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告程维高-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得知李山林被抓的那天,是我16年反腐败过程中最高兴的一天——比我知道程维高被开除党籍的时候还高兴!我对老伴说,要是李山林是省委书记的话,我们老郭家说不定都要给他“专政”了呢。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当晚我就做了这么一个梦:梦见自己参加省党代会。我正恍恍惚惚不知自己身在何处的时候,突然看到李山林坐在主席台上做反腐报告!    
       我大吃一惊:咦?他怎么跑到上面去了?于是急忙问身边一个人那是怎么回事,对方白了我一眼,开会时敢情你一直在打瞌睡啊?那是咱们李书记,省委书记李山林!    
       什么?河北省委书记李山林?李山林是省委书记?    
       我一下子懵了,耳畔顿时充斥了李山林数年前的那句话——“你敢不尊重我?我给你交个底!我还要当市长呢!”    
       而现在,现在他是河北省委书记了?哎呀,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了?    
       恐惧至极,我大叫一声从梦中惊醒。    
       醒来时满头大汗。    
       我承认我怕李山林。但是我不是怕他那副凶狠的嘴脸,而是怕他这样的人真的会慢慢爬上来,危害河北乃至危害整个国家!我们反腐败体制上的问题不解决,倒下一个李山林,10个、100个李山林会前“腐”后继地冲上来,继续着他们的“腐败大业”!    
       互联网上很多网友都问过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现在监狱中还有多少个郭光允?    
       是啊,我郭光允算是熬出头了,但是监狱里还有没有“李光允”、“王光允”呢?如果有的话,那么该怎么办呢?    
       我的案子算是解决了吧,但是更重要的是,案子解决以后该怎么办,而不是继续回味“郭光允得到了公平和正义”这样的新闻。从这方面来说,我的案子还是悬而未决。我并没有真正得到胜利。    
       李真被“双规”以后,程维高就基本上无所作为了。从那以后,他主要是转攻为守,一方面紧紧用手把住自己的钱袋,想方设法保住既得利益,利用手中的职权帮助儿子举家出逃加拿大;另一方面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自保。    
       2002年8月30日,李真及相干人等分别被处以严厉的刑罚。然而李真也没有“口”下留情。“拔出萝卜带出了泥”,程维高的个人地位岌岌可危。    
       2003年2月13日,河北省委正式向我赔礼道歉。    
       8月9日,程维高被开除党籍,撤销正省级职级待遇。    
       我终于迎来了迟到的正义。


第三部一条道走到大天明

    在提笔之前,我曾跟老伴说过:“我一直想:这本书应该有一个题记,写上两句话。”    
      我准备写哪两句话呢?    
      第一句话是:谨以此书献给所有爱我关心我的人。    
      第二句话是:并呈献给误解我和怨恨我的人们。    
      第一句话的意思不用多做说明。后一句话绝非可有可无,但解释起来要费点周折。    
      误解我的人和怨恨我的人大致有这么几类:    
      第一类自然是我曾经斗争过的那几个人和相关的利益群体。我并不会向他们表示和解,至今,我也不会表示我的宽容和“大度”,相反,如果他们执迷不悟,企图继续把黑的说成白的,那么,我决不采取调和立场,这本书所披露的就表现了我的立场和态度。    
      第二类人,是那些跟此事件关系不大或毫无关系,但对这个事件本身官能上感到不舒服的人,或者是议论我过于“乖张”“偏执”,认为我做的事有违“天地祥和”的朋友。社会上有这类情绪的人不在少数。对此,我要通过这本书告诉他们:假如你对我做的事感到不舒服,那一定是你自身的判断标准出了问题,请你自己去衡量;假如你认为郭光允“乖张”“偏执”,那么我也要恳切地说上一句:对这世界上的是非颠倒、美丑不分熟视无睹甚至觉得理所应当的,那才是真正的乖张和偏执。    
