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3255-全球中产阶级报告-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向型的工业化,确实改变了原有的社会结构,使得中产阶层的人数快速增长起来。
第一部分:序四全球化与中产阶级的未来(3)
其次,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势必形成全球性的劳动力市场,并进而影响到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劳动力的收入分配,它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造成失业率上升、收入降低、贫富差距过大以及社会福利锐减的同时,也在另一些国家和地区为更多的人群提供了就业和改善生活条件的机会。劳动力收入降低和贫富差距过大的现象在发达国家十分明显。1980~2000年间,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瑞典、德国等国家的国内收入差距都有所提高, 卡特尔,同前引书,第88页。 其原因之一就是全球化造成了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社会移民群体的持续增加,在促进整体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助长了不平等的产生,因为新移民的工资都是低于市场行情的。受到移民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与挑战,在比尔·盖茨这样的“科技贵族”暴富的同时,许多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家庭的生活境况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他们的年均工作时间在这20年中增加了10%以上,但他们的收入的增加却十分缓慢。另外,包括北欧和加拿大在内的高福利国家都因为难以承受全球化带来的全球范围内的竞争而改变原有的福利政策,这也对中产阶级群体造成了相当的威胁。与此相比,在印度和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同样因为全球化,却造就了人数庞大的中产阶层群体,印度理工学院和北京中关村造就的IT行业人才,以及在中国大城市中随处可见的外资企业代理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发展中国家中产阶级群体成长的事实本身,并不能说明全球化带给第三世界的就一定是福音。恰恰相反,它在促进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造成了对这些国家的剥夺,形成了它们与发达国家更大的差距。比如,据《联合国发展报告》统计,从1960~1993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的差额从5700美元增加为15000美元,30多年间竟增加了3倍。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UNDP);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1996(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pp2~3
再次,经济的全球化还形成了全球性的消费品市场,以及与这种市场相应的消费行为与生活方式,这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中产阶级在全球范围内的成长与发育。其实,即使是单纯的经济全球化也起码涉及三个方面的全球性流动,那就是资本、产品和服务以及人员。资本的流入会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起飞的杠杆;产品和服务的输入有助于形成世界性的消费品市场;而人员的流入则不仅会带动消费,还会输入新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因此,当亚洲“四小龙”国家或地区、印度和中国以及拉美国家在全球化影响下经济起飞与发展时,初期的制造基地经过相当的发展之后必然会成为消费基地,或者说从世界性工厂转变为世界性市场。在本书中我们能够看到,原先在西方人的眼中印度有着数量庞大的人口就是没有消费者,但是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印度人尤其是中产阶级群体表现出的消费能力却令人瞠目结舌。在这方面,中国是一个更具说服力的个案。1990年代初,当中国羞答答出版第一本以中产阶层消费为定位的《时尚》杂志时,大多数人的头脑中还没有消除过度及超前消费是一种“错误”的观念,但现在几十种时尚类杂志其基本的主题都是倡导中产阶层白领消费、消费、再消费,消费已经成为中产阶层群体寻求自我认同的一种主要方式。从各种家用电器开始,中国中产阶层的消费现在已经转移到宽敞明亮的住房和家用汽车上。从2000~2004年的5年间,中国沿海城市的房价翻了1~2倍,因为投资住房而暴富的人不计其数。其实,住房不仅是掏空当今中国人钱袋的主要消费品,而且也是转变他们的消费观念的演习场。比如,中国人原先都习惯于用一生的积蓄去买房,而不屑于贷款这种“寅吃卯粮”的做法。