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文学首选书推荐-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精彩语言辑录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
雅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本纪》)
△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
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高祖本纪》)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荆轲)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刺客列传》)
△昔西伯拘■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
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
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
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

述往事,思来者。(《太史公自序》)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成书时间:宋神宗时期

类别:编年体通史

版本推荐:中华书局版

内容梗概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今山西夏县人,宋仁宗宝元年间进士,
为官清廉正直。在当时,前人编写的史书已浩如烟海,人们即使花费一生的
精力也难以掌握大概,为了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给君主提供历史借鉴,司马
光以“叙国家之盛衰,著生民之休戚”为宗旨,立志写一部简明通史。因“鉴
于微,有资于治道”而被宋神宗赐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我国史学史上第一部编年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公元前403),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全书共294 卷,
记载了长达1362 年的历史,是中国史学史上涵盖时间最长的编年史巨著。

《资
治通鉴》的编写是一项非常严肃认真的工作,首先由司马光写出提纲,包括
总纲与每章的细纲,助手们根据大纲选择素材,按年月日列目,遵循“宁失
于繁,勿失于略”的原则,然后逐条考辨整理之后写成长编,最后由司马光
本人亲自删削、定稿并写出结论。前后共耗时19 年,花费作者一生的主要精
力才完成这部史学名著。

全书以年代为经国家为纬,依次叙述中国古代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同
时,运用追叙、插叙等多种笔法,说明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交待人物的身
世经历。“袭于《春秋》,而慷慨论证长于《春秋》;承于《左传》,而记
事言论浑然一体优于《左传》。”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纪传体的长处,使一
向遭人冷落的编年体再次焕发青春,光耀史坛,与纪传体并驾齐驱。自宋至
清,经过无数学者的努力,陆续产生了《续资治通鉴长编》、《续资治通鉴》、
《明通鉴》、《清通鉴》等蔚然壮观的通鉴系列,而司马光以其一家之言,
成为一代史学之尊。

《资治通鉴》略古详今,重点着眼于探讨君主执政过程中的得失与国家
兴衰的道理,虽然花费了大量的篇幅记载有关的政治事件,但对于军事、经
济等其它方面也多有涉及,仅就其选择、收录我国古代政治史料来看,通过
作者的剪裁消化、归纳运用,终成一部完整的政治通史体系,流传至今,对
于警戒后世,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资治通鉴》成书900 余年来,始终为世人赞扬推崇,与司马迁的《史
记》并为华夏文化遗产之双璧,海内外蜚声扬名。该书共刊刻70 余版,实为


我国历代各类史书刊刻出版之罕见,足见其影响之深远。为研究这部体大精
深的著作,自宋神宗以来,历代出现不少专著,形成专门的通鉴学。我国著
名史学家翦伯赞曾评论道:“。。内容思想之博大精深,录事之求实考信,
通古今之变,兼收并蓄,拾遗补缺,而成为学史、研史者不可不读之书,又
以其考评前世之兴衰得失,通鉴于后人,有资于治国,而成为领导国家者不
可不读之书,普通大众不可不读之书。。”。《资治通鉴》几乎相伴一代伟
人毛泽东一生,他非常迷这部史学名著,前后共读了17 余遍,直至某些章节
的书页变得残破不堪,仍爱不释手,且经常告诉周围的人每读一遍都获益匪
浅,屡次向各级领导大力推荐这部史学名著。内容梗概司马光以“资治”为
宗旨,通鉴便“专取关国家盛衰,系民生休戚,善可为续,恶可为戒者”,
其内容主要是政治通史,书中尤其重视为君之道,用大量篇幅记载中国历史
上著名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贤明政治,详细描述乱国之君丧权辱国、涂
炭生灵的经过,其史论也都是在论述“国之治乱,尽在人君”的观点。在第
17 卷《汉武帝宝元元年》中,他说:“繇是观之,继治世君其道同,继救世
君其道变”,其大意是:总而言之,如果继承统一管理不错的国家,君主心
里只需消化借鉴前人治国之道,如果继承统治一个民不聊生的国家,君主必
须改弦更张,才能扭转乾坤,将百姓从水深火热之中拯救出来。这里道出了
作者关于君主必须因时制宜地来治理国家的雄才伟略和朴素的辨证施治的观
点。

关于知人善任的问题,作者在第138 卷《齐武帝永明十一年》中写道:
“人君之于其国,譬如一身,视远如视迩,在境如在廷,举贤才以任百官,
修政事以利百姓,则封域之内无不能其所矣!”告诫君主:贤人和国家的关
系,如同躯体的各个部分,看远处犹如看近处,在边疆犹如在朝廷,只有推
荐有贤能的人充任各种官职,修明政治为百姓谋求福利,那么自己的疆界内
的百姓各得其所,社会变得稳定有序。

关于军事问题,在《资治通鉴》中这是作者格外关注的一项内容,不仅
生动地描述了重大战役的经过,而且还论述战争的因果和兵法,明清之际的
大学者顾炎武曾评道:“《资治通鉴》承左氏而作,其中所载兵法甚详,凡
一国之臣,盗贼之佐,苟有一策,亦具录之。”。在第70 卷《魏文帝黄初六
年》中,作者借鉴蜀国的参军马谡向诸葛亮的谏言,说明了用兵之道:“夫
用兵者,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
强调了“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三军统帅所追求的目标。

关于经济问题,作者详述有关田制、赋税的内容,以大量篇幅记载商鞅
变法,唐朝的租庸调制和两税法等重大经济事件,并随时借历史事实来论证
现实问题。在第15 卷《汉文帝前十三年》中,作者写道:“农,天下之本,
务莫大焉。”强调在我国这样的社会,必须重视农业的发展,否则必定引起
社会秩序的混乱。


