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书评 选集-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兴趣团体归入作为社会中间层的社团,恰恰反映了对特定意义上的社团
性质和功能的模糊认识。由此给本书带来的一个缺陷,即是对社团这方
面的意义和功能的分析有所不足。作者们在书中专门用了一章的篇幅来
谈论社团的功能(第二篇),但真正分析社团维护、表达和争取利益功
能的篇幅并不是很多,甚至是远远不够。
我们可以从更广泛的角度分析社团在社会结构变迁中的地位和作
用。相对于中国正在进行的体制改革来说,无论是社会结构体系的变革
也好,还是组织体系的变革也好,改革所造成的最重大的变化之一,是
原有社会资源分配体系的变化,包括不同组织、群体和个人对社会资源
的支配或占有关系的变化。这种社会资源分配体系变化的社会表现之
一,即是社会利益结构的相应变化。因此,社会组织体系的变革不仅是
社会利益结构变化的推动者,而且本身就是社会利益结构变革的产物。
政府“组织”出来的社团,民间产生出来的社团,都在一定意义上是这
种利益结构变动的反映。
与此相关,就涉及到作者们所依据的主要的理论分析方法,即功能
分析方法。如果我们一般地分析社会组织体系的变革,分析每一个体系
要素在这种变革中的变化,功能分析方法无疑是一种较为方便的方法。
作者们特别在讨论理论框架时指出,对组织体系变革的分析是从功能分
析入手的。当新的社会经济活动使组织体系不断产生新的功能需要时,
新的结构要素也就随之而产生了,即社团。社团这类组织能够满足体系
新的功能需求,并对组织体系原有的功能需要加以调整,从而开始了组
织体系新的整合过程(页12)。我以为仅从功能分析方法出发去分析组
织体系的变革,特别是作为社会中间层的社团组织,是造成上述缺陷的
原因之一。从功能需求的角度去观察作为社会中间层的社团,很容易使
我们注重组织体系在功能上的整合,并从这个意义上去分析社团发展在
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中的作用。我想,这也许是作者们用了较多篇幅来讨
论随着社团的发展而出现的组织体系要素联接的模式或组织体系发展的
新格局的原因之一。但如果我们再加上一个理论分析框架的话,即从社
会冲突或利益冲突的角度、从利益维护、利益表达的角度去分析现阶段
中国社会的社团问题的话,我们是否能对社团的意义和作用有更多的认
识呢,或者说能对中国社会组织体系的变革机制和动力有更多的认识
呢?一般时期的一般社团,无疑具有多种特征,包括个人的兴趣。但作
为变革时期的社会中间层的社团,在利益矛盾和冲突的背景下维护和表
达利益,是这类社团的最重要特征。即使是象西方社会中的“绿色和平
组织”、“绿党”那样起源于群众运动的团体,也是群众为自己的环境
利益而组织起来的。
二、关于社团的地位作用及其现实意义
作者们对调查市社团在改革现实中的地位作用作了许多分析,并在
最后一篇从理论上进行了总结。很多分析对我富有启发性,并极为同意。
但联系上面所讲的问题,又总感到在这方面也存在一些缺陷。首先从作
者们对社团类型和功能的分析看起。
对调查市的社团,作者们从不同方面作了分类。如果根据对作为社
会中间层意义上的社团的理解,我对这样一些结论感兴趣,即:属经济
方面的行业性社团,其数量仅次于科学技术性社团而据第二位(在我看
来,那些科学技术性社团有许多属于兴趣型社团,而不是利益维护和表
达型社团,因而行业性社团也许是更多的);社会公共事物性社团比较
少,远远低于例如美国的比例;在调查市的所有社团中,官办或半官办
型的社团占总数的75。7%,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比例。(页72)这种状况
表现出:第一,作为社会中间层的社团主要集中在经济活动领域;第二,
政治性和社会公共事物性的社团非常少;第三,大部分社团是官办和半
官办的。政治性和社会事物性社团及官办社团的特点自不必多说。所有
经济性社团都是半官办的,并在社团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成为关
注的重点。根据作者们的分析,官办社团实质上是不独立的,它们在一
定意义上是政府和党组织的延伸;而半官办社团是受政府组织领导的,
特别是那些经济类的行业性社团,虽然它们的出发点是“民办”(?这
是值得商榷的,因为作者们没有讨论这些社团的成立机制和过程)。至
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根据社团登记法,所有社团的成立都需要有
一定的主管单位(不仅仅是要经过政府批准),而这些主管单位必定是
有一定级别的党政机构。这是中国目前社团的一个基本性质,应该在分
