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鸱夷”,就是皮袋。这句话是说,吴国灭亡后,越王把西施装进皮袋沉到
江里去了。《吴越春秋》是叙述吴自太伯至夫差、越自无余至勾践的史事。
但它比《墨子》一书要晚出好几百年,而它所记载西施的死反比《墨子》详
细,可能出自民间传闻。
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曾作《景阳井》绝句一首:“景阳宫井剩堪悲,不
尽龙鸾誓死期;肠断吴王宫外水,浊泥犹得葬西施。” 
另一诗人皮日休也有诗题《馆娃宫怀古》五绝,第五首是:响屧廊中金
玉步,采苹山上绮罗身;不知水葬今何处,溪月弯弯欲效颦。” 
从这两首诗可以知道,唐代也流传过西施被沉于水的说法,可是都没有
说起西施和范蠡有什么关系。还有一种说法,《越绝书》是这样记载的:“吴
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越绝书》是东汉袁康所撰,记吴
越两国史迹及范蠡等人的活动,多采传闻异说。唐代诗人杜牧在所作《杜秋
娘诗》中有句云:“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这里的“鸱夷”不作皮袋

解释,而指的是范蠡。《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说范蠡亡吴后,“浮海出齐, 
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姓氏书辨证》卷三中也说,范蠡到了齐国以后, 
自号鸱夷子。因为有范蠡泛于江湖的传说,或许是后人不忍这位绝代佳人遭
到如此可悲的结局,就流传出西施和范蠡偕隐五湖的美满姻缘的故事,以寄
托对他们的同情。梁辰鱼就是根据这个故事写出了脍炙人口的《浣纱记》。
新出的《辞海》(修订本)也这样说:“西施一作先施。春秋末年越国苎萝
人,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夫差最宠爱的妃子。传说吴亡后,与范
蠡偕人五湖。”并没有提到她被沉于水的传说,大概也是愿意她有一个完美
的归宿吧。
《史记》中《越王勾践世家》与《货殖列传》都提到范蠡但没有讲起西
施,更不用说她和范蠡有什么关系。是司马迁没有看到这方面的记载,没有
听到这方面的传说,还是司马迁特意不写进去,今天就无从知道了。因此一
代佳人西施的结局众说纷坛。是被沉于水,或者跟随范蠡归隐于五湖,或者
还有其他什么结局?这个谜尚待进一步探索。
(王福康) 
王昭君为何出塞? 
作为历史上“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虽在《汉书·匈奴传》和《后
汉书·南匈奴传》等正史中有所记载,但是,对于她为何出塞匈奴,历来众
说纷坛,贬褒不一。
王昭君,西汉南郡秭归(今属湖北)人,名嫱。晋时为避司马昭讳,时
人也称她为明君和明妃。据传,她是齐国王襄的女儿,竟宁元年(公元前33 
年),她年方17,被汉元帝选入宫中,汉元帝是按画工的画像选宫女的,深
居后宫的官女们,为了能被皇上幸召,总想把自己画得美点。所以,她们不
惜重金贿赂画工。
王昭君初入宫廷,一来不懂这些规矩,所以没有备下这笔贿金;二来自
恃美貌,不愁皇上不召见。据说,画工毛延寿当画到王昭君的眼睛时,便启
口说:“这画人的传神之笔在于点睛,真是一点千金呀!”昭君对毛的暗示
虽心领神会,但她并没有买他的账,相反讽讥了他几句便离去了。毛延寿见
她如此傲慢,便把那点该点到昭君眼睛上的丹青,点到了她的脸上。就是这
么一点,竟让王昭君在掖庭里苦守了不知多少时光。
这时,恰好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要娶汉人女子为妻。元帝正苦于无法
抵御匈奴的侵犯,见到呼韩邪单于来朝求娶,觉得正是开展政治和亲外交的
好时机,于是便赐给他五名宫女。王昭君久居深宫,面见圣上无望,积怨甚
深,听说匈奴前来求亲联姻,便主动要求离汉宫去匈奴。汉元帝只知她缺少
姿色,因此同意了她的要求。
到了呼韩邪单于临别的那天,汉元帝见王昭君丰容盛饰,光明汉宫。顾
影徘徊,竦动左右,不禁大吃一惊。他本想把她留下,可是怕失信于人,只
好忍痛割爱,让王昭君出塞和亲。据传,汉元帝由此对画工毛延寿大为恼火, 
遂有杀毛延寿等画工之说。
王昭君到了匈奴,生儿育女,尽了贤妻良母之责。可是好景不长。没几
年,呼韩邪单于驾崩。其前阏氏之子继位。根据匈奴习俗,王昭君要嫁给他
为妻。昭君不从,上书汉朝要求回汉官。此时元帝己死,成帝即位,成帝敕

令她从胡俗,昭君无可奈何,又成了后单于阏氏。据传,王昭君积愁太深, 
最后服药而死。
据传王昭君死后,葬于匈奴,墓地在今归化城南30 里处。北方秋冬草木
