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外交风云亲历记-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振作起来了,首先合理安排时间,比如在华盛顿,上午一般没有什么社交活动,我安排自己学习、听新闻广播、读报、写日记。我对美国的历史和现状都不够了解,就先学习美国史,同时继续学英语,尤其是口语和词汇量。可以说,我对读书有癖好,一经读上了我就会来兴趣,而且喜欢作笔记以增强理解和记忆。我得在认识美国方面,两年来有点儿收获,我读完了《美国通史》、《美国经济发展史》和一些材料,读完了美国十大财团的发家史,还有美国的一些文学艺术品等,对美国这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有所了解了。这样生活安排得较合,也有目标,就不觉无所事事了。晚上,我几乎都有社交活动,不是出席宴会就是在官邸宴请,因此,整个下午都很忙碌。得为大使熨衬衣,他穿什么衣服配什么领带都要预备好。我虽不化妆,但穿衣打扮也很费脑筋。我与公使商量,大使请客由我这个夫人负责安排。如果在官邸宴请,那就更忙了。要先了解客人的情况,主客和陪客要妥善搭配;定菜单、排座位、布置客厅等等要一一考虑周到。事情一忙,日子也就飞快地过去了。    
    


第四部分第42节:一个专职大使夫人(2)

    我在官邸的伙伴们    
    我们这个特殊的家,宴请宾客极为频繁,只要我们在华盛顿,几乎每日都有宴请,这样厨师就非常重要。我们到达华盛顿时,就由使馆抽调一位苏州厨师到官邸来,他名叫姚乘麟,是苏州宾馆的一级厨师,从美国回去后就成为特级厨师了。    
    这位姚师傅不仅手艺好,脾气也不错,这是十分难得的,宴请这样多,厨师很重要,宴请客人饭菜不好,效果就差多了。我决定不仅要和姚师傅交朋友,而且还要拜师学艺。在国内时,遇有闲暇,我也喜欢做做菜,好请客人来家吃饭,所以很真心诚意地想向姚师傅学两手,这样,我们很快就有了共同语言,从未发生过不愉快的事。    
    姚师傅不仅烹调技艺高,而且还是多面手。本来厨师都有分工,比如专攻冷菜、热菜、面点什么的。大使馆有十几位厨师,分工都比较细,特别是大型宴会都是各尽所长。而在官邸请客,一般是一两桌,最多三桌。姚师傅从冷热菜到点心,全一个人包做了,他做的菜非常精细,色、香、味俱佳。他对自己要求很严,他做的点心还讲究外型美。我有时专请夫人们来做客,他做的甜咸点特别细,做出小鸡、小鸭、金鱼等小动物形状,十分好看,很惹人喜爱,夫人们吃了还要用纸盒带些回去给孩子们,这时姚师傅就特别高兴。有时,专门请男宾客,我就去厨帮忙,帮师傅做点心,更多时候是帮助洗盘子,有时一次宴请要用100多个盘子哩。每次宴请完毕,文晋都到厨房去向他们致谢,他们对文晋也总是十分尊敬和友善。有十几位华人的夫人,和我相熟后,要来官邸向姚师傅学做点心,姚师傅非常热情,包教包会。他们都是在没有宴会的上午来,我和她们一起学。做的点心我们一起品尝或请她们带回家去同先生和孩子们一起吃。这样的交往更易加深友谊。    
    官邸有一位花工赵兴顺同志,他本是北京天坛公园种月季的能手,到美国使馆后,不种花,成了清扫工了。其实,大使官邸后院很大,除了游泳池、网球场,还有一大片花圃和一间已倒塌的小花房。我想,无论是官邸和使馆开展活动,尤其是宴请,鲜花是不可缺少的,倘若每次宴请都去买鲜花,不仅要花许多钱,而且增加工作量。我与赵师傅商量,想把花圃整理出来,种上鲜花。花房可以简易扩建,因为各种花的习性不同,没有花房很难保证四季有鲜花。我们在北京的家有个花园,闲时我也爱种花,还买了不少种花的书,学了一些养花的知识。赵师傅同意我的想法。我们说干就干,好在买花籽、花苗、化肥、工具之类的花不了多少钱。我和赵师傅一起到郊区一家大花木公司选购了许多,官邸里还有两位小王同志也一起干,没过几天,花圃里都种上了花。一片深红色玫瑰种上了,我们买的是两年的苗,不久就可以开花。另外还种上球根的什样锦(唐菖蒲)、郁金香、康乃馨等等。当年秋天,我们自己种的花就够用了。    
    在美国,有各种类型和规格的建筑材料,自己盖个简易花房并非难事。种上花又有了花房,还能把有的盆花修整一番,这些使得赵师傅每天清早在花圃干活都十分高兴。赵师傅对培植菊花也很有经验,他把原有的菊花根发芽后按时令割切栽培,当年就有许多 不同颜色的菊花可以陈设了。有一种金黄色的蟹爪菊,赵师傅说是中国品种,他特意栽培了好多盆,开出的花朵又大又好看,客人们来时看到这种菊花都称赞不已。我把这种盆菊送给夫人们,她们都十分喜爱。    
    后来,我们这两位师傅,在华盛顿都颇有名气。    
    1984年新中国成立35周年,我们在大使馆举行了盛大的招待会。我们的大宴会厅、小宴会厅摆满了各色鲜花,还自制了一个大花球,这都是赵师傅的劳动成果,我们大家都难以忘怀。1986年,赵师傅回国了。    
    我们这个由特殊成分组成的家的成员,两三年后陆续回国,大使官邸就是这样不断组合的家庭,但彼此是不会忘怀的。    
    1983年秋后,中美两国关系已逐渐好转,往来的客人也越来越多。我们在官邸不仅举行宴会,有时也举行冷餐会,客人多的时候达到七八十人,客厅、饭厅都显得小了。大使、公使等人都考虑可以把后院改建一下,作为露天冷餐会的场地。    
    这时游泳池已修好,假日里使馆的同志晚饭后常来游泳。后院平台修了矮墙,装上了立灯,院里树木花卉都很美,平台上放着简便桌椅,有些相熟的外国友人在饭前饭后,可以到院子里闲谈漫步。以后,我们又把大客厅通向院子的门打开了,扩建了一间简易的暖房,使原来的客厅显得大多了。这是我们在美国任职期间最为鼎盛的时候。一年内,国内来美访问考察的代表团很多,以部长、省长为首的就有150多起,比较重要的团都在官邸举行招待会或宴会,可见那时候的繁忙。中国有句古话: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应该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我们在美国短短两年多,把大使官邸加以整理并逐年改善,使后任有了比较好的工作条件,这使我们感到欣慰。    
    每任大使在一个国家,一般不过三年或多一点儿。如果都不把自己作为匆匆过客,而是多为后任栽几棵树,那么,我们国家的大使馆或大使官邸都将会越来越完善、美观。    
    


