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文学首选书推荐-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喜讯使梵高非常高兴,他离开修道院,跑到了提奥那里。他沉浸于弟媳
的亲切以及小孩的可爱之中,仿佛到了自己家一样。过了一段时间,提奥把
笳歇医生介绍给梵高,请他照料梵高,直到他恢复健康为止。笳歇医生同时
又是一个艺术鉴赏家,在交往过程中,他很快就接受并理解了梵高的作品。
然而,梵高无论怎样都避免不了周期性的发病。自己将会神经完全错乱,
最终变成白痴的恐惧是他最大的敌人。这种恐惧一次又一次地向他袭来,他
终于支持不住了。一天中午,在强烈的日光照耀下,梵高走进了金黄的田野,
面对太阳,用枪抵住肋骨,扣动了扳机。。
他饮弹倒下,把脸埋在肥沃的松土中,回到了大地母亲的怀抱!
精彩篇章推荐
第一章的“不辞而别”一节梵高跟一个前来买画的庸俗而市侩的贵
妇人吵架,表达了梵高对把高尚的艺术庸俗化的做法的强烈不满。(15—19
页)
第三章的“爱上凯表姐”一节生动形象地叙述了梵高对凯表姐疯狂
的爱恋。(91—97 页)
第四章的“克里斯蒂那”一节写梵高与克里斯蒂那患难中的真情。
(113—120 页)
第七章的“割掉右耳的疯子”一节写梵高最终无法与高更取得和解,
他在一连串狂热的幻觉中割掉了自己的右耳。(303—312 页)
第九章的“自杀”一节梵高终于战胜不了自己内心的恐惧而自杀。
他要向世界作永远告别,这种心理被作者漂亮的文辞烘托得格外悲壮感人。
(355-359 页)
精彩语言辑录
△每个人应该做自己能做的事,一旦决定,义无反顾,让上帝去鉴
定最后的价值。
△我是一个极富热情的人,却往往做些蠢事。我做事太快,因此被
看作是一个危险的人,干不了大事业。不,我不这么认为。
△我认为艺术家应该探索尚未发现的一切。我说我是艺术家,仅仅
是指我有所探索,我在劳作,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领域中去。
△“我是精神上的圣徙,我的精神并不糊涂。”
△如果德拉克洛瓦在掉光牙齿、停止呼吸时能发现绘画,那么我能
在掉光牙齿和没有理智时就发现了绘画。
《居里夫人》
作者:(法)艾夫·居里
成书时间:1938 年
类别:传记
版本推荐:商务印书馆版
书海领航
艾夫·居里,法国人,居里夫妇的次女,从事音乐工作。这本传记是她
在居里夫人去世3 年后写成。该传记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也介绍了
比埃尔·居里的事迹,着重描写了居里夫妇的工作精神和处事态度。书中引
用了居里夫妇的许多信札和日记,书的最后还附录了居里夫人一生所得奖
金、奖章的情况以及她所得的名誉头衔的罗列,还附有居里夫人年表。是一
本很翔实的个人记录。文字生动流畅,书一出版就深受读者欢迎,在法国一
共印了50 多版。这本中文版是根据第52 版译成。该书被译为27 种文字在世
界上发行。
居里夫人(1867。11。7~1934。7。4)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人。
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比埃尔·居里是放射性元素镭的发现者。镭的发现不仅
产生了一种治疗癌症的新方法,为医学做出重要贡献,而且由于镭的发射所
产生的放射性揭露出来的事实,产生了一种推翻当时物理学上几种基本学说
的新学科,这种新学科的产生,促发了当时哲学和物理学上的革命。这种新
学科的产生也为现代的原子物理学奠定了基础,所以人们也称居里夫妇是原
子能时代的开创者。镭的发现,使居里夫妇获得了1903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
奖,比埃尔·居里不幸去世后,居里夫人顽强工作,发现了镭、钋元素的化
学性质,从而推进了化学研究,1911 年,在居里去世5 年后,居里夫人获得
了诺贝尔化学奖,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两次获诺贝尔奖的人。她一生为人类
所做出的贡献卓越非凡。作为一位伟大的女性,她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爱戴
和敬仰。
居里夫人是一位真正的科学家,一切荣誉、金钱、灾难都在她科学之光
的照耀下荡然无存。艾夫·居里说自己的母亲:“她终生拒绝财富,对于荣
誉,也漠然视之。她生性严于律己,而且不露锋芒,因此,她始终不可能采
