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房龙讲述地理的故事-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多年前的一个说法。罗马人曾说,一只想飞越卡斯蒂利的夜莺必须备上水和干粮,否则就会饥渴而亡。高原周围的群山太高了,把从大西洋和地中海飘来的雨云挡住了,结果就出现了一片高原绝地。
第三部分:西班牙 非洲与欧洲交锋之地非洲与欧洲交锋之地(图)6
一年之中,卡斯蒂利要过九个月阴森惨淡的日子,而另三个月则完全在干燥的寒风中裸露着。在卡斯蒂利这片广阔的荒原上,大风无情地呼啸而过,能在卡斯蒂利高原上生存下来的只有山羊,可它也通身感到不舒服。茅草是卡斯蒂利高原上惟一的植被,由于它很坚韧,是编织篮子的最好的材料。 西班牙人把卡斯蒂利台地的大部分称为梅塞塔,即平顶山。梅塞塔与沙漠几乎没有分别。西班牙和葡萄牙面积比英格兰大,而人口却只有英伦三岛的一半,个中缘由就在这里。 如果想对卡斯蒂利地区的贫苦破败作进一步的了解,最好去读一读米格尔·德·塞万提斯·萨贝德拉的作品。不知是否还记得德·塞万提斯作品中的主人公堂吉诃德·德·拉·曼查,那是一位天真无邪的西班牙小贵族。事实上,曼查就是一片内陆沙漠,位于西班牙古都托莱多附近,这是一片萧瑟阴森的荒野。在西班牙人的字典里,“托莱多”这个词可是一个不吉利的名词,因为它的阿拉伯语原意是“荒凉凄惨”,堂吉诃德拥有一个高贵头衔,其实他只不过是一位“荒野之王”而已。而卡斯蒂利是与曼查并肩而立的。 在西班牙这样的国家,大自然既顽固又吝啬,人们要么老老实实艰苦奋斗,从大自然手中谋取生存所需,要么就像大多数西班牙人那样生活,只需一头小毛驴,就能把他们的全部家当驮走。这就是恶劣的地理环境造就的人间悲剧。 800年之前,西班牙是一个为摩尔人所统治的国家。伊比利亚半岛遭受外族入侵并不只有这一次。西班牙土地里蕴藏了宝贵的矿产。2000年前,铜、银和锌的地位如同现在的石油一样重要。铜、银和锌在哪个地方发现了,各国军队就会到那儿去抢夺。当两大军事阵营在地中海地区出现之后,当闪米特人(迦太基人的一个分支,本属腓尼基侨民,对附属国实行残酷的压迫和剥削)和罗马人(尽管与闪米特人既不同宗又不同源,但是在对待附属国的态度上是相同的)都开始密谋掠夺各国财富之时,西班牙就厄运难逃了。和许多国家地区一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是西班牙人的不幸,于是,两伙有组织的强盗集团就把西班牙变成了一片战场,任由他们的雇佣军在此角斗。 这两帮强盗后脚刚迈出去,北欧蛮族又把前脚伸了进来,他们试图把西班牙变成一座便捷的大陆桥梁,取道这里去攻打非洲。 到公元7世纪早期,一个阿拉伯人胸怀大志(即穆罕默德,伊斯兰教创始人,约580—632。他40岁时自称为安拉的使者,是最后的先知,在麦加开始创传伊斯兰教,而伊斯兰教的核心是只信仰一个神灵———译者注),这个骆驼骑手统帅一大批从未听说过的沙漠部落南征北战,开始了漫长的夺取世界霸权的历程。100年之后,他们把整个北非地区占领了,正准备对欧洲下手。 公元711年,阿拉伯人塔里克率战船开向著名的猴子岩(欧洲惟一有野生猴子之地),他的军队未遭到任何抵抗就在直布罗陀(在过去200年中,英国人一直占领着这个地方)顺利地登陆了。这个直布罗陀被称为“世界尽头”,此后就变成了穆斯林的囊中之物。据传说,大力之神赫尔克里斯当年把欧洲和非洲的大山扳开,今日的直布罗陀海峡(赫尔克里斯之柱)就出现了。 对阿拉伯人的入侵,难道西班牙人未作任何抵抗吗?他们全力以赴,但西班牙的地理环境让他们统一行动不起来。整个国家被平行的山系和深谷中的河流分隔成若干独立的小方块。大约有5000个西班牙村庄至今仍然处在与世隔绝的小天地里,无法同外界直接联系。一条令人头晕目眩的羊肠小道就是他们的对外交通要道,而且也只能在特定的时间里通行。
第三部分:西班牙 非洲与欧洲交锋之地非洲与欧洲交锋之地(图)7
