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房龙讲述地理的故事-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尔干诸国中保加利亚的学校最为优秀呢?当时,保加利亚成了一个独立的小公国,而统治权却握在一个日耳曼人手中。这意味着,这些保加利亚农民将学会条顿人的思维方式,保加利亚人将在聪明老实之上做到条理分明、逻辑严谨。所有的大地主都因战争而消灭了,和丹麦、法国的农民一样,保加利亚农民能拥有自己的土地了。每个人都积极地工作和学习,文盲急剧减少。这个由农民和木材运输船构成的小公国,蓄积的坚韧与能量却是无穷无尽的,同塞尔维亚一样,它也许永远竞争不赢西欧那些工业国,但是,当其他国家烟消云散后,保加利亚却能依然屹立。


第六部分:南斯拉夫《凡尔赛和约》的另一件作品一个有石油有王室的国家

  巴尔干半岛的斯拉夫人国家都说完了,但是,还有一个巴尔干国家,由于报纸的头版常常被它那带有悲哀色彩的消息所占据,谁也无法把它忘怀。罗马尼亚农民没有错。就像全世界的农民一样,他们在自家的田园里默默耕种,生老病死,与世无争。罗马尼亚一切不幸的根源是盎格鲁—日耳曼王室,这是一个带着让人难于开口的难闻味道、粗俗不堪的王朝,30年前,继霍亨索伦王朝德高望重的查尔斯王子之后,盎格鲁—日耳曼王室成为了新王朝的统治者,而这个新王朝不过是承蒙上帝的照顾,由德国首相俾斯麦(普鲁士人,1815—1898,号称“铁血宰相”。从1862至1890年出任首相,在位期间奉行铁血政策,通过战争统一了德意志,并在非洲、大洋洲攫取了大量的殖民地———译者注)和英国首相狄斯累利(英国人,1803—1881,保守党领袖。1867—1868、1874—1880年两度出任首相。在托利党改组为保守党时发挥过重要作用。1875年,通过购买股票的方式,英国得以控制了苏伊土运河;1877年,通过他的努力,维多利亚女王加冕为印度女皇。1878—1879年,发动了侵略阿富汗的战争,1879年发动了对南非祖鲁人的战争———译者注)建立起来的。  在1878年,在柏林为上帝纳完捐税之后,俾斯麦和狄斯累利两个首相决定把瓦拉几亚提升为一个独立的小公国。由于上帝深深地眷顾着这片位于喀尔巴阡山、老山和黑海之间的大平原,假如当时公国的王室同意迁居到巴黎,罗马尼亚肯定会是另一番光景。如同它邻近的乌克兰,罗马尼亚可能会成为一个大粮仓,富甲天下;由于人们会在老山与瓦拉几亚平原相交的普洛耶什蒂市附近作出重大的发现,罗马尼亚可能还会成为欧洲最大的石油库。  不幸的是,大地主掌握了位于多瑙河同普鲁特河之间的瓦拉几亚和比萨拉比亚平原,他们一般不居住在当地,也从不把这些土地收入花费在那些辛勤劳动而积累财富给他们的人身上,却宁愿在首都布加勒斯特或巴黎一掷千金。  而石油全部是由境外投资者来开采的,同样地,外国人也经营着西本伯根和特兰西瓦尼亚的铁矿。这片莽莽山区原来在匈牙利人手中,由于在世界大战中,罗马尼亚加入了协约国,作为回报,才从战败国手中划给了罗马尼亚。但是,老山本来就属于罗马尼亚达契亚省,只是在12世纪匈牙利人夺去了它,另外,匈牙利人对待老山的罗马尼亚人,就像罗马尼亚旧王国对待老山的匈牙利人一样,对这些冤冤相报的历史,我们还是把它抛到九霄云外吧。这些民族问题错综复杂,令人绝望,似乎永无解决之日,除非到地球上所有民族主义的思想都消失的那一天。  据最新统计,前罗马尼亚王国有600万人,其中罗马尼亚人有550万,余下的50万是吉卜赛人、犹太人、保加利亚人、匈牙利人、亚美尼亚人以及希腊人。如今的新王国,所谓大罗马尼亚,人口有1700万,其中罗马尼亚人占73%,匈牙利人占11%,乌克兰人占4。8%,日耳曼人占4。3%,俄罗斯人占3。3%,他们居住在多瑙河三角洲南部的比萨拉比亚和杜市罗夫。这些民族相互之间不但毫无血缘关系; 而且互相仇视,但由于一纸和约而被强扭到了一块,所以,激烈的内战随时有可能爆发,除非那些外国投资者为了挽救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的投资而插手干涉。  俾斯麦曾说过,整个巴尔干还敌不过一个波米兰尼亚(德国一个古地区———译者注)掷弹兵。确实是这样。大量事实证明,这个坏脾气的老头、前德意志帝国的缔造者的话没有说错。


