身上的衣服还是当年的嫁衣。十几年来,他们所有的心血都放在我们姐弟几个身上了,真的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看着他们消失在雨中的身影,我的眼泪和着雨水,忍不住地往下流!“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父母给予我的,也许我此生都无法回报。考上大学就是对他们的最好回报!我必须努力地抓紧高考前的最后日子,一定不让他们失望!我暗下 决心。
剩下的日子里,同学们都开始冲刺了,教室里烛光莹动,闪动着我们的青春和希望。我更是加倍的努力,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连吃饭都是在想着我的考试,同学们都笑话我走火入魔。但我深知,惟有如此,我才可能考上大学,才能给父母一个满意的答案!与父母所受的苦相比较,我这点苦又算什 么呢?
高考的日子终于在期望和害怕当中姗姗而来,母亲每天打电话问寒问暖,关心备至,原本紧张的心,在妈妈的抚慰下有些放松了。紧张的三天很快过去了,走出考场时,我感觉并不好,上线的希望似有似无!我打电话给妈妈,原本以为会被臭骂一顿的,谁知妈妈却异常地平静:“那就再复读一年吧!如果再考不上,就认命吧!但我们一定要做好自己的努力,也不至于日后后悔!”我多么伟大的母亲!
在煎熬中等待分数,在煎熬中等待命运的垂青!父母比我还着急,三天两头的往学校跑,打听我的分数。在期盼中,我们的分数公布了,我考的不理想,但是却上线了,上线了!真是绝望中的新生!
从家里那台已有些年头的黑白电视机上看到我的名字后,母亲高兴地手舞足蹈,父亲则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点酒,自饮自乐起来,弟弟特意买了一挂鞭炮。“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声音在寂静的山空回荡,炸破了夜的沉静,也炸破了村里的旧偏见。我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而且是女大学生。我终于用行动告诉了村民们“女不如男的观点是错误的!”在我的带动下,随后的几年,我们村里连续出了好几个大学生,有男生,有女生,村里的风气在无形中发生了改变,老人们变得开明起来,不再坚持“女子读书无用论!”就连当初反对我上学的爷爷,逢人便说自己有一个大学生孙女!满足与骄傲的神情,仿佛考上的不是我,而是他自己!
第二部分路越走越远,希望在脚下延伸(4)
希望之路
录取通知书来了,我的心终于塌实了。然而,高昂的学费让我快乐不起来,父母因为我的学费而一筹莫展。看到父母那愁苦的脸,我有些与心不忍。我嗫嚅着对父母说:“家里这么穷,我还是不上了吧!”
父亲蹭地一下站了起来,向我吼道:“就是将所有的家当卖了,也要供你去上学。借钱的事,你就别管了,我和你妈自有办法!”
妈妈过来安慰我:“大人的事,你就别操心了!你的任务是在大学好好地学,将来成为有用之人,千万不能因为家里穷,你就半途而废。只是,上大学可能会苦了你了,一定要节俭,你不能奢望太多,千万不能跟人家比吃、比穿,要比也只能比学习,比能力!”
接下来的日子,父母东奔西跑到处借钱,凡是有可能的人家都去了,但碰壁的时候很多,往往是趁兴而去败兴而归。也许,天底下最难的事莫过于借钱了。有些人家不但不借钱,反而反唇相讥。就是这样,他们也没有灰心,终于在所有亲戚的帮助下,好不容易在开学前一天将学费和生活费东拼西凑地凑齐了。
9月16日开学的日子,我终于要上大学了,满怀喜悦和憧憬开始了新的征途。没有父母的陪伴,形单影只地拖着行李上路了。坐了5个小时的车,来到了南京。
“哇!好大的城市!”我惊讶地如发现了新大陆,从未出过县城的我在诺大的城市有些无所适从。由于我坐的车是最廉价的,所到的汽车站是个小站,没有学校的接车人员,我只好拖着笨重的行李,在不同的车站之间转换,好不容易来到学校时,已经精疲力竭了。放下行李,看到一个个被父母簇拥的同学,一种从未有过的失落和孤单,使我想哭,但我还是强忍住泪水,不停地对自己说:“不哭,不哭!我一定要坚强!”
