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362-政治理论基本教程-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因是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由于原因作用而被引起的现象。因果联系的特点是:原因在先,结果在后;共变性;因果联系的本质特点是引起被引起的关系,并非所有的先后相继关系都是因果联系,“在此之后”不等于“因此之故”。
【领会】原因和结果的辩证统一关系
第一,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在特定的因果链条中,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不能倒因为果或倒果为因。在不断发展的因果链条中,两者的区分又是不确定的,即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也就是“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换位置”;第二,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依存的。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没有无因之果和无果之因;第三,两者是相互作用的。原因引起结果,结果又反作用于原因,使结果转化为原因,原因则转化为结果;第四,因果联系具有客观普遍性和复杂性。其客观性、普遍性是指因果联系不以人的认识和意志为转移,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一切领域之中。其复杂性表现为: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复合因果等等。
【运用】这一原理的意义
在理论上,要坚持承认因果联系客观普遍性和复杂性的辩证决定论,反对否认其客观普遍性的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和否认其复杂性的机械决定论;在实践上,其一,承认因果联系是科学认识的前提,不断地发现因果联系是科学研究的任务。其二,研究因果联系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觉性和调控性,少犯错误,并预测未来。
7可能性和现实性
【识记】可能和现实的含义:现实是指现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实际存在性,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把握现实范畴,应当注意它和必然性的联系,只有合乎必然性的东西才是现实的,丧失了必然性,迟早一定变成不现实;同时,它又受着偶然性的影响。
可能是指现实事物中所包含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
【领会】可能性的复杂性及可能和现实的相互依存和转化
把握可能这一范畴,要注意:其一,要区分可能和现实。其二,要区分可能和不可能。其三,要区分现实的可能和抽象的可能即非现实的可能。前者是根据和条件比较充分,在现在条件下就可以实现的可能;后者是根据和条件不充分,在现在条件下尚不能实现。其四,要区分多种可能,特别是两种相反的可能——好和坏、胜利和失败的可能。其五,要区分可能性的量,即概率的大小。
可能和现实的相互依存与相互转化:
可能和现实的相互依存表现为:没有可能,就没有现实性,没有可能的东西不会变成现实;没有现实,也就没有可能性,不能实现的东西也就是不可能的东西。
两者的相互转化表现在:可能性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现实,在现实中又产生新的可能,新的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又转化为现实,这就构成了事物发展的历史过程。
【运用】这一原理的意义:第一,一切工作从现实出发,立足现实。第二,对可能作出全面分析,不做那些不可能的事情,力争好的可能变成现实,防止坏的可能变成现实,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第三,根据实践需要,积极创造条件,集中力量办那些有现实可能性的事情,并根据可能的大小精确规定行动目标和实施步骤。把抽象的可能性当做现实的可能性,一般会犯急躁冒进的错误;把现实的可能性当做抽象的可能性,会犯滞后保守的错误;忽视抽象的可能性的意义,往往会目光短浅,丧失感觉,或失去远大的奋斗目标。
(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及其关系
1量变质变规律
(1)事物存在的质、量、度
【识记】质、量、度的含义
①质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事物总具有自己的质,质总是一定事物的质,丧失了质,它就不再是自身而转化为他物。质通过属性表现出来,有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质必须注意:其一,分析事物的特殊矛盾和属性;其二,从实际出发,把实践作为区分事物质的实际确定者。认识事物的质是认识的起点和基础。
②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量与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同质的事物可以有不同的量,其作用也不同。认识由质到量,是认识的全面性的要求,也是认识的深化;认识量才能精确地认识事物;量的分析、对比和统计,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
③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幅度、范围,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数量界限。一旦超出或破坏了度,质和量的统一体就会发生破裂,一物就转化为他物。掌握适度原则的重要意义是(2001年理科单选题第2题考查过):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度,可以使人们知道,量的变化在什么范围内不改变事物的质;超过这个限度,事物就会发生质变。在实践中要把握“适度”的原则,“过犹不及”。
(2)事物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识记】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和特点
事物的发展过程,经由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事物在原有性质的基础上、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体现了事物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对事物度的突破,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连续性的中断(即非连续性)。量变一般不显著,速度缓慢,质变则变化显著、迅速。事物变化是否超越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量变和质变的区别具有相对性。
【领会】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趋势和结果。先有量变,后有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不会凭空发生,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质变打破旧质对量变的限制,巩固量变的成果;在前进性运动中,质变造成旧事物灭亡,新事物产生,因此它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
质变引起新的量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总的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表现为阶段性部分质变和局部性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特征,表现为新质和旧质要素的量的此消彼长。
量变——质变——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和转化,这就是量变质变规律的基本内容。
【运用】这一规律的意义
理论意义: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发展是量变和质变、连续性和间断性的辩证统一。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认为质变可以凭空突然发生,这是“激变论”的观点。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则是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实践意义:在实际工作中坚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把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远大目标和埋头苦干精神辩证统一起来;邓小平关于发展国民经济“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量变质变规律的具体运用和体现;“循序渐进”、“不打无准备之仗”、“有备无患”、“防微杜渐”、“当机立断”等等,都是量变质变规律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的具体体现。
2否定之否定规律
(1)事物发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