2002年,中国住房贷款余额占金融机构贷款总余额还不到2%,但仅一年之后的2003年,中国住房贷款余额已经升至12万亿元,比例跃升到10%,浩民、叶再春:《房地产金融为何要打“组合拳”》,上海:《文汇报》2005年3月28日第13版。而现在贷款买房更是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常规消费。在城市里,无处不在的各种跨国广告同样在为全球化的市场摇旗呐喊,而消费者感知到的产品国籍常常比其真实的国籍更为重要。Nan,Zhou & Belk Russell W;“Chinese Consumer Readings of Global and Local Advertising Appeals”;Journal of Advertising; Vol33;No 3 (Fall 2004)尽管古德曼认为,成长中的中国中产阶层在生活和消费方式上对普通民众的引导性,与他们在推动民主政治上的作为不大有关, Goodman; David SG;“The New Middle Class”; in Goldman; Merle; & MacFarquhar; Roderick (ed); The Paradox of Chinas Post…Mao Reforms (Lond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pp240~241但几乎所有的人都承认与先前那个“短缺经济”时代相比,中国出现了表征中产阶层出现和壮大的“消费革命”。 Davis; Deborah (ed);Consumer Revolution in Urban China(Berkeley;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0) 尽管中国中产阶层的崛起将我们所叙述的这150年的历史演绎得精彩绝伦,但它对中产阶层的未来发展来说绝对不会是一段终曲。未来,值得我们刮目相看。
第二部分:英国中产阶级 文化及其认同一中产阶级:近代英国的新贵(1)
在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中不列颠群岛上的英国,是一个令人瞩目的国家。它的发展为现代世界(至少是西方世界)奠定了诸多基石:英国最早实现工业化,成为近代大工业的开路先锋,从而把全世界推进到工业时代;英国最早实行政治变革,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树立了样板;英国的科学精神和经典理论丰富了人类的精神宝库,其求实与理性的态度明显地奠定了科学思维的基础。完全可以说,英国率先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英国是现代世界的开拓者。钱乘旦、陈晓律:《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卷首语》,第1页。
英国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其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影响巨大,意义深远。然而,就在资本主义高歌猛进的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个弊端——它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从而使得英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作为工业革命的受益者,英国中产阶级在这一时期获得了充分的发展。
一中产阶级:近代英国的新贵
英国的等级制度历史悠久。早在1688年,乔治王朝就把英国社会分为26种等级。后来,这种社会等级逐渐发展演变成为贵族绅士阶层(gentry class)、市民阶层(burghers class)和劳工阶层(working class),它们分别相应于社会上层(upper class)、中层(middle class)和下层(lower class)。这三个阶层的人去不同的学校,受不同的教育,从事不同的行业,他们之间的界限非常明晰。
在这里,middle class的定义显然是宽泛的,它指的是在社会资源占有上处在社会结构中的中间阶层,那是每个社会都有的在社会经济地位上居于中间层次的群体。它与本章中论及的中产阶级有联系,但也有所区别。在本章中,中产阶级,专指西方发达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兴起的一个独立的结构性群体,因为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以农场主、商人、自由职业者以及没落贵族为代表的旧中产阶级,人员构成上以随着大公司经济的发展、从事非体力劳动的“白领”为主体,具有明显的“后工业”色彩,所以又称新中产阶级。丁云亮:《中国中产阶级:一种文化分析》,转载自《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网站》,文章来源:wwwusccuhkeduhk/wk_wzdetailsasp?id=3344。
