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所建义兴馆(三点会)有嘉庆四年(1799 年)的匾额”(香港《地平线》
总21 期第23 页)。然而无论是官方记录也好,义兴馆匾额也好,都只能形
成在洪门组织传入当地并且活动已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并不能表示洪门传入
南洋的确切年代。
综上所述,天地会传入南洋最初有二种途径,一是随华籍移民入南洋,
另一种是天地会遭到清政府镇压后许多成员被迫逃亡南洋,如1788 年台湾林
爽文起义失败后就有不少天地会会员潜逃至南洋。但由于天地会传入南洋之
初仍处于秘密状态,又没有留下多少确切的活动记载,所以它何时传入南洋
仍是一个有待探讨的历史难题。
(邵雍)
洪门何时传入北美?
北美华人的洪门组织在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中发扬爱国爱乡的精神,有
钱出钱,有力出力,和国内人民一道齐心协力为革命和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可
贵的贡献,在海外华人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但是洪门究竟何时传入美
国、加拿大,长期以来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
戴魏光在《洪门史》中记及美洲至公堂的渊源时提出,“美洲发现秘密
会党,约在19 世纪中叶。其初潜伏于檀香山,厥后蔓延于美洲及坎拿大中美
诸邦,而尤以美国为盛”。梁启超在《新大陆游记及其他》中说:“迨洪氏
金陵溃后,其余党复以海外为尾闾。三合会之独盛,盖以此故,其后统名为
致公堂。致公堂者,三合会之总名也,各埠皆有。”赵星则进一步发挥说,
“太平天国失败后,太平军余部为避免清军迫害,纷纷走海外,此为洪门在
海外发展之嚆矢。相传平南王黄德滋赴澳洲,辅王杨辅清赴美。。。美洲方
面洪门会社多称致公堂”(《辛亥革命回忆录》第6 集第75 页)。是否有黄
德滋赴澳洲传播洪门这里暂且不论,但杨辅清赴美一事纯属捏造是可以肯定
的。查杨辅清在1864 年7 月天京失陷后一直在我国南方地区继续从事反清斗
争,直到1874 年在福建被捕牺牲为止从未出过国境,因此他在海外活动完全
是子虚乌有的事。有材料表明太平天国失败后被迫逃亡国外的并不是传说中
的太平军将领而是曾经奋起响应太平天国的广东天地会起义军成员。辛亥革
命时期与海外洪门有过接触的冯自由就认为,“清季咸丰、同治间(1851 至
1874 年),广东三合会人物以不堪清吏压迫,适逢海禁大开,美国招募华工
之便,遂多乘帆船至旧金山,另创基业。初在旧金山设立洪门机关,命名致
公堂”,及太平天国失败广东天地会首领陈金刚的部将和太平军的部将也“多
亡命美洲,参加致公团体,为之提挚指导”(《革命逸史》初集第137 页)。
广东天地会甘先起义军战士的后裔也提及,起义失败后番禺北部“幸存的会
党和害怕无辜株连受害的年青亲属,纷纷逃到香港,以契约华工(即卖猪仔)
的身份,辗转前往南洋群岛、美洲及大洋洲等地寻求生路”(《华侨沧桑录》
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 年版第55 页)。但上述种种关于洪门传入美洲的说法
年代跨度很大,大都处于模糊状态。
美国学者陈依范在《美国华人发展史》中主张,美国的第一个天地会组
织是1853 年在旧金山成立的(参见该书香港三联书店1984 年版第37 至38
页)。曾经在美留学攻读博士的吴景超在博士论文中却引用了当时美国的一
些著述材料提出,美国华人“第一个民族主义组织是迪隆(音)堂,或名致
公堂。这个组织最初传到美国的时间是在1865 年或1868 年”。他还强调说,
“迪隆堂是最先创建的帮会”(《唐人街:共生与同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171 至172 页、第186 页)。蔡少卿则认为“早在1852 年,北加州淘
金地区,三点会已开山立堂,其势较盛”,是“一种比较确切的说法”(《中
国秘密社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年版第364 页)。据此可知,史学界对洪
门何时传入美国仍有较大的分歧,而且一时也不易解决。
至于洪门何时传入加拿大这一问题,加拿大学者魏安国等人发表意见
说,加拿大华人“第一个秘密会社于1863 年在巴克维尔成立,即洪顺堂,是
那个已在加利福尼亚州积极活动的同一秘密会社的分支”。据台湾学者李东
海介绍说,“巴克维尔的会社是由黄深贵建立的,此人来自加利福尼亚,在
离开中国之前就已参加洪门会(均见《从中国到加拿大》上海社会科学院出
版社1988 年版第39 页)。但蔡少卿认为,黄深贵自美国加州“辗转来加,
流寓于百加委路继续以淘金为业。于同治三年(1864 年——引者注)三月二
十一日联合同志创立洪门机构于此,起初名为洪顺堂”(《中国秘密社会》
第367 页)。由于中外学者在阐述这一重要问题时均未注明材料来源,故洪
门何时传入加拿大一时也无从判断,难以定论。
(邵雍)
五圣山建立于何时?