枯落,王昭君墓旁树木皆青,方向朝南。杜甫诗有“独留青冢向黄昏”之句, 
后传为“青冢”。
从上面记传的情况看,王昭君为何出塞应这样解释:王昭君因自傲,未
买通画工毛延寿,结果被丑化。美貌的昭君因此得不到皇上的宠爱。她久留
宫中实在无聊,于是自请去匈奴。经汉元帝同意,便出塞去和亲了。
历史上也有人认为,王昭君所以出塞,是毛延寿设下的救国计策。据传, 
竟宁元年,王昭君以良家女被选入宫中。宫庭画工毛延寿见其貌美非凡,生
怕已经沉恋于女色的汉元帝更不能自拔而误国,于是在画王昭君肖像时,有
意把她丑化了。汉元帝未能察觉。后来呼韩邪入朝要娶汉人女子为妻,汉元
帝原想以丑送人,结果误将王昭君送了出去。当见到昭君其真面目后,曾想
反悔。无奈君主出言,驷马难追。于是,只得忍痛割爱了。
历史上一些文人认为毛延寿此举实在高明。汉元帝好色,如果不把王昭
君送出去,她有朝一日得宠。就会变为妲已式的人物,到时误国殃民,后患
无穷。有诗道:“延寿丹青本诳君,和亲犹未敛胡尘。穹卢自恨嫔戎主,泉
壤相逢愧汉臣。玉骨已消青冢底,香魂犹绕黑河滨。愁云晴锁天山路,野花
闲花也怨春。”在这里,毛延寿成了“忠臣唯有毛延寿,能送名妃出宫门” 
的大好人了。
据正史记载,王昭君出塞和亲,对汉边疆的安宁起了良好的作用。《汉
书·匈奴传》载:“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号宁胡阏氏,生一男伊屠智牙师, 
为右日逐王。呼韩邪死,立雕陶莫皋为复株絫若鞮单于,复妻王昭君,生二
女;长女云为须卜居次,小女为当于居次。新都侯王莽秉政,乃风单于,“令
遣王昭君女须卜居次云入侍”。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昭君出塞和亲,在
呼韩邪父子当政时期,汉匈关系和睦,这说明政治联姻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可是也有人认为,汉室谋臣如云,猛将如雨,用妇人去安邦息事,实在
是有伤国体。有诗说:“当年遗恨叹昭君,玉貌冰肤染胡尘。边塞未安嫔侮
虏,朝廷何事拜功臣?朝云鹤唳天山外,残日猿悲黑水滨。十里东风青冢道, 
落花犹似汉宫春。”汉朝当时外戚宦官当权,王昭君出塞“为救苍生离水火, 
甘教薄命葬烟尘”,这与当时的汉奸李陵、卫律相比较,功罪忠奸、是非曲
直一目了然。
王昭君为何出塞虽众说纷坛,但她作为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故
事流传至今,谁也不会有不同意见。杜甫诗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
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这是对王昭君一生的高度
概括了。
(吴进森) 
貂蝉是吕布之妻吗? 
王昭君、西施、貂蝉和杨贵妃“四大美人”中,要数貂蝉最迷人,因为
她竟使英雄豪杰为之神魂颠倒。也数她最不可捉摸,因为人们至今还不清楚
她的真面目。比较接近的说法,似有以下四种。

一说她是王允的歌妓。王允,东汉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字子师。
初为郡吏,灵帝时,任豫州刺史,献帝即位任司徒。王允为了剪除董卓,想
用美人计来达到目的。可是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对象,因此常常闷闷不乐。
歌妓貂蝉为了使王允开心,每每使劲歌舞,但也无济于事。后来,王允对她
说明了其中情由,并要求她助一臂之力。貂蝉知情后,表示愿为王允效劳。
她按王允连环计的要求,以她的姿色挑起了吕布和董卓的矛盾,最后, 
借吕布之手杀了董卓,为王允排除异己力量立下了汗马功劳。事成后,貂蝉
在花园里为王允祈祷拜月,时值有一片彩云遮月。王允见之曰:“貂蝉美色
使月亮躲到云后面去了。”据此,后人都传说貂蝉有“闭月”之容。
一说她是董卓的婢女。董卓,东汉陇西临桃(今甘肃岷县)人,字仲颖。
本为凉州豪强,灵帝时,任并州牧。昭宁元年(198 年)率兵入洛阳,废少
帝,立献帝,专断朝政,曹操与袁绍等起兵反对,他挟献帝西迁长安,自为
太师,后来为吕布所杀。据《后汉书·吕布传》载:“卓以布为骑都尉,誓
为父子,甚爱信之。常小失意,卓拔戟掷之,布拳捷得免。布由是阴怨于卓。
卓又使布守中阁,而私与侍婢情通,益不自安”。这段记载,就是平常传说
的凤仪亭掷戟之事。可见,貂蝉是与吕布情通的董卓婢女。一说她是吕布之
妻。吕布,东汉末五原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南)人,字奉先。初从并州刺
史丁原,继杀原归董卓,又与王允合谋杀董卓,后任奋威将军,封温侯。最
后为曹操所擒杀。吕布之妻,据《三国志·吕布传》注引《英雄记》载:“布
