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文学首选书推荐-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综合起来介绍。
孔子,名丘,字仲尼,排行第二,故有“孔老二”之称,古代又常称之
为“尼父”,春秋时期鲁国人。贯穿在孔子一生的是他与时代极不协调的追
求与理想。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转型期,礼崩乐坏,伦理、道理、品格、价
值都在大幅度地滑坡,这时孔子挺身而出,要讲仁、义、礼、智、信,要讲
温、良、恭、俭、让,要恢复周礼,施行仁政,这一切显得那么不合时宜,
但孔丘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在嘲笑、冷遇、颠簸、困厄中坚守和宣传着自己
的理想与主张。他的学说里,有对理想君主与仁政的美好设计,有对社会结
构与伦理关系的合理规划,有对个人修养与人生境界的理想评估,有对平民
生活与痛疾苦恼的热情关怀。他的理想的主体与他为之奋斗不懈的精神在更
深的层次上其实是人类人性与基本道德、政治、文化内涵的一种表现。那种
悲天悯人,那种自我牺牲都闪亮着人性、人心的光辉,经过时间的磨洗,人
们从思想、心灵、灵魂上一步步与之认同,所以孔子不仅成为儒家的代表,
更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
当孔子在现实政治的运作中无法实施自己的理想时,他找到了有着更深
远意义的文化和教育领域。在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才具
备受教育的权利,而孔子则兴办私学,将教育从官府引向民间,那个时代中
国人口只有几百万人,而其中有3000 人就是孔子的学生,他们来自各个国
家,堪称各国的精英,其中最优秀的有72 位,在今天看来,这仍然是一股了
不得的力量,可见当时孔子兴办教育的无量功德了。他在教学中积累的许多
原则和方法至今仍被教育家们奉为圭臬。
孔子在教学之余,删诗书,定礼乐,他对中国当时的文化遗产,作了大
量编辑工作。以诗为例,他从上下几百年,地区广而杂的诗篇中精选出代表
作品305 篇,就是流传至今的《诗经》,同时又对它作了恰当的评价:“诗
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他又整理了《周易》等经典,亲自编
写了鲁国编年史《春秋》,在中国古代文史哲的源头引出了泽被万世的甘泉,
今天的人们能沐浴先贤经典的辉光,不能不感谢孔子。
《论语》由弟子们编成,流传于儒家学派中。到汉朝“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论语》遂被奉为经典;宋朝大儒朱熹将《论语》、《孟子》、《大
学》、《中庸》合编,称为“四书”;明朝以后,“四书”被规定为科举考
试的唯一内容。《论语》的巨大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精彩篇章推荐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是一次孔子与4 位弟子
在课余的闲谈,孔子让他们各谈志向。急性子的子路抢先谈,他的志向蛮有
气魄,孔子微微一笑。细心的冉求说起话来,就变得谨慎谦虚了,轮到颇有
外交官风度的公西华,一开口果真是外交官的口吻:“我不敢说能做什么,
不过愿意学习一下。。”。三人情态声口各异,在一边悠然鼓瑟的曾皙拨完
最后一弦,起身不慌不忙地回答:“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
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清雅从容的曾皙说出了老师的心声,
孔子喟然感叹:“我同意曾皙的看法呀!”这样的讨论,这样的教育犹如春
风化雨,移人性情。这个场面在2500 年后的今天依然栩栩如生,如在目前。
2.《季氏将伐颛臾》孔子虽然儒雅涵虚,但在原则问题上一丝不苟
寸步不让,当他的二位弟子要助纣为虐帮季氏侵略小国颛臾时,孔子毫不客
气,二人虽一再解释狡辩,孔子仍义正辞严而有理有据地批评和制止了他们。
其中的唇枪舌战一来一往,非常精彩。“既来之,则安之”,“祸起萧墙”
等成语即出于此。
3.《子之武城》这是《论语》极珍贵地描写孔夫子“莞尔而笑”的
一则片断。他虽然与学生戏言“割鸡焉用牛刀”,但似乎是犯了个小错误。
会犯小错,会开玩笑,这才是真孔子。
4.《长沮、桀溺耦而耕》自从楚狂人接舆唱着歌“凤兮凤兮!何德
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经过孔子家门后,《论语》中出现了好几
