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第1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省的中部,到夏的末叶才把主力定居于河北省南部和山东省西部,卒能西向
灭夏,建立商王朝。
金景芳在前几年就撰文,摈弃他说,提出商人起源于北方。他主要征引
《荀子·成相》与《世本》的说法,并详加考证发挥。《荀子·成相》曰“契
玄王,生昭明,后居于砥石迁于商。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汤”;《世本》
载“契居番”、“昭明居砥石”。这里出现了“番”、“砥石”两个与东西
说所不同的地名。经金景芳考证,“番”为史书中屡见之“毫”,虽无法确
定今地,但属北方之域,即古之燕地;而契之子昭明所居之砥石则在辽水发
源地,即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克什克腾旗的白岔山。据此,他提出成汤灭夏以
前,商人的势力并没有到达今河南中部,因此,在今河南中部不可能有“商
代先公时代的文化”或“商代早期以前的商文化”。另外尚有邹衡的“商族
源于山西”一说。此说虽与金景芳之“北方说”略有不同,但从地域上看,
仍属“北方说”。
综观上述种种起源说,难以定论。这个问题的症结在于文献上可以征信
的史实确实贫乏,又加上商族常徙,有“前八后五”之说,即其建国前曾徙
八次,立国后又迁五都。关于前八徙,皇甫谧就说过“史失其传,故不得详”。
所以,关于商族的来源问题,我们只能根据有限的历史传说和近年来的田野
考古收获综合分析研究,各家可以凭借这些仅有的史料,加以论述、印证。
由此看来,产生商族起源诸家说是自然的事,无怪乎商族起源问题长期聚讼
不决。
(洪偶)
“商人”名称是怎样产生的?
因为社会分工,人们从事着各种各样的活动,形成了名目繁多的职业。
而每一种职业名称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因素。我们通常把专门从事
商品买卖、交换活动的人叫作“商人”,把这种活动称为“商业”。“商”
字缘何而来?含义何在?对此,人们进行了种种推测。
从现有资料来看,人们多把“商人”名称的由来与商代的历史联系起来。
早在1927 年,徐中舒在《国学论丛》第1 卷第1 号上著文指出:由于商人重
视商业和善于经商,所以”商贾之名,疑即由殷人而起”。其依据是《左传·昭
公十六年》中的以下一段材料:韩起有一副玉环,其中的一个在郑国的商人
手里。韩起向郑伯请求,子产不给,说:“这不是公家府库中保管的器物,
寡君不知道。”。。韩起向商人购买玉环,已经成交了。商人说:“一定要
告诉君大夫!”韩起向子产请求说:“前些时候我请求得到这只玉环,执政
认为不合于道义,所以不敢再次请求。现在商人那里购买,商人说‘一定要
把这事报告’,谨敢以此作为请求。”子产回答说:“从前我们先君桓公和
商人们都是从周朝迁居出来的,并肩协作来到这块土地,砍去野草杂木,一
起居住在这里;世世代代都有盟誓,用以互相信赖。誓辞说:‘你不要背叛
我,我不要强买你的东西,不要乞求,不要掠夺。你有赚钱的买卖和宝贵的
货物,我也不加过问。’仗着这个有信守的盟誓,所以能互相支持到今天。
现在您带着友好的情谊光临敝邑,而告诉我们去强夺商人的东西,这是教导
敝邑背弃盟誓,未免不可以吧!如果得到玉环而失去诸侯,那您一定是不干
的。”从这里可以知道,武王灭殷后,把殷商遗民分给了各诸侯国。鲁、卫
等国分到的是手工业者或种田人,而郑国分到的则是做买卖的生意人。郑桓
公对待这些殷商遗民,一方面要求他们务农,另一方面又仍允许他们在农事
之暇从事商业活动。李亚农据此明确地指出:“由于殷人善贾,周人重农,
后来周人以贱视殷人鄙视贾人,竟通称贾人为商人了。这就是中国人称生意
人为‘商人’的缘由”。(《李亚农史论集》,第471 页)同时,李亚农在
其《殷代社会生活》书中,多侧面地考证和叙述了殷商时期的商业发展概况,
以证明商人的重商善贾。
郭沫若在《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一文中,则根据《尚书·酒诰》的“肇
牵车牛远服贾”一语推测说:“肇者始也,可见在周初人的眼目中认商行为
是始于殷。大约就因为这样,所以后世称经营这种行为的人便为‘商人’的
吧”(《十批判书》第15 页)。他又在《中国史稿》中说,由于农业、手工
业和畜牧业之间的分工与各产业部门内部分工的日趋巩固和加强,商品生产