【领会】在事物的前进发展中,事物的内部矛盾可以划分为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或称之为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方面是指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是它自身的方面;否定方面是指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转化为他物的方面。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是对立的统一,两者既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肯定方面处于支配地位时,事物保持原有性质和自身的存在,一旦否定方面取得支配地位,事物就改变其根本性质,转化为自己的对立面,达到对原有事物的否定。
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否定就是肯定。
(2)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领会】辩证的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第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否定方面和肯定方面相互斗争,最后否定方面战胜了肯定方面,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事物的发展、内部矛盾的展开和解决是通过自我否定实现的。辩证的否定是客观的自我否定。
第二,辩证的否定是发展和联系的环节,是“扬弃”。辩证的否定有两个基本特征:其一,它是发展的环节。否定是旧质向新质、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和飞跃,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其二,它是联系的环节。否定把新事物和旧事物联系起来,新事物在否定旧事物的同时保留了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成分和内容。辩证的否定作为事物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统一,叫做“扬弃”。所谓“扬弃”,就是既克服又保留,既批判又继承,是包含着肯定的否定。
【运用】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意义
在理论上,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反对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形而上学否认事物的内在矛盾,把否定看成是外力强加于事物的,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是主观任意的否定;它在绝对对立中思维,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把肯定和否定绝对对立起来,是抽象的否定。(此知识点1999年理科多选题第17题考查过)
在实践上,要坚持辩证否定观的革命、批判精神和科学分析态度的辩证统一。一方面,辩证否定“在对现存事物肯定的理解中包含”对其“否定的理解”,即“必然灭亡的理解”,“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另一方面,要坚持对一切事物采取辩证否定的科学分析态度,反对简单地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在改革开放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对资本主义采取辩证否定的态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识记】事物发展的周期性
事物发展的完整过程不是通过一次否定完成的,而是通过“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即通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实现的。第三个阶段在更高级的基础上重复了第一阶段的某些形式、特征,因而呈现出仿佛回到出发点的运动。这就是否定之否定揭示的事物发展的周期性,从内容上看,它说明了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辩证运动。从形式上看,则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领会】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发展的方向和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这是因为: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每一次否定都是新质对旧质的克服,克服了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同时又保留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合理因素;并增加了旧事物中没有的、不能容纳的新内容。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和过程是曲折的。这是因为:事物发展的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必然表现出曲折性;在开始时,旧事物力量强大,新事物力量弱小,它们的斗争必然是曲折的过程,甚至会出现暂时的倒退;新事物本身有弱点、缺点,甚至犯错误。
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方向和趋势,是进步的,必然向前发展的,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不符合历史发展方向和趋势,落后的,丧失存在必然性的,没有前途和日趋没落、灭亡的事物。否定之否定规律表明,新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但由于旧事物力量的强大及其长期存在,由于新事物本身存在的弱点或错误,由于人民群众对它的认识有个过程,新事物的成长、胜利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坚信新事物最终战胜旧事物,是革命乐观主义的“哲学根据”。
【运用】这一原理的意义
在理论上,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新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要坚持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反对“循环论”和“直线论”。“循环论”把事物发展看成周而复始的循环,否认了发展的前进性。“直线论”把事物的发展看成直线,否认了曲折性。
在实践上,要认识到“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其一,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人类社会自我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必然趋势。我们要坚定社会主义必胜、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其二,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实现不是一帆风顺的,要认清其发展过程的曲折性,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保持清醒头脑;其三,正确对待新生事物,善于发现、扶植、支持新事物;其四,“欲擒故纵”,“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等,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在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上的具体运用。
(三)对立统一规律
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领会】列宁得出这一论断的理由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唯物辩证法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科学,而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对立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联系,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也是对立面之间的斗争和统一。只有把握对立统一规律,才能深刻理解普遍联系和发展的根本内容和实质。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以及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等等,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第三,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斗争的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