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0世纪中国文学名作导读(下册)-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
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
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去的。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
牢的日子。在我离开的时候,便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
芦沟桥事件发生了。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我不得不变更我的
计划,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
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终于在一天早晨候到了。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
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
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的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
的时候,会和我面生么?
《囚绿记》导读
陆蠡(1908—1942)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现代优秀散文作家。毕生
从事文化工作。1942 年,他作为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的负责人,主动与日本
宪兵交涉,结果被扣留,在狱中他大义凛然,最后被酷刑折磨致死。主要作
品有散文集《海星》(1936)、《竹刀》(1937)、《囚绿记》(1940)。
另译有一些俄国作品。本文写于芦沟桥事件发生后,“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
时候”(陆蠡《池影》)。作者抒发了自己对绿色的爱恋与怀念。作者为什
么对绿色——常春藤如此厚爱呢?因为在他看来:“绿色是多么宝贵的啊!
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安慰,它是快乐”,是“葱茏的爱和幸福”,是
“猗郁的年华”的象征。绿色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形成
了鲜明的对照。他爱绿色,“绿是自然的颜色”。不仅如此,作者对绿色深
挚的爱恋,更表现了对光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
满与憎恶。他在可爱的常春藤上寄寓着一个民主主义者、一个爱国主义者的
感情和愿望。作者虽不是置身于现实斗争激流中的战士,但他绝不是远离于
世的隐士,这一点是清楚的。即便是粗心的读者也会从“芦沟桥事件发生了”
“烽烟四逼的旧都”等字句中联想到祖国山河的沦落,意识到被困而枯萎、
却固执地朝着阳光、伸向窗外的常春藤是我们坚忍不拔的民族的象征。同时
也当然领会到作者对我们民族精神的赞美——“不屈服于黑暗”“愿它繁茂
苍绿”。因而给了人们一种力量和乐观的期待。这正是本文的思想意义所在。
作者在抒发对绿色爱恋的同时,还赞美了它的优美品性。常春藤的“尖端总
是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段细叶,一茎卷须,都朝着原来的方向”。“永
远向着阳光生长”“永远不屈服于黑暗”。这些优美的品性,正是作者爱恋
它的主要原因,这里同样可以看出作者对民族、国家挚爱的感情。
本文结构严谨。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恋绿,第二部分写囚绿,
由于爱恋之深才把常春藤的柔枝牵进屋子“囚”起来,这是文章的中心部分,
也是惊人之笔。第三部分写念绿,离开北平后对绿的怀念。本文充满哲理,
但在艺术上最宝贵的地方在于,这些哲理与流泻的感情自然的融汇上,作者
的挚情是本文最宝贵的东西。作者不是为了某种理念而造做情感,不是为了
歌颂民族精神而牵强地做常春藤的知音。“感情厚实,蕴藉有力。文字格外
凝重不浮”。(刘西渭《陆蠡的散文》)格调上,属于“宁静淡远的一路”,
表现出“醇朴的,一个地道的山乡人”的气韵(柯灵《永恒的微笑》)。
(郑永)
鹰之歌
丽尼
黄昏是美丽的。我忆念着那南方的黄昏。
晚霞如同一片赤红的落叶坠到铺着黄尘的地上,斜阳之下的山冈变成了
暗紫,好像是云海之中的礁石。
南方是遥远的;南方的黄昏是美丽的。
有一轮红日沐浴着在大海之彼岸;有欢笑着的海水送着夕归的渔船。
南方,遥远而美丽的!
南方是有着榕树的地方,榕树永远是垂着长须,如同一个老人安静地站
立,在夕暮之中作着冗长的低语,而将千百年的过去都埋在幻想里了。
晚天是赤红的。公园如同一个废墟。鹰在赤红的天空之中盘旋,作出短
促而悠远的歌唱,嘹唳地,清脆地。
鹰是我所爱的。它有着两个强健的翅膀。
鹰的歌声是嘹唳而清脆的,如同一个巨人底口在远天吹出了口哨。而当
这口哨一响着的时候,我就忘却我底忧愁而感觉兴奋了。
我有过一个忧愁的故事。每一个年青的人都会有一个忧愁的故事。
南方是有着太阳和热和火焰的地方。而且,那时,我比现在年青。
那些年头!啊,那是热情的年头!我们之中,像我们这样大的年纪的人,
在那样的年代,谁不曾有过热情的如同火焰一般的生活?谁不曾愿意把生命
当作一把柴薪,来加强这正在燃烧的火焰?有一团火焰给人们点燃了,那么
美丽地发着光辉,吸引着我们,使我们抛弃了一切其他的希望与幻想,而专
一地投身到这火焰中来。
然而,希望,它有时比火星还容易熄灭。对于一个年青人,只须一个刹
那,一整个世界就会从光明变成了黑暗。
我们曾经说过:“在火焰之中锻炼着自己”;我们曾经感觉过一切旧的
渣滓都会被铲除,而由废墟之中会生长出新的生命,而且相信这一切都是不
久就会成就的。
然而,当火焰苦闷地窒息于潮湿的柴草,只有浓烟可以见到的时候,一
刹那间,一整个世界就变成黑暗了。
我坐在已经成了废墟的公园看着赤红的晚霞,听着嘹唳而清脆的鹰歌,
然而我却如同一个没有路走的孩子,凄然地流下眼泪来了。
“一整个世界变成了黑暗;新的希望是一个艰难的生产。”
鹰在天空之中飞翔着了,伸展着两个翅膀,倾侧着,回旋着,作出了短
促而悠远的歌声,如同一个信号。我凝望着鹰,想从它的歌声里听出一个珍
贵的消息。
“你凝望着鹰么?”她问。
“是的,我望着鹰,”我回答。
她是我的同伴,是我三年来的一个伴侣。
“鹰真好,”她沉思地说了;“你可爱鹰?”
