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0世纪中国文学名作导读(下册)-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邵子华)
草木篇
流沙河
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
——(唐)白居易
白杨
她,一柄绿光闪闪的长剑,孤伶伶地立在平原,高指蓝天。也许,一场
暴风会把她连根拔去。但,纵然死了吧,她的腰也不肯和谁弯一弯!
藤
他纠缠着丁香,往上爬,爬,爬。。终于把花挂上树梢。丁香被缠死了,
砍作柴烧了。他倒在地上,喘着气,窥视着另一株树。。
仙人掌
她不想用鲜花向主人献媚,遍身披上刺刀。主人把她逐出花园,也不给
水喝。在野地里,在沙漠中,她活着,繁殖着儿女。。
梅
在姐姐妹妹里,她的爱情来得最迟。春天,百花用媚笑引诱蝴蝶的时候,
她却把自己悄悄地许给了冬天的白雪。轻佻的蝴蝶是不配吻她的,正如别的
花不配被白雪抚爱一样。在姐姐妹妹里,她笑得最晚,笑得最美丽。
毒菌
在阳光照不到的河岸,他出现了。白天,用美丽的彩衣,黑夜,用暗绿
的磷火,诱惑人类。然而,连三岁孩子也不去采他。因为,妈妈说过,那是
毒蛇吐的唾液。。
1956 年10 月30 日成都
草木的形象,人生的格言
——《草木篇》导读
流沙河出生于1931 年,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县人。
《草木篇》发表于1957 年1 月的《星星》诗刊上。开始有人肯定它是“反
对官僚主义的作品”,不久,在文艺界和社会上便展开了对它的批评。反右
开始后,对《草木篇》的批判日趋激烈。有的人认为这是右派分子的一篇杀
气腾腾的向党向新社会的挑战书,是作者站在反动立场上,借散文诗里的艺
术形象对社会主义社会现实进行恶毒的歪曲、诽谤和诬蔑。流沙河因这组诗
蒙受了20 多年的苦难。1980 年2 月,《星星》刊发了一组重评《草木篇》
的文章,一致认为这是一组“充满人生哲理的散文诗”。
《草木篇》的主旨,在篇首引用的“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的诗中
就表述得很明白:所谈的是立身之道。
白杨、仙人掌、梅是美的化身,是作者歌颂的对象;藤、毒菌是丑的代
表,是作者揭露鞭笞的对象。读着作者描写的文字,眼前的这一个个鲜明的
形象,总是幻化出生活中的种种人:有面对邪恶傲然不屈的,也有损人利己
往上爬的;有心善口辣敢说敢当者,有冰清玉洁的寻美者,也有灵魂肮脏专
事害人者。。这或善或丑的众生相的艺术描画,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深沉感
慨,闪烁着他正直人格的光芒,体现了他淳厚高远的怀抱。读者会从正反两
方面的艺术形象的审视中,悟出立身处世之道,懂得怎样做人,从而受到深
刻的教益。
作者的怀抱和感慨不是直白的诉说,他咏物言志,把内心的感受和自然
之物巧妙和谐地契合在一起。他抓住自然之物的外形特征,赋予它以人类社
会生活的内涵,创造了一组发人深思的艺术形象。如白杨,它的形体笔直、
挺拔,作者对它注入人的精神,用它来象征傲岸不屈的人格,非常贴切完美。
“也许,一场暴风会把她连根拔去。但,纵然死了吧,她的腰也不肯向谁弯
一弯!”这是写白杨树,也是赞美像白杨树一样英勇不屈的人!再如梅,自
然界的梅花,在百花凋零之后,笑迎飞雪,凌寒怒放。作者用它来象征高尚
