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李鸿章传-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路以水师为主,由泖淀湖进吴江太湖、平望,由总兵李朝斌、提督黄翼升相机进兵。      
                                                                                
    这三路是前敌,后路要防嘉兴方面的太平军,乘虚直扑上海,所以派潘鼎新、刘秉璋、
杨鼎勋扼守松江、金山卫一带的要道。而戈登的常胜军则移驻昆山,居中策应。          
                                                                                
    李秀成得报,自然着急,苏州与金陵成犄角之势,亦为主要的饷源,倘或苏州一失,金
陵解围,益发无望。所以亲自赶到苏州布置防务,檄调驻皖南的“侍王”李世贤、驻丹阳的
“潮王”黄子隆、驻常州的“护王”陈坤书,各率所部,屯军江阴无锡之间,支援守苏州的
太平军悍将“慕王”谭绍光。                                                      
                                                                                
    当时双方的兵力,约为二与一之比,中路程学启、李鹤章连同常胜军共三万八千五百人
;太平军则城内四万、城外两万,另加李秀成从金陵带来的一万八千人,总计七万八千。  
                                                                                
    但人数虽多,武器不济,尤其是水路更处劣势,淮军虽只两条武装的小火轮、一条炮艇
,但已是纵横无敌人。                                                            
                                                                                
    因此,淮军先败江阴无锡间的太平军,次克吴江、震泽,逐渐进逼苏州。而谭绍光忽得
意外的助力──白齐文一度到北京运动复职,未得要领,回到上海设法招了一批洋人,夺得
常胜军的一条“高桥”号小火轮与一批军火,投到苏州,为太平军效力去了。            
                                                                                
    然而这个意外,在李鸿章倒是塞翁失马。戈登与程学启的交谊,原已发生裂痕,克复吴
江时,程学启是淮军第一号大将,李鸿章如何肯听戈登的话?双方几致决裂。就在这时候,
得到白齐文投奔苏州的消息,戈登不愧为正规军官,深知自己的责任,怕常胜军内部受白齐
文的影响,有溃变之虞,急急赶回昆山坐镇,辞职的话,亦就无形中打消了。            
                                                                                
    到了八月里,继江阴克复以后,程学启连破苏州城外敌军十垒。李秀成亲自领军援苏,
由白齐文相助,一战宝带桥,再战于无锡大桥角,尽皆无功。而高桥轮却因洋水手喝醉了酒
,失慎沉没。其时白齐文的部下,多萌去志,白齐文本人又终日醺醺然,无所作为,大失谭
绍光之望,终于不欢而散。                                                        
                                                                                
    ***                                                                      
                                                                                
    十月初九,李鸿章亲临苏州督战。而苏州城内的太平军,除了谭绍光以外,几乎都觉得
战局无望,因而与程学启搭上了线,居间的是程学启的部将郑国魁,他是李鸿章的小同乡,
但与籍隶湖北的“纳王”郜永宽有旧。密使往还之后,约定十月十九那天,由戈登攻城,等
谭绍光出城迎战,城内便闭门不纳,先击溃了谭绍光再说。                            
                                                                                
    第二天戈登会同淮军,如约攻破齐门及娄门之处的石垒,李秀成与谭绍光不敌,然而城
内想闭门不纳,却不曾办到。第二天,郜永宽部下又放弃齐门外的炮垒。见此光景,李秀成
知道军心已变,大势已去,为了保全苏州的生灵,预备弃城,但谭绍光不从,李秀成唯有痛
哭而去。                                                                        
                                                                                
    郜永宽曾受李秀成的提拔,见他一走,益无顾忌,遣使约定程学启,在阳澄湖中单骑相
会。在座的还有戈登及郑国魁。程学启要求郜永宽杀李秀成、谭绍光,事成许他二品官职。
郜永宽不忍杀李秀成,只允图谋他的把兄弟谭绍光。                                  
                                                                                
    条件谈妥,程学启与郜永宽拜了把子,焚香设誓,如果背盟,程学启赌咒,必死于炮,
郜永宽赌咒,死于乱兵之中。                                                      
                                                                                
    盟约中列名的,除了郜永宽以外,还有七个人:“康王”汪安钧;“比王”伍贵文;“
宁王”周文佳;“天将”汪有为、范起发、张大洲、汪怀武。这份盟约,而且由戈登签字作
证。                                                                            
                                                                                
    这番行动虽机密,谭绍光已微有所闻,作了这先下手为强的打算,特地邀请这八个人赴
宴。这一宴当然是“鸿门宴”,席间,郜永宽指使汪安钧拔刀相刺,其余诸人,一拥而上,
由汪有为割下谭绍光的脑袋。同时发兵捕捉谭绍光嫡系的部将,杀了一千多人,到了夜里就
开齐门投降了。                                                                  
                                                                                
