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文学首选书推荐-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并且类似的书在世界各地还在不断出版,为什么我们单单要介绍这本呢?
这本书的作者弗兰克·梯利(1865~1934),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在州
立大学毕业后,曾去柏林和海德堡留学,在德国,他受到了严格的哲学思考
方法的训练。回国后先后在密苏里州立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康奈尔大学教
授哲学与心理学,并曾任美国哲学协会主席。这本书就是他在康奈尔大学教
书时编写的教材,出版于1914 年,书一出版,立即被哲学界奉为名著,在解
放前的中国也有广泛的影响。
在这之前,几乎没有出版过像样的哲学史,大学里的哲学系也是为各种
哲学流派所控制,很少讲授现代意义的哲学史课程。可以说梯利这本书,开
创了哲学史教育的新局面,提供了哲学史编写的范本。从它以后,卷帙繁多
的详细的哲学史开始编纂,中型的哲学史也有人重写,比如罗素就写过一本。
梯利开创了一门学科。
为什么这么说呢?有读者可能会觉得我们把梯利人为地拔高了。不是
的。以前也出版过名叫《哲学史》一类的书,但它们实在不能称之为“哲学
史”,充其量只能是“历史上的哲学”。它们只是罗列了历史上有过哪些哲
学家,曾经提出过哪些观点,至于他们的内在联系,不是被忽视了,就是着
墨不多。梯利不同,他在本书的序论里说,哲学史必须力求把每一种宇宙观
放在它适当的背景中,把它看成是有机整体的一部分,把它同它过去、现在
和将来文化的、政治的、道德的、社会的和宗教的因素联系起来。
也许黑格尔也想这么做,相信他也能做到,但他忙于建造他自己的大厦,
自己又是伟大的哲学家,进行历史评判时免不了会有所偏颇。梯利不同,他
本人并不是重要的哲学家,因此介绍起来就能够比较客观,还有一个优点帮
助这本书成为读者众多的名著,那就是它的篇幅比较适中,不是长得使人失
去耐心,也不是短到讲不透彻,好像蜻蜓点水。
内容梗概
我们在前边已经提到,梯利在书中注意自己不泛加品评,他进一步认为,
哲学史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哲学最好的评论者。某一种学说体系由它的后
继者所继承、演变、发挥或推翻,这就会暴露其中的错误和矛盾;这种体系
又往往是新的思想倾向的起点。在梯利的时代,哲学史作为世界的哲学史远
未形成,虽然他也认为,哲学通史要包括所有民族的哲学,但那个时代,正
是西方统治全球的时代,西方思想内部虽然危机重重,但还没有开始吸取异
于西方的思想精华(书里也只提到阿拉伯的影响)。梯利又认为印度、埃及
和中国人的理论没有形成纯粹的思想体系,因此他都没有收入。即使他不持
此观点,基于上面对世界哲学史的看法以及他编写此书的指导思想,他仍然
不会收入东方思想。这样,这部书就成了纯粹意义上的“西方哲学史”。
全书分为三个大部分,即希腊哲学、中古哲学和近代哲学。共涉及到数
百名哲学家的上千种著作,即使是一个大概的介绍也会充斥着人名和书名,
这里将尽力避免这一点。
古代希腊人,古代印度人和古代中国人在公元前6 世纪时分别进入一个
智慧上的飞跃时期,产生了哲学,梯利之后的一名学者把这个时期称为“轴
心时代”。古希腊哲学就是轴心时代的产物与标志之一。拉斐尔有一幅画叫
作“雅典学派”,把古希腊的重要哲学家集中画在一起,站在中间的有两位,
一是柏拉图,手指向天;一是亚里士多德,手指向地。他们两位是古希腊最
重要的两位哲学家,我们不知道谁更伟大一些。他们两位的思想方法,代表
了我们人类探求真理的两种基本方法,影响了他们以后的一代又一代哲学
家,以及爱好哲学思考的人。
柏拉图认为哲学的目的在于认识一般、不变和永恒的东西,这就是理念。
理念是万物的原形,先于、独立于事物而存在。万物有生灭,理念永存不息。
具体事物是理念的复制或分有理念。各种理念按逻辑次序排列,最高的理念
是善,它是一切理念的泉源。柏拉图的理念论是在他以前的各种理论的结果。
他从理念论出发,建立了自然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等。他的思想
对希腊后期哲学、基督教哲学有巨大影响。哲学的每一时期的发展,直到今
天,我们都能从中看到柏拉图思想的影子。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但他背离了老师的道路,他有一句名言说:
“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他把老师的原则从天上降到人间。他广泛研
究了人间的事物,以他品质的高尚和头脑的聪慧写下了许多著作,这些著作