析和认识社团时给予高度重视。
作者们以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和组织体系的变革为背景,从多方
面分析了社团的地位作用,并在理论上进行了解释和归纳。但正是联系
作者们在本书的最后一篇中所作的理论分析,特别是对社团在组织体系
断裂的状况中所起的作用的分析,我产生了一些疑问,至少我认为作者
们没有进行更清楚的解释。
作者们将社团的主要功能归纳为满足成员发展的需要、维护成员权
益、参政议政、政府助手、经济参与和社会公益等几个方面。如果根据
前面所讲的、作为社会中间层的社团的作用,我认为在利益分化和利益
结构变革的基础上,社团作为利益矛盾和冲突的中介组织的意义是最重
要的。在最后一篇中作者们所作的理论总结,也将这个意义放在十分重
要的位置上。我的疑问就产生在大部分社团的性质和它们应发挥的作用
之间存在着矛盾,或作者们所分析的社团性质和所言及的中间层意义之
间的关系有些不清楚。
如果这些社团大部分是官办或半官办的,它们是如何作为社会中间
层而起作用的?在社团的6 个功能中,维护成员权益和参政议政应该说
是最具社会中间层意义的。调查表明,在利益表达方面,行业协会和工
会的功能较强,私协、个协等其他社团这方面的功能则较弱;在参政议
政方面,除了工会外,好象其他社团都没有发挥相应的功能。但恰恰工
会是完全官办的,经济性行业社团都是半官办的。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
即如何评价和分析这些社团的社会中间层意义,特别是利益维护和利益
表达的功能。明显的事实是,这些较好发挥利益表达功能和参政议政功
能的社团,都不具有真正的独立地位。在这个意义上,不能过高的估计
这些社团作为社会中间层的意义。
一般来说,如果是在政府和社会组织与个人相对立的意义上谈论社
团组织的利益表达和参政议政作用,这些社团相对独立的地位是非常重
要的决定性因素。在现代社会中它是制度化的,是受到制度或法律保护
的;这种相对独立的地位并不一定表现为直接的力量对抗,它是历史长
期发展的结果,或者说,是长期各种社会力量冲突的结果。这里不是说
这些没有相对独立地位的官办和半官办的社团完全不能够表达利益和发
挥参政议政的作用,如同一个组织体系内或组织内,上下层次之间除了
服从关系外,都存在着一定的利益交换的关系。但是,如果没有相对独
立的地位,服从乃至统治关系将可能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我以为,当我
们从社会中间层的角度分析这些社团组织的作用时,对它们与政府的关
系性质应作更为细致的分析。
可以经济方面的行业性社团或商会为例。在与政府的关系方面,简
单来说存在两种基本的类型:纯粹民间性的社团和官办、半官办的社团。
需要说明的是,民间性社团的主要意义不在于它是否要得到政府的批
准,它与政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它受到政府强有力的控制等,而
主要在于它是否与政府之间存在明确的界限,这种界限主要表现在人
事、经费和法律地位上。这种界限的意义特别在利益维护和利益表达方
面体现出来。
在分析社团的利益维护和利益表达作用时,不应当仅仅停留在“维
护”和“表达”的字面意义上,这种维护和表达的更为重要的意义是当
政府和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时,特别是当政府的决策
有可能损害社会组织和有关个人的利益时,社团应该和如何发挥这种作
用,即社团能否维护自身的利益或者改变政府的决策。只有在这种情况
下,才能够恰当的对这些社团的作用给予评价。如果社团和政府之间没
有明确的界限,即它们是官办和半官办的(官办和半官办的差别远远小
于它们和民间性社团之间的区别),它们的政府下属机构的意义要远远
大于作为中介组织的意义,它们对政府的依赖要超出它们的独立性。作
者们由于对社会组织体系中的利益矛盾和冲突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
社团与政府之间的界限的区分意义所作的分析明显不够,因而在本书的
最后一篇中对社团的现实意义的理论评价就显得过于乐观,更多的象是
一种“理想型”的描述。作者们在书中也写到:“在大多数情况下,社
团领导会自觉理解党和政府的意图,把握自己的位置,使社团的工作与
上级的要求相吻合。”(页105)如果即使组织与个个人同政府发生矛盾
甚至冲突的情况下,社团的利益表达和参政议政最终与政府相吻合的
话,社团作为社会中间层的意义就丧失很多了。通过作者们的资料,人
们可以看到,当地那些在改革过程中最能反映利益矛盾和冲突领域的社
团,即经济方面的行业性社团,甚至在利益分化最为明显的个体和私营