第四部分第43节:大使官邸用上了(1)

    大约1973年中美互设联络处时,我国政府就买下了坐落在S街的房屋做大使官邸。这条街清静整洁,两旁种有白、紫玉兰树和狗木树(意译,这种树顶上开鲜红色的花,我只在美国看见过)。春夏时节,树上挂满红、紫、白色的大花朵,显得幽雅而多彩。在华盛顿特区,这算是很好的地段,不少国家的大使官邸都在此。    
    与我们相邻的是法国和巴基斯坦等国家的大使官邸。中国大使官邸不算大,是三层小楼。我们之前的中国驻美国大使,都没有住过官邸,可能是“文革”期间有诸多不便吧。    
    我们到美国赴任之前,有几位参赞建议,应该充分使用这所官邸,官邸应既可住人又可以开展各种社交活动。因为在官邸请客人与在使馆请客人有很大不同,会使客人感到亲切、随便,也便于和各方人士接触。其实,章文晋是个很谨慎的人,想到前任没有去住,他总有些顾虑。但为了便于工作,虽犹豫再三,还是决定住进这所官邸。    
    1983年3月,我们到达华盛顿的第二天清晨,文晋即到使馆去办公,我则到官邸各处走走。当然,作为一般的住宅用,这房子是很不错的,但作为真正的“中国大使官邸”,作为开展外交活动的场所,底层楼就显得相当糟。会客室里摆着从北京运来的红木家具,大沙发,小会客室还没有布置,但陈设品很多,殷商青铜鼎、宋瓷瓶、明清字画一应俱全。可是,进大门一眼就望见又脏又旧的地毯,使人感到有股发霉的气味。花工老赵陪我到后院,这里有网球场、游泳池、参天大树,四周围都有爬墙虎一类的植物,显得一片青绿。由于长久没有修整,院子里杂草丛生,树枝数年也没有人修剪。老赵是位非常有经验的花匠,他很不好意思地对我说,使馆没让他种花。本来,他是北京天坛公园出色的花工,到了美国倒无用武之地了,他天天只扫扫院子里的落叶,打扫打扫使馆的大门口。    
    一天下来,我思潮起伏,怎样才能使官邸变成名副其实的官邸呢?这也是国家的窗口啊。当晚,我在陌生的、很舒适的床上躺着,辗转反侧就是睡不着。我忽然听到一楼厨房有人敲打玻璃窗,像是要闯进来,我吓了一跳,立刻起身,打开窗户往下看,又看不见人影。好在过了几分钟后,声音就听不到了,我才又回床躺下。    
    第二天早晨,我和大使馆的小王聊天。我向他说了昨晚的事,还问他,为什么在院子里也不安全呢?小王大笑起来,告诉我说:市内也常常有野生动物出现,美国保护一切野生动物啊,来敲窗户的可能是獾,比野猪小些,它饿了就常常来敲窗户。可能还有别的小动物,真是藏龙卧虎哩。他还说,邻居们已警告我们,住在S街的住户,没有一处像我们这样又脏又乱的,长长的树杈都伸到了别人家的院子里。还说如果我们再不修整,根据住宅区的一些规定,他们就会下“逐客令”的。    
    晚上,我把情况简单地告诉文晋,觉得要花一些钱把官邸布置并整理好,然后才能开展活动。    
    因为使馆经费每年都有预算,能拿出多少钱来修整官邸呢?这件事文晋要和参赞、会计商量。文晋还是有决心的,于是我也就很快行动起来。好在换地毯是预算之内的,比较易行。然后,就是室内陈设和装饰了。最为难办的是,在大会客室正面墙上,挂了一幅很大的毛主席画像(不是照片),客人一进门往客厅走就面对这幅画。这虽是一幅水墨国画,但却是形神不似,艺术技巧粗劣,想是“文革”期间挂上的,以后谁也不敢拿下来。但如果不拿下这幅画,则整个会客厅也难以布置。大家沉默良久,不知如何是好?有人提议请示大使决定。我当即说,不必请示,也不要告诉大使,这件事由我负责,今后如果为这幅画出了政治问题,我来承担。这样众人才动手布置起来。当时使馆仓库收藏着当代名画家的许多大幅的名贵国画,我选了一幅荷花挂上,色彩鲜艳,构图别致,技巧也好。这幅画挂了几年,不少朋友还在画旁留影。我把两间会客室的格调稍作调整,常用的大会客室以现代沙发、当代名人字画为主,使客人坐着有堂皇舒适之感。小会客室有红木家具,陈设青铜器、宋瓷、明清字画,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氛。    
