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原子弹演义-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时,德国原子弹开发工程实际上已经被放弃了,但物理学家们的核研究还在进行。没有了重水,核研究的进度变得更慢了。
第六部分:德国的原子弹开发遇到了大麻烦盟国破坏重水的第二次行动
英国人依然关注着挪威韦莫克的重水厂——它并没有被破坏得无法修复。1943年夏天,情报来源报告说,该厂已在4月间重新投入了生产。
1943年10月6日,当玻尔从斯德哥尔摩逃到苏格兰时,随身携带着海森堡画的试验性重水反应堆的图纸。
那年秋天,玻尔不只一次地在伦敦同安得逊爵士会面。安得逊对那张图纸十分看重。他自然还有另外的情报来源。他的结论是:迫切需要再次袭击这座工厂。
纳粹已经大大加强了对韦莫克的安全保卫,因此,再派突击队去袭击是不现实的。英美两国的代表们在华盛顿讨论了这个问题。乔治·马歇尔根据代表门的报告,批准对工厂实施精确轰炸。
美国第八航空队的B—17轰炸机于11月16日黎明前从英国基地起飞,目标就是韦莫克。
为了减少挪威人的伤亡,按计划这些飞机将在上午11点30分到正午之间水电站午饭休息时扔下炸弹。机群没有遇到德国战斗机的阻挡。这些飞机在北海上空盘旋,消磨时间,等待进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这却惊动了德国高射炮。几架轰炸机飞越边境时被炮火击落。140架飞到了韦莫克上空,一共投下700多枚炸弹,每枚500磅。可是,没有一枚击中目标,只有4枚炸毁了发电站,2枚重创了供应氢气给高浓缩工厂的电解车间。这谈不上什么“精确轰炸”,但至少,工厂关闭停产了。
第六部分:德国的原子弹开发遇到了大麻烦盟国破坏重水的第三次行动(1)
1944年初,德国决定将韦莫克工厂迁往国内,这样,工厂的设备要拆卸下来,运回德国。
挪威地下工作者把这一情报报告给了伦敦。安得逊对工厂本身不太在意,因为他知道德国可供这一工厂使用的水力发电量是有限的。但他对工厂里储存的重水很是关心。英国情报机关要求挪威地下工作者对设备的搬运情况继续加以监视。
2月9日,伦敦收到了从留坎地区发过来的短波电报,电报说,重水将在一两星期内在警卫保护下运往德国。
空降一支破坏小组已经来不及了。在留坎地区,除了无线电报务员外,挪威人克努特·霍克利德是这里惟一一个受过训练的突击队员。他已经在那里潜伏了一年,以便组织未来的军事行动。
现在,行动只能靠他一人了。他要寻找一些非专业人员来帮助他破坏这批重水。
霍克利德在晚间潜入留坎地区,秘密会见了韦莫克工厂的新任总工程师阿尔夫·拉森,拉森答应与他一起干。通过拉森,又联络上了负责这次运输的一位工程师。
这批重水浓缩度不等,从11%到976%,准备装在39只桶里,桶上贴上“钾碱液”的标记。
霍克利德和拉森对正在拆卸的韦莫克工厂实施袭击,无论如何是办不到的。他们考虑,惟一可行的办法是在重水运输途中设法用某种方法进行袭击。他们和那位负责运输的工程师对旅途的各个阶段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装满重水的桶将用火车从留坎运到廷湖的源头,在那里把装有重水的车厢拖上渡船,渡船穿过廷湖,到达彼岸港口,再用火车把那节车厢运往德国。
炸火车是困难的,而且会造成重大伤亡,因为火车上会挤满挪威的乘客。
他们最后决定设法炸船,让它沉到1300英尺深的湖底去。船上虽然也有乘客,但比起火车来要少得多。负责运输的工程师说,他会通过他的影响,让重水在一个星期日的上午启运,因为那时渡船上的乘客通常最少。
可以肯定,炸船会使一些护运的德国警卫丧命,从而招致德军对廷湖地区挪威居民的严厉报复。霍克利德打电报向伦敦请示说,他的工程师同胞们怀疑这样做是否会得不偿失。
当日,英方复电表示不同意霍克利德的见解,电文说:所提问题已经过考虑。此间认为,破坏重水非常重要。望能在不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下办成。祝工作成功,并致敬意。霍克利德制定了计划。
几个月前,英国人曾向挪威突击队空投了一些物资,包括一些塑料炸药棍。霍克利德把这些短而粗的棍子捆在一起,做成一个环形的炸药圈。他要靠它将船底炸开。
霍克利德花了不少时间坐下来计算炸开的洞应该有多大,才能使渡船很快沉没。
为了试验他的定时装置,霍克利德在留坎的一个山顶小屋里工作了一整夜。他安装了几个备用的引爆器,把定时器拨到傍晚时刻,然后躺下睡觉。装置按预定的时刻引爆。他急忙从床上跳下来,随手抓起一杆枪,下意识地堵住了门。
星期六,霍克利德和拉森悄悄溜到留坎。街上满是德国士兵和秘密警察。