历史和地理留给人类的确定规律并不多,但有一条请记住:西班牙这样的国家正是造就宗派门阀的绝妙之地。门阀宗派无疑是有一定的益处的,至少同宗同派之人能相互忠诚,共同维护宗派集团的利益。但是,门阀宗派制度是一切经济合作与国际联盟的天敌,这已为苏格兰和斯堪的纳维亚的情况所证明。尽管岛上的居民一向被视为自私保守、目光短浅者,除了自己小岛上的事,再也不关心什么了,但是,他们至少能与邻邦之人相安无事地共乘一船,共过一个周末,或者能共同去救援一艘沉船,听听外面的消息。可是,几乎不可逾越的大山却把山谷居民完全关在了尘世之外,人人都是这样的,除了自己和左邻右舍之外,他就身无长物,一无所知了。 穆斯林之所以能征服西班牙,是因为尽管这些摩尔人来自于沙漠,尽管他们也是严格的“宗派”观念的忠实信徒,但这一回,在一些强大领袖的号召和率领之下,他们却能齐心协力,并肩作战,服从统一指挥。这些领袖为同胞确立了一个共同的民族目标,让他们把自己的小算盘抛开了。可是为了各自的小宗派集团的利益,西班牙人却在勾心斗角,他们内部之间的仇恨往往比对共同的外敌的仇恨更为强烈,所以,他们就被这些外敌赶出了自己的家园。接下来是西班牙人争取独立的伟大战争,不过这战争持续时间长达700年之久。在700年的漫长岁月之中,那些北方基督教小国之间互相背信弃义,互相勾心斗角,而这些小国之所以能幸存下来,全仰仗于比利牛斯山这道天然的屏障。在比利牛斯山的那一边,是西班牙人不敢去招惹的法国人,而法国的查理曼大帝含糊其词一阵之后,最终不去理睬这些小国,听任它们自然发展。 同样是700年,西班牙南部被摩尔人变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花园。这些来自沙漠的人对这来之不易的水资源很珍惜,对在他们故园难得一见的花草树木也很热爱。庞大的灌溉工程修建了,还有橘树、枣树、杏树、甘蔗和棉花引种来了。瓜达尔基维尔河的水力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科尔多瓦到塞维利亚的山谷被改造成了一片巨大的灌溉冲积平原或花园,这里的农民一年能耕种四次。对在巴伦西亚附近注入地中海的胡卡尔河又进一步地开发利用,胡卡尔河流域又增加了1200平方英里的肥沃土地。他们还有技术人员引进来了,大学建立起来了,农业知识得到了科学系统的传授。而这些穆斯林修筑的公路西班牙人至今还在使用呢!前面已提到了他们对天文学和数学所作出的贡献。当时欧洲惟一关心医药与健康的民族就是这摩尔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摩尔人是很细致而耐心的,古希腊的作品甚至于还被他们译成阿拉伯文,再重新推介给西方世界。另一个民族还因为他们而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对摩尔人来说这个方面所具有的意义更大。摩尔人给了犹太人充分的自由,而不是逼迫犹太人居留在保留地里,或者对他们采取更严厉的措施,这样,这个民族就得以把他们的商业才能和组织才干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让这个国家受益多多。 西班牙这个人间天堂的有关消息传到了那些仍在可怕的沙漠中受着干渴煎熬的阿拉伯和柏柏尔部落。然而,悲剧最终还是发生了。西班牙全部领土几乎都被穆斯林征服了,基督徒们也不再构成威胁。而且,由于穆斯林人实行独裁统治,统治者个人的才能完全决定了统治的好坏。这个靠全副武装的农民建造起来的王朝在舒适奢豪的环境中逐渐地颓废衰败,而另一部分同样全副武装的农民却不堪重负,仍然在自家的耕牛屁股后面挥汗如雨。他们羡妒的目光射向了在格拉纳达的阿尔汉布拉宫和塞维利亚的阿尔卡扎宫里寻欢作乐的人。于是,血腥的内战发生了,残酷的杀戮开始了。一个又一个家族平地消失了,一个又一个家族又凭空冒了出来。而在西班牙北部,强权人物寻机挺身而出,把小帮小派合并成小领地,小领地又汇聚成小公国。渐渐崛起了卡斯蒂利、莱昂、阿拉贡和纳瓦拉这些家族。最终,西班牙人把古老的世仇抛弃了,甚至城堡之邦的卡斯蒂利之女伊莎贝尔都当上了阿拉贡的费迪南德的妻子了。
第三部分:西班牙 非洲与欧洲交锋之地非洲与欧洲交锋之地(图)8
这场解放战争是伟大的,艰苦卓绝的大小战役前后发生了三千余次。而这场民族冲突又被教会演变成为了一场信仰之战。于是,西班牙人摇身一变当上了十字军骑士,他们最高尚的理想就是毁灭整个国家,他们为了这个理想浴血奋战。就在格拉纳达———这个摩尔人最后的堡垒被攻克的这一年,通往美洲之路被哥伦布发现了。六年之后,达·伽马驶过了好望角,直通印度之路发现了(达·伽马,葡萄牙航海家,约1469—1524。1497年,他绕过好望角,到达莫桑比克。后又两次赶赴印度。成为由欧洲绕好望角通往印度的航道的开拓者———译者注)。就在西班牙人应该把自己的家园夺回、应该对已由摩尔人发动起来的自然潜力继续开发时,一笔横财却从天而降了。靠着一股宗教热情,西班牙人轻易地让他们把自己假想成为神圣的传教士,可事实上,他们什么都不是,只不过是一帮不一般的强盗(因为不一般的残忍、不一般的贪婪)而已。