精彩篇章推荐

1.第1 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夫事未有不生于微而成于著,圣
人之虑远,故能涵其微而治之,众人之误近,故必得其著而后救之;治其微
则用力寡而功多,救其著则竭力而不能及也。”作者在此说明了防微杜渐的
重要性,以及圣人与普通人在处理问题上的区别。
2.第6 卷《秦始皇十年》为了说明君主虚怀若谷的重要性,作者写
道:“臣闻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拒细流,而能就其深;王者
不却众庭,故能明其德。”只有像泰山一样容百山之长,像海洋一样纳百川
之流,才能成就帝王的霸业。
3.第11 卷《汉高帝五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
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
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取天下者也”,
作者在此借汉高祖刘邦之口,说出了君主只要知人善任,发挥贤人的专长为
我所用,定能实现安邦定国的目标。
4.第150 卷《梁武帝普运五年》在阐述用兵之道时,作者根据兵员、
粮草与战争的关系,总结道:“凡食少兵稀,利于速战;粮多卒众,事宜持
久。”言简意赅,历来为兵家所重视。
5.第198 卷《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作者在考察唐太宗时期出现
的“贞观之治”时,认为重要的一条就是他的用人标准有独特之处:“人君
选贤才以为股肱心膂,当推诚任。人不可以求全,必舍其所短,取其所长。”,
再次强调: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要与贤人推心置腹,不可求全责备人才的
道理,这样君主的周围就会聚集一大批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国家的治理才能
走上正轨。
精彩语言辑录

△君者以天下为家,不可有所私。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知而不言,不忠;不知而不言,不智也。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
△士者,国之重器,得士则重,失士则轻。
《“文化大革命”简史》

作者:席宣、金春明
成书时间:1996 年
类别:中国专题史
版本推荐:中共党史出版社版



书海领航

在20 世纪60 年代初,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环境与严重的经济困难,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几年的调整、提高,到1966 年已经基本上克服国
民经济的严重困难,工农业生产出现了全面高涨的喜人形势,人民生活也普
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广大人民群众满怀希望继续发展生产,全面提高
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周恩来总理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满怀信心宣布:今后要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
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但当时
却发生了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
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这就是几经曲折而延续达10 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运动。

1966 年发生的“文化大革命”像一场突然袭来的飓风,短时间就席卷神
州大地,把中国人民带进了一场长达10 年之久的浩劫之中。这场灾难的临
头,人们普遍准备不足,只能从最高指示、中央文件、首长讲话中去“领会
精神”,从街头巷尾的小道消息中去猜测动向,使“文化大革命”从一开始
就带有特殊而神秘的色彩。

由席宣、金春明编著,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 年出版发行的《文化大革命
简史》是一部以《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指导,对“文化大
革命”中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各种人物以及事件背后的历史动因和内在联
系、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究、发掘的一本专著。两位作者都是长期从事中共
党史的教学与研究的专家,对于“文化大革命”史的研究也有近20 年的历史,
分别有多种有关“文化大革命”的专著出版。

毛泽东同志发动的“文化大革命”,原来以为能够达到天下大治。可是
事与愿违,10 年动乱给整个国家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害。但从另一个角度来
看,正如恩格斯所说:“伟大的阶级,正如在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
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文化大革命”造成
天下大乱,把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向的缺点与不足,以及社会
生活中存在的错误与弊端,暴露无遗,从反面给我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深刻
印象。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就是郑重地从对待自己所犯
错误的后果中迅速而科学地学习了许多东西的最好证明。

“永远不能忘记‘文化大革命’!”这是我们的共同呼声。

内容梗概

1981 年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
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于“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指导思想、概要过程、
主要责任与主要经验教训等作了简明扼要的回答,经过16 年时间的考验和实
践,证明该决议是研究10 年“文化大革命”的重要的指导性文件,是指导“文


化大革命”研究的权威性文件。本书两位作者正是以该决议为基础,全面深
入地分析了“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概述了它10 年中发展的全过程,并
且有重点地研究若干重要历史事件,又论述了对它的评价和应总结的主要经
验教训,最后作者又从广阔、长远的角度,通过以下三个问题的探讨来观察
评析“文化大革命”:

1.在人类历史上任何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确立,都不可能是不经历挫折
和失败而一帆风顺的。
2.历史的灾难常常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
3.历史补偿的最大成果,是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考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和其它国家的发展过程,这不仅仅是中国
人民经历的一场空前劫难,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独一无二的政治动荡,它是中
国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

全书共分7 章,以时间为经,重要事件为纬,阐述了“文化大革命”的
历史背景、起因、发动的过程、高潮与整顿等一系列引人注目的焦点问题。
关于“文化大革命”的起因,作者把它归结为三个交互作用的恶性循环中走
向极端,即“左”倾理论和“左”倾实践的交互作用、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
的交互作用、国际反修和国内反修的交互作用,终于导致长达10 年之久和给
全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文化大革命”的全面爆发。

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索,作者认为正是1965 年11 月10 日在《文
汇报》上发表的,由姚文元撰写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导致了“文
化大革命”的爆发。文章生拉硬扯地把《海瑞罢官》同当时敏感的政治问题
“庐山会议”、“彭德怀翻案风”等联系在一起。历史证明:这篇文章实际
上是在毛泽东的支持与首肯下,由江青等人组织撰写,经过精心策划,用来
打倒某些中共领导的突破口。

关于共和国历史上“打倒刘少奇”的“第一大冤假错案”,正是林彪、
江青迫害干部的最大目标。主要办法有两种:一是秘密地设立专案制造伪证,
极力把刘少奇打成特务、叛徒;第二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