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外交风云亲历记-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在报纸上刊登。章文晋大使断然回答:国书、贺词不改。按照美国习惯,并非所有国书都发表,此次我国的国书不予发表。来到美国之初就遇上这样的交锋是令人很不愉快的。我们来到美国是想要搞好两国关系并能使之发展,但美国的情况实在复杂,困难将会很多。事已至此,章文晋也只能仔细考虑如何才能更好地应付第二天的场面了。
在美国呈递国书是由白宫派车到使馆来接大使夫妇,总统夫人不出场,一个下午总统要接见4~10个国家的大使并接受国书。所有汽车都要在白宫正门入口处排队。每个大使进去大约也就二三分钟就出来了。章文晋和我排在4点半,可能是最后一个了。白宫礼宾官员在前引导,接受国书的地点可能就是里根总统的办公室而并非专门的接见大厅。
当时里根总统已站在适当的位置上,待我们进入室内即和我们握手,章文晋呈递国书、拍照。本来即应告辞,但这时里根总统却让我们坐下,随即和章文晋闲谈起来。我就记得里根总统其中一句话:他说他对中国这样有数千年文明的古国,一直非常尊重,希望在他的任期内,能有机会到中国访问,并登上长城。我们刚才和总统握手时,气氛还是很严肃甚至紧张的,坐下来后章文晋没有多少思想准备,但他注意到要松弛一下,于是他立刻点头微笑,好在他平时为人谦和,喜怒不形于色,所以马上回答说:如果他能陪同总统夫妇访问中国将会感到极大荣幸。虽然只有几分钟对话,但气氛却明显地缓和了。当我们离开白宫回家后,谈起这件事,都感到美国国务院为里根总统设计的这句话,还真有点外交水平呢。我笑对文晋说:“你的风度也不错呀!”是呀,如果僵持着过两秒钟,也是十分难堪的场面。能把握外交场合中这样瞬间的变化,也许就是外交才干吧。
那天晚上,我们不时回味和思索下午所发生的事。章文晋深有感触地说:作为大使来到驻在国,首要的任务是做好官方尤其是官方上层的工作,这样才可能顺利展开两国关系。美国情况复杂,三权鼎立矛盾很多,中美两国之间又多年不交往、了解很少,看来我们的工作要放在更多方面,做好社会各阶层和人民的工作。
不仅只对某些个人,要广泛接触参众两院、企业界、金融界、商界、科技学术界人士以及广大华人,虽然时间、精力都有限,但必须如此,只有这样,才可能有些成效。我认为这种想法很对。此后在美两年多,章文晋都是尽最大的努力来做的。
第二部分第19节:参加白宫的社交活动
在美国的日常生活中,排长龙的现象并不常见,但在上流社会的某些社交场合却往往要排长队。比如总统的招待会,那可真是要排长龙的。
我们到华盛顿后,第一次参加里根总统夫妇的招待会是在1983年5月2日,时间是在下午5时半。这种招待会,谁也不会迟到而只会早到的,我们准时到达。那天,白宫宴会大厅前厅(即等候厅)挤满了人,这种场合,真可称得上是衣饰展览会:男士们个个衣冠楚楚,女士们长裙曳地,珠环玉翠。时间尚未到,大家都在寻找自己的熟人聊聊天。我穿着一件白色镶银线的锦缎长旗袍,还披了一条银灰色手绣大纱巾,我发现几位在妇女俱乐部认识的夫人围着闲谈,便向她们走去,她们也非常热情地走过来握手,看不清是哪位夫人突然夸张地说:“章夫人,你今晚太漂亮了,无人能比!”如果按照中国的习惯,包括我自己日常的习惯,一定要谦虚一番。但在美国,甚至在其他西方国家都不能这样做,那样别人会感到你是不识时务,甚至愚蠢。我也学会了她们的方式,欣然接受,并笑着说:“是吗?我很高兴你的称赞。”这时有位夫人摸摸我的衣服料子,我说笑着告诉她,这是中国丝绸,世界闻名啊,随即拿起我的纱巾请她们看,说这是最新的手工艺双面绣,她们表示十分惊异,赞叹了一番。随着闲谈从中国丝绸转到了别的方面。
进入另一个大门口的人们开始移动,是时间到了,人们开始排队。这样正式的招待会,总统接见是按大使到任的时间前后为序的。于是大家自然就笑起来:多勃雷宁,他进去了,还要代表大家说几句话哩。当年苏联大使多勃雷宁在美国任大使达二十年之久,所以他总是“使团长”,排在第一个。礼宾官很有办法,可以让大使按序排队,而每个大使也大概知道自己的位置。我们前面是阿曼大使,他和我们是同一天呈递国书的,我们是最末几个了。
这种场合每个人只与总统夫妇握手,摄影师站在旁边随时拍照,很少有人会不知趣地在这种场合和总统谈话,除非是很重要又难得找到合适机会才会说上几句。