1519年,西班牙人把墨西哥强占了,1532年,他们又把秘鲁征服了。自此之后,他们就忘乎所以了。滚滚而来的黄金淹没了他们所有的宏图远略。笨重的大帆船把黄金源源不断地运送到了塞维利亚和加的斯的金库里。对从阿兹特克和印加掠夺来的财物,当一个人有能力去瓜分从而成为“金领阶层”的一员,这时,为了避免自贬身价,他的双手是决不会再去劳动的了。 摩尔人千辛万苦得来的一切成果都付之东流了。他们被从西班牙这个国家扫地出门了。接下来就轮到了犹太人。西班牙人把他们成批成批地扔进肮脏的小船,然后任由船主处置,船在哪儿停靠,他们就得在哪儿上岸,而且上岸时他们已身无分文,一贫如洗了。复仇的火焰在这些犹太人胸中燃烧着,而苦难却把他们的头脑磨炼得更加敏捷了。犹太人仇恨着西班牙,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在所有反对西班牙的事情上都插上一手。甚至上帝也推波助澜,把一个国王送给了这些“黄金梦”的受害者,而这个国王一生都隐居在他自己建造的伊斯科利尔宫。但这坐宫殿坐落在荒凉的卡斯蒂利高原边上,就在这个高原上,这个国王建起自己的新都———马德里。 此后,为了阻止异教徒的入侵,三大洲的财富和全西班牙的人力都被用上来了,而这些异教徒既有南面的穆斯林,也有北面的新教徒。而西班牙人,由于长达700年的宗教之战,也被造就成了一个这样的民族,他们宁信无不信有,惟皇室马首是瞻。在急剧膨胀的财富中他们身心俱疲,甚至还把自己的性命也赔进去了。 今天的西班牙人是伊比利亚半岛所造就出来的。那么,在这个半岛被荒疏了数百年之后,西班牙人能否回头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造它呢?不要管它的过去,而应当看它的未来。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在一些城市,如巴塞罗那,他们正在努力,他们真的很努力啊! 然而,这项事业是多么多么地艰难啊!
第三部分:西班牙 非洲与欧洲交锋之地法国 应有尽有的国家(图)1
这样的说法常常能听到:尽管法国人居住在大陆上,而英国人居住在淫雨霏霏、荒僻寂寥的小岛上,但一向超然物外的法国人比英国人更为落寞孤立、保守闭塞。简而言之,由于一向对国际事务固执地漠不关心;法国人已成了一个最自私、自我中心主义最强的民族,而且是目前大多数事端的祸水。 我们必须追本溯源才能对这一切有个彻底的了解。地理环境与心态特征都深深扎根在任何一个民族之中。地理和心态密不可分,地理塑造了心态,心态也在改造着地理。丢开其中一个,孤立地去探讨另一个,都是片面的做法。如果深入了解了地理和心态的本质,对大多数民族的特性我们都能够理解。 正是由于这样的事实,法国人才不断地受到指责,在世界大战期间他们才得到毫无保留的大肆的颂扬。因为,这个国家所处的地理环境是他们的美德与劣根的直接起因。他们处在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优越的地理位置,能够完全做到自给自足,于是,他们自以为是、自高自大的情绪也就产生了。如果宜人的气候与美丽的风景在自家后院里就能够享受得到,又何必到别国去寻求改变呢?如果从赏心悦目、满眼青翠的古堡田园到遍地沙丘苍松的神秘之乡,或者从20世纪返回至12世纪,只需坐几小时的火车就行了,那又何必去异国奔波,去学习陌生的语言,去熟悉不同的习惯和风俗呢? 如果菠菜能被炒成一道人人都喜欢吃的菜,如果同任何别的国家相比,自家的饮食起居和亲朋故旧并不差,那又何必去忍受糟糕的食物和酸酒及北方农夫呆板、僵硬、俗不可耐的面孔,那又何必去为护照和支票而烦心呢? 当然,可怜的瑞士人一生所看见的除了山还是山,而可怜的荷兰人,除了几头黑白花奶牛和一小块平坦青翠的草地,也再无别的见识了。假如他们不常常去国外旅游,一定会枯寂厌烦而死。对那种一边放着美妙的音乐、一边嚼着乏味的香肠三明治的铺张的用餐习惯,德国人迟早也会厌倦的。而一生都吃空心面,这对意大利人也是不可能的。俄国人肯定也希望偶尔也能舒舒服服地吃一顿饭,而不必去排六个小时的长队只为购买半磅人造黄油。
第三部分:西班牙 非洲与欧洲交锋之地法国 应有尽有的国家(图)2
和这些人比起来,法国人真是太幸运了,过得简直就是人间天堂的生活。在法国,想要的东西唾手可得,所以,法国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