见备甚敬之,请备于帐中坐妇床上,令妇向拜,酌酒饮食。”从这段记载来
看,吕布的妻子是随军生活的。上书又载:“建安(汉献帝年号)元年六月, 
夜半时,布将河内郝萌反,将兵入布所治下邳府,诣厅事阁外,同声大呼, 
布不知反将为谁,直牵妇,科头袒衣,相将从溷上排壁出,诣都督高顺营”。
又载:“布欲令陈宫、高顺守城,自将骑断太祖(曹操)粮道,布妻谓曰: 
‘宫、顺素不和,将军一出,宫、顺必不同心共守城也,如在蹉跌,将军当
于何自立乎?妾昔在长安,已为将军所弃,赖得庞舒私藏妾身耳,今不须顾
妾也’。布得妻言,愁闷不能自决”。这里记述的这位科头袒衣的妇人,应
是吕布之妻貂蝉。
还有一说她是吕布部将秦宜禄之妻。据《三国志·关云长传》注引《蜀
记》曰:“曹公与刘备围布于下邳。云长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
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于公,公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
云长心不自安”。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秦宜禄的妻子是很有姿色的。另外, 
因为关羽原先想娶其为妻的,可是因为曹操“自留之”,因此引起关羽的妒
恨。关羽毕竟是个烈性子,他火冒三丈,一刀便把秦宜禄的妻子给杀了。元
人杂剧《关公月下斩貂蝉》就是以此事附会而成。因此,秦宜禄之妻也成了
传说中的貂蝉。
四大美人各人都因其有姿色而得宠于一时,但是她们都处在统治者争斗
的锋芒上,因此都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她们的死,都不是寿终正寝。貂
蝉也应了自古红颜多薄命之说。
貂蝉的结局如何呢?貂蝉作为王允为剪除董卓的连环计中的美人,她正
好是政治权势斗争中的一个风云人物,处于这样地位的人,用“危在旦夕” 
这个词是不会过分的。如果说貂蝉是董卓婢女,且与吕布情通已被董卓发现, 
那么她也不会有好结果的。因为董卓既能对吕布掷戟,当然也会对侍婢飞刀。
因此,貂蝉的性命迟早是难保的。若以吕布之妻作貂蝉推之,她过的是危险

的军营生活,最后也是香消玉殒。若以貂蝉是秦宜禄之妻推之,她引起了曹
操和关羽不和,被关羽一刀结果了性命,成了屈死的刀下之鬼。
(吴进森) 
杨贵妃有没有亡命日本? 
杨贵妃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一位绝代佳人。她那传奇的一生,曾触发多少
骚人墨客的生花妙笔,他们或吟诗填词,或著文立说,其间有讥讽、有同情, 
褒扬贬抑,不一而足,堪称洋洋大观。
然而,她的最终结局如何呢。1984 年出版的《文化译丛》第5 期,张廉
译自日本《中国传来的故事》一文,说杨贵妃在马嵬驿没有被缢死,而是由
陈玄礼、高力士合谋,以替身法,使她逃出虎口,继而东渡日本,在东邻友
国寿终正寝。译文如下:“军中主帅陈玄礼怜贵妃貌美,不忍杀之,遂与高
力士密谋,以侍女代死。高力士用车运来贵妃尸体,察验尸体的便是陈玄礼, 
因之这一以假代真的计谋得以成功,而贵妃则由陈玄礼的亲信护送飞快南
逃。大约在今日上海附近扬帆出海。经过海上漂泊,来到日本久谷町久津。” 
译文不仅说杨贵妃未死,而且还称:“唐玄宗平定安禄山之乱,回驾长
安,因思念杨贵妃,命方士出海搜寻,至久津向贵妃面呈玄宗佛像两尊。贵
妃则赠玉簪以为答礼,命方士带回献给玄宗,虽然互通了消息,但杨贵妃未
能回归祖国,在日本终其天年。” 
杨贵妃究竟缢死于马嵬驿还是东渡日本久津终其天年?根据我国历来史
籍记载。答案都为前者。唐人李肇在其《国史补》中记载说:“玄宗幸蜀, 
至马嵬驿,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马嵬店媪收得锦勒一只,相传
过客每一借玩,必须百钱,前后获利极多,媪因至富。”杨贵妃死于马嵬驿
的一座佛堂梨树下,确凿无疑,而且运尸时,杨贵妃脚上的一只鞋子失落, 
导致一位老婆婆借此大发其财。此后,无论《旧唐书》还是《新唐书》以及
清人岑建功所辑的《旧唐书逸文》,都说杨贵妃被缢死于马嵬驿,与李肇所
记载的无甚异词。《资治通鉴》博采众家之说,记载得较为详细:马嵬驿前, 
护驾的三军将士诛杀了奸佞杨国忠之后,仍然不肯继续前进,唐玄宗亲自下
令,还是无效,便要高力士问陈玄礼,原因何在?陈玄礼说:“国忠谋反, 
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唐玄宗听后,起初不肯割爱,“倚杖俯
首而立。久之,京兆司录韦谔前言曰:‘今众怒难犯,安危在晷刻,愿陛下
速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