因此,虽然与美国建交的国家已达147个,还加上其他的贵客,我们排队约等一个小时也进去了。再进去是中间大厅,灯火辉煌但很空旷,四周站着便衣随卫,只有白宫礼宾司司长在为总统一一介绍。长龙不断往前移动,客人们从这间出去又进入另一间大厅,那是冷餐场所。各种名酒和饮料摆在长桌上,只要你走近,就有侍者送过酒来。正面是更大的长桌,放满佳肴、美味:名贵的冷荤如沙蒙、生蚝、大虾之类,热菜则用银锅热着,各种点心、水果一应俱全。总统的招待会是极为丰盛、绝不吝啬的。这里挤满了人,侍者也很多。一般说来,他们认得你是外国使节或夫人,都会给你送来盘子、刀叉、餐巾之类的东西,还引导你走近餐桌旁可以取到食物的空处,使你能够比较容易取到各样食品。但我发现,在这样的餐会上,大使或他们的夫人并不吃什么,多数人手拿酒杯或盘子上放一块甜点就算了,因为在这样人多众广的场合,只顾吃东西是相当不雅观的,但美国的客人们都要饱餐一顿。
这样大型的招待会,有时几百甚至上千人,白宫工作人员还真是训练有素。一般来说,客人和总统见过面、握过手、走入餐厅,就算完成任务了,也可以随时退席。那天我们还有另一场活动,所以早走。我们到出口时,有人问是哪国大使,然后他立刻通知车场调度;当我们到大门口时,我们的车已经等在那里了,真可谓安排得井井有条。
美国总统在白宫举行大型招待会,每年约有两三次。1983年7月1日,里根夫妇在白宫玫瑰园举行野餐招待会,请帖上写明请着便装。在美国,宴请的帖子,通常如果没有写明穿礼服,就是说穿什么都行,一般男士穿西服套装,妇女按自己的经验穿。但这次白宫招待会却注明穿便装,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还是头一次见到这样的请帖,美国这些规矩真使人捉摸不透。我和文晋商量了好一阵子,觉得大概既非礼服,也不是整套西装,而是更随便的吧。文晋决定穿一套浅驼色薄毛料猎装。当我们一进入玫瑰园,却没有看见一位男士穿浅色衣服,更没有人穿猎装,大使们大多数还是穿较深色的西服套装,也有穿深色“铜扣子”的(这大概就是比较标准的便装了)。所谓“铜扣子”,就是上下身不是一套,上身多为藏青、深蓝或黑色西服,而扣子是铜制的,有各样花纹,以双排扣为多见,裤子可以随便搭配。那天里根总统就穿着深蓝色的铜扣子上衣,里根夫人是短裙时装。
这些当然和礼貌无关。但我们的衣着在那天却十分显眼,难免使自己感到有点别扭或不大自然。在美国就是有各种的不讲究的讲究。要真正入乡随俗也并不容易。
玫瑰园的安排颇有特点:大大的草坪分成几个角,一角有轻音乐乐队,不断演奏着轻松愉快的乐曲,多个角摆满食物。因是夏天,蔬菜沙拉和水果繁多,还有点心、冰激凌及一处烧烤(这是野餐的主菜了)。大家在园子里随便行走,随时取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三三两两在谈话。这次招待会的时间是下午4点半至6点。客人们在这个时间内可以随时进去或离开,也不必排长队与总统握手,总统夫妇从4点半至5点之间都站在玫瑰园那拱门附近,谁来了都可以先去与总统握手、打招呼,也可以说上几句话。这次招待会显得活泼、自由、亲切。美国的官员们和议员们都在和各国使节交谈说笑,人们在5点半逐渐离去。
在美国,宴会、招待会、酒会非常多,样式变化也多,这就使得社交非常活跃而不沉闷,为人们提供了交流的机会。我想外交和这种社交是密不可分的。
第二部分第20节:中国总理访问美利坚(1)
1983年初,我们到任半年间,中美两国关系逐渐有所改善。章文晋大使于5月16日照会当时的副总统布什。布什曾向章文晋谈道:里根总统本人还是愿意与中国建立稳定与牢固的关系的,对中国关于台湾问题的立场也是理解的,中美关系也会影响总统竞选连任。布什副总统始终是友好的。他的谈话反映了美国官方上层的某些矛盾的态度。
5月18日,章文晋拜会美参议院外委会主席珀西。他表示知道美国国会修改了美《援外法》中歧视中国的条款,并为此感到高兴,但要求去掉有关西藏的内容。珀西认为这是技术性问题。直到6月16日章文晋会见佩尔时,美方才同意删掉。
5月21日,美国务院助理国务卿沃尔福威茨与章文晋通电话,说是受国务卿舒尔茨的委托,告诉章大使,美国对中国出口管制将从P组改为V组,希望这会对两国经济科技交流有帮助,并能促使两国关系的和谐发展。随后,国务院商务部长鲍德里奇宣布,美国政府决定提高准许向中国出口高技术产品的水平,因为技术转让是两国经贸发展的主要因素。这一件件事情,表面看起来好像并不重要,但联系起来看可以表明,美国还是愿意和中国发展关系的。