午夜前,霍克利德和负责运输的工程师走到横跨曼河的桥上,观察他们的目标。将要装载重水的那辆车已在灯光的照明下开过来,上面有不少的警卫。火车预定第二天早上8点开启,渡船则预定于10点启航。
他们两个人从桥上溜到一条小街上。这里有一辆汽车。汽车是等待他们的。汽车是霍克利德偷偷借来的,讲好星期日上午还给车主。司机是临时找来的。他们去接拉森,准备在完成任务之后一起逃离挪威。
第六部分:德国的原子弹开发遇到了大麻烦盟国破坏重水的第三次行动(2)
拉森刚刚参加了一个招待会。招待会结束后,人们陆续退席。拉森要从这里直接到接头的地点去。时间还早。有些人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着,并没有立即离去的意思。拉森也拉住了一两个熟人闲聊着,以便消磨时间。席间,有一个小提琴手的演奏曾引起了阵阵掌声。现在,那个小提琴手向外走时被拉森身边另外一些人留住,像老朋友一样聊起来。
别的话拉森没有在意,但小提琴手的讲话中,“水利”号三字却引得拉森的心脏猛地动了一下。原来,有人问小提琴手是不是还有演出,小提琴手回答说,他明日就要回去了。他告诉发问的人,他回去所要乘坐的,就是“水利”号。“水利”号正是拉森他们准备炸沉的目标。
听到这话,拉森的恻隐之心油然而生。他找了一个适当的机会转过身去,凑近小提琴手与他寒暄了一阵,称赞他的琴技如何如何高超,他自己如何如何被琴声所感动。谈话变得亲近了起来。拉森介绍了自己,并对小提琴手说,方才他听说他就要回去,这是十分令人伤心的,因为也许一去就一生再也听不到他的琴声了。拉森问小提琴手是不是喜欢滑雪?对方说在德国很少有滑雪的机会,因此,他还没有尝试过这项运动。不过,他说,可以想象,能够在雪中飞翔,那一定是很惬意的。拉森一听非常高兴,遂道:“那我建议阁下在这里多停一天,我陪阁下去试试— —那对我来说,就是三生之幸了。”
事情好像要出现什么转机。
但是,小提琴手亲切地谢绝了。他解释说,他十分愿意进一步结交一位新朋友,也真的愿意享受一下滑雪带来的快乐。只是,遗憾的是,他明天晚上在汉堡有一场演出,他不能失约。
事情既然如此,拉森就没有什么理由让小提琴手在留坎留下来了。
小提琴手表示了遗憾。拉森更是表示了遗憾。两个人分手了。
拉森赶到接头地点,与霍克利德他们会合。
他们在午夜后驾车抵达湖边。
他们携带着冲锋枪、手枪和手榴弹,在冰天雪地里匍匐前进,最后爬向渡船,没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船也被冻僵了,碰上什么什么发声。当他们匍匐到渡船码头边的桥上时,他们觉得,身下发出的响声好像一个连的士兵在列队前进。
霍克利德在船上进行勘察,其他两个人掩护。船上一片寂静,而寂静令霍克利德感到不安:是德国人居然在这整个运输路程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忘记了布置警卫,还是德国人已经掌握了他们行动的秘密,正在暗中监视,随时准备下手捕捉他们?
但霍克利德听到了船员房间里谈话的声音。他潜伏到升降口偷听那些讲话。从那些人的谈话中霍克利德知道,他们正在玩牌,而更多的人正在下面开晚会。这使霍克利德放了心,立即招另外的两个人走进三等舱。这里有一扇小门通向船底。
他们正想打开那扇小门,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他们急忙躲在身边的桌椅后面,隐蔽起来。是几名巡逻员。霍克利德等在门口站住了。
霍克利德思想敏捷,他判定“情况尴尬,但并不危险”。他拉着另外两个人站出来,并对巡逻员说,他们是在躲避盖世太保,要找个藏身之处。
当时,盖世太保名声之臭,从下面的情节可见一般:那些巡逻员马上给霍克利德他们指着甲板上的舱口,意思是让他们进入那个舱门去躲避。他们提着自己的袋子,溜走了。最后,他们到了甲板的下面开始工作。
霍克利德和拉森站在船的底板上,脚没在一英尺深的冷水中。他们得把带定时器的炸药绑在支撑船壳的钢骨上,给定时器按上四只电动引爆器,在塑料炸药圈上接上高速引线,把炸药包放在船底板上。这一项工作是最为危险的。麻烦还在于,他们的手都被冻僵了,变得不听使唤。
好在19磅高效炸药顺利放好了,定时器拨在10点45分。清晨4点他们做完了一切应当做的工作。
霍克利德、拉森和那位工程师溜出“水利”号,溜出渡口,上了来时乘的那辆汽车。拉森还挂念着那位忠于本职的小提琴手。
“水利”号载着53人准时启航。船在穿湖航行45分钟后,霍克利德安装的塑料炸药炸穿了船壳。船长并没有听到爆炸声,只是感觉了爆炸。尽管廷湖是一个内陆湖,船长却认为可能是遭到了鱼雷的袭击。
船头先往下沉。乘客和船员奋力挣扎,救生艇被放了下来。
货车和里面装的那39桶重水全被震散,滚下船去,像石头一样沉到了湖底。
乘客和船员淹死了26人。
那位小提琴手的命运如何?