五圣山是民国时期最大的洪门帮会组织之一,在全国许多地方设有分支
机构,在民国帮会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这一洪门组织建立于何时现已
成了一个历史之谜。
据当年与五圣山山主向海潜私交很深的五圣山杭州码头内八堂礼堂大爷
蒋成言说,“1922 年前后,洪门中几个上层人物集于上海,想以上海为基地,
为洪门打开一个局面,于是在1923 年4 月于上海建立五圣山。以朱卓文、梅
光培、明德、向海潜、张子廉五人为五圣山五堂的堂主”。五圣山当时提出
的目标是“反对北洋军阀”(《浙江文史资料选辑》第10 辑第101 页)。五
圣山礼德堂第三任堂主樊崧甫也说,“1923 年,有一部分国民党人因不满北
洋军阀统治和清帮对上海的控制,由朱卓文,梅光培、明德、向海潜、张子
廉五人结拜,创立五圣山,推朱卓文为仁义堂主,梅光培为义衡堂主,明德
为礼德堂主,向海潜为智松堂主,张子廉为信廉堂主,并划分活动地区”,
其中朱卓文“在与陈炯明作战中阵亡”(上海《文史资料选辑》1980 年第3
辑第157 至158 页)。洪门太华山骨干刘联珂在《中国帮会三百年革命史》
则介绍说,“海内外五圣山,中坚分子计有向松坡、明德、张子廉、朱卓文、
梅光培诸位大哥,他们于民十八(1929 年)在上海开‘五圣山’,领导一般
兄弟从事革命”,其中朱卓文在抗战中“病死于海外”。当代学者蔡少卿在
《中国秘密社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年版)中笼统地提出,“五圣山是
二三十年代最有影响的红帮山头”,也就是说五圣山的产生不迟于20 年代。
五圣山建立于20 年代说最大的缺陷是朱卓文的死期不一,而且均与史实
不符。据《国闻周报》12 卷21 期(1935 年6 月出版)记载,是年朱卓文因
组织秘密会社,自称洪门,被当局处决。刘联珂说朱卓文死于抗战时期即不
早于1937 年7 月,有误。樊崧甫说朱卓文是在与陈炯明作战中阵亡,而陈炯
明部至1925 年已被广东革命军消灭,也就是说朱卓文“阵亡”不迟于1925
年,亦有误。由此推论,樊崧甫和刘联珂的关于五圣山建立年代的说法也很
难令人信服。
另一些人主张五圣山创建于30 年代,旧上海青洪帮知名人士姜豪回忆
说,五圣山“1934 年左右在沪成立,分为仁、义、礼、智、信五个堂口,每
一堂口都有堂主、副堂主,。。还有个总堂,名为‘五伦堂’,在上海办过
一所五伦职业学校,校长朱卓文”(《旧上海的烟赌娼》百家出版社1988
年第216 至217 页)。台湾学者池宗宪则提出五圣山“1932 年创于上海,当
时向松坡(即向海潜——引者注)联合长江、珠江流域的洪门山主成立‘五
圣山五伦总堂’,。。智松堂堂主向松坡被推为总坛山主’。但紧接着池宗
宪又介绍说,在台湾复山由向海潜遗孀李志芬接掌的五圣山于1983 年“在空
军官兵活动中心举办创立五十周年纪念会,全省各山堂昆仲都到场致贺,并
有海外洪门团体与会”(《夜壶——台湾黑社会真相》华艺出版社1987 年版
第19 至20 页),照此推算,1933 年才是五圣山创建的确切年代。
由于五圣山开山之初并未向当局提出立案申请,也没留下原始记录,其
总首领向海潜又于1974 年因病去世,因此五圣山确切的创立年代就自然成了
难以解决的悬案了。
(邵雍)
恒社成立于何时?