则关于隐士的话题片断。孔子让学生子路去向正在耕地的长沮、桀溺请教渡
口在哪里,他们却说,孔子早就知道渡口在哪里了。很显然,这里的渡口一
是指自然之渡口,一是指人生之渡口。
5.《子路从而后》此文紧接前一次奇遇,子路与孔子走散,他向荷
锸丈人询问,荷锸丈人指责子路的老师“四体不勤、五谷不兮”以后却留下
子路款待一番。第二天找到老师的子路在孔子指点下再寻访老人,却已不在
了。这一则和上一则告诉人们,孔子比这些隐士走的路更难,明知道这个担
子挑不动,他硬要去挑,这就是孔子。
精彩语言辑录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朝闻道,夕死可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朽木不可雕也。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庄子》
作者:庄周
成书时间:战国
类别:中国哲学
版本推荐: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版
书海领航
当孟子带着几个学生周游列国游说诸侯的时候,庄周常常独自漫步在野
外,他与小鸟小鱼对话,他与骷髅交谈,他的思绪飞扬在无尽的时空中。庄
子很贫困,只做过几天的漆园吏就卸任了,他常常要向别人借钱维持生计,
他穿着一身补了又补的旧衣服,鞋子开裂了,找根绳拴上继续往前走。然而
庄子形敝而神旺,他并未因此潦倒沉沦,他依然丰神翩翩,自得其乐。
庄子(约前369~前286)生活在战国时代,先秦文献关于他的记载只有
一句:“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出于《荀子》。
我们要了解庄子,只有《庄子》。
我们现在知道: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最伟大的道家思想的建构者、发展者
与代表;《庄子》成为了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的至尊宝典之一《南
华真经》;《庄子》是中华民族深邃而充满内蕴的思想资源与哲学宝库;《庄
子》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阶层的中国人的灵魂与生活;《庄子》尤其为中国
知识分子开辟了一个极富弹性的人格缓冲区。当他们在政治功业、人生建树
等方面遇到挫折失意惆怅时,总能在《庄子》中寻找到皈依与平衡;《庄子》
与《论语》作为两种思想力量相对立相抗衡而又和谐地构筑起中国传统思想
完整的、周延的人生境界与哲学境界;《庄子》对中国的美学与艺术有着极
其深刻而广远的影响。《庄子》告诉中国人,人不仅可以以另一种方式活着,
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
内容梗概
《庄子》今本共33 篇,其中内篇7、外篇15、杂篇11。尽管由于历史
的烟尘起落,书的面目有所损益,但基本上仍能反映出庄子思想的全貌。
作为道家学派一先一后的两个代表,老子是一个极为深刻冷静地在幕后
透视自然与社会的哲人,他所言的“道”概括宇宙整体与极限,达到了一种
玄而又玄的境界,投射在现实中,则往往有意无意地落脚在了社会政治方案
乃至兵家的策略上。而庄子则是一位深味了人生苦痛依托在自然怀抱而充满
心灵关怀的诗人气质的思想家,他注重追求的那种与天地精神独往来的自由
境界,往往会在个人心灵和人生体味中得到回应。
大变革大动荡的战国时代充满着残酷的血腥味,处于极为混乱的无序状
态,人们陷入了两重危机与困境,一是现实的,战争、暴乱、流亡、死伤、
贫困、肉体的苦痛、杀戮的危险时时可能降临,这种危机将人们逼向了几乎
绝望的困境,向内转则与灵魂本身的脆弱相重合形成心灵的困境,对生存与
死亡的内心焦灼与忧虑,对人生机遇与命运之偶然性的无可把握,对人情中
喜怒哀乐之性与趋利避害之欲的反省,这种种负荷使人的身心压抑得无法呼
吸。
庄子恰恰深刻地经历着这种危机并在痛苦中思索,最终超越了危机走出
了困境。《庄子》就全面地展示了庄子的思索。《庄子》中也确立了一个“道”,
它往往指宇宙万物的最后根源和人的精神的最高境界,将以前被人为割裂的
“天道”和“人道”统一起来,“道”的最终指向不是社会、政治、伦理,
而是对永恒的探求。有了这种对永恒与终极的探求,就有了从现实危机和心
灵的羁绊中解脱和超越的可能性。人既然无法左右眼前的乱世,就应该将目
光投向宇宙与心灵。对现实中得与失的执迷是危机的重要症结之一,如果将
个人放在与自然万物平等的条件下,将个体置身于无限的宇宙时空中,那么
生死、荣辱等等可能就变得很浅淡了,这就是庄子所谓的“齐物论”,即把
万物、生死、荣辱、是非在更高的层次上等同起来。如果能这样,人无待无