取任何一种沽名钓誉的态度,既不表示亲昵,也不假装和蔼,不肯故示端严,
也不肯矫饰谦逊。她根本不懂得显声扬名。玛丽·居里与生俱来的品质是:
坚定不移的性格,智力方面锲而不舍的努力;只知贡献一切而不知接受任何
利益的自我牺牲精神;尤其是成功不骄傲,灾祸不能屈的非常纯洁的灵魂。
她的这一切,比她的工作或丰富多彩的生活更为难能可贵。”“玛丽·居里
一直到去世的时候,她那漫长艰苦灿烂的岁月,并没有使她更伟大或更渺小,
也没有抬高或贬低了她。直到弥留,她依然温和,坚决,胆小而且好奇。一
如她那默默无闻的早年时间。她对自己的惊人的命运几乎毫无觉察。”爱因
斯坦说过:“在所有著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荣誉腐蚀的人。”
这部传记,主要描述的是居里夫人的品质,她的工作精神,她的处事态
度。读完这部书,居里夫人面对困苦和灾难的忍耐令人钦佩,她的工作精神
催人奋发,她的处事态度都可以荡涤灵魂。
内容梗概
1867 年11 月7 日,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出生于波兰一个教师家庭。
在5 个孩子中,她是最小的女儿。那是波兰遭到沙俄占领的时期。在学校,
玛丽对于任何科目似乎都不觉得困难,每门功课永远是第一。但作为波兰籍
的“俄国臣民”,小小年纪的玛丽便知道了什么叫屈辱和压抑。11 岁时,母
亲患肺病离开了人世。民族的和个人的苦难,改变了玛丽的信仰,她不再信
上帝。
中学毕业后,玛丽做了家庭教师。在这期间,她知道了生活的真正艰辛,
也尝到失恋的苦涩。1991 年,24 岁的玛丽带着当教师赚下的一点钱,离开华
沙到巴黎大学求学。
求学的生活异常艰苦,玛丽住在一间小小的顶楼上,每天步行上学,穿
着补了又补的衣服,在冬天最寒冷的日子,玛丽夜里总是将所有的衣服都穿
在身上,钻进被窝里然后在上面压条被子。她常常一个小萝卜就是一餐饭。
由于患了贫血症,她常常晕倒。但是,3 年的时间里,她以第一名的成绩先
后获得了数学和物理学学士学位。在读书期间,成绩优秀的玛丽获得了600
卢布的亚历山大奖学金,几年后,她参加全国工业促进协会约她进行的一项
技术研究。她将这笔收入中省出的600 卢布交还给了亚历山大奖学金委员
会。她觉得,这笔钱可以作为另外一个贫寒的青年女子的救生圈。
毕业后的玛丽,获得了进研究室工作的机会。在这里,玛丽认识了比埃
尔·居里,一个35 岁的物理学家。受到失恋打击尝到失望和屈辱滋味抱定独
身的玛丽和对谁都不予一顾将身心都献给科学研究的比埃尔·居里同时被对
方所吸引。很快地他们结为夫妻。第二年,大女儿伊雷娜出生(这个女儿长
大后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分娩后的居里夫人刚刚复元,就投入了工作。这时法国的亨利·柏克勒
尔发现了铀的放射性。居里夫人怀着极大的兴趣阅读了柏克勒尔的报告,并
对铀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另外对已知的80 种元素也一一进行了测试。之后居
里夫人和比埃尔·居里在简易的试验室里进行了4 年的分析,1898 年,他们
终于发现了两种新的放射性元素:钋和镭。为了证实镭的存在,他们又辛苦
地工作了年,提炼了几十吨铀沥青矿的残渣。
1902 年,他们终于获得了纯镭盐,并测定了镭的原子量。后来又获得了
金属镭。为此巴黎大学授予居里夫人理学博士学位。同年,这一对夫妇共同
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全世界也有了新发现:他们发现了居里夫妇是“一
对伟大的夫妇”。世界各地的新闻记者和摄影记者都追随着他们。他们收到
了许多函件;收藏亲笔签名的、赶时髦的、上流社会的、科学界的都赶来看
他们。居里夫妇毫无怨言地忍受了贫寒、劳苦、甚至人们不公正的行为。现
在,他们平生第一次显露出一种奇怪的神经不安。他们的荣誉越大,不安越
甚。最后他们都采取了拒绝荣誉的态度。这一对夫妇胜利地渡过了这次“磨
难”,而且团结一致,逃避尊荣。
1906 年4 月19 日,一个星期四,骤雨的日子,比埃尔·居里出门去参
加理学院教授联合会的聚餐。过马路时,比埃尔·居里被马车撞倒,车轮从
他头上辗过。就在这两位学者誉满全球的时候,居里夫人失去了她非凡的伴
侣。居里夫人沉静地处理了丈夫的后事,星期日便又走进实验室。她拒绝了
政府发给比埃尔·居里的遗孀和遗孤的国家抚恤金,继任了居里在巴黎大学
的讲座,担任了居里实验室主任,并完全承担起供养居里父亲和自己两个女
儿的责任。她把悲痛深深地藏在心里不使人看见,从来不在别人面前哭泣,
