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妻子是什么-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欢1热辛艘桓鲇忠桓霾街瑁詈蟮奈逦痪赫呱泶┌咨慕峄槔穹卮鹉切┪瞬馐运悄芊癯械F稹捌拮印钡脑鹑味贫ǖ囊幌盗形侍猓ǖ彼窃谡煞虻囊路诖锓⑾至诵从幸桓雠说拿趾偷缁暗闹教跏苯嶙龊畏从Γ褂兴鞘欠裨敢馍⒆印W詈螅蹇送≈辛舜锿蕖た蹈穸―arva conger),她是一位急诊室里的护士。一场婚礼之后,他们到加勒比海度过了两个星期的甜蜜时光,当他们回来的时候感情已走到了尽头,所有美妙的幻梦就这样结束了。    

  可以想见,评论家之所以批判这个节目是因为它把婚姻当成了一件商业事务,至少它带有这样的目的。全国妇女组织的主席帕特里夏·爱尔兰(Patricia Ireland)认为这个节目“比卖淫好不到哪里去”,一些女性主义者曾经用同样的话来评论过婚姻本身。但是她们的主张始终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从商业角度来看,这个节目相当成功:35岁以下的女性们有三分之一的人在节目播出的当晚收看了电视。这证明了一个简单的事实,那就是女性们不但热衷于逃避现实的娱乐节目,同时也是一个庞大的观众群体。同一晚上,仅有300万人在收看CNN(Cable News Network)电视台在播出的共和党主席的竞选。    

  电视网络所做的事情是如此的及时,三年来,这样一个节目模式不断地被重复着,许多类似的节目煽动着年轻女性对婚姻的渴望。现在的观众有了更多的节目可以选择:《单身汉》(The Bachelor)、《单身女子》(The Bachelorette)、《百万富翁》(Millionaire)、《美国的已婚男女》(Married by American)、《走向婚姻殿堂》(Race to the Altar)、《阿拉斯加的单身女子》(Bachelorette in Alaska)等等。在这些节目里我们能看到一大群渴望结婚的女人,她们所期待的就是在一个寒冷的季节里身穿结婚礼服,诱捕到一个理想的丈夫。作为这一系列节目中比较突出的一个事例,ABC(American Broadcast pany)电视台为在约会节目《单身女子》中结识并缔结婚约的一对夫妇提供了100万美元,让他们在2003年11月举行了一个盛大奢华的婚礼。    

  90年代出现在电影、电视和广告中的新娘狂潮并非是完全自发的。正是因为婚礼产业联合体的出现才促生和加强了这一狂潮。利润的取得是其发展的保证,而有关新娘的种种神话则使其稳步向前。这一联合体中不仅包括我们知道的婚礼产业——杂志、书籍、零售商、网站、珠宝商、服装产业、婚礼组织、货物承办商和对现代婚礼来说不可缺少的服务。它还包括一个辅助性的网络——从电视中对新娘的不无色情暗示的描写到很微妙的市场搭卖广告——比如2003年7月份的《美国周刊》(US Weekly)举办了一个有奖竞猜,幸运读者将获得价值7000美元的一套衣服——就是艾莉·伍兹(Elle Woods)在《律政俏佳人2》(Legally Blonde2)里面穿的那身。


第二部第二部分白色梦幻(4)

  作为一个漂亮的、有安慰作用的消费形象,新娘就是婚礼产业联合体的镇家之宝。她是一个无可替代的女性形象,因为她不仅对男性有吸引力更对女性有吸引力。新娘所具备的种种因素都不是无意义的。假设妻子这一概念能够引发一些复杂的和否定的情绪,使用妻子形象(到她恰好抵达的程度即可)去诱使女人们成为新娘将会是一个灾难。但从另外一个方面去理解,新娘能卖出任何一种东西,就像我们看到的那样,甚至包括成为妻子以后的混乱前景。    

    

    

  为了诱惑女人们去陷入到人类最为自然的希望与愿望之中,婚礼产业共同体使用了一些故弄玄虚的言辞——这些言辞曾经让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摇头不已。这些被消费的物品、被租借的产品以及这些仪式都是永恒爱情的见证。无尽地消耗象征着永久。一致作为个性被出售。而理想的生活完全可以被购买。    

  如果一个行业有意识以一个完全不现实的期望为基础去创造婚姻,那么它就很像是婚礼产业共同体中的一个分支了。焦点只是集中在婚礼上,婚姻只有在事后才会被想起,就像是一个多余的产物。这个联合体所勾画出的图景是一个完美的婚礼,这个完美的婚礼将为一个完美的婚姻打下牢固的基础。错过这一步,忘记了这些花里胡哨的讲究,你的婚姻可就很难说会有什么样的前途了。像这样的说法虽然从来都不成文,但流传甚广。这种从未明说的标准就是你花的钱越多,你就会越幸福。不仅你的婚礼如此,你的婚姻也是这样。    