“我爱鹰的。”
“鹰是可爱的。鹰有两个强健的翅膀,会飞,飞得高,飞得远,能在黎
明里飞,也能在黑夜里飞。你知道鹰是怎样在黑夜里飞的么?是像这样飞的,
你瞧,”说着,她展开了两只修长的手臂,旋舞一般地飞着了,是飞得那么
天真,飞得那么热情,使她的脸面也现出了夕阳一般的霞彩。
我欢乐地笑了,而感觉了兴奋。
然而,有一次夜晚,这年青的鹰飞了出去,就没有再看见她飞了回来。
一个月以后,在一个黎明,我在那已经成了废墟的公园之中发现了她的被六
个枪弹贯穿了的身体,如同一只被猎人从赤红的天空击落了下来的鹰雏,披
散了毛发在那里躺着了。那正是她为我展开了手臂而热情地飞过的一块地
方。
我忘却了忧愁,而变得在黑暗里感觉奋兴了。
南方是遥远的,但我忆念着那南方的黄昏。
南方是有着鹰歌唱的地方,那嘹唳而清脆的歌声是会使我忘却忧愁而感
觉奋兴的。
1934 年,12 月
《鹰之歌》导读
丽尼(1909—1968)原名郭安仁。生于湖北孝感。 1935 年出版第一本
散文集《黄昏之献》,以后又有散文集《鹰之歌》、《白夜》。他还译有许
多俄国小说。建国后在武汉、广州、北京等地任职、任教。
作者在读中学时就参加了革命活动,后转辗于福建泉州及武汉等地。在
《黄昏之献》中主要是抒写他对“失去了的南方,我的灵魂”的回忆。本文
写于1943 年底,咏唱的仍是对南方的回忆,但表现出的情致却与《黄昏之献》
迥异。如果说前者较多愤懑而又彷徨、忧郁伤感的话,那么后者则明显地表
现出对光明的追求、对反抗的赞美,以及内心感奋的情怀。《鹰之歌》是旧
世界叛逆者的赞歌,是一曲唱给敢于向黑暗现实进行顽强搏击的革命者的颂
歌。它委婉地抒发了作者忧愁凄伤以及忘却忧伤而无限感奋的情怀,表达了
对被反动派残酷杀害的女友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作品刻画了一个坚强的女性形象,赞美了她在黑暗的逆境中顽强战斗的
革命精神。作者用一只搏击长空的“鹰”来象征这一女性。“她有两个强健
的翅膀,会飞,飞得高,飞得远,能在黎明里飞,也能在黑夜里飞”,而且
在黑夜中“飞得那么天真,飞得那么热情”。“高”与“远”,“天真”与
“热情”分别反映了她的志趣与情怀。鹰“旋舞一般地飞着”“她的脸面也
现出了夕阳一般的霞彩”,“她伸展着两个翅膀,倾侧着,回旋着,作出了
短促而悠远的歌声,如同一个信号”。最后,她“如同一只被猎人从赤红的
天空击落了下来的鹰雏”,“被六个枪弹贯穿了身体”。作者不仅写出了她
在勃勃英姿以及灵魂深处传达出来的音响,更展示了她的崇高悲壮。也正是
因此,作者才被震撼——“我忘却了忧愁,而变得在黑暗里感觉奋兴了”。
在艺术上,作品集散文与诗歌之长,既有诗歌的跳跃特点,又有散文随
意而发的自由。全篇主要由三个片断构成:“南方的黄昏”“一个忧愁的故
事”“新的希望是一个艰难的产生”。跳跃产生了空间感,使得空间更加开
阔,意境得以转换和升华,主题不断深化。同时,作品的魅力还在于它的含
蓄上,作品中塑造的鹰有一种“意在言外,思而得之”的博大意境,耐人回
味。在有限的造形中作无限的表现。所以一般的论者都把本篇作为散文诗而
论之。作品的格调是优美的。语言流丽清新,比喻、拟人、反复等手法也多
有使用。
(郑永)
马
吴白箫
“马是天池之龙种。”那自是一种灵物。
也许是缘分,从孩提时候我就喜欢了马。三四岁,话怕才咿呀会说,亦
复刚刚记事,朦胧想着,仿佛家门前,老槐树荫下,站满了大圈人,说不定
是送四姑走呢。老长工张五,从东院牵出马来,鞍鞯都已齐备,右手是长鞭,
