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外交风云亲历记-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你为什么不解释呢?他说反正是错了,总理指名批评谁都一样,我那晚没阻止他也有错。这就是章文晋的为人和性格。    
    从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来访,一直到1972年初尼克松访华这段时间,文晋工作极为繁忙辛苦,晚上都很难睡上几小时。在我们家的卧房里,文晋睡的小床旁的小桌子上,安装着两部电话机:一是普通电话,另外有部红机子。自打他调到外交部工作,每晚回家差不多都在午夜以后,那不算加班而是正常工作。忙碌时,他一到家电话几乎就跟着到了。有时是外交部办公厅,有时是周恩来总理办公室。通电话解决不了问题,于是又立刻穿上衣服再去办公室。    
    数十年来他辛辛苦苦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说一句牢骚话,也从不言苦言累。我曾和他开玩笑:你这辈子倒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工作最清闲,虽然天天挨批斗,天天写检讨,但总算有时间睡个完整觉。早在1946年末,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谈判完全破裂,内战已愈演愈烈。到1947年3月,我党长驻的国统区首都南京的梅园新村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接到国民党通令,限7日内要我党全部机构,包括上海马思南路周公馆、重庆《新华日报》及办事处撤离并返回延安。国民党派遣特务与宪兵将我们全部包围起来,进出大门都有宪兵、特务跟踪。我们被困在梅园新村内,紧张地处理善后问题。章文晋从昆明调到重庆中共代表团后,一直是周恩来同志的秘书和翻译。主要是在国共美三方和平谈判中,参与翻译和记录整理工作。在谈判结束后,他曾答应南京《大公报》写一篇有关三人小组的文章。但时局已非常紧张,不可能再写文章了。他在作翻译和记录工作期间,有数十本速记的记录本,他忙于把这批重要文件整理装箱带回延安。    
    建国后,周恩来总理曾经数次要文晋把当年国共美三方和谈,特别是马歇尔会谈的记录整理出来,这是重要的历史材料,但因为日常事务十分繁忙,他始终未能整理出来,未完成周恩来总理的吩咐,这成为他心里的沉重负担。1985年后,他才抽出时间,协助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这些材料,辨认当年他自己的记录,回忆当时的情况。直到1996年才出版了《周恩来1946谈判文选》这本书。而他自己于1989年才写了有关的文章《周恩来与马歇尔使华》。在这篇文章中,他叙述了一些事实,也作了总结分析,下面我摘录其中一段:    
    周恩来与马歇尔之间的谈判,是新中国建立之前,我党与美国政府最重要的接触,也是我党最重要的外交活动,它有着两方面的意义:在国内斗争方面,当时看来,中国存在着走向和平民主之路的可能性,尽管这种可能性并不很大,但它符合人民的愿望和利益,值得我们党去争取。事实上,也正因为我们党曾认真地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才在国共两党关于中国前途与命运的斗争中赢得了人心,掌握了政治主动权,这就为以后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在国际斗争方面,我党与美国的谈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控制、反控制,干涉、反干涉的斗争了。我党接受美国的调解,实际就掌握了一个牵制美国的手段,剥夺了美国立即援助蒋介石发动大规模内战的借口,推迟了战争,即使到了谈判后期,美国采取了援蒋内战,但它在一些具体做法上也还不能不有所顾忌,最重要的是,我党通过与美国的谈判,获得了国际斗争的宝贵经验。谈判初期,苏联曾告诫我党应决心停止内战,以取得蒋介石同意进行民主化,还特别提醒说中共如再不停战,美国的军队和空军就会压下来,要我们对美国有足够的估计。我党通过谈判,弄清了美国没有直接干涉中国的力量,认识到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都不能左右中国的命运。这就大大增强了我们的独立自主地去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胜利的信心和勇气。    
    在这篇文章中,文晋对“三人小组”谈判过程,尤其是中美双方谈判中的内容重要部分作了扼要准确的叙述,较深入的分析和总结。这可以说是他到重庆中共南方局外事组后最主要的一段工作,虽然他一直耿耿于怀没来得及按周恩来总理曾几次提醒的那样把那段时期的记录整理好,但现在总算遗憾得以弥补了。    
    


