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房龙讲述地理的故事-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后,流放大军从未中断过。由于用欧洲的个人意志去冒犯了沙皇政府推行的亚洲式的大一统暴政,无数的男男女女(常常还有儿童)就被成群结队地赶到了西伯利亚的荒原中。集体流放在1863年进入了一个高峰。在波兰人最后一次大起义失败之后,5万波兰爱国者被迫迁移,从维斯瓦河迁到托木斯克和伊尔库茨克地区。到底有多少人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呢?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但是,从1800年至1900年,由于各国政府的施压,流放政策稍为放宽了一点,但每年被遣往西伯利亚的人仍达2万之多,而且,普通罪犯、杀人犯、小偷、窃贼之类还不包括在这个数目之内。这些人往往不能与那些精神境界高尚的人相提并论,而对他们那些并不值得热爱的同胞付出了太多的热情才是后者的惟一错误。


第五部分:荷兰 沼泽上崛起的帝国欧洲之国还是亚洲之国(图)9

  服刑期限一满,就会在流放村附近划一小块耕地给那些幸存者,于是,这些幸存者就变成了自耕农。理论上,这是一个不错的做法———让白人遍布全国,沙皇政府也能向那些欧洲的股东们展示,西伯利亚并非如报纸上所说的那么糟糕。理智也包含在西伯利亚的疯狂之中,“囚徒”将被教化成有益于社会的劳动者。可是,实际上,这个做法执行得太妙了,以致所谓的“自由移民”大都消失得了无影踪了。也许,他们跑进了土著部落,当上了穆斯林或无神论者,永远告别了基督文明。也许,他们在逃跑的途中被狼撕掉了。我们无从知晓。俄罗斯警察的统计数据表明,不知去向、逍遥法外的逃犯一直有3—4万。也许,这些人躲进了深山老林,宁愿饱受大自然的种种折磨,也不愿呆在沙皇的监狱之中。


第五部分:荷兰 沼泽上崛起的帝国欧洲之国还是亚洲之国(图)10

  众所周知,伴随着俄国昔日的农奴体制和易货制度的打破,迅速取代它们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和工业大生产。在林肯签署《解放黑奴宣言》(1863年1月1日,美国林肯政府发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南部的奴隶制度———译者注)的前几年,俄国就解放了农奴。为了让他们能够生存下来,俄国政府还给每一个农奴划分了一小块土地,但是,土地太少了,远远不够农奴维持生计,而这些划分给农奴的土地又是从大地主那儿夺过来的。结果,不论是大地主还是农奴都怨声载道。同时,当俄罗斯大平原丰富的矿藏被人民发现了之后,外国资本就源源不断地涌了进来。这时,人们建起了铁路线,也开辟了汽船航道,来自欧洲各国的工程师们穿过一圈半原始的村庄,趟着一身的泥水,却来到了一座豪华剧院的门前,这剧院和巴黎大剧院相仿,在这个时候,他们不禁自问:这怎么会可能呢?


第五部分:荷兰 沼泽上崛起的帝国欧洲之国还是亚洲之国(图)11

  那种勇猛锐气昔日驱使俄罗斯王朝的缔造者们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这时渐渐地耗尽了。坐在当年彼得大帝的宝座上的是一个身体虚弱、整日转悠在教士和女人堆中的人(指尼古拉二世,1868—1918,罗曼诺夫王朝末代沙皇———译者注)。他用王位做抵押物,不得不接受伦敦、巴黎那些放贷者开出的条件,才卷入了一场大多数人都反对的战争,这时,他就在自己的死亡判决书上签了字了。


第五部分:荷兰 沼泽上崛起的帝国欧洲之国还是亚洲之国(图)12

  旧世界被一个从西伯利亚流放地归来的矮个子男子汉推翻了,重建家园的行动开始了。他把欧洲的旧体制抛弃了,也把亚洲的旧体制抛弃了,他把一切陈旧腐朽的体制都抛弃了。他用未来的眼光建设新的家园。


第五部分:荷兰 沼泽上崛起的帝国欧洲之国还是亚洲之国(图)13

  无论如何,这片俄罗斯大平原总算出现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也许,布尔什维克主义只是一个神秘的空想,可是,俄国却是一个残酷的现实。