晚上,安顿好后,急忙打电话回家。妈妈早已热切地盼着我的电话,不停地问我新学校的一些情况,她多么羡慕自己的女儿能上大学!大学也曾是她的理想,也曾是她期盼的地方。而如今,女儿圆了自己的梦,她有说不出的高兴和自豪!我能理解妈妈的心情,可当我讲述自己一路上的情况时,忍不住还是哭了,明知道父母没有钱才不送我到校,仍感觉自己是一个孤儿一般,需要人疼,需要人爱怜。母亲在电话那头沉闷无语,其实她的心也是酸酸的。
第二天,妈妈动身去了新疆,去那儿给人采摘棉花。为了我们姐弟几个上学,为了挣那几个微薄的工钱,她不惜远离家门,在极为辛苦的环境里打工。常年的劳累,她已经过早地患上了很多病。而父亲一个人留在家里,耕种所有的地,累了,睡一会儿,醒了再劳动,其辛苦劲就甭提了。每每想到此时,我总是忍不住掉眼泪,刚开始进入大学便期盼着快点毕业,可以早点减轻家里的负担。
缤纷多彩的大学生活,使我很快就喜欢且习惯于学校的生活。浩如烟海的图书馆,让我徜徉于知识的海洋,让我贪婪地沉浸于新知识中,慢慢地充实自己。同时,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我在学校的帮助下,开始勤工俭学,日子过得紧张而 快乐。
寒假来了,我满怀高兴和思念踏上了回家的路途,妈妈也从遥远的新疆回来了,要过年了。我用勤工俭学挣的钱给妈妈买了一件羽绒背心,乐得妈妈逢人就炫耀,这是她的第一件羽绒服,而且是女儿给买的,她没有理由不高兴。当我想用获得的三百元奖学金为父亲也买一件羽绒服时,遭到了父亲的极力反对:“现在你都是大学生了,也长大了,不要再像以前那样,应该学会装扮自己了!我在农村穿什么都无所谓!”我才知道,一向粗心的父亲也不知在何时变得如此细心起来了,已经把我当大姑娘看了。可我心中,依然没有离开父母的呵护,没有脱离对父母的依恋。
如今,我上大二了。除了学习外,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父母不用外出打工,能够在一起,享受生活,不用为生计而奔波。我毕业时,父母能来我们的学校参加我的毕业典礼,来看看我们美丽的学校,来看看他们的女儿是如何学习和生活的。我知道我要走的路还很长,我要学的东西还很多,我要做的事还很多,但无论怎样的逆境,怎样的坎坷,我相信我会迈过去的,“有志者,事竟成”。
(李秀丽 整理)
第二部分明天会更好(1)
厦门大学 王婷
每当我面壁而思的时候,我都会想这样一件事情,每一个人的出生是无法选择的。无论贫穷与富裕,都必须要接受它,而且要倾注整个青春时光甚至用一生来改变或维护它。
贫穷是把双刃剑,它既能磨练意志,使强者自拔;也能击垮弱者,让穷者一直深陷泥潭。
对于我来说,命运把我抛向了贫瘠的土地,而我并没有随风飘逝,而是顽强地挣脱出来,追寻知识和智慧,这个过程好像是夸父逐日,虽然历经千辛万苦,但是对于理想我始终不离不弃。
回忆苦难有时也需要坚强的神经。好静的夜好黑,好白的灯好冷,风依旧吹着,人依旧在走,走出这个地段又走进那个地段,走出阴暗的角落又走进惨淡的灯光,生活是美好的,但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生命,人生又都不是那么容易的,尤其像我这种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不免患得患失。我想这不要紧,可以把它埋藏在记忆的深处,将其酿成醇香的美酒。尽管我的生活一次又一次地失败,我默默地承受着,并不向别人诉说,以乐观豁达的心境走出黑暗,让往事随风,回忆悠然 而现。
一、我的童年像野草