第二部分第16节: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激烈地进行着

    1947年3月初,南京国民党政府派宪兵包围了梅园新村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我们留在南京工作的同志,我记得有董必武、钱之光、王炳南、章文晋、龙飞虎、刘昂等二十几人,我们的行动受到绝对的监视。只要我们有人出大门,宪兵即公开尾随监视。我还有段小插曲:我们被围困后,大都不出大门,有一天王炳南说,我们被严密监视到底为何?王炳南和夫人、文晋和我坐上董老的汽车,直开到夫子庙,然后悠闲地逛街,果然发现有西装革履者,有戴毡帽者在左右,其中有熟面孔,王炳南回过头对他们说:都走累了,去喝杯茶。我们进入茶馆,他们点头笑笑走开了。国民党政府限定全部中共代表团人员于3月7日上午离开国统区返回延安。当天上午我们全部换上灰色的旧军服,带上小小的背包,把留在南京的书刊资料等数十、百箱交给民盟的朋友代管。我们坐上两部军用大卡车,由宪兵前后押送到南京军用机场,在机场上有张治中先生为首的数名国民党官员,数十名民主人士朋友来送行。放眼机场四周,有军警、宪兵团,并有机关枪隐藏其间。其实我们这帮手无寸铁的“中共人员”,既无选择的可能也不准备逃跑。国民党政府这般作为,无非是造成声威罢了,对中共人员来说只能引起蔑视。我们所乘坐的美军飞机飞抵延安时已近黄昏。当晚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同志和我们一同进餐,并加以慰勉。第二天清晨,美军留在延安的观察组人员乘坐我们回延安的飞机飞回南京,随后国民党飞机把延安飞机场炸毁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彻底结束了,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全面激烈地进行着。    
    章文晋从少年时代在德国参加革命工作,直到他离开人世,六十余载一直没有离开过岗位。外交工作也有40多年,建国前在南方局外事组任周恩来总理的翻译、秘书;建国以后到外交部初任外交部亚洲司长达十年之久;又在西欧、美大地区任司长十年。后为外交部副部长。参加过许多重要的国际会议、外交谈判,出访足迹遍及世界五大洲。晚年时曾有一些同志和朋友都希望他写下自己的工作经历,留下一些具体的资料,但他总自嘲地说:我除了写检讨之外不会写别的,当然我也常写外交文件,但一直没学好。我做的都是具体工作,也没有什么成绩。能想得起来的大多都是我在工作中的过失或者是领导对我的批评。他就是这样默默地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前些天我忽然接到从深圳来的电话,是曾在我家工作的小保姆小芹打来的,她在我们家服务了十年有余,工作之余念完高中,学会电脑打字。直到文晋去世,她才出去闯天下。先是在公司打工,现在自己创业了,前几年她还到北京来看我们,但好几年没有音信了。她忽然来电话使我十分高兴,传过来她的话竟然是:“奶奶,我最近在梦中三次见到爷爷,连着三次是过去没有的,我好想念你和爷爷,你是不是每年都去八宝山看他呢?”我默默坐在沙发上,是呵,十年过去了,我没有写下思念的一句话语……    
    


第二部分第17节:呈递国书就遇到麻烦(1)