    程学启得报,不敢轻入,先派“魁字营”,也就是郑国魁的两营先进城。第二天,郜永
宽遣派专人,将谭绍光的首级,送到淮军大营,李鸿章、程学启找了好些投降的长毛验看,
一致证实无误,程学启方始放心大胆地带了八营人,由娄门进城。                      
                                                                                
    进城一看,长毛还多得很,盘踞西半城阊、胥、盘、齐四门。而照盟约如果权宜授给二
品武职,马上就出现了八个总兵。官大兵多,必然难制,程学启便打算背盟了。          
                                                                                
    相见之下,少不得有一番热烈的慰劳。郜永宽要求将部众编立为二十营,划半城以守,
程学启无不满口答应。暗底下却到大营,摒人密语,要求李鸿章处决郜永宽等“四王四天将
”。                                                                            
                                                                                
    李鸿章既惊且诧,“方忠,”他说,“你少读书,不明史书,自古以来,杀降不祥!”
                                                                                
    “我亦知道杀降不祥,而且我还跟郜永宽赌了咒的。不过贼势过大,郜永宽至今不肯剃
头,居心何在?难说得很。万一有变,凭城拒守,我知道他们的存粮,可以支援五年。即令
能够攻下来,也得好几年的功夫,不说我们的弟兄,城里的百姓不知道要死多少?现在拿八
个人的性命来保全几百万生灵,有何不可?”                                        
                                                                                
    “嘉兴、常州还在长毛手里。如果我们杀了这八个人,你想,那两个地方的长毛会作何
想法?”                                                                        
                                                                                
    “这是另一回事。”程学启说,“杀降不祥、背盟不义,然而为了大局,不得不这样子
做。人责鬼谴,都应在我身上。大人如果不听我的话,以后一切请大人自己去搞,我不能再
管了!”                                                                        
                                                                                
    说这样要挟的话,便再无商量的余地,李鸿章只好这样答道:“既然如此,让你去做。
不过,你不能坏我的事。”                                                        
                                                                                
    “决不会坏事。不过,要大人出面,装一装样子。”接着便秘密献议,定下了杀降的步
骤与办法。                                                                      
                                                                                
    计划妥当,程学启重新进城,约见郜永宽说,李鸿章已经完全接纳了他们的要求。同时
表示,李鸿章要见他们八人,面致慰劳之意。已代为约定明天中午,在程学启营中参谒。  
                                                                                
    郜永宽决无推辞的理由,亦不曾想到此去会有什么危险,不过话虽如此,第二天约集他
的同伙,仍旧带了一批悍卒,作为卫士,连翩跨马,直出娄门,由程学启派人领入营中──
                                                                                
    是一家乡绅的大宅,李鸿章已在大厅等候,见到郜永宽一行,走到滴水帘前相迎。程学
启引见报名,双方行礼,相当客气,也相当亲热。                                    
                                                                                
    “八位弃暗投明,足见忠义。鸿章佩服得很!”李鸿章在大厅坐定了以后,逐个慰问,
然后一一请教别号、籍贯。                                                        
                                                                                
    在这殷勤寒暄的当儿,程学启已作了必要的部署,一面添兵驻守娄门,遮断郜永宽等人
的归路,一面派出好些能言善道的将弁,招待那一批卫士,渐渐将他们与大厅隔离开来。  
                                                                                
    大厅上寒暄已毕,李鸿章向身旁的戈什哈吩咐:“取八位大人的顶戴来!”          
                                                                                
    于是八名士兵,每人手捧一个朱红托盘,盘中整整齐齐的八顶暖帽,珊瑚红顶子配上尺
把长的花翎,光彩夺目着实动人。                                                  
                                                                                
    “各位老兄如今也是我大清朝的大官了。从此要同心协力,好好为朝廷立一番功劳。来
,来,请过来!”                                                                
                                                                                
    八个人由郜永宽领头,一字排开,朝上跪下,李鸿章为他们一个一个加冠。站起身来,
称谢的称谢,道贺的道贺,个个笑逐颜开,好不兴头。                                
                                                                                
    “二厅上酒席齐备了!”戈什哈来请示,“是不是马上开席?”                    
                                                                                
    “一杯水酒,不成敬意。”李鸿章肃客进入二厅,宾主连李鸿章在内,正好十个人,分
坐了两桌。                                                                      
                                                                                
    刚行过一巡酒,忽然有戈什哈来报:京里有廷寄到,请李鸿章去接旨。等他匆匆离座,
程学启亦即起身,拱手向大家说道:“少陪片刻,我送一送抚台,马上来奉陪。”        
                                                                                
    李鸿章和程学启一去就不见面了。郜永宽先不疑有他;等发觉有蹊跷,想找人询问时,
只听营门炮响,接着远处有炮响应,判断方向是娄门守军发的炮。                      
                                                                                
    “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