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三国通俗演义-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让原吏员介绍一下两郡的基本情况。
昌黎郡东汉早期叫辽东属国后改为昌黎郡,治昌黎(今辽宁义县),下辖六县,昌黎、扶黎、宾徒、徒河、房县和险渎。有户六万一千四百九十二,人口三十万柒千零五十人南临大海,北方的西部与乌丸接壤,东部连接于东部鲜卑,西接辽西郡,东与玄菟、辽东二郡相临。
玄菟郡,治高句丽(今辽宁沈阳东陵),也是下辖六县,高句丽、侯城、西盖马、辽阳、高显和首山。有户一万零五百九十四,人口五万三千一百六十三人,由于玄菟北临鲜卑,东临高句丽,战事不断,而且由于朝廷对高句丽一直防御不利,所以人口稀少,土地荒芜。
刘准听完两郡的情况,问简雍:“随我们来的降卒有多少?”简雍报道:“降卒有二十一万五千余人,路上还加入许多逃难的百姓,共计二十八万六千八百四十五人,多为精壮。”
刘备说道:“大哥,两郡都是地处边境前线,我们还是先讨论一下军事和布防事宜吧?”
“很好,二弟你先说说你的想法,”刘准说道。
刘备接着说道:“我的意见,将整个属地划为三个防区,西部四县为护乌丸防区,由三弟统军;中部四县为护鲜卑防区,由四弟统军;东部四县为护东夷防区,由子龙统军。队伍的人数可否按大汉一般地区的十抽一来确定。队伍的编制还是大哥来定,我们队伍在讨黄巾中,有如此强大的战力,和编制不同于其他军队有相当大的关系。”
刘准问其他人有无意见。关羽同意刘备意见;张飞觉得队伍少了些,战时恐怕兵力不够;赵云则认为队伍多了,给地方的压力太大。
刘准看大家意见基本说的差不多了,说道:“玄德的防区设置意见和各防区主将安排,我完全同意。队伍人数我的意见是要少而精,二十抽一即可,总共有三万多主力部队就可以了。队伍设三级,第一级野战部队,也就是主力部队,这一级队伍由官府供养;第二级守备部队,也就是郡城兵,由官府供养一半,其余自己屯田解决;第三级预备部队,官府不供养,忙时务农做工,闲时训练,战时补充前两级的减员。”
大家都非常赞同这个意见。刘准接着说:“部队编制我是这样考虑的,在卫之上增加校、营、师编制,三卫一校,三校一营,三营一师。配置辎重部队低二级,也就是校设辎重部,营设辎重卫,师设辎重校。配置亲兵部队低三级,也就是校设亲兵曲,营设亲兵部,师设亲兵卫。部队各级主官分别是什长、屯长、军侯、牙门将、骑督、军司马、都尉、校尉,大家以为如何。”大家齐声称好。
于是两郡野战部队合编成主力一个师,由刘准任校尉、刘备任监军;下辖三营,关羽、张飞、赵云分别担任都尉;每营辖三校,共九校,程志远、裴元绍、周仓、廖化、邓茂、高升、刘辟、龚都和严政分别任军司马;在涿军投军的军卒,根据军功,能力等,升任骑督及以下各级军官,全军总计近四万人。在柳亭、北镇、玄菟设三都尉营和各营的大营,同时令周仓校进驻柳亭要塞防御乌丸,廖化校进驻黑山要塞防御鲜卑,刘辟校进驻高显要塞防御高句丽。
另外每郡组建一校守备部队(郡兵),三千多人,两郡共六千多人;每县设一卫守备部队,十二县共一万五千多人(守备部队不设辎重队伍,所以人数少于主力部队)。郡中十六岁到四十岁男性均为预备役士卒,忙时在家务农,闲时按军队编制训练,以补充主力和守备部队的减员。
议完军事,又议论了一会政事,确定两郡实行共同管理,暂设一套隶属官吏,以达到精兵简政之目的。还确定刘准负责军事、工商、教育,刘备负责政事、农业、治安,简雍负责财政、税务及二人不管的一切事宜,所有随行来的降卒和百姓迁入玄菟郡屯田。
会议结束后,关羽、张飞和赵云各率本营开赴各自驻地,开展招兵、建制、训练等活动。二刘不停感叹人才的缺乏,特别是政务人才和谋士人才的缺乏,下决心要招募人才,以减轻自己的压力。
刘准对刘备说:“我们必须抓紧发展两郡的经济建设,壮大我们财力,我想在工业方面首先发展造纸、冶铁两项,造纸可以很快见效,而且对发展教育关系重大;冶铁对兵器和农具都是关键,而且我们的属地铁矿丰富,首山(鞍山)就是个大矿山。然后再开发木器和瓷器。然后还要大力提倡发展商贸,可以把苏双、张世平请来专门搞一个商行。还要建两个学馆,一个文学馆,一个武学馆,培养后备人才;武学馆我们还有人,可文学馆谁来主持?人才匮乏,很多事情难以实施啊!”