第五部分:荷兰 沼泽上崛起的帝国自家的土地 别人的走廊(图)1

  波兰的大不幸有二:一是占错了地理位置,二是选错了民族。对兄弟俩来说,两人之间往往手足情深;对两个国家来说,同宗同族却绝不是幸运之事,可波兰人正好就和邻邦俄罗斯人同属斯拉夫民族。  至于波兰人的源起,现在已无从考证了。波兰人同爱尔兰人一样(这两个民族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是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不愿好好地工作,好好地生活,而是时时刻刻准备为国牺牲。关于波兰人的祖先,据波兰历史学家考证,最早的英雄事迹能追溯到挪亚时代,据说,当时的波兰英雄曾是挪亚方舟上的偷渡者。不过,在较真实的历史文献中第一次出现波兰人的名字却已是查理曼大帝及其勇士死亡200年之后了。波兰在黑斯廷斯战役(1066年10月14日,诺曼底的“征服者”威廉击败了英格兰国王哈罗德———译者注)结束后50年才渐渐为人所知,而此前,波兰还被认为处在远东的某个偏远的角落。  就我们现在所知,波兰人最先在多瑙河河口生活,由于来自东方的侵略者不断地袭击,他们不得不远走他乡,一路西逃,逃到了喀尔巴阡山脚下,他们穿越了俄罗斯人遗弃的地区,最后,在欧洲奥得河与维斯瓦河之间的那块大平原上,他们找到了一片“乐土”,从此就栖身于沼泽与森林之间。  然而,这却是他们最不幸的选择。一个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农夫就和一个坐在中央火车站(指纽约火车站的中心站———译者注)出口正中间的人一样,是不能得到安宁和静谧的。实际上,这片土地是欧洲的前大门,也是一条任人通行的走廊。想到西面攻打欧洲占有北海,就必须从波兰出发;想到东面掠夺俄国,也得借路于波兰。波兰是东西之间惟一的通道。波兰腹背受敌,不得不把每一个农夫锻炼成职业战士,把每一座庄园转变成坚固的堡垒。波兰因军事化生活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个国家不得不常年备战打仗,她的商贸活动又从何谈起呢?  波兰的几个大城市都坐落在维斯瓦河岸边,这是国家的中心地带。南方的克拉科夫正好处在喀尔巴阡山与加利西亚(今波兰东南部维斯瓦河上游河谷,农林和石油资源丰富。在历史上,是俄国和奥地利长期争夺的目标———译者注)平原衔接之地;华沙则位于波兰平原的正中央;坐落在维斯瓦河河口的是但泽,贸易依靠外国商贾来维持。而波兰内陆人烟稀少,满目荒凉,一片凋敝,同这几个河畔城市的繁荣昌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波兰平原上,除了第聂伯河之外,就再无其他河流了,可第聂伯河却是俄罗斯人的河流。  犹太人操纵了国内一些必需品生意,而这些犹太人为了避难,才从莱茵河逃进了这片荒僻的土地,这是由于当年莱茵河地区形成了许多著名的犹太人聚居点,而满腔神圣的热情的十字军骑士血洗了这些犹太人聚居点。吃苦耐劳的斯堪的纳维亚人建立了俄国,也许他们能给波兰带来一点希望,可是,他们从未踏进波兰这片土地。他们为何要来波兰呢?这里并无四通八达的商道,也无君士坦丁堡那样的城市能对他们的长途跋涉的艰辛和痛苦予以安慰。  波兰人就这样进退维谷,身陷水深火热之中。德国人仇恨波兰人,因为波兰人属于斯拉夫民族,却不考虑他们也是自己的罗马天主教兄弟。俄国人瞧不起波兰人,因为他们不是希腊天主教徒,却不考虑波兰人是他们斯拉夫人的手足兄弟。波兰人既是天主教徒又是斯拉夫人,所以,土耳其人憎恶波兰人。


第五部分:荷兰 沼泽上崛起的帝国自家的土地 别人的走廊(图)2

  在中世纪,立陶宛皇室曾为波兰人作出了许多贡献,可谓卓有建树。假如立陶宛皇室还一息尚存,波兰可能会出现巨大的改变。可是,亚盖沃家族(公元14—16世纪统治东欧的家族,立陶宛大公亚盖沃是这个家族的创始人———译者注)治下的许多大地主、大贵族不仅在自己荒僻而广阔的庄园中实行独裁暴政,而且还南征北战,大发战争之财。当最后一个亚盖沃国王于1572年驾鹤仙去之后,这些大贵族大地主终于把波兰转变成了选举制的君主政体。这种政体持续了两百多年,从1572年至1791年。  在被推翻之前,这种政体就已变得不伦不类,让人哭笑不得。把王位卖给出价最高的人,波兰人轻易地做到了,而且无人质疑。法国人、匈牙利人和瑞典人相继当上了波兰人的主子,然而,这片土地只是一块能榨取不义之财的肥肉而已,此外对他们再无价值了。而那些外国主子们忘了示宠给波兰走狗,这些波兰贵族这时顿感委屈,如同1000年前的爱尔兰人一样,就请来了邻居,求邻居帮他们拿到“他们应得的权利”。一见有这等好事,普鲁士人、俄国人和奥地利人这些邻居们高兴得不得了,还未来得及采取行动,独立的波兰就已荡然无存了。  经过1795年最后的三次瓜分,俄国人划走了波兰18万平方英里领土和600万波兰人,普鲁士划走了波兰5。7万平方英里领土和250万人口,奥地利划走了波兰4。5万平方英里领土和370万人口。过了125年,这个可怕的噩梦才到了尽头。由于畏惧俄国的势力过于强大,协约国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导致矫枉过正。他们不但把新的波兰共和国的疆域扩大到了空前的规模,还把一些从不属于波兰人的土地划给了波兰。为了给波兰一个出海口,他们划出了一条“波兰走廊”,这是一条狭长的地带;从原先的波兹省直通波罗的海,它把普鲁士拦腰斩断,普鲁士从此一分为二;两部分互不相连。  这是一条不幸的走廊;不要什么渊博的地理和历史知识,就能预见到它的未来命运。这条走廊将成为一个借口;使德国与波兰之间永远互相仇恨、互不信任,无论哪一个国家强大起来,都会不惜一切代价地去摧毁另一个国家。美丽而可怜的波兰将再度沦落为欧洲和俄国争夺的猎物。  波兰出师大捷,看上去似乎是取得了辉煌战果。但是,现代经济与社会问题并不能靠在国家之间筑起仇恨的堡垒来最终解决。