第六部分:南斯拉夫《凡尔赛和约》的另一件作品匈牙利的残余(图)1

  匈牙利人,或叫马扎尔人(他们更喜欢这样自称)身为蒙古人的后裔,是惟一一支扎根于欧洲大陆并建立了自己的王国的蒙古人,他们很为自己的民族而自豪,而他们的远亲芬兰人,却一直是人家的附庸。或许在他们目前的悲剧中,匈牙利表现出来的好斗性是极不必要的;但是,在抵御土耳其人入侵上,匈牙利作为一道天然屏障,为欧洲其他地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是无人能否认的事实。而正是充分看到了匈牙利这个缓冲国的重要地位,教皇才提拔马扎尔人首领史蒂芬(指史蒂芬一世,977—1038,马扎尔大酋长之子,匈牙利第一任国王———译者注),指定他出任匈牙利帝国国王。  当土耳其人想在欧洲横行之时,匈牙利就拒其于欧洲的大门之外。欧洲的第一道防线就是匈牙利,一旦这道防线被敌人摧毁了,还有波兰这第二道防线。匈牙利在一个出身并不高贵的符拉迪克贵族约翰·匈雅提(匈牙利王国的军事领袖,约1407—1456———译者注)的领导下,为了维护宗教的正统,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卫道士。不过,蒂萨河和多瑙河两岸的大平原是那么广阔,当年鞑靼骑兵曾为之深深吸引,流连忘返,进而在这个平原安居乐业,而如今却变成了内乱之根源。  强权人物在开阔广袤的地理环境里更容易滋长出来,进而去奴役自己的邻居,因为这样的环境既不挨山又不靠海,贫苦的农夫能逃到哪里去呢? 由于这样的地理环境,匈牙利就变成了大地主的王国。这些大地主们远离中央政府,对他们土地上的农民的虐待是如此残酷,很快,受压迫者就不再在乎自己到底是土耳其人还是马扎尔人了。  1526年,当苏丹苏莱曼一世向西挺进时,面对穆斯林的入侵;匈牙利的末代国王仅仅招募到2。5万抗敌者。2。5万匈牙利人在莫哈奇大平原上几乎全军覆没,阵亡2。4万人,国王本人和他的王公大臣们也都战死沙场,被押往君士坦丁堡的匈牙利人有十几万;都被小亚细亚的奴隶贩子买走了。土耳其人兼并了匈牙利的大部分领土,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又把剩余的部分占去了,而为了这块不幸的土地; 穆斯林又与哈布斯堡家族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直至18世纪初,哈布斯堡家族才把匈牙利的疆土悉数化为己有,双方才罢手。  然而,战火并未就此停熄。为了反抗日耳曼人奴役;为了获取独立;新一轮战争的帷幕又拉开了,这场独立与自由之战整整打了200年。匈牙利人靠骁勇而赢得了独立,当然,只不过是形式上的独立;有条件的独立。匈牙利人获得了一定的统治权; 同时奥地利皇帝兼任匈牙利的国王,根据教皇的旨意对匈牙利进行统治。  可是,马扎尔人认为这得之艰难的权力只属于他们,因此,当匈牙利一摆脱外国的奴役,马扎尔人就开始把民族压迫强加于各个非马扎尔血统的民族头上。匈牙利人由于这项民族压迫政策而显露出了他们的目光短浅和理性短缺,很快,就出现了众叛亲离的局面,弗塞勒管理议会不得不托管了匈牙利。在托管期间,匈牙利人自己也认识到,尽管匈牙利是一个古老的教皇治下之国,可人口已从2100万剧减至800万了,75%的领土都拱手让给了那些受之无愧的邻邦。


第六部分:南斯拉夫《凡尔赛和约》的另一件作品匈牙利的残余(图)2

  匈牙利昔日的荣光因为这一切而蒙上了一层阴影,堪与孤城奥地利“同病相怜”。匈牙利根本不能算作工业国,匈牙利大地主们还未闻惯烟味,无法忍受工厂里必不可少的大烟囱。以致匈牙利大平原还仍然保持着农业国的传统,其农用地比例高于任何国家。既然世世代代精耕细作,匈牙利应是一个富饶之国了,可实际上,这里一穷二白,民不聊生。仅仅从1896到1910年,为了离开自己的祖国,通过移民方式的匈牙利人就有100万之多。  为什么种族问题如此纠缠不清,使这个垂暮老朽之国如此狼狈难堪呢?马扎尔人是最清楚的,所以,他们也涌进了逃离的队伍,舟车劳顿,漂洋过海,许多人来到了美洲,参与建设我们的美国。还有一些数据表明:在那些由一小撮封建地主掌权的国家,匈牙利这样的遭遇也曾出现过,只是没有匈牙利这样严重而已。  在16世纪初土耳其战争开始之前,大约500万人生活在匈牙利大平原上,这个平原当时是一个人丁兴旺的地区。后来,这里被土耳其人占领了,在土耳其人不到200年的统治期间,这里的人口减至300万。最后,当匈牙利人把土耳其人从普斯陶(马扎尔人对这个平原的称呼)赶出去之时,这个平原已是人烟稀少,满目荒芜,于是,中欧各国居民纷纷而来,抢占无主之地。但是,马扎尔贵族们认为这片土地天经地义的主人是他们,是他们这些高贵的骑士阶级,因此,对自己所享有的任何权利,都不肯给予新移民。而新移民已占了全匈牙利一半的人口,但他们是一个被剥夺了权利的阶级,自然也就无法对他们的新家园产生真正的爱国之情。  正因为这样,在世界大战期间,对民族内部的矛盾和民族凝聚力的缺乏,匈牙利人才有了深切的体会。而这一切最终招致了双重皇权体制的骤然瓦解,如同一座百年老屋突遭了地震而倾塌落地。难道这样还只是意外的结局吗?


