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362-政治理论基本教程-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建设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例如:国家的法制应该逐步完善;国家的法制,不能主观的规定,而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逐步地发展和完备起来;严格划分清楚党组织和国家机关的不同职能等等。他特别强调,依法办事,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所谓依法办事有两方面的意义,即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对于那些故意违反法律的人,不管他现在地位多高,过去功劳多大,必须一律追究法律责任。
2。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本知识点2003年多项选择题第24题考查过基本依据的内容)
【识记】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进一步阐述了这个方针。
【领会】(1)“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基本内涵。所谓“长期共存”是指,凡属一切确实致力于团结人民从事社会主义事业的、得到人民信任的党派,都可以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同存在;所谓“互相监督”是指,各党派之间互相监督,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
(2)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基本依据。毛泽东指出,这个方针是我国具体的历史条件的产物。一方面,我国的民主党派与欧美国家的资产阶级政党不同,在历史上是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爱国的进步的政党;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它们接受共产党的领导,采取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它们的成员及其所联系的群众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共产党应该继续同各民主党派合作,长期共存。另一方面,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需要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包括来自民主党派的监督。有了民主党派的监督,对共产党更有益。民主党派能够对共产党提供单靠共产党自己的党员所不能提供的监督。
3。实现民族平等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本知识点自1999年以来尚未考查过)
【识记】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民族问题上,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也反对地方民族主义,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国家管理的结构形式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国内各民族人民都能够积极地参与整个国家的政治生活,同时让各民族人民按照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自己当家作主,有管理自己内部事务的权利,以达到巩固各民族的团结,共同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目的。
【领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涵。所谓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实行相应的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性事务。它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方面,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维护国家的统一,服从中央领导,保证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执行国家宪法和法律。另一方面,保证自治地方充分行使自治权,照顾自治地方的特点和需要,使自治机关有大于一般地方机关的自主权。充分尊重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主权,保护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促进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共同繁荣。历史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国家的集中统一同民族的自主平等权利相结合;有利于国家的富强同民族的繁荣相结合;也有利于全国各族人民爱祖国爱社会主义同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相结合。这个制度,促进了民族间的平等、互助、团结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发展,开创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新局面,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
4。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本知识点自2002年文科多项选择题第24题考查过六条标准的内容)
【识记】(1)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中提出了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毛泽东还提出了正确处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外国文化和中国文化关系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
【领会】(1)1954年9月,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开幕词中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指导思想。因此,在思想文化领域,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对待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对待人民内部的思想问题,不能用简单的方法去处理,只有采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理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展正确的意见,克服错误的意见,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基本内涵和基本依据。具体涵义是,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用简单的方法去解决。这个方针是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来的,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国家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迫切要求上提出来的。
(3)毛泽东根据我国宪法的原则,提出的在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判断言论和行动的是非的六条标准。这就是:第一,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而不是分裂人民;第二,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是不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第三,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而不是破坏或者削弱这个专政;第四,有利于巩固民主集中制,而不是破坏或者削弱这个制度;第五,有利于巩固共产党的领导,而不是摆脱或者削弱这种领导;第六,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国际团结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国际团结,而不是有损于这些团结。毛泽东强调,这六条标准中,最重要的是两条,即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的领导。
5。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建设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本知识点自1999年以来尚未考查过)
【识记】(1)1956年1月,周恩来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中指出,科学是关系国防、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有决定性的因素。他代表党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
(2)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方针,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3)1956年1月,周恩来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中指出,知识分子中间的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三)社会主义国防建设和对外关系
1。建设现代化的强大国防。(本知识点自1999年以来尚未考查过)
【领会】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毛泽东在领导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过程中,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摸索出了一条在经济不发达国家进行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之路,形成了我国国防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即必须使国防建设服从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必须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国防建设是经济建设的保障。
2。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本知识点自1999年以来尚未考查过)
【识记】(1)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1955年,周恩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指出:中国人民解决台湾问题有两种可能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1957年4月,毛泽东公开表示了中国共产党准备和台湾国民党进行第三次合作的意愿。
(2)解决台湾问题的“一纲四目”方针。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并由周恩来归纳。“一纲”是:只要台湾回归祖国,其他一切问题悉尊重台湾当局意见妥善处理。“四目”是:第一,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由蒋决定;第二,台湾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第三,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须条件成熟并尊重蒋的意见,协商决定后进行;第四,双方相约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团结之事。
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反对霸权主义。(本知识点自1999年以来尚未考查过)
【识记】(1)1953年,周恩来在同印度、缅甸等周边国家政府代表团的会谈过程中,形成了处理国家之间关系应该遵循的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1954年10月印度总理尼赫鲁访问中国时,毛泽东强调应当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广到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
(2)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他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毛泽东这些论述的基本特点是:改变了传统的以意识形态为标准划分世界政治格局的思路,主张以经济为基础的多因素标准划分世界政治格局。
【领会】(1)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和平外交方针的立足点。新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54条规定:“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这就明确规定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根本出发点。独立自主不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而且也是中国共产党处理同各国共产党、工人党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
(2)毛泽东在创建新中国独立自主新型外交的过程中,冷静地分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的客观现状,世界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把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作为新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目标。同时,中国政府明确宣布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做超级大国”。
(四)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
1。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提出”两个务必”。(本知识点2004年单项选择题第8题考查过有关“两个务必”的内容)
【识记】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问题,要求全党在革命胜利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和攻击。
【领会】(1)胡锦涛总书记重申“两个务必”要求的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在取得革命胜利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后,能否继续保持它的先进性,这既是各方面人士所关注的,也是毛泽东始终重视的。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思想,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防止出现骄傲自满、贪图享乐、脱离群众的危险。这“两个务必”,虽然是作为保持党的优良传统作风问题提出的,但它关系到党能否过执政关的问题。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胡锦涛重申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要求,对实践“三个代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同人民群众保持最紧密的联系,坚决地遏制腐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着重大的意义。
(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关于执政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思想。
第一, 党执政后面临着新的考验,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第二, 执政党必须接受党内外的监督。邓小平在中共八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在中国来说,谁有资格犯大错误?就是中国共产党;犯了错误,影响也最大;因此,应该特别警惕。党要领导得好,就要不断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就要接受监督。他说,所谓监督,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党的监督;二是群众的监督;三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他坚信,只要不脱离群众和接受监督,虚心学习和不断地工作,中国共产党就一定能同过去领导革命取得胜利一样,顺利地领导国家建设。
第三, 必须保持党的优良作风,坚持“两个务必”。
第四, 必须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反对个人崇拜。
第五, 加强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
2。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本知识点自1999年以来尚未考查过)
【识记】1955年9月,毛泽东提出了“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论断。毛泽东还指出,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自1999年以来,本章只考查过2道单项选择题和3道多项选择题,没有考过其他题型。随着课程内容的调整,本章内容明显增多,今后,考查的机率会逐渐增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