第五部分:荷兰 沼泽上崛起的帝国《凡尔赛和约》的果实(图)1

  在所有斯拉夫人的国家中,如果以经济学和城市大多数居民的文化程度来充当衡量标准,捷克斯洛伐克所处的地理位置最为优越。然而,捷克斯洛伐克却是一个人为拼凑而成的国家。因为他们在世界大战中抛弃了奥匈帝国;作为回报,捷克斯洛伐克终于获得了自治权,不过却是由波希米亚、摩拉维亚和斯洛伐克三分天下。他们能不能长期共存呢?这就无从知道了。  首先,捷克斯洛伐克是内陆国;其次,总数为900万的捷克人信奉天主教;而人口达400万的斯洛伐克人信奉新教;他们之间谈不上什么亲密感情。捷克地区曾是说德语的奥匈帝国的一部分,同其他国家一直联系密切;而斯洛伐克人曾遭到匈牙利主子多年的残暴奴役,几乎从未从卑微贱民的社会地位中摆脱出来过。  而摩拉维亚人拥有全捷克斯洛伐克联邦最肥沃的土地,处在波希米亚和斯洛伐克之间,但是,他们却毫无政治地位,因此,捷克人与斯洛伐克人之间的世仇争斗无休无止; 摩拉维亚人根本插不上嘴。捷克人对待斯洛伐克人的态度几乎同当年匈牙利人对斯洛伐克人一样,而匈牙利人尊重少数民族的权利只是最近才发生的事情。  种族问题到底会严重到什么程度呢?任何一个想了解想研究的人都会礼貌地举中欧国家为例证。中欧的形势根本看不见出路;的确让人感到很绝望。中欧地区最糟糕的国家还不是捷克斯洛伐克,但是她的三个斯拉夫人民族却长期不和;互相敌对;彼此仇视。而且,中世纪时,为了帮助开发厄尔士山和波希米亚森林中的丰富矿藏,一些条顿人后裔———300万日耳曼人来到了波希米亚地区,情况又因日耳曼人的到来而更加复杂,更为恶化。


第五部分:荷兰 沼泽上崛起的帝国《凡尔赛和约》的果实(图)2

  1526年,哈布斯堡家族夺走了波希米亚在中欧的全部地产。此后的388年里,波希米亚地区沦落为奥地利的一块殖民地,但它的境遇并不太坏。因为日耳曼人的中小学、日耳曼人的大学、日耳曼人的严谨周到和一丝不苟,捷克人被造就成了一个优秀的民族,一个在斯拉夫人种中惟一知道怎样目标明确、意志坚定地去工作的民族。但是,复仇已成了受压迫民族的天性。对一个受压迫的民族来说,不会因为主子待他不薄,不会看在几件圣诞礼物的情分上,就捐弃前嫌,就去喜欢他们的主子。他们一旦获得了自由,就要把过去的压迫者打翻在地。于是,捷克语成了官方语言,德语则沦落为勉强被人接受的民间语言,如同匈牙利语在斯洛伐克地区的遭遇。新一代捷克人完全严格地接受捷克民族传统中的语言文化教育。从爱国主义上来看,这无疑是对的。但是,过去每一个波希米亚孩子都学德语,他说的话至少能有1000万人听得懂,而今天,新一代孩子就被局限在几百万说捷克话的人之中了。如果有一天出国去看看,他就会一片茫然,手足无措。对一种既无商业价值又无文学历史的语言,谁会费劲去学习呢?如果捷克政府领导人的水平比其他中欧国家的领导人高,他们会渐渐鼓励教育体制恢复过去的双语制。但那些语言学家们憎恶把一种国际语言作为政治煽动工具,他们不喜欢看到所有的党派联合到一起,所以,这样的计划将遭遇极大的阻力。


第五部分:荷兰 沼泽上崛起的帝国《凡尔赛和约》的果实(图)3

  在哈布斯堡家族的独裁统治之下,波希米亚不仅是一个富饶的农业地区,还是一个工业相当发达的省份。波希米亚不但是煤、铁的拥有者,而且还因复杂的玻璃制造工艺而举世闻名。此外,勤劳的捷克农民一向对家庭手工业(他们每天在田间耕作12小时之后,回家后还要制点东西)很内行,因此,波希米亚人的纺织品、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