经济领域中的社团,大部分都是官办和半官办的,它们不仅在人事与经
费方面和政府有着各种各样的直接联系,甚至在法律地位上也不是相对
独立的,它们都要有一个政府或党的部门作为主管机构。在书中我们看
到了一些涉及利益矛盾和冲突的描述,但矛盾或冲突的一方往往不是政
府,或不直接是政府。
当然,这里所谈的也属于“理想型”。从大的方面说,在一个后发
现代化的社会中,民间的力量相对要小;在一个长期实行高度中央集权
的社会里,民间的力量会更小。分析改革以来我国社团的功能和社会意
义不可能脱离社会的现实,作者们在这方面作了很好的描述,切合实际
地进行了分析。但从作者们在最后一章的理论总结来看,我以为作者们
在分析的理论思路上,正如在前面已经说过的,更多地重视了结构的功
能分析,而没有对社会结构的冲突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一方面影响了对
我国社团现状的更深刻认识,另一方面也使得理论力量受到消弱。
三、关于社会结构的变革和社会中间层
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是近几年来理论界、特别是社会学
理论界讨论的重点问题。人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中国社会结构所发生的
变革。《社会中间层》的研究出发点我认为也是如此。但这本书的特点
在于,它是从组织体系的角度去分析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的。应该说这
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角度和问题。作者们的基本认识在于,改革以来中国
社会的组织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此而使得中介性的类组织——社会
中间层的意义突出出来,以致成为中国社会结构变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对于这个判断的后一部分我是同意的,但对于前一部分的判断,则持有
一些异议。这也影响到对社会中间层意义的认识和评价。
作者们是这样描述了中国组织体系的变化的,这主要表现在:在国
有体制内的“政企分开”,游离于传统行政体系之外的非国有组织,原
有行政和组织关系的破坏和消弱所造成的分散化,多元化的利益群体出
现,跨“部门”、跨“单位”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日益增强等。(页3—4)相对于原有的纵向层级结构一统天下的被打破,社团的意义表现为
第二纵向沟通渠道和横向联接网络。(页9—10)社团组织的发展,形成
了组织体系要素联接的新模式和组织体系整合的新格局。(第五篇)这
里问题在于,人们应该如何判断我国社会结构或组织体系的变迁。
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最重要的表现是所谓“体制内”和“体
制外”的分化。如果可以从这样一个前提出发的话,也许我们可以将作
者们上述关于组织体系分化的描述重新划分一下。在目前的社会组织体
系内,相对于政府或国家来说存在这样几个构成部分:第一,有一定自
主权的国有企业一类组织,包括那些事业单位和所谓的社团等;第二,
与各级地方政府或国有单位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集体性质的组织,如乡
镇企业等;第三,完全的个体和私营企业,它们几乎完全脱离了过去行
政层级体系,而是在市场体制中发展起来的;第四,在很多方面摆脱了
政府直接控制的、具有独立利益和需求的个人,他们可能工作和生活在
上述各种不同的社会组织中,但改革和社会的发展使得他们在很多方面
产生了自己的独立要求,典型的是消费者协会这样的社团。可以肯定的
是,体制改革的进行导致所有这些组织和个人与政府的关系都会发展变
化,从而导致社会的组织体系的变迁。在这个意义上,我同意作者们的
分析。但我感到作者们存在缺陷的地方在于,由于上述各要素的变化和
状况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似乎不应将其作为一个整体,然后分析在此
基础上产生的社团的社会中间层的作用,而作者们好象有这种倾向。
抛开那些具有独立利益和需求的个人不谈,上述三类社会组织的存
在在一定意义上表现了体制改革的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在国有体制
内,虽然“政企分开”、使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