先就笑着嚷:跟姑姑去吧?说着一手揽上了鞍去,我就高兴着忸怩学唱:骑
白马,吭铃吭铃到娘家。。大家都笑了。准是父亲,我是喜欢父亲而却更怕
父亲的,说:下来罢!小小的就这样皮。一团高兴全飞了。下不及。躲在了
祖母跟前。
人,说着就会慢慢儿大的。坡里移来的小桃树,在菜园里都长满了一握。
姐姐出阁了呢。那远远的山庄里,土财主。每次搬回来住娘家,母亲和我们
弟弟,总是于夕阳的辉照中,在庄头眺望的。远远听见了銮铃声响,隔着疏
疏的杨柳,隐约望见了在马上招手的客人,母亲总禁不住先喜欢得落泪。我
们也快活得像几只鸟,叫着跑着迎上去。问着好,从伙计的手中接过马辔来,
姐姐总说:“又长高了。”车门口,也是彼此问着好;客人尽管是一边笑着,
偷回首却是满手帕的泪。
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大年初三四,人正闲,衣裳正新,春联的颜色与
小孩的兴致正浓。村里有马的人家,都相将牵出了马来。雪掩春田,正好驰
骋竞赛呢。总也有三五匹罢,骑师是各自当家的。我们的,例由比我大不了
几岁的叔父负责;叔父骑腻了,就是我的事。观众不少啊:閤村的祖伯叔,
兄弟行辈,年老的太太,较小的邻舍侄妹,一凑就是近百的数目。崭新的年
衣,咳笑的乱语,是同了那头上亮着的一碧晴空比着光彩的。骑马的人自然
更是鼓舞有加喽。一鞭扬起,真像霹雳弦惊,飕飕的那耳边风丝,恰应着一
个满心的矜持与欢快。驰骋往返,非到了马放大汗不歇。毕剥的鞭炮声中,
马打着响鼻,像是凯旋,人散了。那是一幅春郊试马图。
那样直到上元,总是有马骑的。亲戚家人来人往,驴骡而外,代步的就
是马。那些日子,家里最热闹,年轻人也正蓬勃有生气。姑表堆里,不是常
常少不了戏谑么?春酒筵后,不下象棋的,就出门溜几趟马。
孟春雨霁,滑㳠的道上,骑了马看卷去的凉云,麦苗承着残滴,草木吐
着新翠,那一脉清鲜的泥土气息,直会沁人心脾。残虹拂马鞍,景致也是宜
人的。
端阳,正是初夏,天气多少热了起来。穿了单衣,戴着箬笠,骑马去看
戚友,在途中,偶尔河边停步,攀着柳条,乘乘凉,顺便也数数清流的游鱼,
听三两渔父,应着活浪活浪的水声,哼着小调儿,这境界一品尚书是不换的。
不然,远道归来,恰当日衔半山,残照红于榴花,驱马过三家村边,酒旗飘
处,斜睨着“闻香下马”那么几个斗方大字,你不馋得口流涎么?才怪!鞭
子垂在身边,摇摆着,狗咬也不怕。“小妞!吃饭啦,还不给我回家!”你
瞧,已是吃大家饭的黄昏时分了呢。把缰绳一提,我也赶我的路。到家掌灯
了,最喜那满天星斗。
真是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
当学生了。去家五里遥的城里。七天一回家,每次总要过过马瘾的。东
岭,西洼,河埃,丛林,踪迹殆遍殆遍。不是午饭都忘了吃么?直到父亲呵
叱了,才想起肚子饿来。反正父亲也是喜欢骑马的,呵叱那只是一种担心。
啊,生着气的那慈爱喜悦的心啊!
祖父也爱马,除了像《三国志》那样几部老书。春天是好骑了马到十里
外的龙潭看梨花的。秋来也喜去看矿山的枫叶。马夫,别人争也无益,我是
抓定了的官差。本来么,祖孙两人,缓辔蹒跚于羊肠小道,或浴着朝暾,或
披着晚霞,闲谈着,也同乡里交换问寒问暖的亲热的话话;右边一只鸟飞了,
左边一只公鸡喔喔在叫,在纯朴自然的田野中,我们是陶醉着的。Old man isthe twiceof Child 我们也志同道合。
最记得一个冬天,满坡白雪,没有风,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