纯洁的人格。红梅白雪之外形,含冰清玉洁之精神,物我浑然一体,表里交
相生辉,使其具有了高品位的审美价值。另外,作者还大量用写人的词语直
接写物,把物人格化,创造出具有人格意趣的艺术境界。如写藤:“他倒在
地上,喘着气,窥视着另一株树。。”;写仙人掌:“她活着,繁殖着儿如。。”;
写梅:“在姐姐妹妹里,她的爱情来得最迟”。是人?是物?物是人格化的
物,人是物像化的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唯其如此,才能意味隽永,才能
令人遐想深思。
(邵子华)
阿诗玛(存目)
撒尼人
永远的阿诗玛
——《阿诗玛》导读
《阿诗玛》是我国云南彝族支系撒尼人的一首优秀长篇叙事诗,建国后
由云南文工团和中国作家协会不断搜集整理而成。长诗共13 个部分。它叙述
了一个动人心魄的悲剧故事:美丽勤劳的姑娘阿诗玛,不慕富贵,拒绝了财
主热布巴拉家为儿子阿支求婚的媒人。热布巴拉派人抢走了阿诗玛。在外放
羊的哥哥阿黑得知,便持鞭策马,紧紧追赶。跟热布巴拉家进行了顽强的斗
争,终于迫使他们放出了阿诗玛,而狡猾奸诈的热布巴拉却指使崖神在阿诗
玛兄妹的归途中发大水,洪水冲走了阿诗玛。阿诗玛从此变成了山谷的回声。
长诗集中塑造了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阿诗玛和勇敢、聪明的阿黑这两
个形象。阿诗玛从小热爱劳动,聪明懂事。她割草,挑水,放羊,做庄稼活,
是位勤劳能干的姑娘。阿诗玛美丽如桂花,说话像弹月琴。人们称她是千万
朵山茶花中最美的一朵。财主热布巴拉托媒人海热去说媒。阿诗玛坚决不答
应。纯洁的姑娘有她明确的是非标准:“清水不愿和浑水在一起/我绝不嫁给
热布巴拉家/绵羊不愿和豺狼作伙伴/我绝不嫁给热布巴拉家。”后来,她虽
然被抢走,关进了黑牢,受尽折磨,但她决不屈服。
阿黑的形象是同阿诗玛交相辉映的。他武艺精强,有强烈的反抗精神。
为了抢救阿诗玛,他跨上骏马去追赶。他智勇兼备,战胜了诡计多端的热布
巴拉父子,迫使他们放还阿诗玛。阿黑具有不畏邪恶的性格和超人的智慧,
是撒尼人民理想中的英雄。
长诗通过反对热布巴拉家强迫婚姻的斗争,歌颂了撒尼人民勤劳勇敢,
追求自由,反抗压迫的精神,充满着胜利的乐观信念。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阿诗玛》充分显示了山歌“盘”与“绕”的特点。
“盘”是对唱中的反复问答,它起着酝酿感情和集中注意力的作用。如篇首
对唱,盘来盘去,人物的神态表现得非常生动。“绕”是将单纯的情节绕得
又长又远,然后回归本题,使情节发展逐层递进,以增强表现力和加深印象,
如阿诗玛的成长,就长长绕来,反复重叠。
《阿诗玛》善用比兴。比兴的运用,在结构的关联,气氛的渲染,声韵
的回环上,都产生了很好的效果。长诗的语言和细节,也生动地反映了撒尼
人民的生活气息和乡土色彩。
长诗传奇性的情节,对阿诗玛的美丽和对阿黑神力的夸张描写,是富于
浪漫主义色彩的。阿诗玛的命运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撒尼人民说:“阿诗
玛的苦就是我们撒尼人的苦!”《阿诗玛》的结尾也体现了人民的意愿,阿
诗玛变成了永生不灭的回声,和撒尼人民永远在一起。
(邵子华)
小草在歌唱
——悼女共产党员张志新烈士
雷抒雁
一
风说:忘记她吧!
我已用尘土,
把罪恶埋葬!
雨说:忘记她吧!
我已用泪水,
把耻辱洗光!