  婚礼产业共同体将其注意力放在了将要成为新娘的那些女性身上,向她们灌输商业规则和规律。他们告诉女人们成为新娘她们将赢得自我表现和满足的机会——在这之后她们在承担起妻子这一角色的时候同样也会有这样的感受——如果她们愿意跟从一幅美妙蓝图,这张蓝图非常精明也非常阴险,因为它试图把这些女人变成没有理性的婴儿。这是一种非常奇异的回声。除此之外,更令人不安的是新娘不仅是被消费的对象,同时也是消费者。    

  进入到婚礼产业之中,进入到这个白色产业的幽深隐秘的核心的最好方式是通过位于麦迪逊大街东南角的玻璃门或者是纽约市的77街。这里是维拉·王(Vera Wang)的旗舰店的入口。就像人们私下里认为的那样,这里是新娘们最想去的地方了。在这里,“带有手工绣花的象牙颜色丝质纱裙”令人满怀期望,更是让女性们对此难以释怀。即便是在寒冷的11月里,也有成群的女人们聚集在店外,她们的鼻子贴在橱窗玻璃上,久久凝望着美丽的结婚礼服,眼里满是渴望。她们只是想看一眼维拉创造的奇迹,这个女人被人们称为现代童话婚礼的教母。新娘的形象是如此的普遍,甚至那些不打算结婚的女人们也知道王女士是谁,正如她们对铁芬妮(Tiffany)的“经典的六角”订婚戒指了如指掌一样。    

  80年代后期,当38岁的王在为自己采购结婚礼服的时候,她意识到“新娘”是一个尚未得到开放的时尚领域。她很惊讶地发现可供选择的婚纱大多是廉价的聚酯面料做成,上面有一些浮华的点缀。设计师们似乎没有把新娘当作一个主要的考虑目标。维拉·王是拉尔夫·劳伦(Ralph Lauren)的设计主管,同时她还在《时尚》杂志担任编辑。这两者所致力追求的都是广受欢迎的优雅风格。他们首先会要求别致。他们喜欢卖弄有女性特征的身体。他们想要的是大声的喝彩。    

  1990年,维拉·王开始了她的新娘生意,开始将婚纱纳入时尚。有的婚纱价格高至可以买一辆奔驰。很快,她成了社交明星、女演员和模特们纷纷选择的时装设计师,她取得的成功让其他很多高级时装品牌也开始涉足婚纱市场:里查德·泰勒(Richard Tyler)、卡罗琳娜·赫瑞拉(Carolina Herrera)、迪奥(Dior)、贝格利·密斯可卡(Badgley Mischka)和纪梵希(Givenchy)。随着一些精明的生意人开始加入到这场利益争夺战中来,到了90年代中期,这个行业更加兴盛了。比如里查德·布鲁森(Richard Branson)的纯洁新娘超级市场就取得了很大的成功。2003年,维拉·王的个人企业的销售额据估计达到了大约10,000万美元,她设计的时装畅销全世界。她的名字成了一个被人们普遍接受的超级品牌,所以她陆续又推出了“维拉·王”的晚装、香水、眼镜和家用器皿等等。    

  每当经过这些婚纱店门口的时候,我都会仿佛在刹那间看到20年前所目睹的那场世纪婚礼,再一次想起那个美丽的新娘黛安娜,而我眼前浮现出的画面让我的内心难以平静,欣喜和恐惧混杂在一起,难以描述。那些二十几岁的年轻女性徜徉在婚纱店的接待区里,翻阅着《维拉·王在婚礼上》(Very Wang on Weddings),这本畅销杂志对现代新娘非常重要。这种读物中所呈现出来的新娘就像是能够承载各种角色的容器:“传统主义者”、“现代主义者”、“感觉主义者”、“罗曼蒂克式的”,甚至还有“野蛮新娘”。维拉·王认为即使现代新娘渴望穿上传统的白色新娘服饰,她也会希望这种看似传统的服饰能传达出她的个性。因此,她在设计的时候所考虑到了军用新娘、怀孕了的新娘,甚至还包括了同性恋新娘。    

  在婚纱店的楼上,整个场景看上去很像是《天鹅湖》(Swan Lake)的后台:到处都散落着白色的丝绸、缎子、花边和泡沫。要想准确地把握这一场景的内涵,感受这其中激荡着的甜蜜似乎是不可能的:这些服装看上去是那样甜美,以致于你想吃掉它们。有半打准新娘在那里,各自因为心怀甜蜜的梦想而激动不已。她们站在镜子前面的平台上,观看自己的美丽身影,服务员在一旁手忙脚乱地整理着婚纱的长摆。这里的女人大多都不会超过35岁。有超过十分之一的人是在为自己的第二次婚礼在做准备。一般来说,女人们来试婚纱的时候会把她全部的家眷和朋友都叫来,有时候她们会和母亲在一起。


