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385-韩国四总统合传-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相龙的票。最终公布的选举结果是,李相龙战胜金泳三,“当选”为第四届韩国国会议员。 金泳三在投票中获胜,却在计票时败北。自由党的舞弊使金泳三再次进入国会的道路受阻,这是自由党对他反对执政党当局的报复。金泳三第一次尝到了落选的滋味,也经受了从政以后的第一次考验,自由党当局的倒行逆施,更坚定了他奋力抗争独裁和腐败、讨回正义和公道的决心和勇气。
第三部分:民主斗的双雄者—金泳三与金大中26岁时成为最年轻议员(3)
1960年,是总统选举年。在1959年,各党开始遴选总统候选人。金泳三极力推荐赵炳玉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赵炳玉后来终于被民主党提名为总统候选人。金泳三十分兴奋,他组织了党内外人士展开了积极的宣传活动。 1960年,时年84岁高龄的李承晚又宣布参加第四届总统竞选。此时,李承晚作为“国父”的声望已丧失殆尽。然而,为再次当选,李承晚肆无忌惮,采取了各种不光彩、不正当的手段。 李承晚当局命令,在全国组织成立由公务员参加的所谓“公务员亲睦会”,使该组织成为“选举运动前卫队”;除了各大城市外,在全国建立名为“反共青年团”的暴力组织,来监视全国的选举。在地方上,由警察出面把选民按三人一组或九人一组编成选举小组,令其在未来公开的投票中互相监视,有些地方则明目张胆地剥夺选民自主投票的权利,让选民去参加所谓“模拟投票”,以便当局控制选举结果。 民主党推举的总统候选人赵炳玉是李承晚的主要竞选对手,赵炳玉在当时很有声望和实力与李承晚一争高低。总统选举在5月举行已成惯例,第一、二、三届总统选举都是在5月份进行的。赵炳玉于1960年1月29日赴美国接受胃部手术,然而横生意外。 孰料赵炳玉离开汉城的第二天,李承晚当局突然宣布,为避开5月份的农忙季节,第四届总统选举定于3月5日举行。 身在美国的赵炳玉在病床上得知这一消息,心中怒潮陡涨,愤然不能自抑,他说:“这是李承晚从背后给我的一枪啊!”2月15日赵炳玉心脏病发作,猝死于美国陆军医院。 意外的不幸使金泳三和同僚们茫然失措,金泳三不得不重新考虑今后的道路。 申翼熙和赵炳玉的相继辞世,是韩国民主运动的莫大损失。二人在日本统治时期,是积极投身独立运动的爱国志士;光复后又为韩国的民主政治殚精竭虑,献身于韩国的宪政发展。然而这两位在野的政界元老和杰出政治家,先后被推选为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却先后在1956年和1960年的总统选举前夕猝逝,让人顿足慨叹。 二人的辞世对金泳三个人来说,也是巨大的打击。这两位政治家平素十分关心金泳三的发展,二人很看重金泳三出众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敏锐的政治眼光。他们认定金泳三将来终会成为国家栋梁,缺了两位元老的提携帮助,金泳三一时间显得单薄了许多。金泳三立时觉得,自己像是失去了靠山和后盾,政治生涯的漫漫长路艰险莫测,今后要靠自己单独闯了。 作为李承晚的竞争对手,赵炳玉继申翼熙之后溘然长逝,使韩国国民心中疑云重重,他们怀疑当局暗害了申翼熙和赵炳玉。 1960年2月28日,大邱的学生率先在全国发动了第一场规模巨大的抗议示威活动。这天是星期日,李承晚政权为了阻止韩国国民去听在野党候选人的竞选演说,竟下令大中学校不得放假,学校必须正常上课。政府此举无异于在一堆干柴上放上了火种,大邱学生和市民走上街头,举行抗议示威活动,反对李承晚在竞选过程中的不光彩行为,激烈抨击自由党当局陷害政敌,压制异己。 赵炳玉去世后,民主党推举张勉为该党候选人。其他竞争者还有统一党的金炳渊,反独裁保卫民主联盟的张泽相。 3月14日,选举的前一天,韩国各地民众纷纷集会,要求实行“公明”选举,抵制独裁统治下的不公正选举。 3月15日,当局出动军警,强制进行选举。但是,在各地还是发生了抗议活动。马山市群众不顾军警的阻挠,冒着生命危险,举行了抗议和抵制不公正选举的集会游行,要求独裁者下台。军警向手无寸铁的群众开枪射击,有十多名示威者被打死,八十多人受伤,并有数人失踪。 