1984年1月,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女孩降生在广西省玉林地区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祖祖辈辈都是地地道道老实巴交的农民,所以我的出生并不像哈佛女孩刘亦婷那样满堂欢喜,大摆宴席。我没有在医院里诞生,没有称体重、测血型,说实话到现在我都不晓得自己是什么血型。而我的出现也没有被认为理所当然,说得准确一点,我的性别对于我那没有受过教育的农村父母及家族的人来讲,是很让他们失望的,同时也掺和着沉沉的悲哀,因为在他们的思想里没有一个男丁来继承所谓的“香火”,是要受人歧视的,周围的人都是农民,但是彼此之间的冷嘲热讽还是有的。
外婆是一个典型的重男轻女的人,对于两餐不继、买盐钱都没有的家庭来说,外婆坚决要求把刚来到世上、感情尚浅的我扔掉。在那个年代,在路边看到弃女婴也不足为奇。我在爷爷奶奶恳求的泪水下留了下来。两年之后,我又有了一个妹妹。我妈确实是想要一个儿子,虽然她没有我外婆那么重男轻女,但她没有读过书,连她的名字都不会写,所以有那么一点传统的“继香火”的思想也是情有可原的。
由于严重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外婆她从来没有抱过我,因为她不太喜欢我,我也不喜欢到外婆家里去。有一次,在妈妈的央求下,我和妹妹才不情愿地去了外婆家,刚到的那一刹那,我就察觉外婆的脸色骤变,她只是随口招呼我们一声就径直地忙她自己的事儿去了。
不一会儿,我阿姨领着表弟进来,外婆马上满脸笑容地迎了上去,抱了又抱,亲了又亲,还带着他进去拿了一包糖,虽然不是什么大白兔、徐福记棒棒糖,但那时对我们来说,只要是糖就已经是一种很奢侈的东西了。妹妹那时比较小,看到她表哥得到一包糖便开始大哭起来,外婆便不乐意地从那包糖里吝啬地拿了两个,我和妹妹一人一个,看着妹妹那无辜又无奈的眼神,我把自己的一个也给了她,我当时有点儿恨外婆,我很想大声对她说:“一样是你的外孙(女),凭什么他得那么多糖?”但是我克制住了自己,因为我知道那样跟长辈吵架是一件无理而又粗鲁的事情。我拉着妹妹从外婆家跑了出来,没有径直回家,我把妹妹拉到一座山上呆呆地坐了好久。妹妹还小,不懂事,但她知道我不开心,没有吵而是静静地坐在我的身边。看着她那天真无知的眼神,我不想跟她说太多的话,不想让她过早地成熟,不想让她去承受不是我们那个年龄段应承受的压力,而对于我,真的是穷人家的孩子早懂事吧。
妹妹突然指着山那边问我说:“山的那一边是什么?”
其实我那时候也不知道,我也充满了好奇心,只是村里那些大哥哥、大姐姐说他们从电视上看到过山那边是城市,有霓虹灯、有卡拉OK。那时真的不知道卡拉OK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村里那时惟一的电视机就是村长家的那台21寸黑白的,每天晚上,村里的人都挤到他家里去,而我和妹妹个子比较小,一般都挤不进去,只能听听声音。我想了好久才告诉妹妹:“那边有碰碰车、冰淇淋,还有又红又大的苹果……。”但是我都没有亲眼见过,更不用说吃了。我对妹妹说:“那边有很多很多好吃的东西,等我长大了我带你出去。”妹妹听了好开心,最后带着甜甜的微笑躺在我膝盖上睡着了。而我一直在想,我不信我就走不出那座大山。很晚了背着妹妹回到家才知道,奶奶在出去找我们时摔了一跤扭伤了脚。
我们那时候每顿饭除了稀饭和萝卜干,还是稀饭和萝卜干,半年能吃上一次肉就已经是大吉大利了。记得有一次我们隔壁的一个女孩捧着一碗猪肉饭到我们家门口吃,也许是出于一种炫耀的心理。妹妹呆呆地望着,我知道她很想吃,因为她一直在舔嘴唇。最后那个女孩很不情愿地从碗里挑出一块撕了一小片给她。我看到这情景就走了上去把妹妹手中的肉拍掉,我忍受不了,忍受不了别人的施舍。但是我又不知道怎么跟妹妹说,妹妹哇哇大哭,我的心像被什么撕咬着。后来妹妹几天都不理我。现在想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