刘备说:“大哥的想法我们已探讨多次,小弟现已完全理解了,只是大哥如何知道首山有大量铁矿的?”“啊,是我在天山学艺之时,我师傅告诉我的,他老人家对天下的矿产很是清楚。”刘准赶紧插开话题道:“过几天我们可以找几个铁匠,去实地看看。”
“令师真是世外高人,这万里之外的事也能如此清楚,”刘备又说:“大哥所说的几件事小弟觉得可以同时开展,只要在百姓中多招收一些有铁匠、木匠、制陶手艺的人,给他们一些好的报酬,让他们去琢磨这些事,这样,也可尽快见效。”
“二弟所说方法很好,明日就张榜招人。”刘准喜道:“在发展农业方面,二弟是如何考虑的?”“小弟以为在农业方面要大力发展屯田,不光要民屯还要军屯,两郡都是地广人稀,要把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调动起来种植粮食,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啊。对于开垦荒地者,谁开垦土地归谁,三年内上缴三成收获给官府,三年后上缴四成即可。”刘备说道。
“恩,政策上我们可否考虑更优惠一些,分别再少一成。官府可以资助农具、耕牛,只是接受资助者,要多上缴一成收成给官府。我们今后可以考虑不征农业税赋,好的政策还可以吸引更多流民到来。另外,本郡收获余粮必须卖给本地官府,不得私自外卖。还有官府一定要组织好,土地由官府按劳力划分,不得持强随意圈占。同时我们必须考虑长远一些,对于土地兼并要防患于未然。土地交易,官府要控制价格,而且对购入土地方课以重税。土地兼并是现今天下动乱的主要原因,我们必须设法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天下就大定了。”刘准补充道。
刘备说:“大哥所谈甚是,只是财政上支撑的起吗?”“不妨,我们讨伐黄巾所得,前期还够用,待工商发展起来,我们就不愁钱了,而且五年内我们不需向朝廷上缴任何税赋,朝廷和幽州还要给我们划拨军费。”刘准说。
“那我们不如先收高一些,以后逐年降低、最后取消,可能更稳妥一些。等工商成了气候,把握更大些。而且百姓之处政策也不宜一步过宽,应逐步放宽,这样百姓可以不断感受到我们的宽厚。”刘备还是有些不放心财政方面的实力。
刘备又补充说:“还有对于从军将士家中可给予特殊政策,税赋减半,使用官府耕牛、农具不加税赋。对今后作战中阵亡、伤残者免除一切税赋,其子女免费进入学馆读书,父母丧失劳力者官府予以供养。” “还是贤弟思虑周到,对从军将士的政策二弟考虑的非常好,这样才会有人为国家效命疆场啊。就按二弟的想法办。”刘准心中由衷赞叹刘备的才华和仁义,思考了一下,同意了刘备的意见。
两天后,招来了二百多名各类工匠,刘准把他们分成几组,分别研究几个项目,给他们讲了自己所知道的这些项目的工艺过程,还画了家具等必要的图样,然后让大家分头开展工作。刘备也将屯田事宜详细的安排给郡府吏员,并在两郡内张榜公布执行。
第二天,刘准、刘备率一曲风雷铁卫(二刘的亲兵卫在会上起名为风雷铁卫,由刘备楼桑村的族弟刘龙、刘虎统领),带着几名招来的郡内公认的技艺高超的铁匠赶往首山去寻找铁矿。实际上铁矿并不难找,首山地跨昌黎、辽东、玄菟三郡,一直就是幽州冶铁的矿石来源。
刘准一路上与铁匠组的负责人马风探讨着炼钢的一些事宜,把自己所知道的炼钢知识告诉对方,马风听后非常兴奋,表示回去立即着手试制,尽快炼出大人所希望看到的好钢。又让铁匠们采集了一些标本,带回去试炼。刘准告诉刘豹回去立即带一部风雷铁卫进驻矿区守卫,让刘备回去安排招募两万百姓进山开矿、冶炼。又告诉马风回去试炼后带铁匠组进山组织炼钢。
中午来到山旁一个小镇吃饭,镇上只有一家饭馆,刚刚坐下,忽然见路上来了一骑白马,马上一人,齿白唇红,面如满月,目似流星,相貌堂堂,背插两只短戟。刘准心中一动,莫非是他?他曾经避祸辽东,应该就是这个时间吧。
那骑马之人,到了饭馆前翻身下马,一见饭馆里人已经满了,正在迟疑,刘准已经招呼起来:“这位壮士,进来一起用饭吧。此镇只此一家饭馆,不在这还真没地方用饭。”那人脸上挂笑说:“如此多谢了。”走了进来。
刘备也看出此人的不俗,站起来把他让到刘准、刘备两人的桌上,问到:“壮士如何称呼啊?”那人告罪一声坐下后说:“在下复姓太史,名慈,字子义。乃青州东莱人士。不知二位大人是那位呀?”刘准说了姓名,太史慈惊问:“莫非是人称涿郡二义的二位御弟大人。”刘备笑道:“正是在下兄弟,不知什么时候又有了‘涿郡二义’的称呼?”