是的,多少年了,
谁还记得
这里曾是刑场?
行人的脚步,来来往往,
谁还想起,
他们的脚踩在
一个女儿、
一个母亲、
一个为光明献身的战士的心上?
只有小草不会忘记。
因为那殷红的血,
已经渗进土壤;
因为那殷红的血,
已经在花朵里放出清香!
只有小草在歌唱。
在没有星光的夜里,
唱得那样凄凉;
在烈日暴晒的正午,
唱得那样悲壮!
像要砸碎礁石的潮水,
像要冲决堤岸的大江。。
二
正是需要光明的暗夜,
阴风却吹灭了星光;
正是需要呐喊的荒野,
真理的嘴却被封上!
黎明。一声枪响,
在祖国遥远的东方,
溅起一片血红的霞光!
呵,年老的妈妈,
四十多年的心血,
就这样被残暴地泼在地上;
呵,幼小的孩子,
这样小小年纪,
心灵就刻下了
终生难以愈合的创伤!
我恨我自己,
竟睡得那样死,
像喝过魔鬼的迷魂汤,
让辚辚囚车,
碾过我僵死的心脏!
我是军人,
却不能挺身而出,
像黄继光,
用胸脯筑起一道铜墙!
而让这罪恶的子弹,
射穿祖国的希望,
打进人民的胸膛!
我惭愧我自己,
我是共产党员,
却不如小草,
让她的血流进脉管,
日里夜里,
不停歌唱。。
三
虽然不是
面对勾子军的大胡子连长,
她却像刘胡兰一样坚强;
虽然不是
在渣滓洞的魔窟,
她却像江竹筠一样悲壮!
这是二十世纪,
七十年代,社会主义中国特殊的土壤里,
成长起的英雄——丹娘!
她是夜明珠,
暗夜里,放射出灿灿的光芒;
死,消灭不了她,
她是太阳,
离开了地平线却闪耀在天上!
我们有八亿人民,
我们有三千万党员,
七尺汉子,
伟岸得像松林一样,
可是,当风暴袭来的时候,
却是她,冲在前边,
挺起柔嫩的肩膀,
掮起民族大厦的栋梁!
我曾满足于——月初,
把党费准时交到小组长的手上;
我曾满足于——
党日,在小组会上滔滔不绝地汇报思想!
我曾苦恼,
我曾惆怅,
专制下,吓破过胆子,
风暴里,迷失过方向!
如丝如缕的小草哟,
你在骄傲地歌唱,
感谢你用鞭子
抽在我的心上,
让我清醒!
让我清醒!
昏睡的生活,
比死更可悲,
愚昧的日子,
比猪更肮脏!
四
就这样——
黎明。一声枪响,
她倒下去了,
倒在生她养她的祖国大地上。
她的琴呢?
那把她奏出过欢乐,
奏出过爱情的琴呢?
莫非就此成了绝响?
她的笔呢?
那支写过檄文,
写过诗歌的笔呢?
战士,不能没有刀枪!
我敢说:她不想死!
她有母亲:风烛残年,
受不了这多悲伤!
她有孩子:花蕾刚绽,
怎能落上寒霜!
她是战士,
敌人如此猖狂,
怎能把眼合上!
我敢说:
她没想到会死。
不是有宪法么,
民主,有明文规定的保障;
不是有党章么,
共产党员应多想一想。
就像小溪流出山涧,
就像种子钻出地面,
发现真理,
坚持真理,
本来就该这样!
可是,她却被枪杀了,
倒在生她养她的母亲身旁。。
法律呵,
怎么变得这样苍白,
苍白得像废纸一方;
正义呵,
怎么变得这样软弱,
软弱得无处伸张!
只有小草变得坚强,
托着她的身躯,
抚着她的枪伤,
把白的、红的花朵,
插在她的胸前,
日里夜里,
风中雨中,
为她歌唱。。
五
这些人面豺狼,
愚蠢而又疯狂!