从高处跳进了一个救生艇,身上竟然滴水未沾。他连自己的职业工具——小提琴都没有损失——当小提琴盒子漂过来的时候,有位好心人替他把它捞了上来。
第六部分:德国的原子弹开发遇到了大麻烦玻尔逃出法西斯魔爪
丹麦独特的“安宁”随着欧洲战局的剧变而结束。法西斯重新占领丹麦。玻尔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地下组织帮玻尔逃离了虎口。
一、丹麦的“安宁”局面结束,玻尔逃出魔爪丹麦的“安宁”没有维持多久,占领的负担在日益加重,战局对轴心国越来越不利,抵抗运动,罢工、破坏事件逐渐增加。1943年2月2日,斯大林格勒的胜利进一步鼓舞了丹麦人。紧接着,夏天,7月25日墨索里尼的辞职和被捕以及即将到来的意大利的投降,又使斗争着的丹麦人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反对占领军的火焰越烧越旺。8月28日,纳粹驻丹麦全权大使卡尔·鲁道夫·维尔纳·贝斯特博土,在希特勒的命令下向丹麦政府提出最后通牒,要求丹麦政府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禁止罢工和集会并且实行宵禁,禁止携带武器,由德国人来检查新闻,以及对隐藏武器和进行破坏者处以死刑。丹麦政府把拒绝德国最后通牒的决定呈送国王,国王批准,决定通过外交途径传给德国。在此情况之下,8月29日德军重新占领哥本哈根,丹麦军队的武装被解除,王宫被封锁,国王被拘禁。
受到占领军迫害的首先是丹麦的犹太人,过去,这些人之被豁免于“最后解决”办法之外已使希特勒火冒三丈。现在,希特勒可以痛痛快快地出手了。8月29日,纳粹首先逮捕了几名犹太知名人物。玻尔的名字原在这批人员之列,但纳粹不得不顾及后果。玻尔这个名字太响亮了。他们于是把对玻尔的逮捕,放在下一次普遍逮捕中实施,以便使行动不那么显眼。
9月初,玻尔从瑞典驻哥本哈根大使那里获悉,他研究所的流亡同事们列入了逮捕名单。玻尔通过霍尔上校帮助流亡者到达瑞典。地下工作者弄到一条船,难民们一起挤在那条划艇里偷偷渡过了厄勒森德海峡。这批精疲力竭的人们经历了9个小时的风暴才登上了瑞典的海岸。
不久该轮到玻尔了。玻尔将于数日内被捕,瑞典大使9月28日把这个消息通知了玻尔。玛格丽特·玻尔的弟弟次日清晨也传过话来,说一个在哥本哈根盖世太保办公室工作的反纳粹德国女同胞曾见到柏林来的授权逮捕和驱逐尼尔斯、哈拉尔德兄弟的命令。
玛格丽特后来回忆说:“我们必须在当天离开,让孩子们稍后跟着走。许多人都在帮忙。朋友们安排了一条船,我们被告知可以带一只小包儿。”
9月29日傍晚,玻尔夫妇像往常一样,外出散步了。他们按平日的路线走了一段之后,拐弯,到了一所靠海的郊区花园。进入公园之后,他们按照事先的约定,躲在管花园人的一间小屋里。他们在那里一直等到约定好了的时间离开小屋,走向海滩。一艘摩托艇正在那里等着。摩托艇把他们载到了一条渔船上。他们穿越布雷区和德国人的巡逻区,在月光下渡过了厄勒森德海峡,并在靠近马尔默的林汉姆登陆。
第六部分:德国的原子弹开发遇到了大麻烦逃亡途中玻尔为解救国内的
犹太同胞而奔波玻尔在离开荣誉宫前最后一分钟得知,纳粹计划在第二天晚上把所有的丹麦犹太人都抓起来,并把他们押解到德国去。他把妻子留在瑞典南部等待儿子们渡海过来,自己则赶到斯德哥尔摩去找他认识的瑞典政府官员,向瑞典政府呼吁求援。瑞典政府采取了行动,与德国方面进行了交涉。德国人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