    最使我伤脑筋的是买大客厅的沙发、窗幔和厨房的冰柜。据说当时国内有财务规定,使馆添置物品,大使的批准权限仅为500美元,会计还要加以监督。这种规定恐怕也是“文革”期间留下来的,于是闹出许多浪费和麻烦。原来大会客室只有一套半沙发,已经陈旧了。从国内运沙发来太费时间,因此大家决定在华盛顿买一套,我想最好是有点儿中国特色的花纹、比较舒适的那种。天知道,在华盛顿500美元能买什么样的沙发呢?我和使馆的一些同志跑遍了华盛顿市内和郊区,整整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才算找了一套沙发,但不能一次买回来,而是要分别开票,买一大二小,跑了三次才算不违反规定给配齐了。    
    官邸开始接待客人数月,工作异常繁忙,我们在华盛顿几乎每天都有宴请。厨师提出需要一个冷藏冰柜,但是要买个冰柜需要700美元,会计说只能买500美元的冰箱,厨师说冰箱只有一半是冷藏室,不合用。于是,我找会计商量,说明要的是冷藏柜。他说如果一定要,那可以买两个冰箱,每个都是499美元,两个加在一起不就够用了吗?我耐心解释:一个700元的冰柜就够用了,两个冰箱需花998元,而又有一半空着不合算。但最终还是买了两个只能用一半的冰箱。我离开使馆10年了,但愿这种不合情理、使人哭笑不得的情况已改变了。    
    


第四部分第44节:大使官邸用上了(2)

    无须奢华,但要体面    
    我们到任之后,去过不少别的国家的大使官邸,会见别国大使。我们曾去过法国大使官邸。法国与美国建交已久,既是资本主义国家,又是欧洲古国,官邸的房子与院子都非常大,陈设可算极其豪华:有路易十四时代的宫廷沙发,有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名画,有价值连城的拿破仑时代的大挂毯,也有近代大师的印象派术品。这所官邸大概是历任大使和夫人不断改善的结晶,据说法国大使馆和官邸内的名贵物品都属国家所有。这些国家一般的重要外事活动、重要的节日如国庆节活动不是在大使馆举行,而是在官邸举行,使馆仅是办事机构的场所。巴基斯坦大使官邸与我们相邻,虽然不大,但布置得也很富丽堂皇。大使是位将军,也是位贵族,在他们官邸中的陈设品则多属自己所有,甚至有些家具都是私有财产。这样做的国家也不少,那就得视大使及夫人的地位和财产来决定的官邸的讲究程度了。总之,我去过的大使官邸,不论大小国家都尽量布置得体面,因为这是在美国,所以谁也不愿使自己的国家显得寒酸。    
    在我们的官邸布置好之后,我感到毫无愧色。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并不富有,也无须与别人比富,只要使来访客人感觉到我国悠久历史的文化,能体会到中国人的谦虚、热情好客的特点就行了。为了做得周到,我把在使馆工作的女士们都请到官邸来,也可以说这是我第一次和所有的女同事们见面。我请她们来看一看官邸布置得是否合格,请她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