不肯受人怜悯安慰,从来不对别人发出绝望的哭声,不告诉人在夜里折磨她
的恶梦。
1908 年,居里夫人在索尔未被聘为“实验教授”,教放射学,这是世界
上第一个也是当时唯一教这种科目的人。后来她又完成了一项有普遍重要性
的工作:制备镭的第一个国际计量单位。这就是后来遍布五大洲的计量单位
的标准。
居里夫人成了世界公认的科学家后,还不断受到科学界顽固保守势力的
冷遇和压抑。1911 年,她接受朋友的劝说,参加了法国科学院院士的竞选,
结果以一票之差落选。反对者所持理由是:女人不能成为科学院院士。然而
公正的人们敬仰她。就在同年12 月,由于她发现了镭的化学性质和运用,获
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不久法国医学科学院选她为院士。
一项伟大的发现,一种传遍世界的声望,两次诺贝尔奖金,使当时许多
人钦羡居里夫人,因此也就有许多人仇视她。恶毒的诬蔑像一阵突如其来的
狂风一样扑到她身上,妄图毁灭她。匿名信的烦扰、公开的暴力威胁一同扑
向她,而且还有新闻记者的助阵。更有人责备这位专心工作的学者,说她破
坏家庭。而实际上的居里夫人生活很严肃、很谨慎,而且特别可怜。居里夫
人被逼得几乎要自杀或发疯。她患了重病。这都是荣誉给她带来的恶果,这
是她憎恨声誉的理由之一。
就在居里夫人命运中的调子最暗淡的时候,她的祖国要在华沙创立一个
放射学实验室,请居里夫人来领导,把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女学者迎回去,
让她永远留在祖国。居里夫人是从不受怨恨驱遣的,在这样的时候,她急切
地、真诚地考虑自己的责任所在。她没有离开巴黎,因为她渴望已久的实验
室,终于决定创设了。这时候逃离巴黎,就是消灭一个伟大的梦想。
巴黎大学为居里夫人建造的实验室终于完工,大门的石头上刻的是:镭
研究院——居里楼。这个实验室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研究放射学的实验室,
由玛丽·居里领导,一部分是研究生物学和放射疗法的实验室,由著名学者
兼医生克娄德·瑞果教授领导,专研究癌瘤的治疗方法。这两个孪生的研究
机构彼此合作,发展镭学。
1914 年,一战的硝烟弥漫到法国,居里夫人立即关闭了实验室,在法国
妇女联合会的支持下,创造了第一辆“X光汽车”。居里夫人4 年的时间奔
走在战场,挽救了大批受弹伤士兵的生命,而她自己的身体却受到X射线和
镭的严重破坏。
战争使许多人一无所有,50 多岁的居里夫人这时差不多又成了穷人。居
里夫妇发现镭后,为了使镭尽快地服务于人民,立即公开了提取镭的方法,
拒绝申请专利权,尽管那时他们的生活还很艰难。因为在他们看来,“取得
专利执照”是违反科学精神的。这时镭的价格已达到10 万美元一克,而镭的
发现者却没钱能买一克镭继续进行实验。1920 年5 月,一位叫麦隆内夫人的
美国新闻记者采访了居里夫人。问到居里夫人有何愿望时,居里夫人说,她
想要一克镭,以便进行研究,她买不起。麦隆纳夫人回到美国后,发起了一
场筹募玛丽·居里镭基金的全国性活动。很快便筹到能买一克镭的钱。居里
夫人亲自到了美国,从哈丁总统手上接过了一克美国赠给她的镭。她把这克
镭捐给了她的实验室。
1934 年7 月4 日,长期疾病缠身的居里夫人心脏停止了跳动,终年67
岁。她发现的镭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现在还在挽救,而她却成了镭的牺牲
品,她患的是白血病。
精彩篇章推荐
1.第八章“巴黎”、第九章“每月四十卢布”这两章讲述了居里
夫人在巴黎求学期间艰苦的生活和顽强的学习精神。读来令人发奋,催人向
上。(第94 页—117 页)
2.第十章“比埃尔·居里”这是充满阳光的篇章。这一章讲述了玛
丽和比埃尔·居里的相识、相爱。文中对比埃尔·居里科学上的成就以及他
的品质、人格、家庭状况作了较详细的介绍。(第118 页—137 页)
3.第十二章“镭的发现”这一章描述了居里夫妇在探求镭的过程中
所表现出的锲而不舍的顽强精神和执着探索的忘我态度。(第152 页—163
页)
4.第十八章“1906 年4 月19 日”这一章叙述了比埃尔·居里惨遭
不测的经过,以及居里夫人对待灾难的态度。(第238 页—254 页)
5.第二十章“成功和磨难”这一章叙述了失去丈夫的居里夫人痛定
思痛,忘我地投入工作,并再次获得巨大成功的过程。由不得让人对这位伟
大的女性的才智和人品充满爱戴和钦佩。(第265 页—278 页)
6.第二十三章“美国”这一章讲述了美国赠送给居里夫人一克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