这次选举作弊手段十分拙劣,在选举过程中,政府动员警察、政府官员,采取了以暴力威胁投票人、伪造选票、操纵选举统计等手段进行舞弊。由于事前装的假票占40%,造成李承晚“得票”过多,实在不成体统,政府只好向各选区下达了“调整、减少”票数的指示。 结果是可想而知的,3月18日韩国选举管理委员会宣布了选举结果:李承晚当选为第四届韩国总统,李起鹏当选为副总统。 选举结果一公布,民主党立即发表了《选举无效宣言》,指责政府作弊,要求宣布选举无效,并号召国民愤然而起,反对李承晚独裁政权强奸民意之举。 3月18日,马山市四百多名学生上街示威游行,支持民主党提出的选举无效的主张,要求李承晚下野。政府出动警察镇压,随即反政府示威开始波及全国。 4月11日,在马山市海岸附近的海面上,人们发现了一名失踪多日的中学生的遗体,经查验,该学生是中催泪弹致死,而后被抛进海里的。警察的残虐暴行再次引起马山市民的公愤,从而引发了轰动全国的第二次马山事件。 警察以解剖验尸为由,将遗体运至庆尚南道道立医院。当天,马山市民、学生一千多人拥至医院,要求当局交出遗体却遭到拒绝。群众怒不可遏,下午6时,两万多人举行示威游行,呼吁严惩凶手,要求李承晚下台,以谢国民,群众示威演变成暴动,愤怒的市民捣毁了马山市政府大楼、马山警察署、马山自由党党部、自由党的机关报《汉城新闻》马山分社以及警察派出所等机构。 马山的斗争引燃了全国各地起义的燎原烈火,汉城、釜山、大邱、仁川、光州等大城市纷纷声援马山学生和市民的斗争,反独裁斗争的火焰形成燎原之势,4月19日汉城爆发了大规模的反独裁斗争。当天,汉城的高丽大学、延世大学、东国大学、汉城大学、成均馆大学、中央大学、梨花女子大学等学校的十几万名青年学生涌上街头,举行声势浩大的抗议示威。学生们提出了“打倒肮脏政府”和“重新选举”等口号,一部分学生和市民突破军警的封锁,包围了国会议事堂和广播电台大楼,冲入内阁办公厅,烧毁了执政的自由党的总部、反共会馆和反共青年团总部大楼。釜山、光州、大邱等地,示威的群众也烧毁了市内的警察署等机构。 政府惊慌失措之余,大开杀戒。当局发布戒严令,对于上街游行示威者,或所谓“不纯分子”,允许警察格杀勿论,与此同时,还将大批所谓嫌疑分子投入监狱。 进驻景武台的警察开始向群众射击,学生们呼喊着越过同学的尸体往前冲去,一时间,汉城血雨腥风。4月19日这天,仅汉城一地就有187位青年学生被警察枪杀,六千二百余人被打伤,七百多人被捕下狱。 军警的屠刀并未使人民屈服,26日,在汉城的游行队伍扩大到数十万。汉城各大学的教授以及市民也加入了游行的行列。 “四·一九革命”迫使李承晚独裁政权离开政治舞台,在人民群众和国际舆论的压力下,1960年4月27日,年迈的李承晚发表广播讲话宣布下野,被迫离开他所眷恋的总统宝座,5月29日乘坐军用飞机秘密逃离汉城,亡命夏威夷。副总统李起鹏的结局则更加可悲,5月28日,他为了避免可能受到的羞辱和审判,与家人于汉城别墅内集体自杀。自由党独裁政权随之崩溃,李承晚时代的第一共和国至此结束。
第三部分:民主斗的双雄者—金泳三与金大中46岁时担任新民党总裁(1)
金泳三提出了“ 40岁一代旗手论”,46岁时担任新民党总裁 这时候,韩国的民主化运动日趋式微,在野势力业已瘫痪,广大群众极度失望,新民党变得缺乏生气。 必须给国民注入新的活力,必须刮起一阵新风使在野势力重新崛起,必须改变新民党的领导体制,必须打破在野党内长期存在的论资排辈的积习。要走出困境,就要更新领导层,树立新的政治朝气,建立深得人民信赖的领导核心。 申翼熙、赵炳玉、俞镇午……这些都是德高望重的在野党的元老,金泳三十分敬重他们。但是,申翼熙、赵炳玉一直病魔缠身,在选举前夕溘然长逝,抱憾而终。年高德劭的俞镇午卧病在床,这位已到风烛残年、老态龙钟的长者怎能与身强力壮、年富力强的大独裁者朴正熙抗衡呢? 长期以来,民主力量总是由这些年事已高的老人来把持着领导权,韩国政治民主几十年来进展缓慢,不能不说与党内不民主的、保守的旧观念密切相关。 金泳三已经成熟,他感到自己业已羽翼丰满,他兴奋不已,一个大胆的想法孕育在胸。 金泳三下决心向党内元老们挑战,他要亲自出马,在1971年的总统选举中与朴正熙决一雌雄,为此他必须赢得本党提名,这样,他就要向党内老气横秋的元老级人物发起挑战。 1969年11月8日,金泳三在汉城外交俱乐部举行记者招待会。 金泳三面对人群,昂扬激越地说:“现在人们生活在虚假的民主制度下,民主体制是朴正熙独裁政权的装饰品。