恒社是20 世纪30 年代在上海崛起的一个新型帮会社团,其名源自《易
经》:“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如日月之有恒。”成员有资本家、国民
党党政军警人士和知识分子。抗日战争爆发后恒社总社西迁重庆,在西部地
区的大中城市设立了分社,抗战胜利后恒社成员已分布全国以及香港、缅甸、
菲律宾等地。1949 年恒社随国民党逃到台湾后仍在继续活动。然而人们对于
恒社成立于何年存在着多种讲法。
据恒社早期社员、该社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郭兰馨回忆,“恒社创立
于1932 年。。。恒社是杜月笙御用的组织工具。当时的帮会组织披上社团外
衣公开活动的,它是较早的一个。由于它树立了以收徒弟、学生,组织社团
的榜样,其他帮会首要人物先后跟进”(《旧上海的帮会》第300 至301 页)。
曾与杜月笙有过密切交往的四川袍哥首领范绍增也认为,1932 年杜月笙创办
了恒社,“这是以社会团体为名,实际上是个帮会集团,该社成员都是他的
门徒”(《旧上海的帮会》第221 页)。
经恒社发起人,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陆京士校订的章君谷所著的《杜
月笙传》第三册(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80 年版)认为,“恒社成立于民国
二十二年(即1933 年——引者注)五月,一应规章制度,精神立意,全由陆
京士等三五人负责筹划,并由杜月笙指定了19 位发起人,。。杜月笙是名誉
理事长”。“加入恒社,先决条件必须是杜月笙的学生,。。参加恒社的人,
可获师门的庇荫,同门弟兄的合作协助,同时还有应付缓急之需的便利”。
另外,恒社另一发起人,该杜第一届理事会候补常务理事唐世昌则回忆
说,“恒社正式成立于1934 年”(《旧上海的帮会》第400 页)。
综上所述,恒杜成立的年代有1932 年、1933 年、1934 年三种说法,而
且发表意见的都是恒社最早的成员。除了唐世昌1934 年说没有找到史实根据
外,其余二说均有一定的依据。史料表明,1932 年11 月在陆京士等人的精
心策划下恒社事实上已经成立,并推定了陆京士等9 人为常务理事、唐世昌
等人为候补常务理事,设社址在法租界爱多亚路“息庐”。(也有学者认为
那是一次筹备会)但恒社不同于旧式帮会,它是要以合法的社团形式在社会
上公开活动,因此要等到国民党政府社会部核准和上海法租界注册登记后才
能公开登场。而该社隆重的开幕典礼确实是在1933 年2 月25 日才举行的。
如果以开幕典礼作为该社成立的标志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尽管这样做不太科
学。问题在于杜月笙、陆京士等人当时就承认以开幕日期作为成立的标志。
1936 年出版的《恒社月刊》第10、11 期合编又名《三周(年)纪念号》,
杜月笙在该号上发表《希望于恒社社员者》一文,提及“恒社成立,瞬已三
载”。郭兰馨也发表了《恒社三周纪念我言》,而这时的恒社杜址已经第二
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议决从爱多亚路“息庐”迁至马浪路39 号了。
据此我们可以说恒社创建于1932 年11 月,1933 年2 月25 日是该社正
式成立的纪念日,这样表述不知读者以为如何?
(邵雍)
陈其美是青帮人物吗?
陈其美是中国同盟会的重要干部,在辛亥革命时期曾任沪军都督,在上
海影响很大。几十年来人们对他毁誉不一,褒贬各异,陈其美是否加入过青
帮组织也成了评价他的重要问题之一。
樊崧甫在《上海帮会内幕》(载上海《文史资料选辑》1980 年第3 期)
中称,“陈其美是青帮中的大字辈,拉拢了一些青帮中人参加革命”,但他
没有说出陈其美入帮的确切年代。郭绪印在《蒋介石早年与帮会的关系》(载
《历史教学问题》1989 年第2 期)一文中提出,陈其美“为了反抗清政府早
于1903 年在上海参加了青帮”,又于1908 年介绍蒋介石“加入了青帮”。
莫永明在其著作《陈其美传》(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年版)中介绍说,
陈其美是在1909 年浙江起义受阻后“开始在上海著名的帮会组织——青红帮
中进行活动。他亲自参加青帮,并成为帮会头目。上海各酒楼、茶室、戏园、
澡堂等场所都有他联络的帮会成员”。据此陈其美加入青帮似在1909 年或稍
后。郭绪印、莫永明均认定陈其美在辛亥革命前夜加入了青帮,只是在具体
人帮时间上尚存分歧意见。
赵宗颇在1986 年第四期《学术月刊》上发表《关于评价陈其美的几个问
题》一文,对陈其美加入青帮的说法提出质疑,认为断言陈其美是青帮大头
目“显然是缺乏可靠根据的”。赵宗颇说,上海自治公所总董、商团公会会
长李平书是在武昌起义前经南市信诚银行经理、同盟会会员沈缦云介绍结识
陈其美的。李平书消除顾虑,与陈其美合作搞武装起义更是在族侄李英石和
同盟会会员钮永建介绍了陈的革命经历之后。“如果陈其美是青帮大头目、
称霸一方的青皮流氓头子,那么地方实力派李平书和号称维护地方利益的自
治公所的议员们,怎么会对陈一无所知呢?”其次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后每逢陈其美的忌辰都要举行纪念会,但是作报告的党政要员们从未提及陈
加入青帮之事,“陈其美若是青帮的大头目,为什么在追述其生前业绩时,
却避而不谈呢?而那时正是青帮最红的时期,也没有忌讳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