      正如书中所提到的,腐败分子李山林干尽坏事时,觉得他有理得很,拍胸脯瞪眼睛,根本不信人间有“报应”二字,底气十足,人们当年就认定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偏执狂”和“权力狂”。我郭光允可能性格执拗,“一条道走到黑”,但这不叫偏执,这叫追求公道。至于我的行为是否有违“天地祥和”,平心而论,一介平民告一个省委书记,历时8年,招得自己官司缠身,并引发一场“地震”,看上去既不“祥”不“和”。什么叫祥和?封疆大吏程维高勤政爱民,把河北的事搞好并保持晚节,那才叫国家祥和。什么叫祥和?不至于到处告状、到处申冤,我一个党培养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干部专心搞好本职工作,人生顺利,家庭安宁,那才叫祥和。而事情落到这样一个局面,虽是正义的结果,但必须承认,代价是沉重的。    
      关于所谓“祥和”,我还要说上两句:中纪委决定公布后,河北的某个干部悻悻然地说:“郭光允算什么?没有他,程维高照样倒!”他的口气虽极不友善,但从道理上说我真诚地赞成这句话。我相信谁也不可能逆历史潮流而动,历史是人民推动的,不是哪一个人推动的。是谁造成了河北省的不安定?造成政纪废弛,民怨载道?是谁有违“天祥地和”?这本书里所讲的故事、见闻,所陈情的事件的来龙去脉,自然告诉了善良的人们以答案。河北不幸,出了一件大“新闻”;河北有幸,作孽的人得到了应有的报应。省厅级高官纷纷落马,固然是河北的耻辱;澄清迷雾等来了正义,又让善良淳朴的河北老百姓看到了希望。这是一个从不“祥和”到乾坤祥和的过程,也是历史的必然,而这个规律并不是我一介草民的意志能够左右的。    
      我要做一番生平的叙述,还有一个重要的意图,是想让我的经历和感想呈给那些不太理解我的人。我想:尤其对那些相对年轻的读者来说,他们可能觉得这个故事太悲伤太沉重,他们对这种好像是在“诉苦”的文字会不太习惯,里面道出的事情他们也会感到陌生。里面的主人公既不潇洒也不够勇猛,显得太过认“死理”、太执著;斗争艺术也不够高超,趋利避祸时也不够机智,为人处世、言谈交往也不够挥洒自如;甚至在官司临身的时候,我也做不到“雄辩”,也无法心平气和。    
      我也承认这一点:在“生活智慧”方面,我是不值得“效法”的。    
      我确实存在许多遗憾:从80年代起,到整个90年代,我人生事业的大好时光被耗费在是非和波折之中。虽然等来了迟来的正义,但身体也垮掉了。    
      惟一值得安慰的是,纵观这大半生,心中留存下了许多美好的东西,长期困苦的生活,一生中屡遭坎坷,反而让我在心中蓄满了勇气和信念。我的勇气和信念来自我内心深处的一种宝贵的情感,我相信我们这一代人(只要是没有泯灭良知的)都具有这样一种情感。    
      省纪委老书记刘善祥等许多老首长们曾嘱我:应该把你的人生经历写一本书,把你这一生辛酸苦乐、体悟感怀老老实实道来,把你的经历告诉那些关注这个事件的人。    
      做这样一个工作并不是“言传身教”,如果说,这样的经历都要拿来“言传身教”,那实在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不幸。    
      我想告诉读者的是,像我这样的经历过三个大时代(战乱、动荡及匮乏、改革开放)的人,在见证体验了各时代不同的滋味以后,能保持一种宝贵的情感,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我生于离乱,长于贫困,经历过共和国各个时代的风风雨雨,几乎每个时代都没能够置身事外而逍遥自在。    
      我曾饱尝贫贱与屈辱的生活,这种苦难经历并没有给我的认识带来扭曲,让我对人生社会有灰色的看法,相反,反而养成了我深厚的同情心和善良的品性。同情穷人,热爱劳动人民,这一点在我身上始终如一。    
      从小到大,我也多次经历过“九死一生”的人生险境,但我并不拿这个经历来自炫。在战乱年代,在困难时期,我也亲眼目睹过亲人的困苦、乡亲的流离死亡。这一切经历,也教我倍加爱惜生命,对美好的生活充满感情。    
      我一生中屡遭挫折:既有初中时代因心直口快而险被划成右派的荒唐故事,也有文革时期劳动改造4年多的无奈青春,以及在拨乱反正以后,因得罪贪官腐败分子而蒙受16年之久的打击迫害。后一段的经历,新闻报道已经写得很多。    
      有记者当面对我说:假如把你的生平写下来,堪称一部中国式的《一个人的遭遇》。     
      我读过肖霍洛夫的小说《一个人的遭遇》,文化大革命时,这部作品被当作宣扬“叛徒哲学”的“修正主义文艺”代表作而广受批判。那个主人公经历苦难而无怨无悔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自忖爱国之心和仁爱之心这两点,和那个主人公是有相通之处的。    