患无累,心灵自然可以升华,达到自由恬静与天地往来的“逍遥”境界,这
就是庄子所谓的“逍遥游”。
当然,达到这种近乎艺术化的境界不能凭空得来。《庄子》中有大量篇
幅描绘和讨论了如何在乱世缝隙中顽强地生存,那需要谨慎与理智的选择、
淡泊而坚定的自守和与自然的亲合相契,以及对自我意志的砥砺等等。这是
对个人的要求。对社会,庄子则提出了批判与设计,这同样是出于人性人心
来考虑的。《庄子》中主张“绝圣弃智”,因为伴随着知识、智慧、仁义、
机巧而来的,自然是人的精神领域的骚动与异化,这将导致宁静心境的破坏,
带来道德的堕落和社会的不平等。他设计了理想的乌托邦:“当是时也,民
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欲,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他要求回到这样的世界,才能返朴归真,自然纯净,
找到心灵的天籁。
《庄子》在认识论上的极大贡献是相对主义的认识方法的发现与提出。
《庄子》在文学艺术乃至美学的领域中更是浸润了中华民族的艺术心灵。龚
自珍说:“名理孕异梦,秀句镌春心,《庄》、《骚》两灵魂,盘踞肝肠深。”
鲁迅先生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之能先也。”
郭沫若更说:“秦汉以来的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响下发
展的。”《庄子》中近200 则丰富多彩的寓言,那种自由不羁的浪漫主义风
格,那种诗性哲思的形象表达,那种艺术心灵的自然挥洒,那种高妙境界的
神奇描绘,都构成了《庄子》极大的魅力。
精彩篇章推荐
1.《逍遥游》这是《庄子》的第一篇,人生活在这世界,应该追求
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庄子说:“逍遥游。”
2.《齐物论》庄子从思索梦见蝴蝶得出结论,要齐万物,等生死,
一是非,同荣辱。
3.《养生主》“庖丁解牛”的故事不仅仅要告诉我们熟能生巧和全
神贯注的重要性,庄子借庖丁之口要讲的是“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
刃必有余地矣”的道理,即要依于天理,顺任自然,才能无往不胜。因此文
惠君听了点头称是,说:“我得到了养生之道。”
精彩语言辑录
△扶摇直上九万里。
△形如槁木,心如死灰。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姑妄言之,如妄听之。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相■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盗亦有道。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孟子》
作者:孟子及其弟子
成书时间:战国
类别:中国哲学
版本推荐: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版书海领航
孟子一生最遗憾的就是自己晚生了100 年,没有亲聆孔子教诲,做孔子
门人。但是孟子的追求目标,孟子的一生实践,孟子的言论学说弥补了这个
遗憾,作为继孔子之后儒家的杰出代表,孟子被尊为“亚圣”,凝结他思想
精华的《孟子》一书也和《论语》一起被列入“四书”,成为后世文人必读
的经典。
孟子,名轲,字子舆,出生在离孔子家乡鲁国不远的另一个小国邹国,
由于父亲早逝,少年孟子的教育得力于母亲。“孟母三迁”、“断机教子”
的故事至今流传。成人后的孟子师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门人学习,百年前孔
子的思想、学问、言行都深深熏染着孟轲,所以孟轲的一生很像孔子。他带
着为数不多的学生万章、公孙丑等人游历各国,试图推行自己的王道仁政主
张。战国时期的天下之乱远甚春秋,各国都在谋求富国强兵之路,刀光剑影
与杀伐征战的背景下,孟子的以“仁义”为核心的理论自然不受欢迎,所以
其流离坎坷与孔子如出一辙。但不同的是孟子比孔子更多一些纵横家、雄辩
家的气势,与他相处的国君往往被他辩驳得哑口无言,碍于敬贤的名声又不
便发作,所以虽不用其说,但对孟子的待遇似乎略好一些。孟子并不以此为
幸,他的学说与主张在君主面前碰了壁,他就与其他诸子辩论,以证明儒家
的主张才是正确的。当他最终发现自己的主张没有君主愿意付诸实践,他就
不再出游,而是效法孔子,序《政》、《书》,授门徒,并与万章等高足完
成了《孟子》七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