几乎都是以下学科的开创之作:逻辑学、修辞学、诗学、物理学、植物学、
动物学、心理学、伦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和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的最大
贡献,是他的研究方法,即逻辑分析的方法,形而上学的论断也许会因过时
而显得可笑,但他的方法启发了人类的智慧。托马斯·阿奎那就应用他的方
法研究神学,他的著作成为长时期内天主教的指定教科书。
随着希腊文明的衰落与基督教的传播,传教士们阅读希腊的哲学著作,
形成了基督教神学和哲学。在中世纪的初期,柏拉图的影响大一些,造就了
早期教会的思想家奥古斯丁。他神学中最突出的主题就是新柏拉图主义关于
上帝的绝对性和庄严性的思想,脱离上帝的创造物无足轻重。奥古斯丁之后
产生的经院哲学主要探讨的是一和多,即共相和殊相的问题,但后来逐渐陷
入烦琐化,引来激烈的批评。经院哲学鼎盛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托马斯·阿奎
那,他是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天才人物,可以用口授记录的方式同时开始三部
书的写作。他运用亚里士多德的方法论证了宇宙的合理性为上帝的启示。他
指出哲学是由事实到上帝,神学是由上帝到事实。漫长的中世纪慢慢地削弱
了教会在人心目中的权威,文艺复兴时期诞生的哲学家,有的在口头反对教
义,有的在心头反对教义,有的什么也不反对,但他的工作却产生了这样的
结果。这个时期的重要人物有伽利略、布鲁诺、马基雅弗利等。
与“黑暗的”中世纪不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后的新时代是一个波
澜壮阔的时代。新时代的历史可以说是反省精神觉醒,批评活跃,反抗权威
和传统,反对专制主义和集权主义,要求思想、感情和行动的自由。而近代
的哲学一开始就体现了近代的精神,它独立地寻求真理,追求知识时以人类
理性为最高权威,在这个意义上它是唯理主义的。它试图解释精神和物质现
象时并不预设超自然的东西,因而是自然主义的。这时哲学研究的主题也发
生了变化,以前主要是研究外在世界是什么样的,称之为本体论;现在则主
要研究我们是怎样认识世界的,这是认识论的问题。这就是哲学史上的“认
识论转向”。因为时代的限制,梯利没有涉及现象学运动及存在主义的兴起,
因此在德国古典哲学终结之后,哲学的伦理学转向我们就无法获得一个全
景。
从近代开始到德国古典哲学终结,哲学史的大致线索是:大陆唯理论和
英国经验论,启蒙运动哲学和法国唯物主义,德国古典哲学。后两者对于中
国读者可能比较熟悉,作者因为历史观与我们不同,评价也颇有值得商榷之
处。我们在这里只看一下大陆唯理论与英国经验论。
所谓唯理论或称唯理主义,可以指这种态度,它肯定知识的标准是理性
而不是启示或权威;也可以指这种观点,它认为真正的知识由全称和必然的判
断所组成,思维的目的是制定真理的体系,其中各种命题在逻辑上相互有联
系。这些都不是我们这里称的唯理论。提到知识的起源问题时,近代哲学有
两种不同的答案:第一,真正的知识不能来自感官知觉或经验,而必然在思
想或理性中有其基础。真理是理性天然所有或理性所固有的,那就是天赋、
或与生俱来、或先验的真理。确实的真理起源于思想本身。这就是认识论中
大陆唯理论的主要思想。第二,没有与生俱来的真理,一切知识都发源于感
官知觉或经验,因此,所谓必然的命题根本不是必然或确实的,只能给人以
或然的知识。这种观点被称为经验主义或感觉主义。大陆唯理论的代表人物
有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兹,他们都是欧洲大陆诸国的哲学家。英国经
验论的代表人物有培根、霍布斯、洛克、贝克莱、休谟,他们都是英国的哲
学家。他们的影响直到今天,形成了哲学上的欧陆学派与英美学派。
因为本书出版于1914 年,那时候十月革命还没有取得胜利,马克思主义
在全球的影响还不十分巨大,梯利只是在本书中作为青年黑格尔派提到了马
克思。到今天,无论你属于哪个阶级,都不能忽视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传播
对人类历史,人类思想史发展的巨大改变作用。
精彩篇章推荐
本书的文笔总而言之比一般的哲学著作引人多了。又好读又比较重要的
有以下几节:
1.《序论》阐明了作者编写哲学史的原则和方法,以及他的资料来
源。
2.第一编第三篇第一章,柏拉图介绍了柏拉图的生平、思想、历史
地位和影响。
3.第三编第六篇,康德的批判哲学康德是哲学史上继往开来的人
物,以前所有哲学家的思想在他那里得到总结,以后所有哲学家都受他的影
响。
精彩语言辑录
△哲学史旨在有联系的阐述为解决存在问题或使人了解我们的经验
世界而作的各种尝试。