      我也是一个极不寻常的历史见证人,为什么我们历经苦难,但仍对美好的东西具有深厚的感情,我更希望年轻的同志能从这个历程中找到共鸣。    
    


第三部5岁的“小劳模”(1)

    仰望石人石马    
       我的老家河北省蠡县大百尺村,名为村,实际上从民国时代起就已经具备了一个大镇的规模,地处交通要道,是著名的高(阳)保(定)蠡(县)公路的必经之地,集贸很发达。    
       大百尺名字掌故也很有意思,我们那个村原先有一座人工山,有百尺之高,山顶上供着一座奶奶庙。为什么村子要以“百尺”冠名呢?跟这座山的来历有关。    
       我们郭家是从外面迁来的,在大百尺村只是一个独门小姓,明清时主宰这个村的大姓是冯姓宗族,百尺山事实上是冯氏宗坟的“龙头”,冯姓家族在明朝时出过许多大官,最高的官至朝中二品、三品五品的官员更是数不胜数。所以很早以前,冯家的势力是很大的,村前村后,放眼望去,几乎都是冯家的地。听老辈人讲:当年,从我们村往北,一直到五里之外的南许村(也就是我姥姥家),大片的田地的主人都是姓冯。用老话“老鸹飞不过的地”来形容冯氏的富甲一方,那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冯家在南许那边建坟,建了东坟和西坟,老百姓的说法,“东坟是大老婆,西坟是小老婆。”那片坟解放后被毁掉了,它的规模、气势,可以跟目前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易县西陵相媲美。毫不夸张地说:西陵气派有多大,南许村的冯氏坟地就有多大。    
       我小时侯去过这片墓地,虽然那个时候冯家已经衰落,但石人石马林立的墓地中依然显示出这个宗族荣耀时的气派和威严。整个墓地里一派肃杀之气,不知为什么我心里竟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恐惧感,石碑上模模糊糊地刻着官衔和“行状”,什么“一品”、“二品”、“五品”什么的。也许这也是童年的我第一次朦朦胧胧地感受到什么叫人间秩序中的权威吧。以后我读《官场现形记》,对所谓“品衔”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明清时代督抚一级的官都是二品以上,做一个不太恰当的类比,像程维高这一级别的大官,也应是“二品”之上了吧。童年时我惶惑不安地仰视官威的象征时,是绝对不敢设想日后的我会同一个省级大员相抗争并成为新闻人物的。    
       按照风水先生的说法,南许村的冯氏陵坟的地脉一直向南延续到我们村头,南许村宗坟为龙尾,在我们村的奶奶山则叫龙头,一脉相承。这条“龙”一直绵延了五里。为了让风水不走泄,需要一座山把龙头压住。所以冯家就在这里造了一座奶奶山,山上筑了一座奶奶庙。从山底到山顶还筑了石砌的台阶,很是考究。小时候我们一伙穷孩子经常在山顶打闹疯玩,庙旁边还有一口黑黝黝深不可测的井,记得大人经常警告我们:别到井边去玩,当心井里的龙会把你叼了去。奶奶山背后有一口大水塘,水深数尺,没有人说得清这口水塘的来历。以后我在大学里学习建筑专业的时候才琢磨过来,所谓水塘估计是先人们当年挖土筑山时形成的深坑,蓄满了雨水,于是形成的水塘。    
       大百尺村的村名就是这么来的。    
       郭家在大百尺村虽然是小姓,然而在我曾祖父那一辈也曾经发达过一段时间。我曾祖父名叫郭行善,是一个老中医,医术非常高明,也带过许多学生。曾祖父郭行善的大名,直到今天,石家庄和保定还有人提起。50年代我到邻村的一位老中医家抓药,那长辈欢天喜地地出来接我,口口声声“公子来啦!公子来啦!”尽管那阵已是物移人非,我家祖上的风光早已荡然无存,但从老辈对我的称呼还是能反映出曾祖父当年家业的显赫和威名。曾祖父凭着高超的医术和良好的医德和人品,远近闻名,也为自己置下一笔不菲的财产。因此早年间他迁到大百尺村时,置下了不少田地和两爿庄户院,我们郭家当时也是人丁兴旺,日子自然也过得红火。    
       曾祖父去世很早,上个世纪30年代初就去世了,郭家的家业兴旺只维持了20多年。曾祖父去世后,中医诊所的进项没有了。中医诊所也没有什么设备,剩下一些草草药药什么的都留给了我四爷爷,不知什么原因,四爷爷也没有将曾祖父的事业维持下去。所以从那以后,我们郭家基本上以种地为生。曾祖父似乎也没有留下什么遗产,只留下众多的子嗣,一些薄地。我爷爷是家里的老大,曾祖父去世前,我父亲刚出生,所以曾祖父临去时的欣慰是还能见着他的宝贝孙子。也许是曾祖父留下什么遗愿,爷爷供了我父亲读了四年书,因此,父亲郭荫桥在庄户人中算得上半个识字人,写得一手好的毛笔字。——关于我父亲写字的事,以后我还会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