和交换在商代取得显著发展,‘商人’的名称可能即由此而来。可见,郭沫
若对“商人”名称的起源问题虽没有下肯定的结论,但不认为“商人”之名
是周人贱视殷人、鄙视贾人而形成的专有名词。
近年来,对“商人”名称的起源问题又有人进行了新研究。其论证全面、
影响较大的是吴慧所著的《中国古代商业史》。他认为商王朝覆亡后,商族
人成了周朝的种族奴隶,被迫迁居到各地,由周朝严密监视和统治。一些原
先的商朝贵族和平民虽然仍能“各居其宅,田其田”,保有一部分田宅和享
有自由民的身份,但经济状态已不如昔日,甚至不能很好地赡养家属。为了
增加收入,他们听从了周公的告诫,把经营商业作为自己的副业,商贵族一
向脱离生产,身无长技,不能像其他奴隶一样可以从事农业或手工业生产,
在“殷人重贾”风气的影响下,只好做他们熟悉的买卖行当。而那些曾因反
抗而被剥夺土地和政治权利的商代遗民,除了受官府的驱使去做买卖外,没
有其它出路。因此,“做买卖几乎就成了商遗民以及原先商族的奴隶的主要
职业,从事这一行业的也以这些人为多数”。在周人的心目里,做买卖的人
就是商人,商亡后,这个印象就更深刻了。以后,虽然商、周两族的民族界
限逐渐泯灭了,买卖人不再以商族人为主体,但人们仍把“商人”作为买卖
人的通称,并把“行商坐贾”也统称为“商人”。这里清楚地指明了周初“商
人”的形成原因和构成人员的身份与“商人”概念的内容,并指出,“商业”、
“商品”、“商旅”诸词的形成,都与商朝的历史有关。
上述几种看法虽然观察角度不同,征引的史料亦有差异,在一些具体的
细节问题上也还存在着差别,认识不尽一致,但就其总体来说,彼此间的共
同点是将“商人”名称的起源与殷商遗民联系起来考察。
王志昌发表了与此完全不同的看法。他一反常规,不谈殷商遗民,而是
从“商丘”、“商国”这两个地名与国名入手。他指出,在夏代,契的孙子
相土被封于“商丘”,因此称为商国,而商国的人则称为商人。被封在“商
丘”的相土,“他看到商丘地点适中,广阔平坦,交通方便,便发明了马车,
用马驾车的方法运输货物,往来买卖。。当时商国的人们纷纷仿效,东奔西
走,南来北往,到周围的一些小国、部落做买卖,从事商业活动”。由于从
事商业活动时间最早、人数最多的是商国人,所以“周围一些小国的人们慢
慢地形成了一个习惯的认识,一见做买卖的人便认为是商国人,称他们为商
(国)人。于是‘商人’便成了做买卖的代名词。这就是‘商人’这个名称
的来历”。商国源于“商丘”,“商人”出自商国,此所谓“商丘说”。此
说的一个独到之处就是认为最初出现“商人”名称不是通常人们所主张的周
初,而要更早;自然,它也不是周人对他们的蔑称,而是“商周围一些小国
的人们”对买卖人的称呼。(《商丘·商国·商人——“商人”名称的来历》
载《北京商学院学报》1982 年第3 期)在王文刊出之后,又有同志对这个观
点持全盘否定态度(见《“商人”名称源于商丘说质疑》,载《北京商学院
学报》1983 年3 期)。可见,“商人”名称的起源问题仍在探讨之中。
(黄显功)
商人的图腾是什么?
人类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在氏族社会里,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崇拜。
图腾大多数是动、植物,有实际存在的,也有幻想的,它们被认为与该氏族
有亲属关系或其他密切的关系。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史料零星、残缺,使
上古图腾崇拜难以构成一幅清晰而全面的图景。例如,商人在其氏族社会阶
段的图腾是什么,就是一个疑云未消的问题。
从前一般认为,商人是以玄鸟为图腾的。根据《史记》、《诗经》等书
的记载,有娀氏的女儿简狄吞了玄鸟之卵而生下商人的始祖契。但玄鸟是哪
种鸟就有不同的说法了。旧说之一以为是燕子。按照《吕氏春秋》上的记载,
简狄和她的妹妹还因为没有捉到那只下蛋的燕子而遗憾地唱出“燕燕往飞(燕
子飞去了!)”的歌呢!旧说之二认为玄鸟是凤凰。一个突出的例证是,屈
原在他的作品《天问》和《离骚》中都提到了简狄吞鸟卵而生契的故事,但
在《天问》中称鸟为玄鸟,《离骚》中则称为凤凰,可见玄鸟即凤凰。郭沫
若就赞同此说,他认为“玄”是神玄的意思,不当理解为黑色。他还进而认
为凤凰鸟是生殖器的象征。
以上是由简狄吞鸟卵生契的故事引出的两种说法,而由商人奉祀的上帝
俊又引出几种不同的说法。郭沫若认为,“俊”与甲骨文中提到的商先祖夔
在甲骨文中字形相近,而夔与音又相近,《山海经》中帝和帝舜的传说