    美国白宫位于华盛顿特区中心的宾夕法尼亚大道,1792年兴建,地点是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选定的,但白宫尚未建成他就去世了。第二位总统亚当斯是第一个住进去的,据说,这是美国惟一用公款建筑和维持的私人住宅。谁被选为美国总统谁就进入白宫,任期届满就搬出去。    
    白宫世界闻名,到华盛顿旅游的人们少有不去参观白宫的,据说每年约有150万人去参观。它之所以闻名是因为美国历届总统都在白宫办公,而且住在里面。美国重要的国家大事都在这里决定,各国来访的政府首脑或国家元首都在白宫与美国总统商议大事。同时,白宫也是美国总统进行多种多样外交活动的场所,许多美国的上层人士都以能进入白宫参加社交活动为荣。    
    我大约在1984年才发现,在白宫正门的入口处,筑起了有半米左右的坚固路障。    
    据说各国的恐怖分子常常闹事,搞恐怖活动,虽然白宫四周都戒备森严,但也怕难于幸免。而在平常的日子,白宫是对外开放的,每周二至周六上午10点至12点可以自由进去参观。但总统办公室和住处不能参观。有名的椭圆形办公室——即总统办公室,也是召集内阁成员开会商议国家大事的地方,有时也可以参观。    
    我们到达华盛顿不久,白宫礼宾司司长罗斯福夫人曾安排我们去参观白宫,我想也许对每个新来的使节都有这种安排吧。白宫第一次给我的印象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富丽堂皇。它没有我国北京故宫那么雄壮威严而庞大,也不像法国的凡尔赛宫那样开阔、宁静、优美、豪华。据说,当年建造白宫的时候,有意使它平民化,以表示美国的民主。白宫建筑固然很有特点,但外观上和大富豪的院落差不很多,这样就会使人有亲切感。白宫内有名的玫瑰花园也不十分大,但树木花草却修剪得极为细致,遍地鲜花盛开,有一个用藤搭的(或木架)拱门,连着一片棚顶,这儿栽满各色玫瑰花,也许说是蔷薇更准确些,因为这些各色美丽的花朵是攀藤而生长的,粉红色的居多。来到这个玫瑰园,踏着那厚厚的草地漫步,不时会传来几声鸟鸣,满园飘散着玫瑰的清香,使人心旷神怡。进入白宫,有一条长长的走廊,两旁是盆栽的多种植物,形成绿色的带子。从这里往西就走到椭圆形办公室即总统办公室了。我的印象是这间办公室并不大,在房子中间摆了一圈桌子,围成椭圆形,外边是椅子,有点像一般的办公室或会议室,只不过不是长方形而是椭圆形的,也许办公室即因此而得名。当然也有特别之处,这里放有美国国旗和总统旗,四周陈设各国送来的名贵礼品。使我印象颇深的是总统办公桌上摆着我国的出土文物——东汉青铜制的“马踏飞燕”复制件,西墙边还放有两个中国制的大瓷瓶。这间办公室窗外就是玫瑰园。    
    白宫一层有个很大的宴会厅,连接着三间或四间。总统夫妇每年都在这里招待各国使节、参众两院的议员和其他知名人士。宴会大厅陈设得很豪华,墙上有大幅名贵的油画,也有名贵的大挂毯,最使人触目的是当中的水晶大吊灯,由数百个灯头组合而成。一般在参观时间,大厅都比较空荡,只放几把古典式沙发椅。人们进入白宫参观,秩序非常好,很安静地鱼贯而入,绝不喧哗,也不大声谈笑,这也是文明和文化素养所致。    
    我们第一次正式进入白宫是呈递国书。这是每个国家的每个大使都要经历的。呈递国书的方式,各国大同小异,但也有不同,比如我们在加拿大向总督呈递国书,使馆参赞以上外交官都一同前往,但是夫人不参加。我当时是作为政务参赞而参加的。总督接受国书后,在旁边的大厅接见所有的高级外交官,自由交谈,时间也没有准确规定,当然一般也不过数分钟而已,在美国则是另一套规矩。    
    我们到华盛顿是1983年3月6日,直到3月中旬才正式与美国国务院接触,章文晋作为大使先会见主管中国的助理国务卿,然后拜会国务卿舒尔茨。我们到达美国前,中美两国关系并不好,主要是里根总统在西部发表的一次讲话中有对中国不友好的内容,这样我们到达华盛顿时,气氛并不良好。但国务卿舒尔茨尽力弥补、和缓。已定好3月18日下午拜会舒尔茨 ,17日晚上,舒尔茨亲自打电话到官邸找章文晋,告诉第二天下午会见的安排。虽然章文晋与舒尔茨国务卿有多面之缘,但还不能称十分熟识,而国务卿特别为一国大使安排活动,并且亲自打电话来,这也不是常有的事。第二天下午拜会的安排十分周到,在章文晋与舒尔茨晤谈了一些必须解决的事情后,舒尔茨陪同他来到国务院会客厅,与国防部长温伯格、内政部长克拉克、商务部长鲍德里奇、总统贸易谈判代表布罗克、副国务卿伊格尔伯格等多人见面并交谈。这样的安排是很少有的礼遇,舒尔茨说这是特意为章大使安排的,对别国大使都从未这样做过,这是由于中美两国关系不同一般。他还笑说请章大使不要外传,否则他这个国务卿就难办了。    
    


第二部分第18节:呈递国书就遇到麻烦(2)

    时隔不久,4月4日,美国官方发表了一条消息,允许中国网球运动员胡娜政治避难。为了胡娜政治避难这件事,我国政府几经交涉,说明这不仅会恶化两国关系,而且有伤中国人民的感情,倘若美国一意孤行,必然会引起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愤慨。我国还立刻作出强烈的反应:按两国文化协定,4月6日我国有一个官方文化方面的代表团访问美国,已经抵达旧金山,由于胡娜事件,该代表团决定取消访问并立即返回国内,以示抗议。这就使得两国关系立刻紧张起来。    
    就在当日下午,白宫官员通知章文晋,4月7日下午向总统呈递国书。在这样的气氛下去呈递国书,当然是十分不利的,但白宫方面解释说,呈递国书早有计划安排,不可能更改。到了晚上,白宫官员又来电话说,倘若国书内容要更改则是允许的(国书副本已交国务院)。这分明是给使馆,特别是给章文晋大使出难题。    
    在几个小时内要请示国内修改贺词,显然是不可能的。在呈递国书时,大使照例要有几句祝贺或恭维总统的话,白宫官员是来试探,是否要改掉。白宫又来电话说,国书、贺词要在报纸上刊登。章文晋大使断然回答:国书、贺词不改。按照美国习惯,并非所有国书都发表,此次我国的国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