6月17日,国务卿舒尔茨会见章文晋大使,主要是通报里根总统准备访问亚洲几国的消息,并说里根总统一直有访问中国的愿望,但希望在中国总理访问美国之后。因此美国一直期待中国总理能尽早来美访问,并邀请中国外长早日来美访问。
8月间,美国众议院议长奥尼尔率议会代表团访华,不久后,美民主党参议员亨利·杰克逊访华。这两个代表团对美国都有相当的影响力,所以邓小平同志曾分别接见了他们。据我们得知,邓小平同志对他们谈话的内容极为重要,对驻美使馆和章文晋大使的工作都有重要意义和鼓舞力量。邓小平同志稍加总结地谈到:这段时间以来,中美关系经历了微妙的变化,有一些曲折,最近情况逐渐有了好转,搞好关系是有希望的,但不要出现大问题,小问题难免并不要紧;特别还提到“台湾问题”是最根本的,希望美国搞清楚,应该把中国放在什么位置上;还谈到搞好关系首先要建立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然后才能做到相互信任。这些重要谈话成为章文晋大使在那段时间、在美国各地发表讲演的主要内容,也得到了许多美国朋友的赞许和良好的反应。
在会见中还谈到中国总理将于1984年初访问美国。本来两国首脑互访的议题在我们去美赴任之前已经提出来了,当然,中美首脑互访必须在两国关系良好发展的情况下才可能进行,在互访中也要取得良好的成效。半年来,中美关系真是经历了风风雨雨,章文晋大使到美国后一直为两国关系的好转而努力工作,也盼望两国首脑互访成为事实,以促进两国关系朝正常方向更好地发展。
几个月来的努力是有成效的,邓小平同志与亨利·杰克逊的谈话也肯定了这一点,所以使馆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就更高了,并着手为实现两国首脑互访做必要的准备工作。
1983年晚秋时节,章文晋大使与驻美使馆的外交官们认真讨论分析了两国首脑互访的形势。对中国总理访问美国的利弊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中国总理访美可以推动两国政治关系的发展。估计里根连任总统的可能性较大,可以继续与里根多接触,使其对中国加深具体了解。
二、要想使台湾问题得到最终解决,必须促进美国官方和广大人民对我国政策有更多了解,首脑访美将可以推动舆论扩大影响。
三、有利于增进两国经济贸易的发展。
四、尽可能多地与美国各阶层人民接触,使美国人民更多了解中国,以促进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当然也不排除美国国会突然做出不利于我国的某种行动。
另外,中国总理访美,也有不利方面,主要是对第三世界国家可能产生消极影响。
果然,在11月份美国参议院外委会通过了所谓“台湾前途”决议案,这显然是恶化两国关系的事情。章文晋大使当即会见伊格尔伯格,对参议院通过此法案提出抗议。伊格尔伯格表示可以悄悄工作,误会自行扫除。到12月初,伊格尔柏格又见章大使时,说明里根总统在签署法案时发表的表明,即是对章大使抗议照会的正式答复。里根总统的声明是:法案中使用的“某些术语”(指称台湾为“中华民国”)“不符合美国政府的政策,因为美国政府的政策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他签署法案并不表明美对华立场有任何改变。
美国政府这种反反复复的态度,当然会引起我国国内决策者的不满,怀疑美国在玩什么花招。章文晋大使又根据国内指示再次和使馆外交官们讨论有关中国总理访美问题。为把形势了解得更清楚,章大使特地去纽约拜访了美前总统尼克松。
尼克松一直自视为中国的老朋友,很坦率地向章大使提出建议:促成两国首脑互访总的来说是有益的。尼克松还提出自己对里根的看法:一是里根在内阁成员中,看重舒尔茨和温伯格的意见,而这二人对中国有所了解也希望中美搞好关系;二是里根比较喜欢开门见山地谈话,有严重分歧也可以直率提出,比如台湾问题,但要合情合理,不用刻薄语言,虽然达不到共识也可增进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