英国学者彼得·厄尔对16、17世纪的英国中产阶级作了一个描述性的定义:“中产阶级中的绝大部分是商业和工业资本家,他们的财产主要来源于父辈的馈赠、遗产或放贷。这些资产为他们奠定了一个经济基础,使得他们有可能利用这些资本来谋取更多的财富。他们雇佣技术工人为其工作,这些工人没有钱,需要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才得以维持生活。”PEarle;The Making of the English Middle Class (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9);p3这个定义看起来与马克思关于阶级的定义比较一致——资本家掌握生产资料——然而我们必须考虑到他们控制土地和财富的动机。中产阶级对财富孜孜以求,其驱动力在于实现社会地位的提升。而上层阶级却对工作毫无兴趣,因为其收入主要来源于不动产的租赁收益。他们并不热衷于财富增长,经营的目的也只限于维持现有的经济状况。
土地拥有的程度可视为划分中产阶级和上层阶级的一个标准——拥有土地的人比没有土地的人要富裕得多,而且他们也不需要像中产阶级那样卖命地工作——这种区分在17世纪是相当清晰的。19世纪,1700个贵族占了英格兰和威尔士共约40%的土地。拥有大量土地的贵族们相互间交往密切,共同掌控着地方上的行政权力。这个群体不仅享有他们自己土地的出租收益,而且还享有参与国家政治的独特权力。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观点是,富有的男性要肩负更多的国家责任——因为他们富有,因此行使权力时受贿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小。LStone & JCFStone;An Open Elite? England 1540~1880 (Oxford:Clarendon Press;1984);pp53~54
尽管上层阶级建立了严格的制度来维护自身利益,但英国社会毕竟在悄然改变。变化之一,体现在人们的职业分布上。19世纪,人们的职业变化还比较有限,多数变动都是在同一个职业等级内部进行的,不同职业等级之间的流动相当少,所以在整个19世纪中,职业分布状况基本稳定,没有发生重大变化。20世纪的变化则相当大,总的趋势是:非技术职业比例缩小,技术职业比例扩大;体力劳动人数减少,非体力劳动人数增加(见表1…1)。钱乘旦、陈小律、陈祖洲、潘兴明:《日落斜阳:20世纪英国》,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第178页。
第二部分:英国中产阶级 文化及其认同一中产阶级:近代英国的新贵(2)
1971年开始,“技术职业”区分为“非体力劳动的技术职业”和“体力劳动的技术职业”,其职业分布情况见表1…2。同上引书,第179页。
显而易见的是,非技术和半技术职业人员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减少了很多,这些都是原先从事体力劳动、完全靠出卖体力为生的人;技术职业在20世纪增长很快,而且在后三分之一世纪中出现了相当明显的增长趋向,同时非体力劳动性质的职业大幅度增加——20世纪70、80年代已超过全部职业总量的1/3。这种情况反映了20世纪技术与社会的重大变化,在20世纪,以机械、动力为中心的传统工业结构逐渐过时了,以信息与服务为支柱的新的经济结构逐步形成。表现在职业上,就是大量非技术职业消失,越来越多的人进入非体力劳动部门。
表1…2英国15岁以上男子的职业分布表(1971~1981)单位:%197119811专门职业53462半专门职业1801873非体力劳动技术职业1191264体力劳动技术职业3813705半技术职业1711726非技术职业72757其他2824
变化之二,体现在社会结构的比例上。按照职业分布,我们可以把社会分成三层,即上、中、下三个层次。凡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基本上都属于社会下层;不从事体力劳动的,则分属中等和上等阶级。这三个阶级由于其从事经济活动的方式不同,其收入及收入的来源也不同,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不同,社会身份也不同。
历史学家亚瑟·马威克认为,在20世纪80年代,英国大约有58%的人属于社会下层的工人阶级,39%的人属于中等阶级,3%的人属于上等阶级;而在40年前(1945年),工人阶级大概占60%多,中等阶级大概占30%多,上等阶级大约是2%。根据约翰·史蒂文森提供的数据,在20世纪初,工人阶级占人口的75%,上层和中层合在一起占25%,上层当然不会超过2%。由此可见,在20世纪,阶级结构变化的总趋势是:工人阶级逐渐缩小,中等阶级正在扩大,上等阶级也有所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十分有限。同上引书,第183~184页。
那么,哪些人构成了英国中产阶级呢?我们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
16世纪劳动力过剩导致劳动力价格偏低,但僵化的体制阻碍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英国内战期间,由于战争引起的社会混乱,导致了空前的社会流动。人们可以随意流动到由于战争而导致劳动力匮乏或资金匮乏的任何一个地方。这时期,由于城市工业化发展,工人阶级开始分化,一部分聪明能干的工人由于掌握了技术,成为技术工人,他们的收入要远高于普通工人,逐渐上升为中产阶级。
受重商主义的影响,17世纪的伦敦,早已从政治中心变成了一个全球工业和贸易中心。在伦敦有一个技术和半技术劳动者构成的庞大社会群体,这就为企业家投资制造业和商业贸易创造了机会。伦敦与当时英属殖民地以及欧洲其他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极其频繁,使得伦敦成为一个财富之都。这种变化当然也是中产阶级崛起的一个机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