第六部分:南斯拉夫《凡尔赛和约》的另一件作品勤劳和智慧战胜恶劣(图)

  还有一个欧洲之国尚未涉及。现代土耳其在欧洲早年的战果中,只剩余一个君士坦丁堡城和色雷斯平原的一小块了,所以,还是把它留到明天。而芬兰是欧洲的一分子,这是不折不扣的事实。  芬兰人曾分散地栖居于俄罗斯。但是,由于斯拉夫人在人数上占了绝对优势,就不断地把芬兰人朝北驱逐,直至把他们赶到俄罗斯同斯堪的纳维亚之间的那条狭窄的干土地带。芬兰人就一直在这片干土地带定居下来了。拉普兰人居住在森林里,他们并不为难芬兰人,因为正是为了远远避开欧洲文明,拉普兰人才迁移到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拉普兰地区。对能够离群索居,独善其身,拉普兰人感到很满意了。  芬兰与其他欧洲之国截然不同。冰川曾覆盖了芬兰千百万年,巨大的冰川将芬兰的土壤层销蚀殆尽,至今,芬兰适于耕作的国土只占10%。冰河缓慢地流淌着,夹裹着冰川冰碛,那些石块和泥土就被冲击到巨大的深谷沉积下来。后来冰川期结束了,地球变暖了,冰雪也消融了,山谷里就积满了水,在芬兰境内形成了高山湖泊,大大小小,星罗棋布。芬兰是一个低地之国,海拔很少超过500英尺,因此“高山湖泊”这个词并不表示芬兰是瑞典第二。芬兰境内的湖泊有40000个之多。如果把湖泊之间的沼泽也算在内,芬兰的湿地面积大约占了30%国土面积。这些湿地被森林环绕着,而覆盖了芬兰62%国土总面积的是森林,这是芬兰一笔最珍贵的自然资源,让芬兰成为了世界大部分地区所需纸浆的提供者,这种纸浆用于制造书和杂志用纸,其中一部分在芬兰就被制成了纸张。不过,芬兰没有煤炭。但一些湍急的河流能够发展水电,但是芬兰的气候和瑞典差不多,河流每年有五个月的封冻期,在封冻期,水电站当然是不能工作的。所以,木材就只能用船只运到国外。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直至世界大战之前还叫赫尔辛福斯)不仅是国家的政治中心,还是芬兰木材出口的主要港口。  在本章结束之前,还希望您能了解到教育对一个民族所起的作用。居住在斯堪的纳维亚与俄罗斯之间的花岗岩地带的几乎全都是蒙古族的子孙后裔。后来,这个花岗岩地带的西部,说芬兰语的那部分,为瑞典人所拥有了,而卡累利阿人居住在这个花岗岩地带的东部,他们变成了俄罗斯的附庸。来自东方的芬兰人通过瑞典人500年的潜移默化,已经造就成了文明开化的欧洲民族,在许多方面都已超过了那些地理位置更为优越的国家。而卡累利阿人与芬兰人同宗同源,在俄国人统治下也过了同样漫长的500年,虽然对科拉半岛和摩尔曼斯克海岸丰富的资源,有希望在将来能够加以开发和利用,但在俄国沙皇当年把他们征服之地,他们仍在原地踏步,停滞不前。而在芬兰这边作为瑞典一个省,直至1809年瑞典把它割让给俄国时,它才第一次接触到斯拉夫文化。当时,芬兰人的文盲率为1%,而卡累利阿人中目不识丁者居然高达97%,这就是俄国沙皇统治教化的产物。  这是两个同根生的民族,在如何拼写c-a-t和t-a-i-l上,他们应该有相同的能力。


第六部分:南斯拉夫《凡尔赛和约》的另一件作品发现亚洲(图)

  对于“亚洲”一词的源起,希腊的地理学者早在2000年前就争辩不休。有人认为Ereb,即“黑暗”,是小亚细亚水手对日落的西方的叫法;Aeu,即“辉煌”,是水手对日出的东方的叫法。这个说法看上去也并不比其他的说法高明多少。不过,到了今天,继续进行这场争辩已无半点价值了。  欧洲大陆的人开始认识到他们并不是世界的中心,认识到他们的家园不过是辽阔无垠的大地上的一个小小的半岛,这到底从什么时候起呢?又是以什么方式呢?这才是更值得人类关注的问题。在一片广袤的大陆上,居住的人口在数量上远远超过欧洲,而且,大部分人的文明程度远远比欧洲高。当特洛伊的英雄们手持原始的武器互相搏杀时,而他们使用的这些史前“兵刃”,早就被智慧的中国人当做了陈年古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