△评价一种思想体系,必须着眼于它本身的目的和历史背景,着眼
于同它直接的前身和后继的体系相比较,着眼于它的前因后果以及由它
引起的发展。
△如果有人试图建立一种哲学体系而绝对不依赖前人的工作,其结
果必然同人类文明初期的粗糙理论相差无几,不会有什么提高。
《苏菲的世界》
作者:(挪威)乔德坦·贾德
成书时间:1991 年
类别:通俗哲学史
版本推荐:作家出版社版
书海领航
作者乔德坦·贾德1952 年生于挪威,曾在高中担任哲学教师多年,精通
哲学、文学与教育心理学等多种学科。自从1986 年第一部作品问世以来,已
逐渐成为挪威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坛旗手,特别是随1991 年《苏菲的世界》的
出版发行,立即在世界文坛上引起广泛的影响与轰动。
《德意志星期日汇报》曾为该书在德国的出版、发行配发书评文章:“贾
德这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可谓是空前的。他再次用事实证明了哲学并不是脱
离现实的学院人士在象牙塔里所写的东西。”截止到1995 年5 月,该书德文
版的销售已达120 万册的天文数字,并荣获“1994 年德国青少年文学奖”与
“最优秀作品奖”两项殊荣。而美国《新闻周刊》(国际版)则认为:“该
书是一个将学术作品通俗化的杰出范例,未曾修习哲学概论的人,可以把它
作为一本最佳的入门读物,而学习过此门课程但已忘却大半的人,本书则是
温故而知新的得力之作。”
对于一般的读者来说,《苏菲的世界》一书之所以清新可喜,引人入胜,
著名作家与评论家马德兰·蓝格尔则一语道破天机:“挪威作家乔斯坦·贾
德不仅文笔卓尔不群,同时多年担任哲学教师的经历,有助于使读者以阅读
侦探小说般的心情游览从柏拉图以前一直到20 世纪的世界哲学史,而丝毫不
产生任何枯燥厌烦的感觉”。
该书中文版的译者萧宝森先生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辅仁大学翻译学
研究所,曾任《联合报》编译、辅仁大学讲师等职,现居美国,专职从事翻
译工作。中外两位文坛人士的珠联璧合,更使《苏菲的世界》在中国读者心
中熠熠生辉。
该书1991 年出版发行之后,长期雄踞各国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仅在欧
洲大陆销售量就达300 万册之巨。人们称它为“风靡全球、超级畅销的哲学
奇书”、“全世界最易读懂的哲学书”、“90 年代的《爱丽丝梦游仙境》”。
而在亚洲,日文版的《苏菲的世界》1995 年6 月底发行仅仅一个月时间就畅
销50 余万册,在韩国也取得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的佳绩,截止目前,世界上
已有35 个国家购买了该书的版权。
内容梗概
“哲学”一词源自希腊语,原意是“爱智慧”的意思,对于芸芸众生来
说,它并不是灵丹妙药,但是在人的一生中,从来不去留意、爱好这一人类
智慧的结晶,体验先哲们的心得,那么注定将会陷于心灵的封闭与终结,尽
管它不如流行小说那么受人欢迎,但仍有为数众多的仁人志士在研究与关心
这门古老的学问。该书的可贵之处就是将一部纯学术作品进行艺术化的处
理,变得通俗易懂,既不失哲学的原味,又能使读者兴趣盎然,在轻松愉快
之中完成哲学之旅的漫游,仿佛是引导人由困惑到觉悟的明灯。《苏菲的世
界》既是智慧的世界,又是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
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思考。
14 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意外地发现了一封写给自己的信,里面
只有一张约莫跟信封一样大小的纸,上面写着:“你是谁?”从此改变了她
的世界。。在某个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
从苏格拉底到康德,从马克思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哲学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
题。
作者在讲述一个哲学问题之前,总是首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向苏菲
提出几个简单的命题,而苏菲的主体自我觉醒完全像一部现代版的《爱丽丝
梦游仙境》,随着少女天真浪漫的幻想、追根求源的侦探,深奥的哲理静静
地潜入她的思想深处,此时有关这些命题的完整回答将准时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