又明显地相似,因此帝俊、帝、帝舜实即一人,都是商人的祖先。现在不
少学者都同意这一看法。从甲骨文字形看,俊字呈动物状而明显非人形,因
此帝俊原先可能是商人的兽形祖先,是个图腾。那么这个帝俊究竟是什么动
物呢?从甲骨文字形看,它有长着尖嘴的头,有些写法头上似乎还有两角,
有一条腿(也许是因为表现侧面的角度才只有一腿),一条短尾,有时还拄
着一根类似拐杖的东西。这奇形怪状的帝俊引起人们对它的身份的多种猜
测:有人认为它是猩猩,这与《说文解字》中“夔贪兽也,一曰母猴,似人”
的说法相近;有人认为它是个鸟头人身的怪物;神话学家袁珂提出了较为折
衷的看法,认为帝俊是一个长着鸟的头,头上有两角,弥猴的身子,只有一
只脚,手里常常拿了一根拐杖,弓着背,一拐一拐地走路的奇怪生物。
有的学者则通过对商周青铜器纹饰的研究,提出了与上述诸说不同但又
稍有联系的新观点。于民在《对我国奴隶社会青铜器艺术审美观念的一些探
索》一文中认为,在青铜器纹饰中,凤纹出现于殷末周初,商先人以凤凰为
图腾的说法与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未免难以吻合。他认为商人的图腾是“夔”
(即夔),但其形状并非如同上引关于帝俊形象的诸说所描述的。他认为青
铜器上被称为夔纹的似龙而一足的纹饰所表现的就是商人的图腾夔的形象,
并且进一步认为盛行于整个商代的饕餮纹也是由两个夔形所组成的。至于凤
鸟,于氏认为是一个在商末开始壮大起来的氏族集团的图腾。这个氏族在周
人灭商以前是商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成为周人积极拉拢的主要对象。《诗
经》上所说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神话可能就是成熟于商末周初。周
人既要拉拢联合这一氏族,对于他们抬高自己身份的神话当然采取了宽容、
承认的态度,因此玄鸟的传说得以广泛流行,而俊、夔等传说以及夔纹入周
后却受到冷遇、曲解,饕餮纹的地位自然也被凤纹取代了。但另有学者指出
所谓的夔纹表现的是龙的正侧面,并非有别于龙的另一类动物,将因侧身而
只现一足的龙纹与文献中所说的一足的夔混为一谈纯属附会。
以上诸说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未成定论,问题的彻底解决,还有待于对
古文献和考古材料的进一步发掘以及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许若允)
周族祖先源自何处?
周族在商代末年,曾率领各族推翻纣王的统治,建立起周朝政权。在东
周即春秋、战国时期,周室名义上还是天下的共主。周族在中国的统治长达
800 多年。可是关于周族的祖先原居何处,学术界说法歧异,难于取得一致
的意见。现将各种观点陈述如下,请读者鉴别。
(一)山西说。本世纪30 年代,钱穆在《燕京学报》第10 期上发表《周
初地理考》一文,提出“周人盖起于冀州,在大河之东”。其后,吕思勉、
陈梦家、王玉哲、田昌五、李民等许多学者都表示赞同,并证成其说。他们
认为,文献上说的周始祖弃任后稷之官,被封于邰,其地即在今山西的闻喜、
稷山一带。据《左传·昭公元年》记,邰原作“台骀”,是“汾神”。后人
把神名变为地名,将两个同音字缩并成一字而加了邑旁。《水经·汾水注》
云:“汾水又径稷山北,(稷山)在水南四十里许。山上有稷祠,山下有稷
亭。”《太平御览》卷四十五引《隋图经》曰:“稷山在绛郡(今山西稷山
县),后稷播百谷于此山。”据说在稷山县,村村有稷王庙,亦多有稷王娘
娘庙。县南有稷王山,相传稷王弃随其母姜原常往来此山,教人播种。闻喜
县西北稷山下有姜原墓,墓旁有冰池,传为姜原弃后稷处。周的始祖还和尧、
舜、禹有着密切的关系。《墨子·尚贤中》引“先王之书”曰:“(尧)乃
名三后,恤功于民:伯夷降典,禹平水土;稷隆播种。”《书·尧典》载帝
舜曰:“弃,汝后稷,播时百谷。”《逸周书·商誓解》并载周武王之言:
“在昔后稷,克播百谷,登禹之绩。”据史载,尧、舜、禹的活动中心都在
今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一带。因此,周的先祖很可能是活动于该地区的部落
联盟中的一支。
(二)陕西土著说。历来的许多地理著作,都认为周始祖后稷所封的邰
在今陕西武功县。《史记·周本纪·正义》引《括地志》云:“故邰城一名
武功城,在雍州武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