他们以为镇压,
就会使宝座稳当;他们以为屠杀,
就能扑灭反抗!
岂不知烈士的血是火种,
播出去,
能够燃起四野火光!
我敢说:如果正义得不到伸张,
红日,就不会再升起在东方!
我敢说:
如果罪行得不到清算,
地球,
也会失去分量!
残暴,注定了灭亡,
注定了“四人帮”的下场!
你看,从草地上走过来的是谁?
油黑的短发,
披着霞光;大大的眼睛,
像星星一样明亮。
甜甜的笑,
谁看见都会永生印在心上!
母亲啊,你的女儿回来了,
她是水,钢刀砍不伤;
孩子呵,你的妈妈回来了,
她是光,黑暗难遮挡;
死亡,不属于她,
千秋万代,
人们都会把她当作榜样!
去拥抱她吧,
她是大地的女儿,
太阳,
给了她光芒;
山岗,
给了她坚强;花草,
给了她芬香!
跟她在一起,
就会看到希望和力量。。
良知在歌唱
——《小草在歌唱》导读
雷抒雁,原名雷书雁,1942 年出生在陕西泾阳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
《小草在歌唱》写于1979 年6 月,获1979—1980 年全国中青年诗人优
秀新诗奖。
1979 年的夏天,报上报道了张志新烈士的光辉事迹。一个坚持真理,用
生命捍卫真理的女共产党员,竟被“四人帮”罪恶的子弹射穿了胸膛。这个
发生在社会主义时代的悲剧,震惊了全国。雷抒雁看了报道后,激动不已,
夜不能寐,于次日黎明写下了这首长诗。这是一个年轻人为正义所鼓动,为
愤怒所燃烧,为痛苦所折磨时的大声呼喊和呻吟。
《小草在歌唱》渗透和交融着多种真挚、强烈、复杂的情感。
一是对张志新烈士的痛惜和崇敬。张志新是人民的女儿、祖国的希望。
因为呼唤真理却被罪恶的子弹射穿了胸膛。母亲40 多年的心血被残暴地泼在
地上,孩子幼小的心灵刻下终生难以愈合的创伤。正义在颤抖,良知在低泣。
诗人把张志新比作刘胡兰、江竹筠和丹娘,她们都为了追求真理从容赴死。
然而,她们在敌人的刑场上已经看到了正义胜利的曙光;可张志新却死在人
妖颠倒的时期,举世混浊,世人皆醉,独有她清醒地孤军作战,在极端孤立
和“千夫所指”中走向刑场。这是张志新的悲剧所在,也是诗人痛心疾首、
愧悔难当的根源。张志新是黑暗中闪光的夜明珠,是永生的大地的女儿,是
普照人间的太阳。
二是对当代法西斯专政的愤怒和痛恨。诗人痛恨专制暴政的凶残;诅咒
它尽早灭亡,为张志新烈士的被枪杀愤怒得不能自已。天地茫茫,人心昭昭
啊!为什么眼看着人类精英被残杀而沉默不语!诗人批判的锋芒已经指向更
深的层次。“残暴注定了灭亡,/注定了“四人帮”的下场!”诗人入骨三分
地阐明了“四人帮”覆灭的原因,也通过这一事件而揭示了历史的法则:任
何专制暴虐都逃脱不了最终灭亡的可耻下场。
三是对自己的自责和忏悔。诗人对烈士的爱和对“四人帮”的恨所燃烧
起的火焰,照亮了诗人的心灵。诗人因此看到了自己的迷惘和怯弱,于是便
作为严厉的法官来拷问自己的灵魂,历数自己心脏的僵死,审讯自己曾有过
的惆怅和怯弱,判定自己昏睡和愚昧生活的可鄙可弃。诗人自审出的丑恶,
几乎人人都有,那一时期的人们往往会蒙蔽自己的良知而听任或助长邪恶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