我们清楚地看到民主政治的脉搏一天天变得微弱,濒临崩溃的边缘。我们阻止朴正熙‘三选改宪’阴谋的斗争失败了,但是还有机会阻止他连任。” 他宣布了将在新民党角逐1971年总统候选人提名的决定,他说:“在此,我决定冒昧地告诉大家,我打算参加民主党内总统候选人提名的竞争。如果能够得到大家推选,我要担负起和平革命的旗手的责任,参加1971年的总统选举。我要作出一切努力,终止靠情报政治和操纵选举来维持的朴正熙政权,开创国民盼望的和平交接政权的先例,重建真正的民主政府。 “尊敬的诸位前辈,亲爱的党员同志们,亲爱的全体国民,我自知学识浅薄,德望不高,但我有勇气和决心。在此,恳求诸位能理解我的忠诚,以宽大的胸怀接受我的决心,并给我热烈的支持,勇气和决断至关重要,决断的时刻正在临近。” 金泳三的讲话掀翻政坛,金泳三当年42岁,正值中年,故人称其决定为“中年旗手论”或“40岁一代旗手论”。 金泳三宣布“中年旗手论”,引起期望变革的在野政界中的少壮派和广大国民的共鸣。
第三部分:民主斗的双雄者—金泳三与金大中46岁时担任新民党总裁(2)
显然,“中年旗手论”不仅是对朴正熙政权的挑战,也是向党内保守的元老派的挑战。 党内不少元老对“中年旗手论”持保留态度,有的还吹胡子瞪眼。卧病在床的俞镇午表示坚决反对,党内第二号实力人物柳珍山也持强烈的反对态度。最初公开支持金泳三的党内重要人物,不过是徐范锡、赵尹衡等少数几个人。 为了扩大影响,金泳三动员44岁的金大中参加总统候选人提名的竞争。他派自己的密友赵尹衡与金大中会面。 赵尹衡向金大中转达金泳三的话:“在野民主势力要想生存下去,必须推倒论资排辈、因循守旧的大墙。抱残守缺是使在野党处于瘫痪状态的主要因素,在野党需要注入新的生命活力。为此,金泳三先生要求您与他一道参加总统候选人角逐,以建立中年一代的阵地。” 金大中显得缺乏信心。他对金泳三的中年旗手论持悲观和怀疑态度,这与他充满坎坷的政治生涯不无关系。 1925年12月,金大中出生于全罗南道的荷衣岛。金大中早年就读于港口城市木浦的商业学校,毕业后曾在木浦经营一家公司,1948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一度担任过《木浦日报》的社长。1953年在建国大学学习外交学,三年后肄业,转向政界,开始了他曲折多难的政治生涯。 他一开始从政似乎就运气不佳,第一次以无党派人士的身份竞选国会议员遭到失败,其后两次选举均名落孙山,三次竞选耗尽了他的家产,壮志难酬,当时传说他曾因负债累累而企图自杀。 1961年,35岁的金大中终于在补缺选举中勉强当上了国会议员,并成为民主党的宣传部长,在张勉内阁时代曾任执政的民主党的发言人。1965年,民主党和民政党合并另组民众党,金大中担任该党发言人。1967年,民众党和新韩党合并为新民党,金大中任发言人兼宣传委员长,1961年至1971年先后四次当选为国会议员。 金大中经常在重要的政治场合抛头露面,颇有影响。他坚毅果敢,能言善辩,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是反对朴正熙政权的勇士。朴正熙当局一直把他当作心腹之患,不断对他进行政治迫害。 对于金泳三的倡议,金大中最初态度冷淡。他认为党内多数人尚难以接受一位中年旗手,何况他自己还盯着1975年的总统选举呢。 金泳三并没有就此罢手,他继续耐心地说服金大中,并说服李哲承加入,后来李哲承成为新民党内的妥协派头面人物。金泳三的建议最终被这两位接受了,于是,金泳三、金大中、李哲承三位少壮政治家得以冲破樊篱,一道向总统候选人的目标冲击。 1969年11月26日,召开全党大会,免去长期住院的俞镇午的总裁职务,柳珍山接替总裁。从此,在一段时间里,柳珍山做新民党总统候选人的呼声很高,因为他毕竟是党的总裁。但是,最终党内大多数人接受了中年旗手论,决定从“二金一李”中遴选总统候选人,金泳三的目标达到了。 经过反复曲折的过程,1970年9月28日,在国民的关注下,新民党召开了党内竞选总统候选人的大会,这是韩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党内进行的竞争大会。原先持激烈反对态度的柳珍山总裁,也接受了中年旗手论。 柳珍山总裁面对血气方刚的几位少壮派政治家,提出了一个想法:“如果我推荐你们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