第二部第二部分白色梦幻(5)

  尽管在一天之内赶着赴41个为时30分钟的约会也不是做不到,但这些准新娘似乎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事实上处在一个传送带上。维拉·王为她的婚纱总共分出了五种价格,这种做法和汽车生产商类似。这样一来,女人们可以以不同的价格来实现维拉·王为她们编织出来的美好幻梦了。一件定制的维拉·王的婚纱价钱高达60000美元,最便宜的,也就是所谓“经典”款式则要花费2000到3000美元。但是有什么比梦想更珍贵的呢?为了不破坏美好的梦想,钱有什么好值得计较的呢?“这些女孩是那一天的公主。”销售经理露丝·吴(Lucy Wu    

    

)这样讲到。她指着一件装饰着珍珠和施洛华世奇(Swarovski)水晶的婚纱,喃喃自语道:“这多么像一件仙女才有的衣服啊!”    

  婚礼行业所致力于营造的主要神话就是现代新娘可以成为童话故事中的女主角。维拉·王曾经对《洛杉矶时报》(The Los Angeles Times)这样说:“我认为这是一个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做过的梦。我的意思是说,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喜欢灰姑娘和睡美人的故事。这就是我们为之心动的那些。无论我们是做生意的女人还是所谓解放了的女人……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里都有渴望浪漫的那一面,感性的一面,热情的一面。我认为我改变了婚礼原有的平淡面目——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我想我让女人们开始对婚礼产生了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    

  把现代婚礼打造成一个美妙的神话故事实在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创意。因为一些独立女性非常反感这种说法赋予婚礼了许多奢华和不理性的涵义,婚礼产业便重新铸造婚礼神话,他们把新娘塑造成一个充满梦想的孩子,她对那些神话故事深信不疑,需要别人来告诉她去做什么。在2001年曾经刊登在一些新娘和女性杂志上的一则广告就表露出了这一点,这是一则平面珠宝广告。一个金发碧眼的妙龄女郎占据了广告最显眼的位置,这个掉了两颗乳齿的女孩穿着一件婚纱。坐在她旁边的是一个黑发男孩,带着蝴蝶结领结和大礼帽。一个巨大的钻石戒指在画面中占了醒目的位置。旁边的文字写道:“这是她从五岁起就梦想拥有的一个戒指。从孩提时代,她就向往着有一天戴上这样一个戒指,在一出浪漫的戏剧中充当主角。这个曾经在梦想中出现的戒指终于在现实中也拥有了。有一天,她将会把这个戒指传给她未来的孩子。”    

  这个画面是这样可爱,以致于这个广告中那些很值得商榷的说法一不小心就被人忽视了。首先,一个五岁女孩“演一出浪漫剧”的想法似乎隐含了只有成年人才能具有的推理能力,因为她仿佛已经洞见了在浪漫的冲动背后的性愿望。更为荒谬的是一个做小女孩时对一件衣服的向往竟然会让一个成熟女性去做出一个重要的人生抉择。没有一个人会要求一个女人按照她五岁时的志愿去做职业选择(比如芭蕾舞女,宇航员什么的)。当然,它并不是无法接受,甚至还有激励意义。那就是一个五岁小女孩对镶有花边的薄纱结婚礼服的向往会在她成年的时候变成现实。    

  而那种认为维拉·王的无肩带礼服裙子和放飞白鸽的场面会成为一个小女孩的无意识的梦想的说法更是荒唐。然而,即使那些受过教育的女性有的也认同这种说法。伊丽莎白·伍兹(Elizabeth Wurtzel)在她的一本书《母狗》(Bitch)中曾经写到成为新娘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诱惑:“也许不会想到有一天是在市政大厅缔结良缘,几乎每一个小女孩都梦想过在沃尔得夫结婚,这是一个顽固的梦想,它在小女孩的心里渐渐萌生,越来越坚定,有朝一日要身着白色的婚纱,拖着长长的下摆经过过道。我以为这一点都不夸张——与让一个女孩不想成为新娘相比,消除种族歧视、消除贫困甚至是消灭文盲这些事都要容易很多。”    

  在出版于2000年的《新生事物:对新婚的沉思》(Something New:Reflecting on the Beginnings of a Marriage)一书中,《自我》(Self)杂志的专栏作家阿曼达·比斯利(Amanda Beesley)这样写到:“当我才8岁的时候,我就开始设想我的梦想的婚礼将会什么样了。”比斯利没有追问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她认为这种成为新娘的冲动来源于社会环境:“把它归罪于社会、媒体、时尚吧!一些最不传统的女人在面对婚礼的时候也往往变得像个旧式女人。”    

  成为一个新娘的同时往往也会成为一个消费者。事实上,引诱那些未来的新娘才是零售商决不应该错过的大好机会。“如果你能在她处于这个年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