太史慈忙站起来,说道:“小人一介草民,怎敢和二位御弟大人同席?得罪了。”刘准连忙将他按下:“子义何必太谦,你我都是习武之人,那来那么多虚礼,今日只论交情,不论官职。我们兄弟对子义是慕名久矣,今日得见实是三生有幸”“对,对,只论交情,不论职位。”刘备也说。
“二位大人如此平易,子义能够与大人同席,甚感荣幸。对二位御弟,子义也是慕名久矣。”太史慈重新坐下。三人边吃边聊,刘准问:“不知子义这是前往那里呀?”太史慈答道:“子义是要去拜访几个同乡。”
“请恕高德冒昧,能于子义交往者,必是贤人。不知是那位大贤啊?”刘准心中已经闪过两个名字。“乃是管宁管幼安、邴原邴根矩、国渊国子尼,这几位都是我的同乡,还有一位王烈王彦方,他是平原人氏。”太史慈回答。
“果然都是大贤,这几位怎么都到了这里?”刘备惊呼。太史慈说:“我等都是为避黄巾祸事来到辽东的,本想辽东安定,可以隐居。不想辽东太守公孙度要让我们到他那做官,我们本来就想隐居,加上看不惯公孙度的暴虐。听说二位大人在昌黎、玄菟两郡待民宽善,所以他们都避到昌黎来了。”
吃完饭后,刘准提出要一起去拜访几位大贤,太史慈想了一下也就答应了。刘准、刘备命令军侯带风雷铁卫和匠人先回,只留下了刘虎、刘豹护卫,和太史慈一起前去访贤。
出了镇子,走了十七、八里路,到了一个小山村,来到几间简陋的房屋,见到了几位贤人。太史慈介绍了大家之后,二刘与几位见礼之后,就眼前的局势、大汉的前景、治国的方略展开了讨论,一直谈到三更天才安息在小村里。经过激烈的争论几位基本接受了二刘的“无农不稳,无兵不定,无商不富,无工不强”的见解和“以兵家之法兴邦、以法家之法治国、以道家之法施政、以儒家之法教民”的政治主张。
翌日一早,刘准、刘备向五位提出出仕辅佐于己时,几个人都爽快的答应了。于是收拾一下,几家人就搬到了昌黎。二刘商量后由邴原负责政务、管宁负责教育、王烈负责工业、国渊负责农业,四人均为郡府从事,加上简雍主持的财税、监察等;太史慈参赞军事,兼任风雷铁卫的都尉,并负责治安。
几日后苏双、张世平也被使者请来,苏双被任命为负责商业的从事,张世平则成为两郡的官方商行——风雷商行的掌柜。两郡衙门终于有了一套完整的人员配备,二刘则从此把主要精力放在大局和军事方面。
第一部一统三国(共120回) 第007回 两郡地励精图治 三大营初露锋芒
随着几位政务人才的到位,两郡的各项要务有条不紊的开展了起来。由于正是播种季节快要到来之时,优越的垦荒政策吸引了周围大量的流民涌入两郡,人口猛增到八十万口。
长的略显富态,不笑不说话的国渊确实是个难得的农业人才,把屯田事宜安排的井然有序,在很短的时间内大量的荒地得到了开垦播种。并且在刘备的指点下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适合战时需要的乡村行政管理体系,一时两郡特别是玄菟郡民心大为安定,刘备在这方面也表现出了卓越的才能。
三十多岁的王烈是一个面容瘦削,表情严肃的人,刘准在和他交谈后发现他不象管、邴那样对工匠、商人怀有当时士人、儒者普遍存在的看不起的态度。而且为了躲避公孙度的征聘,他自己还经过一段时间的商,所以让他负责起了工业方面的事情。他主持的工业方面在刘准的直接参与下,很快也有了起色。木匠们选用上好木料按照刘准的图样制作了一批家具,摆放在府衙的大厅内,众人见到后上去坐下,都说舒服,再不用遭受跪坐地下的罪了。刘准让给幽州刺史刘虞和各郡太守以及各地将领各送一套。
在首山的铁矿和钢厂很快炼出了比当时一般钢铁性能优越一倍的钢材,兵器和农具的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刘准命令各部队尽快更换装备,同时严禁将兵器卖出境外,农具除外。马风现在已是钢厂的管事,他还从老家叫来了族弟马钧,刘准知道后高兴异常,此人乃是汉末著名的发明家。
刘准立即成立了器械厂,任命马均为管事,配备了一批懂机巧的匠人给他。马钧参照刘准的图纸果然不负所望,很快研制成了十连发的连弩和铁臂强力弓。铁臂弓利用杠杆原理用机关上弦,铁背弓牛筋弦,射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